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蛔虫病的临床特征、检疫方法及其防治
2019-07-08吴祥东
吴祥东
摘要:猪蛔虫病是由于猪小肠内寄生有蛔虫而发生的一种体内寄生虫病,全世界范围内都可流行,在我国也分布非常广泛,是危害我国养猪业最严重的一种寄生虫病。其中3~6月龄猪患病后症状比较严重,而成年猪的免疫力较强,具有轻微症状。仔猪感染早期会出现轻度咳嗽,体温升高,比较严重时心跳加快,呼吸加速,缺乏营养,机体消瘦,贫血,生长发育缓慢,往往变成僵猪,造成饲养成本增多,严重损害养猪业的经济效益,应加强检疫和防治。
关键词:猪;蛔虫病;病原学;临床症状;剖检变化;实验室检查;药物治疗;定期驱虫;饲养管理
中图分类号:S858.2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9737(2019)04-0060-02
1 病原学
猪蛔虫主要是猪易感,且仔猪相比于成年猪更易感染。猪蛔虫是一种大型线虫,虫体呈浅黄色的圆柱状,外形类似蚯蚓,头、尾两端较细,表面光滑。
虫卵发育几天即具有感染力,猪由于食入污染的饮水或者饲料侵入肠道,孵出的幼虫会进入肠壁血管,并通过血液循环到达肺脏,停留在肺内一段时间后会再次从气管转移到咽部,接着经由食道、胃,最后进入小肠,并在该处发育为成虫,通过吸收肠道内的内容物作为营养来源。雄虫和雌虫交配后可产出很多虫卵,并随着粪便排到体外,对周围环境造成污染。
猪蛔虫的虫卵具有4层膜,因此具有非常强的抵抗力,在超过10℃温度中才可发育,而在低温下也不会死亡,但达到-30℃时就会快速死亡,且无法在高热(超过40℃)和干燥环境中长时间存活。一般来说,虫卵浸泡于60℃的热水中,短时间只可使40%~50%死亡;在70℃热水中,可使90%死亡;在80℃热水中,可使98.5%死亡。
另外,虫卵具有非常强的抵抗化学药品的能力,只有5%~10%的石碳酸溶液、2%~5%的热碱溶液才可将其杀死。土壤内的虫卵能够长时间存活,有时能够达到3~5年之久。因此大部分经常被污染虫卵的土壤存在侵袭性虫卵,猪在拱土时会通过口腔食入虫卵。另外,猪食入污染虫卵的饮水或者饲料,也可使虫卵进入体内。
2 临床症状及剖检变化
蛔虫的成虫和幼虫都可使猪发病,其中幼虫在体内移行过程中会对各个组织和器官造成更为严重的致病作用,尤其是对肝脏和肺脏造成最大危害。
大部分幼虫移行到肝脏后,会导致肝脏发生充血、肿胀,并出现大量出血点,肝细胞发生肿胀浑浊、脂肪变性或者坏死,最终出现纤维化,此时可在肝脏边缘发现不规则的点状或者片状白色斑纹,将其叫做“蛔虫肝”或者“蛔虫性乳斑”。
在蛔虫幼虫侵入肺脏,会导致其发生水肿、出血,甚至出现肺炎等,此时往往表现出气喘、咳嗽,体温升高,食欲不振等,一般叫做“猪肺病”或“蛔虫性肺炎”,症状能够持续5~14天,轻度感染时经过1~2周即可好转,严重感染时影响生长发育,容易变成“僵猪”。
如果出现继发感染,会导致发病率和病死率明显升高。蛔虫在侵入猪体后的幼虫期,不仅会严重损害肝脏和肺脏,其代谢产物以及分泌的毒素还会造成猪血管和中枢神经发生过敏反应,此时即可表现出神经症状。另外,病猪还往往伴有精神萎靡、食欲忽好忽坏,异嗜,缺乏营养,被毛粗乱,贫血,机体消瘦,生长发育缓慢等症状。
幼虫发育为成虫后,致病力明显减弱,且成虫主要在小肠内,其既会夺取宿主营养,还会对小肠黏膜造成机械性刺激,造成腹痛。寄生大量虫体时,会相互缠绕成团而堵塞肠管,造成肠破裂。另外,成虫代谢产物以及分泌的毒素或者死亡虫体的腐败物都具有一定的致病作用,可导致猪出现兴奋、痉挛和麻痹等症状。但是,蛔虫对于超过6月龄的猪具有较弱的致病作用,如果少量寄生不会表现出明显症状,往往变成“带虫猪”。
3 实验室检查
3.1 涂抹法
取适量50%甘油溶液,加入2~3滴生理盐水,接着放入较大的粪便,在溶液内将其均匀弄细,除去坚硬的粪渣后制成较厚的涂片,以能够透视为宜,然后放上盖片即可放在显微镜下观察。
3.2 漂浮法
漂浮法即将病猪粪便与比重较大的液体搅拌均匀,接着利用纱布或者铜沙将悬液中坚硬且较粗的粪渣除去,促使虫卵集中漂浮于液体表面。一般使用饱和食盐水(即按1000 mL沸水添加380 g食盐,经过棉花或者纱布过滤,冷却后即可使用)。具体是在100~200 mL的玻璃杯中放入5~10 g病猪粪便,接着按20倍比例加入饱和食盐水,用玻璃棒充分搅拌后过滤,滤液经过30~60 min静置,用8 mm直径的铁丝环接触液膜,然后置于载片上抖动,放上盖片后即可使用顯微镜观察。
3.3 离心沉淀法
取病猪适量粪便,与适量清水充分混合后使用纱布或者铜沙过滤至离心管中,经过1~2 min离心,弃去上浮液,取沉淀物放在显微镜下检查。4 防治措施
4.1 药物治疗
病猪普遍使用药物进行治疗,如敌百虫,按体重使用80~120 mg/kg,添加在饲料中混饲;噻嘧啶(也叫做抗虫灵),按体重使用30~40 μg/kg,添加在饲料中混饲;氟苯咪唑,按体重使用30 mg/kg,添加在饲料中混饲;多拉菌素针剂,按体重肌肉注射0.3 mg/kg;甲苯咪唑,按体重使用10~20 mg/kg,添加在饲料中混饲;丙硫苯咪唑,按体重口服10~20 mg/kg;左旋咪唑,可按体重口服8 mg/kg,或者按体重肌肉注射4~6 mg/kg;伊维菌素(也叫做伊力佳、伊福丁、害获灭等),按体重皮下注射0.3 mg/kg,该药物商品是1%溶液,使用时按每33 kg体重注射1 mL计算。
4.2 定期驱虫
主要是幼龄猪容易患病,其危害会随着猪年龄的增大逐渐减小。因此仔猪断奶后要及时进行1次药物驱虫,1个月之后再进行1次驱虫;妊娠母猪适宜在产前1个月进行1次驱虫,能够有效避免仔猪感染。
猪驱虫后排出的粪便要进行严格管理,要求尽快运送至距离圈舍200~300 m以外的下风方向处,通过堆积发酵将虫卵杀死,避免污染环境。
4.3 加强饲养管理
猪舍保持充足光照,通风良好,确保地面干燥、卫生。勤于打扫,并定期使用20%~30%的热草木灰或者3%~5%热氢氧化钠溶液对圈舍、饲槽以及其他用具进行杀虫,能够有效避免感染。
确保猪群饲喂量和饲喂时间合理,防止其由于过于饥饿而随处拱食,从而避免感染发病。另外,确保饮水和饲料干净卫生,避免和防止污染虫卵,同时可在饲料中加入适量的电解多维,增强机体免疫力,也可避免感染蛔虫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