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公共数字文化建设过程中的问题思考研究
2019-07-08吴秀红
吴秀红
随着基层公共数字文化建设进程的加快,建设过程中分别从用户、技术、机构以及工作人员等方面暴露了诸多问题,本文先针对现状下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在解决现状问题的同时更深入思考基层公共数字文化建设的未来之路。
随着社会信息化的变革,信息交流的成本减少,但信息交流的需求增加。为了满足民众的需求,我国开始开展基层公共数字文化建设。本文探讨发现现状下出现了许多阻碍数字化进程的问题,需要社会进一步反思和改进。
1 现状下基层公共数字文化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1不同地区公共数字文化资源分配不均
当下是一个网络信息化的时代,网络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席卷全国。近几年我国越来越关注基层公共数字文化建设的发展,许多地区政府致力建设书香社会,构建了县、镇、村基层公共数字文化的服务体系。然而基层的数字文化建设也面临成本和服务质量之间的矛盾,不同地区不同层级的公共数字文化资源建设存在较大差异,长此以往,可能会导致不同地区之间知识水平的差异越来越大,知识水平贫瘠的地区获取知识的手段日趋单一,以至于越来越难以打破知识的瓶颈,未来的发展被限制。这不仅不利于不同地区之间的均衡发展,甚至还有可能会加重贫富差距。
1.2不同数字文化资源之间存在交流壁垒挤占公共数字文化建设空间
在当今信息大爆炸的网络时代,信息资源是一大卖点,不少地区不少文化交流平台都高价售卖信息资源,将售卖信息资源作为重要收入来源之一。公共数字文化在建设的过程中,一方面因为基层数字文化建设本身公益性和服务性,不以盈利为主,没有过多的资金和能力购买其他数字文化资源;另一方面是不同性质的数字文化交流平台本身具有差异性,这是市场自动调节的结果,基层公共数字文化建设过程中没有过多购买额外公共数字文化资源的职能。由此一来,公共数字文化建设处于数字文化平台中的弱势地位,缺乏核心竞争力,因而不同层级的文化交流平台之间的交流壁垒越垒越高,基层文化数字建设始终难以有效发展。
1.3管理规范化水平不高导致资源的储存混乱
缺少对公共数字资源的统一规划管理容易導致内容的缺失或者重复建设。因为缺乏建设前的统一规划和管理使得数据库的建立存在规模小、层次低的问题,降低了用户的使用体验,不仅没有吸引用户反而浪费了题材的价值。另外,由于图书馆内分工不明确不合理使得很多工作人员身兼数职,降低了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同时工作人员的工作业绩和惩奖机制不能有效结合,工作的热情和积极性不高,阻碍了基层公共数字文化建设的进程。
2 基层公共数字文化建设面对现状下问题的解决办法
2.1健全公共数字文化建设传输机制的规范化
公共文化建设资源带有广泛、冗杂的特点,因而对数据库管理规范化有很大的需求和难度。管理好基层公共数字文化建设需要有健全的规范性建设,首要的是集合不同部门相互合作相互促进,统一规划好工作人员对于公共数字文化传输的规范化工作。另外,做好公共数字文化建设中的硬件设施的改善也很重要,比如提高网络的访问速度,特别是我国西南方一些网络的传播速度阻碍了文化建设的规范化。健全网络机制,完善公共数字文化建设的技术,提高全国范围内网络的普及度,进一步促进公共数字文化建设。最后,完善公共数字文化传输的内容,丰富文化传输的多样性也必不可少。及时更新以往的数字文化储备,更新视频内容,改善视频画质,改变用户的观感。如果条件允许,可以给用户提供动态展示区域,给用户营造身临其境的效果,更深入的体验和了解文化。或者定期的公共区域开放实地展览,提高用户的参与度。总之在公共服务的云平台和现实展示全方位规范传输文化机制,吸引用户,增加用户粘性,促进基层公共数字文化建设进程。
2.2建立不同地区以用户为导向的传输机制
基层公共数字文化建设不同于其他以盈利为目的的文化建设平台,后者使用门槛高,使用用户有限。而前者以服务用户为主,有着庞大的潜在用户群,理论上对用户有更大的吸引力。但能否达到吸引用户的本质要求是公共数字文化建设能否满足用户需求,所以本文提出要建立以用户为导向的数字文化传输机制。以用户为导向的传输机制不同于上文在网络调查的背景下明确民众需求,传输机制需要以地区用户为导向,更多的关注当地居民的数字文化建设需求。建设过程中可以依靠大数据调查或者官方微信微博的统计来看建设的状况,明确不同地区不同群体的使用需求,比如有的地区以售卖茶叶为生,那该地用户对于文化建设的需求更多的是关于茶叶和经营管理的内容。那么该地的数据库应该涵盖不同茶叶的差异、用途以及近年来茶叶的售卖情况等等。比如有的地区制造业发达,那物流业也需要同步发展,可能存在庞大的物流业潜在价值,那么公共数字文化建设平台可以提供发展物流的方法供创业者探索。公共数字文化建设可以针对性地解决民众的需求,将公益性和服务性落到实处,切实解决民众问题。只有站在人民的角度为民众解决问题,才能实现基层公共数字文化建设的价值。
3 基层公共数字文化建设的未来之路
3.1关注创新服务带动公共数字文化建设的活力
创新是当今时代的热词,创新发展的方法有利于满足民众对于发展的需要,增加用户粘性,是平台长期发展的保障。公共数字文化建设是国家的基础设施建设,那么其平台活力指数从另一方面反映了该地区的发展状况。首先以服务模式为例,创新服务模式的前提是让更多的人了解、走进公共数字文化建设,那么除却必要的宣传外还可以专门建立针对不同群体的服务体系。比如老年人大多没有上网的需求,但老年人比较喜欢传统文化,比如戏剧、脸谱等等,那么建设平台创办关于戏剧的实地展览,丰富老年人的精神世界。与之配套的是完善馆(站、室)公共资源的建设,实现资源共享、资源一体化建设,最大限度地实现资源流动,扩大服务边际和模式,给社会群体带来美好的服务体验,尤其是社会弱势群体。最后,在创新服务体系的过程中加强对服务内容的监管,完善监管体系,保证服务内容的落实。
3.2明确公共数字文化建设的定位
公共数字文化资源建设的目的是营造良好的社会风气,提高国民素质,故而要求其内容是为国民的观念转变和知识更新服务,而为国民服务的前提是了解国民此时需要什么,因此在开展公共数字文化建设的同时需要更进一步了解当下时代特点。公共数字文化平台可以从网络上网民的反馈看背后反映的社会心理。具体来说可以通过统计网民在评论后的情绪占比情况看感性情绪背后的认知和价值倾向,构建社会心态的指标模型,从模型背后看社会的建设指数和期待指数,更进一步了解社会需求。以短视频的火爆为例,顾名思义短视频是网络上时长较短的一类视频,短视频火爆可以看作创作者和观看者的火爆,前者说明在创作门槛降低的现代社会,人们有强烈的创作需求,那么公共建设平台可以根据创作的内容进一步分析短视频背后创作者的创作聚焦点主要关于社会舆论、民生热点方面。另一方面观看者的火爆可以说明现今时代人们对外获取信息渠道的要求偏向“短”,換言之即碎片化阅读,从侧面反映当下年轻人处于焦虑的心理状态,从而进一步分析,公共数字文化建设的重点可以放在“如何处理年轻人的焦虑”并且其时长要满足如今碎片化特质中“短”的需求。
重要的是在当今这个网络时代,网络信息真假不齐,国民身处其中往往难辨真假,此时恰恰需要权威的官方机构予以用户指导。之前网络关于转基因食品是否安全、基因编辑是否符合伦理等等事关民生社会问题的讨论非常激烈,不少网民甚至进行人身攻击的行为。公共文化建设平台有责任需要改善舆论生态,帮助用户进一步认识新闻热点,以人民日报为例,2017年全国两会期间人民网每天直播为网民解惑,同时人民网推出的兼顾正能量和趣味性的手之舞《中国很赞》好评如潮。当公共资源关注到社会真正的需求并且切实发挥独有的效用时,相信可以激发用户使用公共数字文化的热情,更好地满足用户生活的需要,而当工作人员的工作成果得到用户的认可,同样激发了工作人员的工作热情,两两作用下,形成健康的相互促进机制,更有利于促进基层公共数字文化建设。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现状下基层公共数字文化建设进程缓慢主要是因为对于工作人员、参与机构的监督管理不健全,少数地区硬件设施不达标以及数字文化内容单一落后等问题,对此本文依据现有状况探究,提出建立健全传输机制以解决以上存在的问题;并在创新服务及基层公共数字文化建设定位方面,探讨基层公共数字文化建设未来之路。希望能为基础公共数字文化建设提供微薄之力。
本文系河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项目批准号:HB18TQ010。
(作者单位:河北省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