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柏亭款秦权壶”的装饰
2019-07-08匡吴吉
匡吴吉
茶作为中国百姓不可或缺的常用饮品,已被越来越多的人喜爱,并且有不能割舍的意思。尤其在陶都宜兴,更是以茶代水,茶不离口。而提起饮茶,就不能不说“器之儒者”、“最好的泡茶器物”——紫砂壺。宜兴的紫砂壶制作及装饰经历了数百年的传承发展,已经相当成熟,在实际创作中有了艺术性和实用性的完美结合,故而紫砂壶才显得无比珍贵,令人回味无穷。同时,又因为紫砂壶泡茶有诸多的好处,以及茶禅一味的文化,就让人们更加喜爱紫砂高贵不俗的雅韵。
明万历以后,紫砂高手不断涌现,时大彬与弟子徐友泉、李仲芳被誉为三大紫砂“妙手”。自徐友泉始,制壶作者已尝试将古代青铜器的形制做成紫砂壶,古拙庄重、质朴浑厚。我们所熟知的“秦权壶”就是类似从古器物得到灵感妙思而产生的典范之作。“秦权壶”取秤砣形制,以秦始皇统一度量衡所用称之为“权”为形而得名。“权”俗称秤砣、秤锤、秤权。
“柏亭款秦权”(见图1),壶型似钟,稳重沉着、自然流畅、浑然一体、朴素敦厚、古雅大方。柏亭,即陈柏亭,是清咸丰、光绪年间的宜兴紫砂陶刻能手,生卒年代待考,制壶铭刻书画无一不通,尤其是镌刻独树一帜、继往开来,署有“柏庭”、“伯廷氏”等款,其子陈少亭也是民国期间紫砂铭刻的一流名家。
紫砂陶性格质朴文静、素面素心,浮艳与它基本无缘,以其独特的朴拙、明秀而显示出高洁的美容、美质。陶刻装饰就仿如素面朝天的佳人也需要“淡扫蛾眉”一样,给紫砂壶增添了无尽的美化升华的空间。当然因为美学追求的不同,装饰风格也不尽相同,使素面的紫砂陶呈现出千姿百态。此“秦权壶”刻字不多:“诗清都为饮茶多,柏庭。”可以说是以刀代笔,字体遒劲端庄、风流潇洒,且颇具金石意味,与此壶的朴秀兼具、气度泰然汇融一体。所刻内容是宋代诗人徐玑的诗《赠徐照》中的句子,原诗是这样的:“近参圆觉境如何,月冷高空影在波。身健却缘餐饭少,诗清都为饮茶多。城居亦似山中静,夜梦俱无世虑魔。昨日曾知到门外,因随鹤步踏青莎。”全诗颇具禅意,又多哲思。壶的装饰虽为摘录古人诗句,但文辞切茶从而升华了壶的魅力,提升了整把壶的文人品味。
在紫砂陶刻创作中,很多作者都会选取一些古人或优美、或有意趣、或带哲思、或有警醒意味的句子,这和书法家、画家爱书写古人诗句和诗意是一脉相承的。这无疑都会给我们提供更多、更丰厚的意象,使得作品不再单一,有更多的指向和可能性。当然,这需要作者必须要有足够的储备和足够的对作品创作的用心专意。其实,这把壶陶刻装饰的章法、细节也是值得品味和学习的。作品整体来看,正文连落款只有九个字,安排得恰到好处,少而不弱、充而不满,看起来清清爽爽,感觉非常舒服,不但整体章法不欠、不塞,节奏感也非常好。“诗清”二字有牵丝萦带,“都为”二字断开,“饮茶”二字又连写,“多”字与落款“柏庭”二字错落,在变化中有呼应,在和谐中有节奏,行气连绵顺畅,用刀爽利,给人以行云流水的美感和浓郁的书卷气的感受。陶刻的优美从另一个侧面彰显了壶的雅韵,这也恰恰是中华文化博融相通的一个有力印证。从古人的作品中我们常常能感受到这些,也就会有越来越多的古意在我们胸中充盈。临古、摹古在紫砂创作中是不鲜见的,这和书画临摹人的法帖、名画是一个道理,而只有从中汲取最有益于自己的营养,以期丰富、助力于自己的创作,才能不断在紫砂艺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