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中国画的写意性

2019-07-08刘治平

丝路视野 2019年1期
关键词:视觉效果工笔中国画

刘治平

摘 要:对于中国画的本质性问题一直以来都是很多从事绘画的人所探讨的比较有分歧的问题。到底中国画该“写”还是该画,至今也无明确的结论。就中国画本身来说它是写意性的。与写意相对应的便是工笔,工笔顾名思义就是用比较工细笔法描绘对象,显然,这就导致人们产生一个理解上的误区,将工笔和写意割裂开来。中国画上面的“粗”与“细”只是两种不同的处理办法而已,这并不影响中国画的本质问题。“意”是中国画的最高境界,这两种处理手法最终还是要表达画家心中的意,为区分二者的处理手法和视觉效果,将二者冠以工笔和写意的名称。中国画用到写意这个词始于元代,这个“写”字就更有含义了。工笔一词出现的更晚。

关键词:中国画 写意性 工笔 视觉效果

一、中国绘画的历史渊源

谈到中国绘画的历史渊源问题大概都离不开石器时代的岩画。岩画遍布我国各地,北起黑龙江南至云南,西起新疆东至江苏,这些岩画题材丰富,造型生动。甚至有些岩画施以色彩,再到后来的彩陶图案更是对自然物象的高度提炼概括,随着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自身现有的状态已经开始不满足了,这便促使了壁画的产生。[1]到隋唐时期社会生产力又得到进一步的提高,绘画也从壁画逐步地走向绢纸画,但这时期的绘画还是以较为工整的色彩浓丽的画面为主,一直到水墨画产生以后绘画界便逐渐出现了较为粗放的绘画手法。此后水墨画逐步发展起来,宋元以后以水墨为主的士夫画大兴,几乎独占画坛,这也与从事绘画者的身份有一定的关系。[2]

二、中国画的“写”与“画”

从中国画的历史渊源中筆者观察到中国画是“画”而非“写”。中国画的“意”的说法由来已久并且贯穿中国画的整条脉络,中国国画的每幅作品无不是对意的表达。绘画志在达意。至于“写”与“画”只是人为理解的不同。[3]“写意”一词出现于元代,而在此前的绘画又得怎样称呼,从岩画到彩陶和壁画再到绢纸重彩绘画都没有提到“写”的说法,写意画的写这个字与当时从事绘画的人自己对绘画的理解有关系,他们将自己从小写字练就的书法功底应用到绘画当中,用写的方式去画画,增强了画面的力道感。于是便有了书法是中国画的基础的说法,这个说法笔者认为不完全正确,从二者的历史上来看,中国的绘画远远早于中国的书法,绘画从石器时代就有,伴随着人类的每个发展阶段,书法的前提是文字,而文字约诞生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时期。既然是基础那么在文字出现以前的中国绘画又以什么为基础,岩画、彩陶画不属于中国画的范畴吗,中国画的定义是什么,范畴又有多广。中国的书法与绘画同源这倒是可以肯定的,中国画以线条为主,而书法文字更不用说了。 “写”强调的是过程中的力度,追求干净利落,笔笔到位;“画”则不一定,它强调的是最终效果的生动性,对于过程降到了次要的位置。练习书法在一定的程度上可以促进绘画的水平,对绘画线条的质量会有所提高,尤其是对于写意画,二者是可以互补的。[4]

中国画的写意性主要是指对画境的意的描写。以客观事物为依据,以此表达作者的心声,在此期间所表达的对象可以依据作者的意思进行艺术加工,最终达到表达要求为止。中国画无论工笔还是写意都是对意的表达。工笔画在绘画过程中层层渲染,工序复杂,远不如粗笔写意画的酣畅淋漓,但也是对意的表达。复杂繁琐的工序最终还是为一幅画最初的立意服务。自始至终没有脱离意的范围。中国画的过程依然是画的过程,最终的效果和立意精神要像写的一样明确简约。[5]

三、不同题材对意的表达

在中国画的发展演变过程中曾在绘画题材上有相当详细的分类,发展至今大的题材类别只有人物、山水、花鸟,在这三大类别中花鸟最早,其次是人物,最后是山水。[6]

在花鸟画当中主要表现的是花鸟的情调,也就是说该幅作品的意要紧紧围绕其情调来表达,这是一个相对比较困难的表达方式,情调本来就很难拿捏,要在这样难以拿捏得情调的前提下表达画家的意是困难的;人物画表现的是情节,即所画人物此时此刻在所处环境下发生了什么事情,这类题材无论是寡是众,是动是静它都有一个当时的情节,画家就是在抓住当时情节的前提下给所画人物赋予画家的意;山水画是以表现情境为主的,山水画的创作离不开环境的塑造,无论全景还是小景都有一个或大或小的环境在画面中出现,画家就是要借助这一环境来抒发自己的心境,也是师法自然的体现,比如元末清初画家倪瓒山水画的意境,达到了让人难以超越的境界,一种孤寂感充满着整个画面,这是只有在格高而思逸的情况下才能达到的。[7]

无论何种题材之中都没有脱离一个情字,画画是要有情感在里面的。因心造境、以情造景,这大概就是中国画意的体现。[8]

参考文献

[1]姚舜熙.中国花鸟画学概论[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1(4):78.

[2]李福顺.中国美术史[M].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6(1):66.

[3]张敢.清华美术.卷17当代工笔画与中国艺术精神[M].清华大学出版社,2015,3(3):68.

[4]韩玮.中国画[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2(8):18.

[5]杨健生.谈中国画写意[J].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41(2):78—79.

[6]张乾元.中国画的混沌美学特征[J].艺术设计史论,2004,12(2):08.

[7]袁惠敏.浅谈中国画的“写意性”[J].萍乡师专科学校学报,2002,3(3):98—100.

[8]李志刚.中国画的写意性初探[J].衡水师专学报,2001,3(1):33—34.

猜你喜欢

视觉效果工笔中国画
同舟共济 共克时艰
工笔国画一夏荷,牡丹
工笔花鸟画
李文慧作品
书画名人汇
首届“工笔新经典”全国名家邀请展作品选登
魅力挖剪
全钻腕表
张自启中国画——山水画
娘胎里的回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