赖声川的新意与旧情
2019-07-08踪禾
踪禾
6月15日,赖声川的舞台剧《幺幺洞捌》在上海首演。
这是一部非常“赖声川”的新剧,剧本灵感来自一座老仓库,演员中不乏倪妮等明星,在一个穿越故事中嵌入时空错置的舞台设计。
在剧作之外,赖声川实际上是个很好玩的矛盾体。
一方面,他特别强调创新,出創意学的书,开创意学讲座,始终保持旺盛的创作欲,迄今仍有编剧、导演的新作问世,即便是执导《海鸥》和《冬之旅》,他也有自己的风格,连看个超级碗都不忘看其中的广告创意。
另一方面,他念旧。从《暗恋桃花源》《如梦之梦》《宝岛一村》,到《隐藏的宝藏》《幺幺洞捌》,都能看出他对旧时光的迷恋。
不谈“穿越”,玩“时空并置”
《幺幺洞捌》的故事从一座上海老仓库开始。
2019年的网络作家舒彤(倪妮饰)在上海虹口公园附近租了一个仓库做工作室。这座历史悠久的工作室一度是抗战时期的地下基地。舒彤尝试探索仓库的历史却未能如愿。直到一首《有一天,我将找到你(Someday Ill Find You)》响起,舒彤找到了樊光耀饰演的白石,后者在1943年时曾在这个伪装成雕刻工作室的厂房内,用广播向外部作战部队传递信息。在白石的世界里,有一个与舒彤同样模样的女地下党员安娜,他们需要完成一个代号为“幺幺洞捌”的任务,舒彤意外地被卷入其中。
这是一个“穿越”的故事,但赖声川却将其定义为“时空并置”,更准确的描述为“一种空间并置,一种时间的同时性”。
要写好“时空并置”不容易,但在剧场里实现“时空并置”却很容易。赖声川和他的团队设置了一种“魔法”,当倪妮和樊光耀两人站在1943和2019年两个不同的空间里,观众心中便感受到一种神秘感,时空并置就已经成立。
技术性辅助随之而来:舞美灯光以快门状收缩,舞台的边缘扩大又缩小,带来视觉比例的变化,观众跟随演员走位和情绪,置身一场电影中。
这种舞台的创新是赖声川舞台剧的标配之一。去年的作品《隐藏的宝藏》是一部“斜角喜剧”,舞台近乎90度旋转,侧面朝向观众,观众可以看到舞台上和后台里发生的一切。
“斜角喜剧”的念头在赖声川的脑海里由来已久,“演出时,我通常在侧台看戏,从侧台看人生,角度总是有些不同,我想通过这部剧和大家分享这种奇妙的感受”。赖声川说:“和《暗恋桃花源》不同,《隐藏的宝藏》的‘戏中戏和‘戏外戏同时进行,舞台和后台的故事同时展开,不同风格和时代的剧情相组合,但并不混乱,乱中有序。”
在赖声川看来,戏剧真正的原创力在于创意。
舞台上的赖声川如同一个“魔术师”,总是创意不断,他的创作常有着极强的原创性,不可预期也难以模仿。在赖声川的多部经典作品中,“传统”总是被继承、又不断被颠覆,却也因此获得了令人瞩目的“新生”。赖声川通过重新诠释传统文化,寻找到了创意的源泉。
如八小时史诗巨作《如梦之梦》前后构思十年,横跨罗马、台北等地,既有“庄周梦蝶”的意境,又透露着佛道智慧;经典“相声剧”系列则是“赖氏创意”的另一绝佳诠释,哀叹相声的消亡,赖声川与李立群、李国修于1985年携手创作了《那一夜,我们说相声》,破天荒地融合了传统曲艺与现代西方戏剧,让一门古老艺术在现代社会成功“复活”,并重新成为了时尚。
从“台北意象”到“上海风物”
“当年老上海的歌手吟唱,仿佛让整个台北都‘停下来去想象上海的模样。上海虽然历史并不是那么长,但总是很有故事,是世界的都市……”当新剧发布时,赖声川这样描述心中的上海。
2015年,赖声川在沪上繁华的徐家汇商圈创办了“上剧场”,具体位置在商场里,比邻一座电影院。赖声川说,他不要高高在上,而是要与社区紧密相连,让上海人感觉这就是自己的剧场。
对观剧体验的要求近乎“偏执”的赖声川,将自己的剧场“打磨”成了一处无愧于高品质剧目的演出空间:他为《如梦之梦》打造的圆形莲花池,实现了观众座椅的“自转”和整个莲花池的“公转”,观众第一次在可旋转的莲花池内享受了8小时的“如梦一生”;斜角喜剧《隐藏的宝藏》公演,他又在上剧场里“加建”了一个破旧老剧场,以侧台视角讲述一段“上海故事”,实现了震撼人心的舞台效果。
上剧场成立后,赖声川就将自己工作、生活的重心移到了上海。他的住所距离上剧场只有不到4公里,所以喜欢“上海的老建筑和法租界的梧桐树”的赖声川,每天骑脚踏车上班,往返途中变换不同的骑行路线以观看风景。
在此之前,赖声川的许多作品中都有着丰富的上海元素,有“中国当代舞台剧艺术之高峰”之称的经典剧目《暗恋桃花源》,剧中江滨柳与云之凡在上海“外滩公园”一别,四十年才又再相见;八小时剧场史诗《如梦之梦》中,上海天仙阁的“头牌”顾香兰过了一场戏梦人生;大时代剧《宝岛一村》的飞行官周宁,观北极星思念久别的上海故乡……
但在2015年之后,赖声川才意识到,上海埋藏了太多的故事,这一切就像是“隐藏的宝藏”,无一不吸引着自己。老建筑、老故事,老时光,以及在上海生活中遇到的种种,三年的沉淀,酿成一部《隐藏的宝藏》。
新剧《幺幺洞捌》也是一部创作于上海、发生在上海、上演于上海的“全上海作品”,而其灵感来源则是上海虹口一座老仓库,赖声川经过时对历史故事产生了好奇,就像剧中的舒彤一样想要挖掘更多关于建筑的故事。而故事的背后,是他所迷恋的旧时光。
“剧场与社会的最大交集”
对于华语戏剧界知名导演赖声川来说,“剧场的公共社会意义”是他多年来沉思的命题。
这些年他创办上剧场、出创意学的书,还开设创意学讲座。2018年,赖声川策划了“赖声川大讲堂”,试图探索剧场与社会的最大交集。
赖声川认为,剧场艺术不应高高在上,而要成为社会生活有机的一部分。如同上剧场置身于上海市中心的商场,人们不必再像朝圣般前往富丽堂皇的大剧院看戏,在日常休闲生活中就能体会到剧场的魅力。
在赖声川看来,剧场来源于古代仪式,如在古代希腊剧场里,上演的常是社会与族群命运的议题,人们在这种仪式中超越小我。位于商场中的上剧场具备一定的社会实验精神,庙堂与勾栏瓦舍间的嬗变本就是一出大戏,看官可从中一窥社会价值观的变迁。
而事实上,开拓剧场的边界,也是赖声川自己的创意学重要部分。
“我们此刻站在舞台上,谁说这里就只能做舞台剧?我们正在演讲,以后还可能当作溜冰场。如果开餐厅,可以让食客自己做演员,吃的同时就是表演,台下在这边排队。”
“创意是没有边界的,最通俗的娱乐也可能是最高雅的艺术,没有绝对的分野。”赖声川说。
(文据新京报、澎湃新闻、羊城日报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