APP下载

创新,永远的话题
——吴桥杂技艺术学校邀中国杂协顾问孙力力到校传经送宝

2019-07-09刘耐岗河北吴桥杂技艺术学校

杂技与魔术 2019年3期
关键词:杂技艺术

◎ 文、图︱刘耐岗(河北吴桥杂技艺术学校)

2019年4月19日,中国杂技家协会顾问、中国杂技团创意总监、北京杂技家协会副主席孙力力应邀来到河北吴桥杂技艺术学校,与六十余名杂技教师分享她亲身经历的中国杂技从传统到创新、从走出国门到扬名海外,一连串励志而感人的故事。她告诉大家,正是杂技本体的创新、道具的创新、艺术的创新、教育理念的创新,让杂技一路爬坡过坎,走向更美好的未来。

四人・七人・十三人

故事从备战第四届全国杂技比赛的研讨会讲起。会上,还是演员的孙力力语出惊人:“要想拿奖必须创新!比如《顶碗》应该‘文节目武演’”。这让众人愕然了,都认为这个“抛接”动作不可行。“杂技行业里的人都认为不行,如果做到是不是就该拿奖了?”孙力力断言:“要想取胜就得出奇招。”

“杂技就是不怕做不到就怕想不到,想到了你就能做到。”果然,《四人顶碗》拿下大奖。后来,她创意的《七人顶碗》又获大奖。

2004年在摩纳哥第28届蒙特卡洛国际马戏节上,孙力力又带来《十三人顶碗》这个节目,在不借助任何道具的情况下,将一名杂技演员抛到由另外三人搭的人梯上面,组成四节人梯。此前有人认为这根本是完不成的。孙力力却非常较真,“不行,必须练”。最终,一个具有东方神秘色彩而又与世界审美价值相符合的杂技作品就这样被定格下来。孙力力说,其实最大的对手是自己,我不能输,我不敢输,我输不起。做什么都要做到极致,不能让人们说这演的什么玩意儿,要说演得挺好。无论是做节目还是做晚会,要听到别人说:“这个节目表演得没的挑……”达到这种境界才是我想要的。

孙力力正在授课

孙力力说:“这是杂技的本体创新……杂技不是急功近利的,是不断地创新,才让《顶碗》成为顶尖节目。”

扇子・软钢丝・摇摆高拐

节目要好看,观众才买账。如今,道具的创新也为杂技节目增色不少。比如在《十三人顶碗》中,为了增加美感,演员头上的扇子最后能啪地打开,是因为道具师王建民设计了一种特殊的开关方式,用一根线系在演员手里,一拉就能打开了。

在《转架软钢丝》中观众看不到演员的脸,与观众缺少交流感,怎么办?于是催生了能够转动的钢丝架,使节目带给观众更多震撼。

《摇摆高拐》的创意源自椅子顶,把椅子换成了特制的钢管,让高拐一节一节地竖立起来,可达到八米高,共有七节拐连接,道具内置的各种小玩意儿可以让高拐动而不散。演员在不同的高度上进行表演,左右摇摆,极富视觉冲击力。这背后其实是一个理念的创新。孙力力说:“高拐不一定是不能摇摆的。”

孙力力正在授课

《探梦・蹦拐顶技》的创意也是理念和道具的创新与完美结合。有一次在美国看杂技演出,它的舞台突然倾斜起来,演员好像在悬崖上进行表演,一下子让节目显得异常惊险。当时孙力力就提出,能否把这一手法用到蹦拐顶技节目中,让演员从平面变成在倾斜坡面上进行蹦拐顶技表演,给人出其不意之感。

这一想法非常大胆,但要变为现实,解决道具的难题是前提。传统的倒立单手顶,演员手绑拐子在平面上倒立完成各种技巧;而《探梦・蹦拐顶技》表演中大圆桌倾斜升起,直至与地面呈75°角,其奥妙就在圆桌有一个特殊的仿液压装置,使桌面形成类似搓板那样小的坡面,为演员表演提供支点。

戏曲・舞蹈・艺术综合

《俏花旦・集体空竹》节目首次将杂技艺术与戏曲艺术高度融合,展现了中国国粹的典雅和华丽,不愧是杂技创新的经典之作。该节目改良了传统戏曲的身段、服饰和乐曲等,将杂技动作和道具融入其中,凭借其艺术魅力和扎实的功夫征服了国内外观众。

在《十三人顶碗》中,为了体现节目美感,让观众觉得好看,经编导张继钢精心编排,将七组动作融入时长八分钟的舞蹈中,使杂技表演流露出舞蹈的语言,显著提升了节目的艺术水准。杂技要从“拼体力”改为“拼智力”,转换思维、开拓思路,让各种艺术门类与杂技深度融合,为杂技艺术服务,将一个个杂技娃培养成艺术家。不改变自己,不从艺术层面提升自己,杂技就不能与其他艺术门类相竞争。

责任心・认真・爱

孙力力心中惦念的还有两件事:一是一位外国小伙子因为看过一场杂技演出而给她写信说,杂技给了他生活下去的勇气;二是一名杂技学员见到她说永远要感谢孙老师,永远不会忘记孙老师。这两件事让孙力力感到作为一名杂技教师的光荣和责任。她认为:一个合格的杂技老师要有责任心,要对学校领导负责、对学生家长负责、对孩子负责,要以身作则。

杂技老师的教学要认真体现在“四勤”上,即眼勤、嘴勤、手勤、脑勤。教课要思考,要反思总结,切忌“填鸭式”教学。孙力力最后说,在杂技教育事业中,“责任心、认真、爱”是一个思想境界,每位杂技老师都应该为之坚守。■

猜你喜欢

杂技艺术
高空杂技
海上杂技大师
空中杂技师
看杂技
纸的艺术
老鼠演杂技
因艺术而生
艺术之手
爆笑街头艺术
对公共艺术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