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方法研究与实践
2019-07-08陈春艳
陈春艳
摘要:信息化教学能力是推进教育现代化的重要保证。文章分析了信息化教学能力的现状和存在问题,以广州市XX职业学校为例子介绍了提升信息化教学能力的一些举措。文章提出了“智慧校园建设、培训骨干、以赛促教、网络教研”等方法,对有效提升信息化教学技能有一定参考价值。
关键词:信息化;教学能力;智慧校园;互联网+;培训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9)13-0153-02
Abstract: Informatization teaching ability is an important guarantee for promoting education modernization.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existing problems of informationized teaching ability, and introduces some measures to improve the informationized teaching ability by taking guangzhou XX vocational school as an example.The paper puts forward some methods such as "building smart campus, training backbone, promoting education through competition, and teaching and research through network",which has certain reference value for effectively improving the information teaching skills.
Key words: Informatization; Teaching ability; Smart campus; Internet+; Training
1 引言
21世纪以来,世界各国在教育改革和定制发展战略时,都将教育信息化作为推进教育现代化的重要手段。近年来我国对教育信息化工作的重视程度也不断提高,《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指出:“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具有革命性影响,必须予以高度重视”。 教育部先后制定并颁布了《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 2011一2020年)》《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试行)》。广州市围绕“智慧广州”战略,也先后印发《广州“数字教育城”建设规划纲要(2010-2014年)》《广州市教育信息化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2016-2020)》,以及《广州市中等职业学校智慧校园建设与应用标准体系(试行)》等相关文件。在中等职业教育中,信息化教学能够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优势,结合职业教学实践性强的特点,促进师生的教学与学习方式,进一步推动“互联网+”时代的教育改革,提高中等职业学校教学质量。
2 信息化教学能力现状与分析
信息化教学能力主要指的是教师在信息化环境中,通过利用合适的信息技术手段实现教学目标所开展教学活动的能力。信息化教学能力的核心内容是将信息技术与课程组织能力、教学设计能力、教学实施能力、教学评价能力的有机结合,并让老师在信息化环境下实现自我发展与创新。
2.1信息化教学能力现状
信息化应用能力是教师教学能力培养的必修课。目前,中职信息化教学的问题现状主表现为:教师在教学整体环节中应用信息技术的频率较低,一方面导致其应用信息技术技能没有得到有效锻炼,导致应用信息技术技能较弱;另一方面,教师之间和师生之间开展的网络交流、网络教学的形式单一,主要以微信和QQ等即使通信为主。
2.2提升信息化教学能力存在问题
1)信息化条件欠缺。目前,一些中等职业学校的硬件设施和软件资源严重不足。虽然有部分教师具有强的信息化教学意识,充分认识到了在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的优势,希望积极利用网上资源平台提高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的能力;但是学校现阶段信息资源、多媒体课室的设备以及网络环境无法满足他们在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的需要和要求。
2)缺乏对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和有效指导。目前一般培训内容主要侧重于计算机基础知识、多媒体课件设计与制作、教育技术理论与方法等方面;然而对网络课程和教学软件的设计和制作、网络交流互动工具和微课制作等新技术的使用等培训内容较少。
3)信息化教学技能缺乏反思。在中职教师信息化教学实践过程中,对自身的信息化教学普遍缺乏有效的交流与深入的反思,或者在反思的基础上的改进没有落到实处,没有将自己的信息化教学活动、课堂情境、信息化应用情况作为认知对象,进行有意识地分析与认识。因此,他们的信息化教学始终处于在信息化的初步认知和初步的运用之中,信息化教学能力难以提高。
3 提升信息化教學能力的途径——以广州市XX职业学校为例
实现信息化教学的主要途径是以互联网作为媒介,促进信息技术与课程进行有机融合。因此,培养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发展与提升应以完备的硬件建设为基础。首先,主要以硬件建设为主,实现无线网络覆盖,完善网络环境,搭建“互联网+教育”计算机技术的应用场景;其次,在完善硬件设施的前提下,进行资源建设,如人力资源(师资力量)和数字资源建设;完善软硬件条件的同时,需要建立规章制度,制定信息化教学能力相关标准和规范,定期举办相关培训,为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发展提供政策保障。
3.1智慧校园的建设-信息化基础设施配备的完善
学校自2017年起,课室的设备改造为电子白板;2019年年初完成了校区WIFI无线网络的覆盖;同时连接了广州市教育科研网,教职工和学生均能利用WIFI开展信息化教学和资源搜索。分别建立了录播室和智慧教室,使用课堂行为管理软件,为师生提供课堂点评、多维激励、数据分析等功能,全方位帮助老师进行班级管理。通过使用智慧教室和网络教学资源平台能有效帮助活跃课堂氛围、培养学生多元个性、对高效管理班级起到一定的作用。利用信息化平台自动生成的学生行为评价数据报表,为老师总结、改善班级甚至学校管理提供了依据,及时反思并制定改善方案。
3.2完善教师信息化能力培训计划,组建信息技术骨干教师团队
教师信息化能力的培训是最基础的部分,因此市政学校开展了长期培养计划,从浅入深解决教师最基本的技术与操作方面的问题。
首先第一个阶段为全员参与阶段。邀请专业的信息技术人员对教师进行培训,引导教师将信息化技术应用于教学。主要培养内容包括(1)以使用现代教育技术设备为基础,以制作多媒体课件和建设教学资源库为切入点,学会对多媒体素材进行简单的处理方法,使老师在信息技术应用方面的具有一定的自学能力;(2)掌握信息化教学平台或软件的使用,包括万彩动画大师、Focusky动画演示大师、Camtasia_Studio屏录软件、101教育PPT、UMU互动、班级优化大师、Storyline等信息化教学软件的使用,合理利用各种信息技术、数字资源和信息化教学环境等培训。
第二个阶段为针对性骨干教师培养阶段,组建信息技术骨干教师团队。从全校不同学科的专业群体中,挑选具有较好信息技术水平和较强学习能力的教师,形成一支信息技术骨干教师队伍。学校自2017年至今,分批次组织信息化技术骨干教师到北京、杭州、成都、重庆等地参加信息化教学培训,不断提升掌握高水平信息技术的教师比例。通过建设信息技术骨干教师队伍,营造校内教师积极学习、掌握、运用信息技术的氛围,通过骨干教师队伍的带动影响,进一步提高全校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3.3以赛促教,提升信息化教学能力
通过参加各级举办的教学信息化的比赛,增加兄弟学校、各个学科之间相互交流的机会,还可以充分调动教师参与教学改革、学习教育理论、钻研课堂教学的积极性,及时更新教学设计理念、方法和技巧,使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得到不断的提升;有效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提升教师的整体素质,促进了教师团队的持续发展。
因此,在近几年广州市XX职业学校每年都举办了校内的教师信息化教学比赛,这既是为促进学校教师信息化教学培训成果的转化,进一步提高学校教师信息化教学水平;也为今后参加全国、省市职业院校教师信息化教学大赛做准备。近年学校的骨干教师在参加全国中等职业学校“创新杯”教师信息化教学设计和说课大赛、广州市信息化教学能力大赛、广州市市级优课“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的评比”、广州市中等职业教育组多媒体课件比赛等多项信息化教学比赛中, 均获得优异的成绩。
3.4利用信息化平台进行网络教研,有效构建教师团队,使信息化教学的反思落到实处
依托广州市数字教育城(http://www.gzjyc.org/)信息化平台,合理利用广州市互动教学教研系统建设各专业组教研圈,与相关专业的教师进行网络研修。利用信息化平台开展集体备课、听评课、互评课的教研活动,组内教师围绕某一个课题开展信息化的教学设计,进行课堂实录,实现信息化资源共享,共同对该课程进行总结和反思,使信息化教学设计得到有效的交流、沟通、指导和反思,组内教师得到共同成长。充分发挥专业带头人信息化的示范引领和辐射带动作用,促使他们帮助组内教师,特别是新教师提高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指导他们将信息技术更好地应用于教学,营造良好的信息化教学环境,进一步满足智慧校园的建设需求。
3.5利用精品课程资源建设,建设优质资源库
精品课程是针对某一学科的独立单元或模块开展课程开发、建设实施和管理,具有规范科学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信息化教学技术,具体包括教案、课件、教学视频、题库、微课等资源。建设精品课程,要求教师重新审视、整理现有资源,运用符合现代职业教育规律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信息化教学技术,对课程资源进行设计和完善补充。通过精品资源课的建设,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不断丰富信息化教学资源库。同时也推动专业品牌建设和整体课程改革、加强专业教学团队建设等方面具有引领和推动作用。因此,学校积极推动精品课程的建设,其中基础课程《职业生涯规划》和專业核心课《市政工程计量与计价》已被认定为市级精品课程,《桥梁工程施工技术》课程于2018年取得了市级精品课程的立项。
4 结论
中职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提升,首先需要教师自身积极主动地去学习和应用,同时更需要管理层制定相关政策制度做好管理工作,能为教师信息化能力发展提供硬件和软件保障,并通过组织培训、参加竞赛、团队建设,信息化平台建议及应用等方式进一步提升。教师信息化的教学能力的提升是一项长期而且重要的工作,多管齐下,齐头并进,尽最大化努力提高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让学校打造成为现代化职业教育的标杆。
参考文献:
[1]王金霞.浅谈中职信息化教学资源建设[J].中职教育,2018-01.
[2]胡宏勋.中职校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校本培训体系的构建[J].职教通讯,2018-05.
[3]尹明. “互联网+”环境下中职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研究[J].科技视界,2016-09.
[4]刘向红.中职院校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结构分析与提升实践研究[D].湖北:华中师范大学,2015.
[5]李艳芳.中职课堂信息化教学面临的问题与对策——以青岛XX学校为例[D].山东:山东师范大学,2015.
[6]杨明慧.中小学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建构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 2016.
[7]幸聪.“互联网+”时代下中职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提升策略[J].信息与电脑(理论版) 2016-01.
[8]黄芳. 三维视域下“互联网+”中职信息化教学的有效性解读与提升策略[J].职教通讯,2017-07.
【通联编辑: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