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水产养殖过程中鱼病的防治措施

2019-07-08李广为

现代畜牧科技 2019年5期
关键词:鱼病水产养殖防治措施

李广为

摘要:鱼病的防治是水产养殖的重要环节,直接关乎渔业养殖的经济效益,由于多种因素的存在导致鱼类疾病频繁发生,对渔业生产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做好鱼病防治工作,对确保渔业养殖业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现对鱼病的发病情况、常见疾病和防治措施进行综述,以期能给水产养殖工作提供参考。

关键词:水产养殖;鱼病;防治措施

中图分类号:S96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9737(2019)05-0064-02

水产养殖业是农业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农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近年来,我国的水产养殖业发展迅速,养殖规模和数量不断扩大,由于水产养殖环境易受到污染,存在各类发病的风险隐患,所以鱼病的发病率也呈现不断上升的趋势,严重危害鱼类健康,给水产养殖业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提高鱼病的防治水平是确保水产养殖业持续发展的关键。

1 鱼病发病情况分析

通常鱼病的发生经历潜伏期、前驱期和高峰期三个阶段。处于疾病潜伏期阶段的鱼一般不表现出发病症状。前驱期阶段鱼也不表现发病症状,只有高峰期阶段,鱼才会表现出大量的典型症状,可以发现患病鱼,往往已经到了最后阶段,因此鱼病的发生具有一定的突发性和不可预测性。鱼在生长旺盛期时,鱼病的发病率最高。一般在每年4~5月较为常见的鱼病是烂鳃病、车轮虫病、指环虫病以及肠炎病等,在6~8月常见的鱼病有出血病[1]。

鱼病的发生可由多种因素引发,最主要的因素是鱼的养殖环境以及饲养方式,养殖水域内的水质、酸碱度、温度、含氧量等都是鱼类养殖环境的重要指标,一些鱼塘多年不清淤,致使淤泥层常年累积了大量的病原体,鱼处于这样的环境中,极易受到病菌的侵袭,引发鱼病的发生。养殖水域内饲养密度过大,特别是随着鱼的快速增长,水体含氧量不能满足鱼群需求,水体酸碱度的平衡也受到破坏,也会造成鱼群的发病。饲养方式不合理也会引发鱼病的发生。从事养殖的人员缺乏鱼病的防治经验和专业知识,当发生鱼类病害时,未能及时采取合理的防治手段进行处理,致使鱼病的扩散和蔓延,增加了防治成本,造成更大的经济损失。

2 常见的鱼病

2.1 由寄生虫引发的疾病

2.1.1 车轮虫引起的鱼病

该病多流行于每年的5~8月,幼鱼和成鱼都可感染。多发于面积小、水深浅、水质差的水域。车轮虫主要寄生在鱼体的皮肤表面与鱼鳃上,在感染初期,引起鱼头、嘴唇色素消退呈现白色,感染后期,鱼焦躁不安,在水边不停歇的狂泳,随着病情的发展,游动的速度加快,鱼体发黑,等到后期会表现出焦躁不安的状态,快速游动最终死亡。

2.1.2 环虫与三代虫引起的鱼病

这两种寄生虫在淡水中最为常见,主要寄生在鱼的皮肤和腮部。病程中期,可引起寄生部位产生大量黏液,对鱼苗与体况弱小的鱼种影响较大,导致鱼呼吸困难,最终窒息死亡。

2.1.3 小瓜虫引起的鱼病

小瓜虫病又称白点病,多流行于每年3~5月、8~10月。鱼苗和成鱼都可感染发病。小瓜虫体型虽小,但对鱼具有很强的致病力。水中的小瓜虫经鱼鳃和皮肤进入鱼体内,引起鱼体内组织坏死。鱼体表面、鱼鳃、鳍条上可见小白点,病程后期,鱼体表面形成白色薄膜,鱼鳞脱落,鳍条腐烂,最终死亡。

2.1.4 鱼鲺引起的鱼病

主要流行于每年5~8月,对鱼种危害较大。鲺主要寄生在鱼体表面和鳃部,鱼鲺致病力很强,少数几个鱼鲺寄生就会引起死亡。鱼鲺虫体通过吸盘吸附在鱼体表面,用口刺撕破鱼皮,然后吸食血液,导致鱼体况逐渐下降。鱼群表现极度不安,在水面狂游和跳跃。

2.1.5 锚头鳋引起的鱼病

每年4~10月是锚头鳋的繁殖期,该阶段发病率较高。锚头鳋可在鱼体表面寄生,引起寄生部位组织红肿、发炎,随着寄生虫体数量的增多,病鱼体表犹如披上“蓑衣”,病鱼表现惊恐不安,食欲下降,体况下降,生长受阻,最终死亡。这种病流行很广,特别是对鱼种和成鱼危害较大。

2.2 传染性鱼病

常见的传染性鱼病是由各种细菌、真菌或病毒等微生物引起的,可造成高达60%的损失率[2],如烂鳃病、肠炎病、打印病、赤皮病等。

烂鳃病多发生于夏季和秋季,是引起鱼鳃腐烂的一种常见传染病,病鱼腮部出现腐烂,脱落,呼吸困难,最终死亡。

肠炎病是由点状产气单细菌引起的,表现为病鱼腹部鼓胀似气球一样,离群独处,肠壁充血,食欲废绝,最终死亡。

打印病是由点状单胞菌引起的鱼常见疾病,多发于夏秋季节,病鱼可见体表有印章一样的红色斑点,鱼鳞脱落,皮肤腐烂。

赤皮病多发生于草食鱼,该病由荧光极毛杆菌引起体表鱼鳞脱落,体表出血,该病危害巨大,一旦发生对鱼群几乎是毁灭性的。

3 防治措施

3.1 严格消毒

养殖水域的水体必须符合鱼类生理要求,水量要充足,水质要优良,没有致病原和病毒。鱼塘在放养鱼之前,要清除鱼塘池底的淤泥及杂物,经过一段时间空塘,进行彻底消毒清潔,消毒可用生石灰,使用量为750~1500 kg/hm2,生石灰不但能消除各种病原体,还能净化水质、维持酸碱度平衡,以消灭池底的病原体。养殖过程中还需要定期对水体和苗种以及饲料等进行消毒,可用氯化剂和甲醛液等消毒剂杀死池塘内的寄生虫。在高温季节定期向池内喷洒杀菌剂,预防鱼类发病。此外需要检疫鱼类的病原体。

3.2 增强鱼抵抗力

提高鱼类疾病抵抗力是防治鱼病的基础,应根据现有养殖条件制定相应的养殖计划。以鱼类的生长习性、水质条件为基础,科学投放饵料,饵料品质要优良,蛋白质、氨基酸和脂肪酸等营养元素配比合理,确保各种营养成分合理摄入。提高水体中氧含量,确保鱼的正常生长。此外,也可以采用轮养与混养的方式,放养适量的凶猛鱼类能够抑制野杂鱼与病弱鱼的生长。向池塘内泼洒敌百虫、硫酸铜等药物,可以消灭剑水蚤、水蜈蚣、水蛭等水生昆虫,保护鱼卵或鱼苗不受侵害,降低水中的耗氧量。

3.3 合理用药

科学合理用药,确保药物治疗的有效性,鱼群发病时应先对病害做出及时、正确的诊断,根据诊断选择对症效果好的药物进行治疗。药物在使用时应按说明的给药方式、使用剂量与使用范围,进行合理施药,以便达到药效。也可应用中草药治疗鱼病,中草药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还具有易降解、残留少的特点,可以确保药物治疗的安全性。

参考文献:

[1] 李云.祥云县水产养殖常见鱼病的发生与防治[J].现代农业科技,2014,16(15):300-301.

[2] 黄博晓,陈晓鹏,郑晓生.水产养殖中有效强化鱼病防治工作的措施[J].北京农业,2014,28(24):136.

猜你喜欢

鱼病水产养殖防治措施
水产养殖户提高鱼病治疗效果的要领
浅析夏季鱼病增多的原因及防治办法
水产养殖户提高鱼病治疗效果的要领
水产养殖对渔业水域环境带来的影响与应对策略
浅析建筑地基不均匀沉降问题的防治措施
水产养殖中病害的防治措施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