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高中美术创造性教学的实践
2019-07-08张越峰
张越峰
美术是高中教育学科之一,在于培养学生审美能力。但此阶段美术课程偏向理论,再加上美术教师观念陈旧,教学方式单一,不利于激活学生思维。对此,需要在高中美术开展创造性教学,提高美术教学效率和质量。
美术教育是一门发现美、创造美和欣赏美的过程,美并非单一个体,而具有丰富的变化形式。因而在美术教育中需要通过创新思维引导学生从独特视角发现和观察现实生活中各种事物美的能力,使学生更加热爱生活。尽管很多美术教师在教育中并不愿意承认工业化美术教育模式存在,但各种考试系统和评价标准都让美术教育在一定程度上走向标准化。在高中美术教育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思维对学生体会生活现象和观察生活现象中的美有着良好的基础性价值。
1 引导学生分析影像 提高美术鉴赏能力
1986年《电影美学》中就有电影评论家提出“视觉文化”,得到国内外广大学者关注。视觉影像也不断影响着现代人生活和理念,在广告、卡通、传媒、发型、服饰、招贴、影视等呈现影像,高中阶段学生作为青少年主体,自然而然会受到视觉化影像,因而在高中美术课堂中引入影像教学可以丰富学生创作内容,激发学生学习美术兴趣,最重要可以培养学生良好核心素养,进一步提高美术教学质量。自主性是创新能力最为重要的特征,促使学生在多种条件下不断自我探索,不会受外界压力而停滞不前。在高中美术教育开展影像教学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如果依旧沉浸于传统单一沉闷教学中,学生只能掌握简单的美术基础知识和相关绘画技巧,不会启发思维讨论问题,更不会思考美术中的内涵。所以需要不断创新形式,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同时学会感悟和探讨,增强美术创造性教学效果。高中美术教师在开展美术教学时应引导学生欣赏作品的点、线、面并感受画面色彩美,认识和了解作品排列空间结构,逐渐理解美术作品中传达的含义,进而掌握美术作品设计元素,更好地提高审美观念和智力以及美感。将设计元素和美术教学相结合的方法目的在于传承美术文化,有利于学生个性发展和实现美术教育目标。
2 改变学生学习方法 提高学生创造能力
如果高中教师要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那么就需要开展创造性教学,主要从以下方面着手:首先创造性运用教材;当前高中美术教材有多个不同特色的版本,本文研究的教材版本就凸显中西方美术碰撞和对比,也正因不同观念碰撞才给教学增添较大的难度。美术教师可尝试重组教材让学生清晰了解中外经典作品,重点突出“以主题为主线的比较鉴赏试式内容”并在此基础上设置相关问题。与此同时美术教师自编课题《中西绘画对比》,即将法国塞尚的静物美术作品和中國画家齐白石的花鸟画相对比,或将法国莫奈《日出*印象》和中国画家关山月的《江山如此多娇》相对比,引导学生归纳总结中西绘画的差异性和相同点。这种教学方式可以挖掘学生内在潜力,提高学生创造性和教学效果。此外学生个性喜好在一定程度决定学生学习偏好,更决定学生未来绘画风格和创造方向。例如中国的山水画讲究气韵和意境,选择创作此类作品学生个性较为内向儒雅,但有较强的事物认知能力。而选择油画学生的个性偏向独立独行,对事物有着独特的理解。美术教师只有关注学生个性才能更好地引导其选择合适自身实际情况的绘画类型,最大限度激发学生创造力。
3 设计合作实践互动 提高学生操作能力
从我国高中美术教学情况得知,多数美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多选用课前自主预习,教师课堂讲解以及学生课下练习等一系列模式,这种单一沉闷的教学方式无疑扼杀学生天性,消磨学生学习美术积极性,最重要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状态。对此,美术教师要在创造性教学中应引入动手操作,尝试寓教于乐方式将教材内容融入合作实践当中,调动学生参与美术学习积极性。例如在美术课堂实践操作中可以运用教学工作让学生讨论不同图形的区别并让学生说出其特征,再让学生借助剪纸的方式剪出如正方形、圆形、长方形等图案,这种教学方式可以学生深刻理解所学知识,提高实践操作能力。通过让学生相互合作可以活跃学生美术思维,调动学生参与美术学生积极性。必要时在高中美术创造性教中融入设计元素可以促使学生对现实世界中的美充满探索欲望和好奇心,并通过独立分析和思考后以美术思维分析和解决问题。
4 结语
总而言之,当前是经济快速发展的时代,创造性更是对人才的要求之一。美术是一门充满幻想和神奇的课程,可以让学生拥有无尽的创造力。高中阶段学生仍然有强烈的好奇心,教师就应利用学生这一心理特征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并在此基础上开展创造性教学,激发学生是学习兴趣,提高美术教育质量的同时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作者单位:内蒙古集宁一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