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经济时代在线知识付费系统数字支付体系的技术变革
2019-07-08钟学进
钟学进
摘 要:在线知识付费系统是数字经济时代知识管理与知识共享的新兴产物。文章从数字支付体系的发展历程与趋势出发,首先对数字经济时代数字支付体系的技术变革及其维度进行了分析,再对在线知识付费系统的数字支付体系理论、运营模式、技术变革与风险等进行讨论。研究发现,在线知识付费系统的数字支付体系主要有分析批发型、零售型与跨境型等三种类型;批发型主要以提升其安全性和可预测性为主,零售型主要以提升用户体验质量和降低用户成本效益为主,跨境型主要以提升其实时性、透明性、可预测性和可追溯性为主。
关键词:数字经济;数字支付体系;在线知识付费系统;知识市场;知识服务
中图分类号:G202;F490.6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68/tsyqb.1003-6938.2019022
Technological Transformation of Digital Payment System of Online Knowledge Payment System in Digital Economy Era
Abstract Online knowledge payment system is a new product of knowledge management and knowledge sharing in the digital economy era. Starting from the development course and trend of digital payment system, this paper firstly analyzes the technological changes and dimensions of digital payment system, and then analyzes the theory, operation mode, technological changes and risks of the digital payment system of online knowledge payment system. The digital payment system of online knowledge payment system mainly analyzes three types: wholesale type, retail type and cross-border type; wholesale type mainly improves its security and predictability; retail type mainly improves the quality of user experience and reduces the cost-effectiveness of users; cross-border type mainly improves its real-time performance; Transparency, predictability and traceability are the main factors.
Key words digital economy; digital payment system; online knowledge payment system; knowledge market; knowledge service
數字支付作为数字经济体系的关键技术与核心基础设施,正为我国数字经济发展和科技创新驱动作出重大贡献。二者之间是“血液”与“血管”的关系,数字支付体系的健康运行,是数字经济产业稳定、科学、高效发展的基础与关键。2017年,McKinsey发布的《中国数字经济报告》印证了这一观点[1],该报告指出中国的数字支付已领先全球[2]。
随着数字经济时代的到来和数字支付体系的发展,用户的经济消费能力和知识服务需求迅速增加,用户对优质知识内容付费意愿和认同感随之提升,从而催生了将知识作为商品在“知识市场”[3]中进行交易的在线知识付费系统。尤其是随着我国知乎、喜马拉雅FM、分答、得到等在线知识付费平台的崛起,基于用户消费能力的知识新经济模式迅速成为我国数字经济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线知识付费产业进入到高速发展时期,数字支付体系和知识内容创造体系的价值也在不断放大。基于此,本文对数字支付体系的发展历程与趋势进行分析,进而对其在数字经济时代的技术变革与创新模式进行讨论,并对其在在线知识付费系统中的风险展开研究。
1 数字经济时代数字支付体系发展的历程与趋势
1.1 数字经济时代数字支付体系的发展历程
据国家网信办发布的《数字中国建设发展报告(2017年)》显示,2017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超27万亿元、知识消费规模超4.5万亿元[4],而数字支付基本实现了包括数字经济在内的全场景支付,交易规模超200万亿元,居全球第一[5],且发展势头强劲。毋庸置疑,数字支付体系是我国数字经济产业中最具活力的部分,是数字经济未来发展的重要增长极[6],也是未来在线知识管理与知识共享体系中最为关键和重要的环节之一。
数字支付体系的发展经历过实物支付、现金支付、银行卡支付这三个阶段,近年来随着数字经济的崛起与发展,逐渐形成其独特的发展体系,并与前三种支付体系并存于世,且在未来可能会取代前三种成为数字经济时代主要的支付模式。自2013年诞生至今,数字支付体系尽管发展迅速,但其发展时间很短且整体仍处于初级阶段,作为未来数字经济时代主要的支付方式,其发展主要经历过三个阶段:
(1)自由生长阶段(2013-2015),该阶段主要以市场主导为特征,体系发展处于自由、无序状态。自支付宝、微信支付诞生后,我国数字支付体系迅速融入广大用户的生活、工作和学习中,成为主导互联网经济发展、知识市场进化的重要驱动力,并通过市场主导的方式,自下而上的加快了我国数字经济时代的到来,但随之也产生了管理秩序不够规范、网络安全漏洞较多、虚实融合管理不紧密等问题。
(2)有序发展阶段(2016-2018),该阶段以政府干预、市场主导为特征,体系发展逐渐规范化。自2016年开始,政府针对数字支付体系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有效调控,对整个管理与服务体系进行了监管,加强了保护用户权益和金融安全,并建立了相应的数字经济、网络金融防控和监管机制,促使我国数字支付体系有序、健康的发展。
(3)稳定增长阶段(2019年-未来),该阶段将会在国家政策法律法规支持下,进一步完善和补充相应的管理与服务体制。数字支付体系要想在未来数字经济时代实现其可持续、稳定发展,就必须要建立和完善相应的长效、科学的稳定增长机制,科学合理地建立相应的市场发展与政府调控之间的平衡机制,支持和鼓励新旧支付体系之间的良性竞争。
1.2 数字经济时代数字支付体系的发展趋势
国家数字经济发展战略的实施,对数字支付体系的建设与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而数字经济市场的稳定与用户个人权益的保护是遏制其野蛮发展与盲目生长的两个关键要素,尤其是对数字支付体系的准入、管理与服务进行全面、系统的规范监管,才能保障数字支付市场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从国家颁布的各类数字经济相关政策文件来看,未来的数字支付体系的监管体系将愈发严格、传统巨头垄断形式将打破、高利润状况将改变、以体量换利润的时代将远去,在数字经济产业逐步走向完善和成熟情况下,数字支付体系将可能会引来新一轮的市场洗牌,思想创新与技术变革将会成为数字支付企业重新占领市场、获取主动的主要武器,也是驱动数字支付体系健康、有序发展的核心动力。从过去5年的发展历程来看,我国数字支付产业正处于转型升级时期,国家正着力打造“思想创新+技术变革+服务升级”的全新发展模式,更逐渐渗透进用户的日常学习、生活和工作各個环节中,尤其对于在线知识付费系统而言,用户线下知识服务需求和线上数字支付服务之间的深度融合,使得在线知识付费用户对数字支付体系的便捷性、个性化、精准性和安全性提出了更高要求。如何找准用户的知识服务需求痛点、构建全新数字支付情境、搭建安全稳定数字支付框架、完善数字支付技术体验、实现其技术变革与业务转型的深度变革,将会成为其未来主要的发展趋势。
2 数字经济时代数字支付体系的技术变革
2.1 数字经济时代的数字支付体系的技术变革趋势
2016年在线知识付费系统在知识管理、互联网领域掀起了一阵“旋风”,当年也被知之为“知识付费元年”[7],知识市场中出现了知乎、果壳、喜马拉雅FM、分答、得到等在线知识付费平台,随之举办的喜马拉雅“123知识狂欢节”、知乎“上线知乎Live”、豆瓣网“豆瓣时间”、腾讯“上线付费知识订阅”等活动更使得在线知识付费系统进入到人们的日常生活、工作和学习中,在线知识付费用户量呈现飞速增长趋势,知识付费产品也层出不穷。
目前以在线知识付费系统(如知乎、喜马拉雅FM等)、电子商务平台(如淘宝、天猫、京东等)等为代表的数字经济产业及其技术合作者,正为数字支付体系的科技创新与产业转化作出巨大的贡献。大部分数字支付服务商根据其自身需要,构建、管理、运营和使用着不同的支付体系,根据实际情况采用不同的技术标准与业务逻辑来推动其数字支付体系的运行。这种多元化技术标准和运营模式的存在,源于用户服务需求和支付市场细分的领域演化与技术挑战。因此,在不断进化的在线知识付费系统中,其数字支付体系所展现出来的新发展动态与技术变革主要包括四个方面:
(1)数字支付体系的创新升级。国外诸多专业性、领域性较强的在线商品、知识零售平台,对其相应的数字支付服务体系进行技术变革与创新,如时尚搭配Polyvore、食品Farmigo、自主裁缝zTailors、美容美发Glamsquad、珠宝社区AUrate等对其在线数字支付体系(如Venmo/PayPal、Skrill、Dowlla、2Checkout、TransferWise与支付宝等)进行了优化升级。
(2)数字支付法规的优化完善。国务院发布的一系列数字中国、数字经济的战略规划与政策文件为国内数字支付体系的变革与创新提供了主要依据和保障;欧洲修订的支付服务指令(2015/2366/EU)(PSD2)为其数字支付体系的变革与创新提供了技术与法律支撑;美国修订的“统一货币服务示范法”“GRAMM-LEACH-BLILEY法”与“Federal Electronic Fund Transfer Act法”等均对其数字支付体系进行了优化完善。
(3)数字支付平台的用户体验。为改善用户体验质量,提升用户数字支付愉悦感与参与度,各数字支付体系分别从用户体验、用户直接交互、支付服务整体体验等[8]不同层面对其进行了技术革新,如淘宝与京东采用预先支付理念分别向用户提供花呗与京东白条的产品体验支付服务、澳大利亚的New Payments Platform和英国的Faster Payments Service采用快速资金支付方式来提供用户直接交付服务。
(4)数字支付业务的弹性支付。稳定、高效和弹性是数字支付体系运行的三个基本要素,通过搭建全新的弹性数字支付体系,来为电子商务平台、在线知识付费系统提供弹性支付与实时结算等服务,如欧洲中央银行推出的即时支付结算系统TIPS、美国25家银行使用的实时支付系统RTP等,均提供了相应的弹性、实时支付结算服务。
2.2 数字经济时代的数字支付体系技术变革维度
技术变革除了从理念与技术上极大地的促进了国内外数字支付体系的进步与发展之外,更是为包括淘宝、京东、Amazon等电子商务平台、知乎、分答、喜马拉雅FM等在线知识付费系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与挑战,但在不同应用领域,其所呈现的方式与类型有所不同。
根据数字支付体系的运营模式与技术体系来看,其所拥有的两个关键维度将整个数字支付体系划分成三种类型,但每种类型所对应的数字支付业务都具有相似的业务特征与服务需求。这两个关键维度主要包括:一是数字支付参与对象的类型。一般情况下可将其分为支付主体(包括机构支付用户、个人支付用户或集体支付用户等)、支付第三方(包括支付交易平台、第三方等)与支付客体(包括支付服务提供者、运营者等)等三种类型;二是数字支付业务发生的区域范围。由数字支付服务主客体双方所对应的支付情境(包括国家、币种、支付类型等)定义的区域范围,尤其是数字支付体系中所涉及到的跨境支付模式。
3 数字经济时代在线知识付费系统的数字支付体系与技术变革
3.1 在线知识付费系统的相关理论与发展现状
在线知识付费系统的本质是用户通过数字支付方式,将知识分享给知识需求者,同时获取三方(知识需求者或支付主体、知识提供者或支付客体、在线知识付费系统)认可的认知交易盈利,其基本原理是利用互联网高效便捷的途径,通过市场规律和经济交易方式来实现信息、知识供需双方的需求与利益均衡匹配、优化配置的一种途径。
数字经济时代在线知识付费产业并不是一个单独的产业,而是当前知识管理与知识服务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知识共享与知识创造体系由线下运营模式向线上线下融合模式转型、由1:N向N:N转型的一个重要阶段。当其发展和成长到一定阶段时,必然会与现有的教育、科技、文化、旅游、服务业等领域进行知识管理深度融合与改造,成为一个有着巨大经济前景的新兴产业。
当然相比起在未来数字经济时代的发展前景,目前在线知识付费系统仍处于起步阶段,除了为适应相应的数字支付方式所带来的知识碎片化、共享有限化等问题之外,还存在着数字支付用户体验不佳、内容与支付评价体系缺乏、知识过滤与清洗体系不完善、知识重购意愿偏低等问题。而从在线知识付费产业角度来看,目前存在的知识市场管理不规范、知识支付产业环节和链条不完善、知识付费设施和产品设计不完整、用户知识服务需求不明显与用户量略显不够等问题,也对在线知识付费系统的建设与发展造成了一定影响。这些问题贯穿于在线知识付费系统的上-中-下游,而作为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点——数字支付体系,其直接与上游知识创造与业务生成、中游知识交易与知识管理、下游知识共享与用户行为意图获取等相关,建立有效、科学的数字支付体系对于解决这些问题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3.2 在线知识付费系统的商业模式
根据国内外在线知识付费系统运行情况来看,其商业模式主要分为三种类型:
(1)以知识创造为核心的商业模式。目前来看许多在线知识付费系统的商业模式,是依靠其系统平台对用户所提供的知识交易产生的提成费用来运转,这种知识交易费用提成模式是目前最为常见的。除此之外知识生产技术教育或知识服务代理、知识生产IP营销与孵化、知识内容生产与变现等模式也是较为常见的。
(2)以知识消费为核心的商业模式。现有国内许多在线知识付费系统采用了这种模式,尤其是实时1:1文字与语音自动问答(如知乎、分答等)、付费阅读/浏览/下载(如喜马拉雅FM、起点文学网等)、在线教育、个人业务咨询等模式,都是目前较为常见的。
(3)以知识二次消费为核心的商业模式。数字支付体系是近年来逐渐兴起和普及的,在其成熟之前,广告提成与原生广告是在线知识付费系统的主要商业模式,即使是现在喜马拉雅FM、蜻蜓FM等在线知识付费系统的总收入中的60%-75%的盈利仍然来自于这一模式。此外,相关知识内容的二次营销与版权授权、专业知识社群创建、线下知识产品转化与营销等也是其重要的几种商业模式。
3.3 在线知识付费系统数字支付体系的运营模式
目前国内在线知识付费系统主要包括以下四种类型:(1)在线知识教育与培训系统,如新东方、网易云课堂、腾讯课堂、沪江网校等;(2)在线知识交易平台,如知乎、分答、喜马拉雅FM、在行、百度问咖等;(3)在线专业知识交易社群,如36氪、雪球、丁香医生、餐问等;(4)在线社群知识交易平台,如微博付费问答、起点付费阅读、微信付费阅读等。通过对这些在线知识付费系统进行的调查与分析发现,对应数字支付体系根据其参与对象类型与业务发生范围等两个维度,可将其数字支付体系主要分成知识批发型、知识零售型与知识跨境交易型等三种数字支付类型。
(1)知识批发型数字支付体系。该体系将会是数字经济时代在线知识付费系统未来发展的主要趋势。知识批发主要发生在两个或两个以上大型知识交易主客体之间,是机构或群体之间常见的知识交易资金转移。实时支付和有序交易是完成知识批发型数字支付体系的重要因素,這就要求整个过程必须在网络与信息安全可靠、交易与支付运营可靠、网络与处理弹性等方面都高度成熟的情况下,才能有效执行与实施。
(2)知识零售型数字支付体系。该体系是目前在线知识付费系统主要采用的运营模式。知识零售主要是发生在个体用户或小型机构用户之间,其数字支付额度要比批发型小几个量级。但相对而言,其数字支付频率与次数要高一些。目前此类数字支付运营商主要致力于用户体验性的优化完善、支付实时性的优化处理、异构支付平台的深度融合、以及确保其可扩展性等方面。
(3)知识跨境型数字支付体系。该体系主要用于跨境的知识交易与数字支付体系,目前此类系统国内还不多。已有大部分数字支付体系主要涉及到同一经济交易主体(如人民币、美元等)内交换或同一主权辖区(如中国、美国等)内交易,而知识跨境交易除了相应的地理范围涉及到多个国家的法律法规与税率税额等复杂元素,还有经济交易主体之间的汇率变化与用户知识认知等之间都存在着较大差异。这一类所存在的诸多问题也在逐步得到改善,尤其是欧元区数字支付体系越来越多的与中国相融合,甚至很多欧元区国家开始接纳中国的数字支付体系。
3.4 知识批发型数字支付体系的技术变革
目前国际清算银行(BIS)旗下的支付与市场基础设施委员会(CPMI)组织制定的下一代数字支付体系的安全标准与效率要求,为其乃至知识批发型数字支付体系未来的技术变革指明了方向。
(1)加强应对网络威胁能力。在批发型数字支付体系不断完善的同时,面临的网络威胁与攻击也越发复杂,不断出现的数据泄露与支付事故,引发了相应的数字支付体系对事故预警与威胁处理的技术变革需求。从技术上来看,除需对支付过程进行预防性监控之外,还需对用户及其支付行为分析提供相应的技术手段,如网络安全监管、异常行为监测与基于异常情报的渗透测试等。当前数字支付体系要求在安全事故发生2小时之内需要恢复关键性运作。而数字经济时代知识批发型数字支付体系的技术标准更为严格,要求因硬件故障、安全事故与病毒侵入等问题造成的障碍必须实时恢复。因此,这就要求在线知识批发型数字支付体系需要运行在不同区域的不同服务器中,且需要配置相应的技术应急体系以防万一。实践证明,在网络攻击对知识批发型数字支付体系造成威胁的时候,技术与软硬件平台多样性有助于其实时恢复与运转。
(2)扩大数字支付体系访问资格。目前一些在线知识付费系统在考虑将数字支付体系拓展到传统金融机构(如银行、储蓄所等)以外,但由于此类数字支付体系访问资格受限,新型数字支付体系(如支付宝、微信支付等)只能通过银行或金融代理机构来访问批发型数字支付体系。但美国、英国等部分金融机构在尝试进行技术变革,其中就包含推动非银行数字支付体系的运营与管理。通过扩展数字支付体系访问资格,来为不同类型数字支付服务商创造公平、透明的竞争环境。
(3)促进异构数字支付体系间互操作能力。目前关于数字支付交互与信息发送有多个标准,但国际上已呈现出统一标准的趋势。由此提出采用ISO 20022规定的数字支付消息标准将会给异构支付体系之间的互操作带来积极影响。由美联储依据此标准对其交互与消息格式进行规范化后,有效降低了成本;英国银行采用该标准来推进批发型与零售型数字支付体系之间的交互与互操作,使用户能在两者之间自由切换。正是由于其带来的一系列便利,包括欧盟、美国和英国等国家金融机构准备采用该技术标准,并在未来批发型数字支付体系中应用实践。
(4)增强用户接入功能。用户对批发型数字支付体系的需求除了满足其知识交易与数字支付需求之外,也会对数字支付体系的支付处理效率与体系交互质量提出更高要求。而实时支付处理的技术障碍是目前仍未得到有效解决的问题,相关软硬件技术平台的维护升级也会给相应的支付服务带来一定的不便。因此,全天候无障碍运行也成为英国、德国等国家的未来数字支付体系希望解决的技术问题。同时,为用户提供对外应用服务接口,如财务风险分析、交易账户限制、支付数据集成等,可帮助实现用户的批发数字支付追踪功能(如银行协作系统SWIFT中的GPI跟踪器)。
(5)加强端到端数字支付风险管理能力。在线知识付费系统不是单独运行的,是与用户、第三方数字支付体系、知识市场等高度融合的,其对应的数字支付体系更是如此。由于其自身的特殊性,银行要求其具备较强的数字支付与自我监控能力,但其本身又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生态体系,任何一个环节或节点的问题都可能会带来毁灭性灾害。这就使得数字支付提到的风险管理与评估成为其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因此,许多在线知识付费系统开始搭建其网络情报获取与分享、网络威胁与攻击监测等业务功能,以解决批发型数字支付体系中端到端风险管理问题,如美国的金融服务信息共享和分析中心(FS-ISAC)[9]、环球同业银行金融电讯协会(SWIFT)[10]建立的网络安全意识与举措计划。
3.5 知识零售型数字支付体系的技术变革
与批发型数字支付体系相比,在线知识零售型数字支付体系的技术变革主要体现在用户体验上。在不断提升用户支付体验的同时,下一代零售型数字支付体系将为其用户提供面向外部的应用接口。近年来数字经济的发展与知识服务的拓展使得在线知识付费系统用户的消费习惯和行为意图发生了巨大变化[11]。基于对在线知识付费服务的预期,用户需要向知识提供者付费,同时又期望拥有较大的实时性、便捷性与灵活性,由此可得出其技术变革的四个变化:
(1)用戶支付需求及技术方案的变化。目前零售型数字支付体系期望能快速处理支付业务,其支付业务有许多种解决方案,但有两种方案是较常见的。一是基于银行转账的数字支付体系,该体系是最常见也是最被广大用户所接纳和采用的,如英国的快速支付、瑞典的Swish和新加坡的FAST等;二是基于垫资转账的数字支付体系,该体系于2016逐年渐步入国内数字支付市场并迅速为广大用户接受,如淘宝花呗、京东白条等。在未来数字经济时代,这两种模式仍将会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占据主要地位。除这两种方案之外,以Visa Direct支付卡、PayPal电子货币、比特币等加密数字支付体系的理论与技术也在不断完善,在未来将会为用户提供第三种数字支付方案,但该方案需对虚拟货币的区块链技术进行优化和完善,目前这一领域也是知识管理和互联网领域的研究热点。如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的Duplex微支付、比特币的Lightning Network和以太坊的Raiden微支付等就是第三种方案的典型应用案例[12]。但无论是哪一种技术方案,打造理想中的完全稳定、实时的数字支付体系是不可能的,其整体的技术趋势是旨在构建趋于稳定、接近实时(通常支付响应时间小于10秒)的数字支付体系。目前多个符合该体系的技术方案正在制作中,如欧洲零售型支付委员会提出的SCTInst(泛欧SEPA即时支付计划)、EBA Clearing、Stet与欧洲自动清算协会(EACHA)提出的TIPS互操作性体系架构等。
(2)零售型数字支付产业的变化。一方面,根据本文分析可发现,越来越多的在线知识付费运营商进入到零售支付市场,各种先进信息技术的介入以及不断优化完善的数字支付监管体系,种种因素极大地促进了零售型数字支付产业发展。为不断完善零售型数字支付体系,欧盟修订了支付服务法案第二版(Payment Service Directive 2,PSD2),在确保数字支付安全稳定的基础上,增加用户保护,促进竞争与创新[13],从而使得许多在在线知识付费系统与银行之间搭建支付通道的零售型数字支付运营商从中受益,如SOFORT、iDeal和Trustly等;另一方面,区块链与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发展使得1:1零售支付成为现实,尤其是将信用卡绑定的零售型数字支付体系,允许通过二维码、NFC芯片、支付密码等方式进行1:1支付。而比特币等虚拟货币也可通过区块链技术连接到相应的点对点数字支付体系实现1:1支付。此外,像BOKU、M-Pesa等移动运营商支付系统也为零售型数字支付体系提供了另一种技术方案。
(3)数字平台与支付代理的变化。一方面,在大部分国家,用户都期望银行成为零售支付市场的主导者,但银行内部系统与新型数字支付体系的深度融合需要花费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才可能完成。正因如此,许多国家和机构正研究开放、灵活和便捷地数字平台,使数字支付创新服务能与用户支付需求相匹配。这些数字支付创新服务提供商(如国内的支付宝、京东支付、微信支付、国外的WePay、Venmo/PayPal、Dwolla等)在保证信息安全的基础上,会提供一些符合PSD2或各类数字支付标准的开放应用API接口,从而帮助银行实现相关数据与服务的连通;另一方面,传统数字支付体系依赖于收款人账号,该模式不利于实时支付模式的推进,支付代理模式由此被提出。数字支付体系中每一个用户都有一个或多个唯一支付标识符,用户可通过该唯一标识符来实时完成数字支付过程,如美国的clearXchange、澳大利亚的新支付平台、泰国的PromptPay等。
除了以上面三个方面的技术变革之外,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的技术干预下,还可以对在线知识付费系统中的用户支付数据进行深入分析,对相应的用户行为、信息安全、风险监控等大数据资源进行分析,不断提升用户体验质量。
3.6 知识跨境型数字支付体系的技术变革
前面两种体系主要考虑的是在同一支付规则内发生的数字支付行为,但在实际应用中,用户对跨境数字支付需求越来越多,且其交易与支付时间、成本具有不确定性,其支付行为主要是通过一个或多个支付代理机构(如银行)来完成的。对于参与跨境数字支付活动三方而言,都需要该过程具备及时、便捷、实惠、可预测且可追溯等特征,一般支付三方彼此之间有诸多支付限制(如金融、政策等),且有汇率转换、手续费率等贯穿在整个数字支付体系的全生命周期管理过程中。同时,由于在线知识跨境数字支付体系的高度复杂性、支付汇率风险,以及多个司法辖区、支付规则的管理差异,使得相应的技术变革与创新收到了很大限制。为解决这一类难题,根据实际情况目前可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技术变革。
(1)构建对应的点对点支付体系,通过脱离支付代理媒介提高其支付效率。数字经济时代在线知识付费系统的跨境数字支付体系,将会更多的建立脱离传统支付代理机构的点对点支付体系,并以此为核心构建相应的在线知识付费体系。从已有的技术来,以拥有区块链技术的比特币为代表的加密货币体系或许可以在没有任何支付代理机构的情况下,实现这一模式。但根据目前所能调查到的应用案例(除比特币)来看,提供跨境转账初创公司的TransferWise(曾用名CommonFX)、西联汇款的Western Union、速汇金的MoneyGram、PayPal/Xoom、Midpoint、P2P 货币兑换服务供应商 CurrencyFair与P2P 旅行货币兑换服务商 WeSwap等均能为在线知识付费系统提供相应的跨境数字支付服务。此外,许多银行也在探寻Ripple的数字资产XRP、分布式分类记账DLT等新技术来解决跨境数字支付问题。
(2)增加跨境数字支付体系的透明性、可预测性与可追溯性。过去几年,国内外银行领域尝试通过完善其信息系统及修改其业务流程,来解决其跨境数字支付代理模式。环球同业银行金融电信协会(SWIFT)于2018年1月提出的GPI计划,尝试在各国银行之间搭建跨境支付协议,在保证数字支付体系透明、可预测和可追溯的基础上,建立相应的端对端数字支付追溯方案。从而保证在跨境数字支付行为发起到最终确定整个业务流程的资金透明性和可追溯性。但该项技术面临的两个重要问题:一是如何根据数字支付的唯一标识码来对整个业务流程进行追溯、跟踪;二是如何构建安全、科学、合理的支付交互API接口来实现其支付路径与跟踪器之间的交互。
以上几种技术方案在知识跨境型数字支付体系中并不是特别成熟,尽管能实现跨境数字支付的实时性、透明性、可预测性和可追溯性,但其中的安全问题仍然无法达到传统基于支付代理模式的标准,因此,本文认为在跨境知识交易市场中,点对点支付模式可用于支付额度较小、安全性要求略低的零售型在线知识付费系统中,尚难以全面推广到额度较大、安全性要求较高的批发型在线知识服务系统中。
3.7 数字支付体系在在线知识付费系统中的风险
数字支付技术一直处于快速发展和不断完善阶段,早已深入渗透进在线知识付费系统的各个环节中,成为其不可分割的重要部分。由于它不是以实体货币形式在运作,在当前开放的网络环境和有限的技术保护下仍存在一定风险,这些风险围绕参与数字支付活动用户主要分为四个方面:
(1)用户的技术风险。由于在线知识付费系统的数字支付体系在开放网络环境下运行,其支付过程是由私钥来克制,任何知晓或掌握私钥的用户都可以克制支付过程,这使得该体系很容易面临数字支付服务被挟持的风险。目前号称全世界最安全的、拥有着区块链和智能合约等加密技术的比特币都无法完全保证其百分之百安全,更别说其他相应的数字支付体系。
(2)用户的经济风险。在线知识付费系统本身运行于开放网络环境中,其知识交易、数字支付过程都集中于一些支付池中,理想情况下,用户与用户之间是彼此信任的,其知识需求与知识提供之间是相匹配的,知识与其价值之间也是相匹配的。但在实际知识交易过程中,这些理想设定是难以完全成立的,价值差异、知识差异与知识诈骗等现象难以避免,由此很可能会给用户带来一定的经济损失或经济风险。
(3)数字支付生态系统的系统风险。整个在线知识付费系统所处的网络环境中,都面临着包括网络病毒、网络攻击、金融异动、市场干扰、政府干预等系统性安全风险,再加上知识交易与数字支付本身也会产生系统性风险,如何预测和规避这一系列风险,也是值得深入探讨和研究的课题。
(4)社会风险。上述风险主要是指针对参与知识交易与数字支付的用户,但对整个社会而言,数字经济时代的来临,社会面临的最大风险并非来自于失败,而是源自成功。除了在线知识付费系统的数字支付体系带来的明显扩散效应之外,更需要引起人们重視的是,非法用户能在成功规避数字支付体系所设定的安全障碍与合法规则之后从中获取利益。
4 结语
国内外各在线知识付费平台都在开展着各种各样的数字支付创新。整体来看,目前知识批发型数字支付体系的技术变革主要以提升其安全性和可预测性为主,知识零售型数字支付体系的技术变革主要以提升用户体验质量和降低用户成本效益为主,而知识跨境型数字支付体系的技术变革则主要以构建提升其实时性、透明性、可预测性和可追溯性为主。究其本质,数字支付体系终究是一项技术手段,将其应用到实处,推进我国数字经济建设的主战场才是其根本使命,在线知识付费系统作为数字经济时代知识管理与知识共享的新兴产物,以相应的数字支付体系为研究对象,探索其在数字经济时代的技术变革与创新,对于加快数字中国建设,推动数字支付、共享经济等数字经济新业态新模式的发展,具有一定的应用与实践价值。对于进一步丰富和完善数字经济时代知识管理与知识共享的理论体系,也具有一定的理论与学术价值。
參考文献:
[1] 中国大数据产业观察.麦肯锡报告:《中国数字经济如何引领全球新趋势》[EB/OL].[2018-09-28].http://www.cbdio.com/BigData/2017-09/28/content_5607947.htm.
[2] 中国网.十九大后,习近平对中国经济给出8大论断[EB/OL].[2018-09-28].http://news.china.com.cn/2017-12/19/content_41999280_2.htm.
[3] 王欣亮,杨磊,王铮.新时代的知识供需匹配优化:探索知识市场的改革路径[J].图书馆论坛,2018,38(4):58-65,19.
[4]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数字中国建设发展报告(2017年)[R/OL].[2018-09-29].https://www.chinalaw.org.cn/Column/Column_View.aspx?ColumnID=726&InfoID=28085.
[5] Capgemini.全球支付报告(World Payments Report 2017|Mid-year preview from Capgemini and BNP Paribas)[R/OL].[2018-09-29].http://www.mpaypass.com.cn/news/201710/30104334.html.
[6] 周子衡.数字经济发展三阶段:数字支付、数字法币与数字财政[J].清华金融评论,2018(4):63-64.
[7] 方珊.移动支付平台用户体验研究[D].上海:上海工程技术大学,2016.
[8] 王铮,刘彦芝.在线知识付费平台的市场机制探究——兼论对知识平台市场机制缺陷的应对与干预[J].图书情报知识,2018(4):24-31.
[9] FS-ISAC.Financial Services Information Sharing and Analysis Center[EB/OL].[2018-10-03].https://www.fsisac.com/.
[10] SWIFT.The Global Provider of Secure Financial Messaging Services[EB/OL].[2018-10-03].https://www.swift.com/.
[11] 赵杨,袁析妮,李露琪,等.基于社会资本理论的问答平台用户知识付费行为影响因素研究[J].图书情报知识,2018(4):15-23.
[12] Piatkivskyi D,Axelsson S,Nowostawski M.Digital Forensic Implications of Collusion Attacks on the Lightning Network[J/OL].https://link.springer.com/chapter/10.1007%2F978-3-319-67208-3_8.
[13] Cortet M,Rijks T,Nijland S.PSD2: The digital transformation accelerator for banks[J/OL].[2018-10-03]Journal of Payments Strategy & Systems,2016.http://www.ingentaconnect.com/content/hsp/jpss/2016/00000010/00000001/art00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