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影视时代视域下的中国传统文化分析

2019-07-08李舒楠

知识文库 2019年11期
关键词:影视纪录片传统

李舒楠

我国自古留下了许多丰富的文化遗产,这不仅是历史的见证,还对我们现代精神生活特别是影视文化产生了重要影响,丰富了其素材和历史涵养。促进影视事业的发展,我们必须以正确的态度吸收中国的传统文化。

中国的传统文化是贯穿在中国历史长河中的特有产物,而现代影视文化是随着科技和经济的发展出现的一种教育、娱乐的方式,两者虽然有很大的不同,但他们是同一个范畴的产物——文化范畴。这两种形式在当代资金和技术的支撑下得以结合,共同促进着当代精神生活的发展。

1 影视作品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

1.1 影视作品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作用

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和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相继完成,影视文化已远超之前,电影、电视剧的拍摄和播放越来越精良,再加上网络剧以及网络综艺层出不穷,极大的丰富了人们的日常生活。

影视作品不仅仅有娱乐生活的作用,它还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和传播有着重要的作用。具体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第一,它使得中国传统文化的许多资源得到了最好的保护。中国的文化财富中有着许多非物质的文化遗产,这些遗产由于传人不足、知名度不高、影响较小等因素时刻面临着失传的危险,再加上中国地大物博和地形多样的地理限制,以及之前纸质记录的单一形式,使得这些遗产面临着危机。但是影视作品以其特有的方式为这些遗产的保护做出了重要贡献,以影像记录了这些遗产。比如说纪录片《了不起的匠人》除了呈现中国传统文化的造物工艺,还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内涵中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第二,可以在全世界范围内传播中国的传统文化。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以及电影技术的日益成熟,再加上各种影视文化节的开展。使得中国越来越多的作品开始走向世界,影响全世界范围内的观众。比如说表现了中国传统功夫和传统武术精神的《精武门》一经播出,就引起了外国观众的广泛关注,使得外国观众对中国武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除了中国拍摄的影片,外国也有很多表现中国传统文化的电影,比如说迪士尼的动画片《花木兰》以及美国发行的《功夫熊猫》等都在一定程度上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另外2008年奥运会开幕式的全球转播,也向世界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美丽。以画卷、文字、戏曲、礼乐、丝路等展现了中国传统的灿烂文明,文房四宝、四大发明以及长城等文化瑰宝都得到了全方位的展现。

1.2 中国传统文化对影视作品的作用

中国传统文化对大部分影视作品的文学性以及历史性都有极大地丰富,放眼于中国电影的历史,几乎所有优秀的影片都或多或少地受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

首先,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大量文学作品和史学作品为影视作品提供了许多素材。在中国影视作品的市场里,由中国历史著作、历史人物以及历史名著等为原型拍摄的影视作品多如牛毛。如记录商鞅变法全过程的《大秦帝国》、展现了秦始皇一生的《秦始皇》、讲述唐太宗李世民时代历史的《贞观之治》、表现中国第一位女皇帝的《武则天》、表现蒙古族历史的《成吉思汗》以及《大明王朝1566》等等。另外中国古代的四大名著也被改编成了多个版本的影视作品,其中《西游记》更是出了许多衍生版本或者是翻拍版本。另外,中国传统文化也为外国电影提供了一定的素材。比如说迪士尼的动画电影《花木兰》就是借鉴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木兰替父从军的故事,表现了中国传统的忠孝文化,同时还展现了当时中国特色的风貌,比如说具有中国传统风貌的建筑、服饰以及日常生活中的用品等等。另外配乐也明显表现了中国的传统元素。

其次,中国传统文化中所蕴含的中国精神为影视作品增添了一种别样的风骨。在中国近代历史上,当民族面临危机时,正是这些精神支撑着中国人民坚持不懈地克服危机、走向新世界。而表现这些近代历史的影视作品中最重要的无疑也是这种精神。比如说表现了十九世纪末到二十世纪初的近代历史的《走向共和》,其中的各种人物,例如康有为、孙中山等等都是典型的具有中国精神的英雄人物。另外《长沙保卫战》、《人间正道是沧桑》、《亮剑》也都表现了在面对外国入侵的时候,中国共产党的英勇抗战以及中国人民的爱国情怀。影视作品事实上是文化的另一种表现形式,它的产生和发展都离不开中国传统文化这片肥沃的土壤,更不可能脱离中国人民的审美体验和道德底线,这不仅仅是只表现在历史剧和近代剧之中,现代剧也同样不例外。就拿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忠和孝来说,早就深刻地刻在中国人民的骨髓之中,现代影片也有许多都表现了这一传统文化,比如说《情系故乡》、《集结号》以及《暖春》等等。现代许多影视作品的成功都是因为它表现了中国人民认同的中国传统精神文化。

最后,影视作品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具有一定的含蓄之美。儒家在中国历朝历代一直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它的中庸思想也深刻影响着中国人民,也深刻影响着中国影视的美学思想。比如说在中国影片《卧虎藏龙》之中,从俞秀莲的三套衣服表现出这个人物的性格以及与其他任务之间的人物关系,还有运用一些地域性东西的特写来表现人物处境等等,并不直接点明,而是依靠其他的表现让观众慢慢体会。以无声胜有声,让观众在电影观赏之后体会到意犹未尽的感觉。

2 更好实现传统文化的现代影视化的途径

如何让中国传统文化这一举世瑰宝更好地与现代影视结合起来,既实现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又能够促进当代影视的发展是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其中最关键的是实现传统文化调动方式和介绍方式的多样化。在现如今的影视条件下实现这两者更好地结合,笔者认为可以采取以下几个途径:

首先,学会合理地改编中国传统文化中优秀的文学作品。在中国的影视市场中,文学改编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类别。优秀的古代文学作品不仅是表现当时时代风貌的重要資料,还是影响当代人民文学素养和精神世界的重要因素,同时也是影视改编作品的主要来源。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每一种文学体裁都有着自己重要影响。对于当代影视来说,散文、辞赋、诗词、话本、小说以及元曲等等,都可以给影视剧本的创作带来灵感。对中国古典文学的改编需要做到以下几点要求:既要忠实原著中的主要情节,以及当时所涉及的历史史实和当时社会的历史风貌,又要加入当代的美学表现手法和剖析方法。事实上,四大名著的影视化改编就很好地做到了这一点,比如说《西游记》的改编,既使得拗口的文学语言变得通俗易懂,又保留了原作者瑰丽的想象,让纸质的文学作品变成了三维空间的影视化作品。深入研究和分析传统的文学作品的细腻之处,那么我们的影视作品也就能够得到更好的发展。

其次,我们可以通过拍摄纪录片的方式来保留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优秀成分。在多种类型的影视作品中,不同于电影、电视剧以及综艺,纪录片不仅仅只是单独的记录,还有一种对其的反思。纪录片还具有科学性以及大容量性的特点,对于传统文化的传播与宣传有着重要的作用。中国地大物博、历史悠久,是能够产出纪录片的丰厚土壤。近些年来,纪录片也取得飞速发展,表现中国传统文化的纪录片,如《我在故宫修文物》、《汉字五千年》、《中国文房四宝》以及《从秦始皇到汉武帝》等等,从各个方面展现了中国的各类优秀传统文化。但是中国的纪录片由于发展时间不长,还存在着许多问题,需要向西方吸取优秀经验,不断进步,更好地记录中国的传统文化。

最后,通过传统文化的影视化增强青年一代的文化素养。随着科技和经济的发展,许多中国的传统文化面临着失传的危险,再加上其他各国的文化以及观念的影响,中国的年轻一代对传统文化的学习还远远不够。最近,针对这一情况,央视推出了许多具有教育意义的综艺,力图加强年轻一代的文化素养。有竞技类的教育节目《中国诗词大会》,还有科普类的《国家宝藏》,另外还有将古代诗词与现代音乐相结合的《经典咏流传》等等。

中国传统文化不仅有丰富的文学作品,还蕴含着丰富的道德准则和优秀的精神文化,我们不能让这些灿烂的文化失传,要让这些文化深深扎根于中国青年的日常文化之中,充分利用影视化技术,让中国的传统文化焕发新的生命。

课题项目:河南省社科联(SKL—2018—2866)。

(作者单位:新乡学院新闻传播学院)

猜你喜欢

影视纪录片传统
文学转化影视,你需要了解这几件事
Rough Cut
等待
超级蚁穴
私藏家:它们真的很好看
四大网大影视公司核心业务
少年力斗传统
影视
看影视学口语
清明节的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