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肉牛副结核病的流行病学、临床症状、诊断及防控

2019-07-08苏景

现代畜牧科技 2019年4期
关键词:牛场病牛犊牛

苏景

摘要:肉牛副结核病也称为副结核性肠炎,是由于感染副结核分枝杆菌而发生的一种慢性传染病,主要是引起顽固性腹泻和机体日渐消瘦,特征病变是慢性增生性肠炎。牛、羊、鹿、骆驼等反刍动物都可感染发病,其中易感性最高的是犊牛。但由于感染具有很长的潜伏期,往往在2~5岁才会表现出症状,尤其是当其妊娠、分娩或者泌乳时更容易表现出症状。现概述肉牛副结核病的流行病学、危害、临床症状、诊断技术以及防控措施,供大家参考。

关键词:肉牛;副结核病;流行病学;临床症状;诊断;疫情处理;治疗;免疫预防

中图分类号:S858.2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9737(2019)04-0084-02

1 流行病学

1.1 病原特点

副结核分枝杆菌是引起肉牛副结核病的病原,其为分枝杆菌科、分枝杆菌属。菌体用抗酸性染色剂染色后镜检,可见弯曲或者直的细长杆菌,单个散在或者平行相聚排列成棍棒状,并存在分支,大小在(0.4~1.5) μm×(0.2~0.5) μm。初次从病料中分离病菌时,需要苛刻的条件,且培养基中只有添加非致病性抗酸菌浸出液和丙三醇才可使其生长良好,且需要较长的培养时间。该菌具有较弱的抗热性,一般在60℃条件下处理30 min就会被杀死,放入沸水中会立即失活,在阳光下直射几小时也会丧失感染力。

1.2 易感动物

副结核分支杆菌不仅会导致牛感染,猪、羊、马、驴、骆驼等动物也可感染,其中发病比较严重的是牛,特别是犊牛。

1.3 传染源

动物感染病菌后,主要分布于肠系膜淋巴结和肠黏膜处,经由粪便持续排出体外,只要污染饮水、饲料,则非常容易导致其他牛感染。该菌对外界环境具有较强的抵抗力,粪便中的病菌能够生存很长时间。因此,清粪次数少的牛场相比于卫生条件好的牛场更容易暴发疫情。另外,该菌还可通过肠壁到达血液,最后经由肾脏和乳房排至体外,因此在实验室检测时可从尿液和乳汁检测出该菌。

2 危害

由于该病以较慢速度传播,即使牛感染病菌也具有很长的潜伏期,有时甚至可长达一年之久,导致牛群在表面上呈现散发,但实际上却处于潜在的流行状态,从而使大部分牛场没有足够重视该病。感染母牛妊娠后,还可经由垂直传播的方式导致犊牛感染,很难彻底净化。该菌主要是病牛破坏腸黏膜,损害肠道,引起消化不良,导致饲料利用率下降,严重影响经济效益。

3 临床症状

该病具有长短不同的潜伏期,从几个月至2年以上不等。发病初期,病牛通常不会表现出明显的临床症状,只出现间歇性腹泻,如果饲养管理较差,或者母牛进行分娩或者泌乳量高时,都会导致症状加重,发生下痢,呈喷射状排出稀粥样粪便,其中存在气泡和黏液,并散发恶臭味,并逐渐发展为持续性顽固下痢;食欲减退,产奶量减少,发生脱水、贫血,机体严重衰竭,身体各部(如下颌、胸部、腹下、四肢或者乳房等)发生水肿;被毛蓬松杂乱,皮肤粗糙,弹力变差,眼窝凹陷,非常衰弱,后臀部如同被削尖,形成“狭尻”。病牛通常在3~4个月内死亡,部分可延长至6~24个月。有些病牛的下痢有时会发生好转,精神状态变好,体重增加,但经过几个月再次出现复发,最后往往转归于死亡。

4 诊断技术

目前,副结核病可采取多种方法诊断,如变态反应法、细菌分离培养法、琼脂免疫扩散试验(AGID)、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PCR方法、补体结合试验(CFT)、核酸探针(DNA探针、RNA探针)法、交叉免疫电聚焦技术、胶体金技术法及细胞免疫测定法。上述方法都可用于诊断副结核分枝杆菌,但每种方法都存在一定的缺点。

直肠黏膜粪便检菌法是以前最常用的方法,其操作简单,取疑似病牛的粪便黏液或者直肠刮取物进行细菌学检查即可确诊。但由于病牛呈周期性排出副结核分枝杆菌,必须在间隔不同时间进行多次粪便检菌,才可确保检菌效率高。

目前,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是检测副结核分枝杆菌血清抗体最常用的方法,其具有灵敏、快速、准确的特点,且相比于补体结合试验具有更好的特异性和敏感性,特别适合用于检测没有表现出症状的带菌牛以及表现出症状前而补体结合反应呈阴性的牛。在出入境检疫中以及对畜群净化该病时,该法具有重要的意义。

5 防控措施

5.1 疫情处理

该病的主要传染源是处于排菌期的患病动物,因此及时检测出处于排菌期的患病动物,并对其采取隔离淘汰处理,可有效抑制该病的蔓延。对怀疑发生副结核病牛场,要定期采集牛群粪便以及乳汁进行带菌情况检查,常采取细菌镜检或者PCR检测,只要发现阳性牛就要立即将其隔离淘汰。

如果母牛没有表现出症状,但变态反应呈阳性结果,当牛场条件允许时,可按照牛结核的防治措施采取集中隔离饲养,并用其培育健康后代。即犊牛刚出生就尽快与母牛隔离,采取人工哺喂母牛初乳,经过3~5天变成哺喂健康母牛乳汁或者经过消毒的牛乳。然后分别在犊牛1、3、6月龄进行1次副结核菌素检疫,呈阴性反应的犊牛可转移至假定健康的育成牛群中混养,阳性反应或者疑似反应犊牛可转移至病牛群饲养,或者对其采取淘汰处理。

该病的主要传播途径是经口传播,且犊牛易感,往往会在吮吸母乳或者接触污染病菌的饮水和饲草而感染发病。因此,牛场发生副结核病后,要对环境及各种器具都进行彻底消毒,以将残留的病菌清除干净。

5.2 中药治疗

取250 g老鹳草,黄连、大青叶、白头翁各50 g,苍术、砂仁、猪苓、泽泻、陈皮、厚朴各30 g,全部研成细末,添加适量开水冲调,再加入200 mL陈醋为引,混合均匀后给病猪一次性灌服,每天1剂,连续使用15~20天。

加减方法:病牛排出含有较多黏液的稀粪,并散发明显腥臭味,尽管体温没有升高,但出现热象,可再添加连翘、郁金、双花及大青叶各50 g,大黄、焦栀子及知母各30 g;如果食欲不振,可再加入麦芽、龙胆草根、山楂、建曲各30 g;如果胸部、腹下或者四肢发生水肿时,可再加入50 g车前子,通草、瞿麦、木通、灯心草各30 g;如果明显脱水,可再加入麦冬、天冬、元参、白茅根、生地各30 g,并配合供给一些1%食盐水;如果体况过于瘦弱,可再加入生芪、肉苁蓉、党参、山药、何首乌、熟地、黄精各50 g。

5.3 免疫预防

近几年,我国已经研制出副结核菌弱毒菌苗的灭活苗。假定健康母牛产出的小于1周龄犊牛,每头可在胸前肉垂部皮下接种1支1.5 mL菌苗(其中含有5 mg副结核菌),接种后第7天进行皮内变态反应,基本上都呈阳性,表明已经开始形成免疫力,能够持续保护4年之久。

猜你喜欢

牛场病牛犊牛
护理高烧病牛应做到“五多”
小型牛场在犊牛饲养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洛绒牛场
在亚丁(二首)
晚秋
犊牛传染性腹泻的临床症状及防治措施
牛只饲养场的牛群结构与相关的防疫要求
论牛结核病的症状表现与治疗措施
规模化牛场牛群的结构及防疫要求介绍
论牛结核病的防治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