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馆读者编码工作探讨
2019-07-08田博
田博
摘 要:在图书馆的发展过程中,条形码技术在其中发挥着关键性的作用,在读者信息的采集以及输入方面,该技术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当图书馆选定了条码制式之后,就需要着手编码工作的开展。本文主要围绕图书馆读者编码工作进行简要的分析。
关键词:编制原则 图书馆 读者编码
一、关于代码特征分析
(一)区域性的特征
读者代码的使用并不是随意的,而是具有严格要求的,一般而言仅限于特定的图书馆内,以供该图书馆管理系统的识别。在图书馆的管理系统之中,读者的条码在以下几方面的使用较为常见:一是在信息建库方面,或者是信息修改方面;二是在图书的流通方面等。由此可知,读者代码具有区域性的特点[1]。
(二)唯一性的特征
在进行读者编码时,针对不同的读者,图书馆需要分配一个专用代码,也就是说每一个代码都是独一无二的,它只可以标识一个特定的读者。这个代码如果正在使用,那么不能够将其给别人使用,所以说读者代码具有唯一性的特点。
(三)统一性的特征
在编制读者代码时,工作人员需要对代码参数进行确定,保证其与图书馆的有关标准相统一。图书馆条码标准会对读者条码的码制进行限定,对条码的结构以及位数进行限定。我国文化部制定了相关的标准规定,对图书馆条码的码制选用进行了规定。如条码的码制可以选择用三九码,选用库德巴条码,另外,条码数据服可以变长。在制定图书馆条码标准之时,各图书馆应当以此为依据,对读者代码的码位数进行确定。
二、编码工作的编制原则分析
(一)无含义性的编制原则
所谓无含义代码,指的是代码的相关信息不对读者的任何特定信息进行表示,之所以需要对读者进行编码,主要是为了使计算机更好地识别读者,而不是说要对读者进行分类。在读者代码编制过程中,需要坚持一条原则,那就是条码编制的无含义性原则,这样,才能够使读者编码工作朝着更好的方向转变。例如,变得更加的灵活、变得更加简单、变得更加方便[2]。如果所采用的代码为无含义代码,那么在给读者发借阅证时,图书馆的操作就会非常的方便。特别是有一些读者因为各种原因而遗落了借阅证,而在给他们补发借阅证时,运作的方便性就会更加突出。至于有含义代码,则与该代码相对应。这种代码指的是代码的相关信息都可以对读者的特定的信息进行表示。需要注意的是,这种代码有着一定的不足之处,如它的代码容量利用率比较低。在图书馆中,其读者条码有着相应的规定,通常由8~14位字符组成,代码容量较高,甚至可达数亿,但是读者却仅能达万位,有着充足的容量储备,所以在编码过程中,对于能否实现代码容量的充分利用不够重要。在图书馆中,读者代码的选用不一定非得局限于无含义代码的使用,也可以选用有含义代码方案,这样可以将读者的各方面因素表示出来。例如,将读者的专业表示出来;或者是将读者的工作部门表示出来。然而,在实际操作中,为特定的读者编制能够揭示该读者信息的有含义代码的条码非常不便,最关键的是,图书馆之所以对读者编码进行编制,主要是为了用条码来标识读者,从而为计算机识别读者提供途径。即便通过读者代码能够识别读者的身份,那么在计算机管理的背景下,也没有过多的意义。在传统的手工管理方式下,有含义代码能够起到有效的作用。因此,许多图书馆都是以无含义代码为主。
(二)重复性的编制原则
从图书馆读者代码的性质上来看,它有着一定的特殊性,与商品代码有所不同,一个读者代码不能够如同商品代码一样代表几万乃至几十万的商品,它只能够代表某特定的读者,只需要一套读者编码的条码出现,就可以供读者借阅书籍,不需要制作多条该读者的条码备用。如果读者因为各方面原因而导致借阅证的遗失,那也无妨,可重新对其进行编码,并且在相关系统中将新代码植入进去,用新代码来替换老代码,那么原来的读者代码就会失效。在这个过程中,重新制作一个读者编码条码的借阅证要更加的容易。因此,就会产生同一读者编码的重复性。但是,这不会影响读者的管理工作,因为在读者的重复代码中,其实只有一个有效代码,所以并没有与编码的唯一性原則相冲突。
(三)全数字型代码的编制原则
计算机在对读者代码的信息进行接受时,可以在以下两种输入方式下接受,一种是由工作人员对扫描器进行使用,用它来扫描代码的条码输入方式,另一种则是由工作人员对键盘进行操作,用它来直接键入代码。因此,在对读者代码进行编制时,图书馆需要考虑工作人员以这两种方式向计算机输入读者代码信息,以方便图书馆工作人员的信息操作,这就需要采用全数字型代码。
三、结语
图书馆读者编码工作在图书馆的日常管理中较为重要,对于各图书馆的管理人员而言,这种工作属于一项全新的工作,需要我们去深入研究读者代码的性质,去探讨读者代码的编制原则,进而做到以一个科学的理论去指导读者编码工作的开展,为这项工作制定相关的规范。这样,就能够促进图书馆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使其更好得为广大读者服务。
参考文献
[1]郑诗枫,傅文奇.基于扎根理论的高校图书馆读者荐购影响因素研究[J].图书馆学研究,2018,(03):53—58.
[2]柯平,张文亮,李西宁,唐承秀.基于扎根理论的馆员对公共图书馆组织文化感知研究[J].中国图书馆学报,2014,40(03):37—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