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拟现实技术在建筑设计方面的实践应用
2019-07-08刘铸
刘铸
虚拟现实技术是人们借助计算机而创设出的独有“环境”,这一环境是多媒体介质,由信息数据组合而来,但却能给人以真实的感官感受。虚拟现实技术应用于建筑设计中,可有效弥补传统设计工作中出现的不足,提升设计工作效率。文章结合工作经验,浅谈虚拟现实技术在建筑设计方面的实践应用。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对建筑设计的要求越来越高。传统的建筑设计工作,成本投入巨大,耗时久,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而产出效果却不甚理想。应用虚拟现实技术在建筑设计中,可帮助设计人员突破时间、空间限制,快速完成设计工作,并借助虚拟现实技术进一步提高建筑设计质量。
1 虚拟现实技术在建筑设计方面的应用
虚拟现实技术在建筑设计方面的应用,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首先,构建建筑的信息模型。虚拟现实技术所创设的环境、氛围,毕竟是虚幻的,它能给予用户十分形象、逼真的感官感受,但归根结底是结合人体的感官特点来加以创设。建筑的信息模型,是应用虚拟现实技术的主要方式。相对于二维平面而言,虚拟现实技术在构建信息模型时,需要结合的因素更多,而不仅仅是对点、线、面的排列组合。比如说,在建筑物内部,客观上存有门、窗、墙壁、横梁等建筑部件,基于此,在应用虚拟现实技术时,就需要将门、窗的部件逐一分解、排列,然后在将其组合起来,形成完整的、立体化的信息模型体系。用户观察到一面墙壁,墙壁在视觉感官上属于平面投影,因而在信息模型中对其进行对应方向的投影即可。同理,对于剖面图,在信息模型中通过剖面投影也可实现。而环境中的固有的面积大小、物体尺寸大小等,则需要信息模型的选型来加以完成。
其次,项目修改智能化。应用虚拟现实技术在建筑设计工作中,所设计的建筑结构、形态、尺寸等,并非是一成不变。工作实践中,对于建筑内部的子项目,需不时加以修改、优化,如此才能让建筑设计变得更加完善。修改建筑项目,主要是更改数据库中的参数信息。项目参数信息发生变化,所给用户呈现出的视觉、听觉感受也就随之发生变化。相对于传统设计工作来说,虚拟现实技术对项目的修改,无疑要保障其时效性、一致性。以计算机系统高强度的运算能力作为基础,当项目中的任一参数发生变化后,数据库立刻进行重新的搭配、组合,反应生成新的参数信息。而这一全新的参数信息通过虚拟现实技术的硬件设备输出,给予用户全新的体验。虚拟现实技术在建筑设计中应用,相比较图纸设计而言,其出错的可能性大幅度降低,而在设计中存有的不合理之处,也能及时的反馈出来,提高了建筑设计的指向性,针对性。
2 虚拟现实技术在建筑设计中的实践方法
虚拟现实技术最重要的内容是为用户营造出“身临其境”的感知感受。如何才能做到“身临其境”?在硬件方面,虚拟现实技术对硬件的要求,主要集中在信息的输入设备和输出设备两个方面。硬件设备发挥着载体的功能,将软件系统运算后的信息数据,有效的加以呈现出来。衡量虚拟现实技术硬件系统的好与坏,主要就是观察硬件设备对信息的反馈能力、体现能力。简单的说,一个普通的计算机桌面系统,即是一个简单的虚拟现实技术硬件系统。为了给用户带来更加全面、丰富、立体、逼真的体验,要强化虚拟现实技术与用户的交互性,让用户能轻松沉浸在虚拟的环境中。硬件系统包括:鼠标、键盘数据手套、力反馈方向盘、手柄等信息输入设备,以及立体眼镜、偏振片等信息输出设备。在未来,随着人们在工作中对虚拟现实技术的不断应用,将对虚拟现实技术的硬件设备提出更高的要求,如设备的信息反馈能力更强,敏感度更高,以及设备体积、质量不断减小等等,现行的硬件系统仍然具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在软件方面,虚拟现实技术应用实践在建筑设计方面,而建筑作为客观存在的实体,其基本属性已然深入人心,如建筑的结构、室内空间、室外环境等等。为此,作为设计工作人员,应在软件系统中强化或塑造出等比例的“環境”,用户置身于期间,所观察或感受到的事物大小,需与现实情况高度契合。其次,建筑设计中,如室内环境内,人们所观察到的物体,在材质、颜色等方面不尽相同。为此,提高用户的沉浸感,要注重优化软件系统中的形象建模,使其能够在物理层面凸显出不同物质的材质、颜色、光照等基本属性。最后,创设出的虚拟环境,其内部的物质具有运动及行为特征,而这一层面,也是将虚拟现实技术所创设出的虚拟环境点“活”的关键所在。用户在体验时,不会感觉到环境内的事物死板、僵硬,而是与现实生活中的事物相互一致,给人灵动的感觉。
3 结语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虚拟现实技术在建筑设计中的实践,离不开完善的软、硬件系统支撑,也只有充分且先进的软、硬件系统,才能切实发挥出虚拟现实技术的使用功效,带给用户良好的使用体验。
(作者单位:四川机电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