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幼儿冲突行为及其干预策略的研究

2019-07-08廖梦娴

大经贸 2019年3期
关键词:同伴冲突幼儿园

一、幼儿冲突行为的界定

幼儿冲突行为是幼儿与同伴之间在互动的过程中由于对方的言语、行为产生对立的行为过程。

首先,幼儿的冲突行为是一种人际交往的形式,是幼儿在成长的具体表现。不同于成人之间的冲突,主要是同伴与同伴之间的一种互动行为。

其次,幼儿冲突行为是一种外显的行为对立关系。大多是较为低级,一般表现为:激烈的争吵、身体的攻击。

二、幼儿冲突行为的过程

(一)幼儿冲突行为的起因

关于此次研究,本人共进行了为期15天的正式观察,对十堰市某某幼儿园的大、中、小班85名幼儿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观察。发现幼儿冲突行为的起因大致分为:违反规则、主动招惹同伴、强迫控制他人、物品的争夺、偶发事件。

1.违反规则。(1)违反游戏的规则:通常发生在幼儿们进行游戏时,一方违反了同伴们共同制定的游戏规则或违反了游戏原本就有的规则,是大家已经默认的。(2)违反班级常规:通常指一名幼儿或多名幼儿违反大家共同制定或老师要求大家遵守的日常行为规范。

2.主动招惹同伴。主动招惹同伴:一方故意以消极的方式(讥讽、骂人、推、咬、踢、打)招惹另一方而引发冲突。

3.强迫控制他人。强迫控制他人:指一方想要强迫另一方做出非自己意愿的的事,遭到另一方的反抗而产生的冲突行为。

4.物品的争夺。物品的争夺:幼儿因为某一件物品的使用权而与同伴发生冲突,在幼儿园中往往是为了某一样玩具的使用权及使用的先后顺序而引发冲突,年龄较小的幼儿甚至可能因为认知水平低而与同伴争夺玩具框里一模一样的玩具,与同伴产生争执或争斗。

5.偶发事件。偶发事件:幼儿在交往互动中,表达亲昵、嬉戏或一些身体上的动作不小心的触碰到了同伴,而有些幼儿对于同伴不经意的动作感觉很敏感,或对方没有及时道歉,引起了冲突。

(二)幼儿冲突行为的影响因素。

1.幼儿身心发展规律。根据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将认知发展分为感知运动阶段、前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形式运算阶段这四个阶段。幼儿处于2-7岁的前运算阶段,幼儿在前运算阶段的身心发展特征主要是思维的不可逆、思维不守恒、以自我为中心,只能从自己的角度看待问题。而这些伴随着幼儿身心发展必然出现的特征恰恰会导致幼儿冲突行为的次数增加。

2.社会交往技巧不足。在日常生活中,幼儿在与他人交往时,因为年龄较小,所以社会经验匮乏,人际交往技巧还没有完全掌握。在处理一个问题时,如果与同伴之间的意见不能统一或相对,常常使用较为低级的身体冲突或言语冲突来对抗。

3.大众传媒的熏陶。在幼儿冲突行为的问题上,大众传媒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很多打着动画片旗号的公司,都会选择加入更多的视觉冲击元素以引起人们的兴趣,然而一味的追求商业利益却忽视了幼儿的身心发展的特点。殊不知幼儿的模仿能力极强,这些刺激场面会慢慢的影响幼儿的行为。

4.幼儿园的环境。幼儿园空间设置大是否合理很重要,空间太小,幼儿太多,且幼儿的自我控制能力低,就会经常发生冲突。另外,幼儿园提供的玩具数量是否充足,玩具数量不足就容易发生争抢,引起冲突。

5.教师的处理方式。通过较多观察发现,教师大部分在处理幼儿冲突问题方面,都没有采取鼓励、关注的态度。教师没有弄清起因经过就妄下定论,有时甚至会冤枉幼儿,对幼儿的心灵造成极大伤害。长此以往,幼儿会给自己贴上“坏孩子”的标签,导致冲突行为愈演愈烈。

6.家庭教育。家庭教育是幼儿冲突行为的核心因素,俗话说:养不教,父之过。父母是孩子第一任的启蒙老师,是对幼儿影响最深的人,从幼儿有思维意识开始,父母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幼儿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三、教师对幼儿冲突行为的干预策略

(一)以教师为中心的干预策略。

教师作为一名指导者,直接参与到幼儿的冲突中对其进行干预。弄清楚事情的来龙去脉后迅速给出幼儿解决冲突的办法。以和事佬的角色,让幼儿换位思考,或更加直接要求引起冲突的幼儿给对方道歉。这种策略十分有效,时间非常迅速,适用于进行教学活动,维持秩序。但只是解决了当时的冲突,并没有从根本上教会幼儿如何避免与他人发生冲突。

(二)以幼儿为中心的干预策略。

在以幼儿为中心的干预策略中,教师作为一名引导者,并不直接参与到幼儿的冲突中,扮演一个旁观者的角色,将主动权交给幼儿,会让冲突双方将自己内心的想法、需要充分表达出来,不会受到任何干涉。在这一策略中,冲突是由幼儿自己解决的,幼儿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对于幼儿的社会互动发展是最为有效的,可以達到举一反三的效果。但需要耗费大量时间,教师一般较少采用。

(三)提高幼儿自身解决冲突能力的策略。

1.从社会认知入手。幼儿解决人际冲突的能力和社会交往能力是以社会认知为基础的,站在他人的立场替他人着想的能力培养,是帮助幼儿处理人际问题的好方法。当幼儿发生冲突行为是,了解和掌握一些人际交往技巧,他们才可能从对方的角度去考虑问题。可以在角色游戏中,把冲突事件代入故事情境中,让幼儿思考如何解决。

2.家园合作。提高幼儿自身解决冲突能力首先要求家庭和幼儿园形成教育合力,需要获得家庭的支持和认可。改变幼儿首先就要改变家长对幼儿冲突行为所持有的态度。家庭的环境、父母的教养方式都对幼儿的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如果家长能鼓励孩子自己采取合理的办法解决冲突,知道冲突是幼儿与同伴之间一种必然出现的交往形式,那么幼儿就能更好地学会自己解决冲突了。

作者简介:廖梦娴(1997—),女,汉族,湖北十堰市人,教育本科,单位:湖北文理学院学前教育专业,研究方向:学前教育。

猜你喜欢

同伴冲突幼儿园
耶路撒冷爆发大规模冲突
专题·同伴互助学习
“三宜”“三不宜”化解师生冲突
爱“上”幼儿园
相约钓鱼身亡 同伴应否赔偿
一次冲突引发的思考和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