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身份作业研究脉络梳理和展望

2019-07-08宛珍

经济研究导刊 2019年15期
关键词:身份

宛珍

摘 要:身份作业对解决员工工作变动而造成的身份困扰具有积极意义。梳理身份作业的概念,借助Histcite软件对Web of Science核心数据库706篇文献进行引文分析,从文献总量、研究区域、研究主题、引文状况等多方面梳理身份作业的研究脉络。在此基础上,探讨现有研究的不足,并提出未来研究展望。

关键词:身份;身份作业;社会身份理论

中图分类号:F2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9)15-0160-04

引言

20世纪80年代,社会学家Snow和Anderson在研究美国街头流浪汉群体的身份与尊严问题时,基于社会身份理论提出了身份作业(identity work)的概念,用来解释流浪汉的身份构建和尊严提升过程[1]。21世纪以来,商业环境愈加动荡,组织变革、员工流动成为一种常态,使得员工经常面临角色转化和身份切换的问题。在这个过程中,员工往往会面临前后身份的矛盾乃至冲突等困扰[2],员工经常需要进行角色转化和身份切换,转换前后身份的矛盾乃至冲突往往会给员工造成困扰。为此,社会学领域的身份作业概念在组织行为学领域成为热点。

已有研究多通过质性研究的方法,探讨身份作业的群体范围和实现方式;另一些研究则主要侧重于探讨身份作业与诸如身份、组织认同、情绪等概念的关系。而综述性研究相对较少,其中借助于引文网络分析方法的综述性研究对于展现身份作业的研究脉络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本研究首先梳理经典的身份作业的概念,然后通过Histcite软件对Web of Science核心数据库中整理出来的706篇文献进行引文分析,梳理出身份作业发展脉络,将身份作业的研究历程划分为三个阶段,并归纳各个时期的研究成果,最后提出现有研究的不足和展望。

一、身份作业的概念内涵

身份是个体基于自身扮演的角色或者从属的群体,通过自我归类或认同而形成的主观自我认知。身份是一个“名词”性的静态概念,过往研究多关注身份“是什么”,探究身份与一些管理问题的联系,而随着整个管理学领域的“作业转向”的热潮,即将诸多“静态”的概念动态化,探讨其作为员工或组织通过改变传统意义上的“静态”而付出的努力,身份作业的概念在身份的基础上得到发展。

身份作业最早由Snow和Anderson提出,是个体为创造、呈现以及保持与自我概念一致的个人身份而做出的一系列活动[1]。Sveningsson和Alvesson进一步将身份作业界定为个体形成、维护或强化与自我概念一致的身份的过程,通过身份作业,个体能够呈现内在自我相符的、独特的身份[3]。学者们基于这两位学者的经典定义来完善身份作业的概念,例如Watson(2008)认为,身份作业是协调不同身份间冲突的有效手段[4];Ibarra和Barbulescu(2010)从身份作业的内容着手,认为身份作业个体实施的内心活动和外在行动的集合[5];Winkler(2016)从情绪的角度将身份作业认定为一种情绪过程,认为身份作业由情绪激发,且个体能够成功进行身份作业反过来又影响其情绪状态[6]。

本研究认为,Sveningsson和Alvesson(2003)的概念较为全面概括了身份作业的内涵,且此概念得到学界广泛的认可。因而,本研究选用此概念作为本研究概念定义。

二、身份作业的研究现状

(一)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

学术成果通过文献记载和传播,而文献与文献之间的联系则体现在文献的引用上,因而特定学术研究领域内海量文献资源形成了一张巨大的网络,能够反映该领域研究发展的诸多特点[7]。基于此,尤金加菲尔德提出了引文网络的概念并发明了Histcite软件,该软件可针对诸多文献属性进行分析,而且可绘制引文编年图。引文网络分析能够清晰呈现特定领域内知识的发展脉络,识别出关键性的文献和领域内影响力大的学者,这对于快速进入陌生研究领域以及准确寻找核心文献展开研究具有切实意义。

本研究以美国科学研究所SCI数据库中的Web of Science核心数据库为检索平台,以“identity work”为检索关键词,文献时间跨度选定为2017年及以前所有时间,下载内容涵盖标题、关键词、作者、年份、摘要、引文等,检索方式设定为精确检索,筛选出697篇文献,再根据高被引文献列表对漏选文献进行补充,最终将检索文献整理为706篇,力求全面覆盖身份作业研究成果。在引文网络分析中,发文数量为RECS(Records),是指本地706篇文献中出现的次数。LCS(local citation score)是指本地被引次数,是该文献在本地数据集中的被引次数。由于本地数据集很强的领域性,因此LCS可用来衡量该文献在该领域的重要性,LCS也可帮助学者快速定位到该领域的经典文献。

(二)研究趋势分析

通过对本地数据集中文献的出版年份进行归纳统计,可以发现该身份作业的研究热度变化情况,706篇文献的年代分布(如图1所示)。

从图1可以看出,学术界在2003年之前对身份作业的关注度很低,2003—2008年短短五年内,仅Web of Science核心数据库中的年收录量就由2—3篇攀升至50篇上下,而2008年以后,学术界对身份作业的研究热度依旧不减,在波动中持续攀升至近百篇。

此外,根据对文献类型的统计分析,现有文献中学术期刊论文占据绝大多数,高达641篇,占比90.8%。會议论文资料达40篇,占比为5.7%,次于期刊论文。而主流文献类型中的图书类文献资料仅15篇,占比最小,只有2.1%。除却此三大类文献,其余的文献类型篇数很少,不再赘述。根据主流文献类型的占比,特别是期刊文献过多而书籍文献过少的情况可以发现,身份作业的系统性、成熟性的研究成果较为缺乏。

(三)研究区域和机构分布概况

身份作业研究具有一定的区域差别,通过对检索结果中文献作者所在区域分布进行统计,发现英国和美国身份作业研究领域发文较其余国家遥遥领先。706篇文献中,英国的文献有217篇,占比高达30.7%,美国的文献有203篇,占比达28.8%,这两个国家的发文占据了总的文献量的绝大部分,研究成果颇丰。从本地被引情况来看,美国的文献的本地被引次数271次,英国的文献的本地被引次数达644次,意味着英国和美国虽然在发文量上趋近,但是英国的文献在身份作业研究领域的影响更为深远。

针对这一特点,本研究进一步梳理了身份作业研究作者所在单位的分布情况。根据Histcite软件统计的706篇文献的情况,且文献作者的单位主要为巴斯大学(RECS=15,LCS=173)、诺丁汉大学(RECS=15,LCS=200)、圣安德鲁斯大学(RECS=10,LCS=91),且发文量前十的单位中,除了美国学府宾州州立大学和一个芬兰学府阿尔托大学,其余全部为英国学府。可见,无论是文献出版数量、引用量,还是学者分布机构上,均体现出明显的地域性,英国在该领域的研究具有较深厚的基础,学术成果丰富且认可度较高。

(四)身份作业重要文献的研究内容和引证关系

为了梳理身份作业的研究脉络和重点内容,本研究认为,本领域内的引文情况可以作为衡量文献重要程度的关键指标。因此,选取LCS前20位的文献,依据文献发表时间和彼此引用关系,利用Histcite软件绘制了身份作业研究的引文图谱(如图2所示)。图2中左侧坐标轴为时间轴,衡量该文献发表的年份。圆圈代表文献,圈内的数字则为该文献在本地数据集的唯一文献编号,圆圈的大小反映该文献LCS的大小;引文关系通过箭头表示,箭头指向文献为被引用文献。

通过本文图1展现的1987—2017年身份作业研究成果的增长变化,并结合图2的身份作业引文图谱,可以梳理出关键年份和具有里程碑意义文献。在掌握研究走向的同时,需要结合研究内容的重点和方向,才能更好地理解身份作业的发展脉络。本研究分析了身份作业研究中的关键词分布,发现身份(identities)、认同(identity)、自我(self)、管理(management)、案例研究(case)和叙事(narrative)出现频率最高且引文影响力强大。结合核心关键词,仔细研读引文编年图谱中体现的20篇关键文献并以“滚雪球”方式研读其余重要文献,发现身份作业的阶段划分为三个发展阶段,在此基础上,本研究总结了各阶段的发展概况。

1987—2002年为身份作业研究的萌芽阶段。从身份作业引文图谱的分布状况以及身份作业文献发表量增长趋势可以发现,该领域在2003年之前属于冷门领域。在此阶段有一篇开山之作(引文图谱中文献编号为1),引文图谱中所有关键文献都对其进行过引用,这篇文献由Snow和Anderson在1987年发表于American Journal of Sociology,主要讨论美国街头的流浪汉在社会身份上如何提升尊严,作者拆解了身份构建的过程,并初步区分了身份、角色和自我概念这几个社会学领域重合度很高但本质不同的概念。因身份相关的理论、概念发展并不成熟,Snown首次提出身份作业的概念后并未得到呼应,主流研究侧重于身份相关的理论构建以及对身份概念本身的探讨。

2003—2008年为身份作业研究的兴起阶段。此阶段身份作业的研究成果开始迅速增多,从引文图谱可以明显发现,此阶段出现了多个影响力较广,且彼此关系非常密切的文献,这说明该阶段身份作业研究领域已经有学者能彼此对话,形成一定的学术圈子。通过梳理该阶段的文献,可以发现这些研究以英国学者为主,领域内学者开始重点关注身份作业究竟是什么,侧重于厘清概念的本质,并开始将其原有的社会学概念和解读往管理学领域延伸。该阶段的代表性文献是Sveningsson和Alvesson在2003年在Human Relations发表的女性高级管理者在组织中的身份作业案例研究(引文图谱中文献编号为12)。该研究结合了身份理论,分析了出于变动的组织环境下女性管理者的身份多元化现状,并提出了解决其管理者身份与其他身份之间冲突的身份作业策略,进而帮助其实现身份构建。在此次案例分析中,Sveningsson和Alvesson基于过程视角提出的身份作业概念成为后续研究,特别是管理学领域研究的重要参考。

2009—2017年为身份作业研究的快速发展阶段。此阶段的研究成果继续保持快速增长,且集中出现在管理学领域的权威期刊,如Human Relations,Organization和AMJ等,身份作业的研究领域逐渐完善和成熟,学者们已经不局限于探寻概念的内涵和外延,而开始转向研究身份作业与身份威胁、身份尝试(identity play)等研究领域的对话。特别是2015年,英国学者Brown开始通过文献综述来回顾身份与身份作业的渊源[8](引文图谱中文献编号为479),这是身份作业三十年发展历史中首次有学者对以往研究进行回顾,也标志着身份作业在现阶段研究已开始成熟和体系化。

三、研究结论与展望

本研究基于Web of Science核心数据库,以Histcite为研究工具,对身份作业1987—2017年三十年的研究成果进行梳理。首先厘清了身份作业的由来和概念含义,其次基于文献计量分析,就研究数量来说,2003年以前该领域只是提出了此概念,而2003年以后逐渐升温直至今日;就研究区域来说,研究集中在英国和美国,且英国学者的文献在本领域乃至全球学术圈的影响力尤为突出;而就引文图谱而言,身份作业的研究脉络具有鲜明的阶段性,三个阶段的研究内容各有侧重。总体而言,身份作業的研究始终伴随着身份、自我概念、身份的冲突和身份管理策略等方面的研究。

就现有研究不足而言,主要体现在身份作业研究方法多为质性研究,而缺乏量化研究的支撑,身份作业影响因素的在个体、组织等层次上的拓展,以及中国情境下身份及身份作业的跨文化研究,这也是该领域研究的方向所在。

参考文献:

[1]  Snow D.A.,Anderson L.Identity work among the homeless:The verbal construction and avowal of personal identities[J].American Journal of Sociology,1987,(6):1336-1371.

[2]  辛素飞,辛自强.社会身份复杂性的研究:理论、方法与进展[J].心理科学进展,2012,(3):433-442.

[3]  Sveningsson S.,Alvesson M.Managing managerial identities:Organizational fragmentation,discourse and identity struggle[J].Human Relations,2003,(10):1163-1193.

[4]  Watson T.J.Managing identity:Identity work,personal predicaments and structural circumstances[J].Organization,2008,(1):121-143.

[5]  Ibarra H.,Barbulescu R.Identity as narrative:Prevalence,effectiveness,and consequences of narrative identity work in macro work role transitions[J].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2010,(1):135-154.

[6]  Winkler I.Identity work and emotions:a review[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anagement Reviews,2016,(1):14.

[7]  周曉英,陈兰杰.基于引文网络的知识链接框架研究[J].情报杂志,2010,(10):37-40.

[8]  Brown A.D.Identities and identity work in organizations[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anagement Reviews,2015,(1):20-40.

[责任编辑 李晓群]

猜你喜欢

身份
Burst Your Bubble
假如你和孩子互换身份......
关于“take”的其中身份
跟踪导练(三)(5)
妈妈的N种身份
身份案(下)
鱼儿的身份
放松一下 隐瞒身份
怎样防止身份盗用
刑法中的身份问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