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POI的南京市餐饮设施空间格局分析

2019-07-08祝晔

经济研究导刊 2019年15期
关键词:空间格局南京市

祝晔

摘 要:基于餐饮业POI数据,利用核密度分析、最邻近分析等方法,探究南京市餐饮设施的空间格局及其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首先,南京市餐饮设施空間分布总体上呈现“主城区聚集,外围城区分散”的态势,集聚程度较高;其次,外国餐厅类、大众小吃类、传统地方菜类餐饮设施集聚程度大体保持一致,呈现“小聚集,大分散”的一心多点的空间内分布模式;最后,区域经济水平、交通便捷程度、人口数量和密度等是南京市餐饮设施空间格局的主要影响因素。

关键词:餐饮设施;空间格局;南京市;核密度分析

中图分类号:F719.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9)15-0152-05

引言

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餐饮业呈现快速发展的态势,在国民经济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1]。餐饮行业作为我国第三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城市化快速发展的背景下,越来越成为城市规划和管理的主要对象,而餐饮设施作为城市服务设施的重要类型之一,对于城市的功能分区、相关设施配套等具有重要的影响[2]。随之,学术界也针对餐饮行业展开了丰富的研究。最初主要从经济学和管理学等角度对餐饮经济发展现状及餐饮行业的管理提升等进行研究[3~5],也有部分学者从行为学视角对餐饮消费行为及消费感知等进行分析[6~8]。后来随着城市规划建设的需要,餐饮设施的合理布局逐渐成为不可忽视的问题,地理学空间技术方法的不断成熟为餐饮设施的空间格局研究提供了技术方法保障。当前国内外针对餐饮设施空间分布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对个别城市大型饭店、星级酒店、老字号餐饮店、单一类型餐饮店等进行分析[9~13],后来研究尺度逐渐扩大为全国[14~15]。而现有研究中对城市中各种类型餐饮设施的整体空间格局及影响因素的分析较为缺乏,且对其内部不同类别的餐饮空间分布对比分析较少。南京市是南京都市圈中的核心城市、中国东部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随着居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各项商务会议的召开、会展行业的快速发展等,餐饮行业发展迅速,餐饮设施作为城市内部重要支撑设施条件,掌握其空间格局特征及内部分异规律,了解其影响因素至关重要。本文对南京市的餐饮设施的数量、类型、空间分布特征以及影响因素等问题进行了深入探究,不仅有助于丰富对南京市餐饮空间格局的相关理论研究,还能为南京市餐饮格局优化、城市饮食文化的保护以及等提供理论指导,进而促进城市各功能分区之间的协调发展。

一、研究区域和数据来源

南京市位于长江下游中部地区,江苏省西南部。下辖11个区,总面积6 587km2,2016年建成区面积为1 125.78km2,常住人口827万人,城镇人口678.14万人,城镇化率82%,是长三角及华东唯一的特大城市。南京作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六朝古都,是全国重要的科教中心,也是生活消费大市。近年来,南京市社会经济快速发展,成为长三角地区中仅次于上海的商贸中心城市和区域性金融中心。随着人民消费水平的提高,对于餐饮娱乐等设施的需求日益增加,南京餐饮行业得到迅速发展。因此,对于餐饮设施的空间分布格局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见下页图1)。

POI是空间大数据的基础性数据,是一种代表地理实体的点状数据,包括经纬度地址等信息、类别属性等信息,是对研究对象的空间分布形态和空间结构的较好反应[16]。本文采用2017年南京市餐饮行业兴趣点作为数据源进行分析,经过空间匹配、去重等方法对数据进行处理之后,共获取36 871个数据点。

另外,本文所使用的研究区边界图来源于国际基础地理信息系统数据库,相关经济社会数据来源于2017年南京市各区统计年鉴和《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二、研究方法

1.最邻近指数。餐饮设施在空间上可以抽象为点状分布,任何地理要素在空间上都呈现集聚、分散或随机状态。最近邻指数是一个定量描述空间分布的邻近程度的工具。最近邻指数是在空间距离的基础上,将其离得最近的点的平均距离与随机分布状态下的与其最近邻距离进行比较[17]。公式如下:

其中,NNI为最邻近指数;d(ran)为空间随机分布条件下的理论上的平均距离,其取值一般为d(ran)=0.5,A为研究区总面积。若最近邻指数NNI=1,表明样本点在研究区域随机分布;NNI>1,样本点区域均匀分布;NNI<1,样本在研究区域分布为集聚型。

2.核密度估计法。核密度估计法是现代非参数统计方法的代表[18],核密度估计值根据输入要素计算整个区域的数据集聚状况,可以得到研究对象的样本点之间密度变化的图示。本文主要使用核密度估计法来研究南京市区内部的空间密度变化[19],并能够空间上清晰表达和显示,判断南京市餐饮行业的空间分布格局。其计算公式为:

其中,f(x)为研究区域内餐饮店分布的概率密度函数,k为核函数,i为研究区域内的各个地区,h为宽带,宽带的选取对于核密度曲线的形状和平滑程度有很大的影响。本文在进行多次实验的基础上,选择600m作为本次分析的值。

三、结果分析

1.餐饮设施空间分布数量统计。从数量统计上来看,南京市餐饮设施空间分布不均衡,总体呈现主城区分布比较数量比较多,周边城区数量较少。主城区以玄武区和秦淮区、鼓楼区分布数量最多,这是因为这三个区作为南京市的老城区,人口比较密集,且消费水平比较高,医院、学校等公共服务设施比较完善,城市化和消费水平比较高[20]。另外,由于历史文化底蕴比较丰富,吸引了大量餐饮企业的集聚。本文借鉴相关研究对餐饮设施进行分类[21],主要分为外国餐厅、大众小吃类餐厅、传统国内菜系餐厅总共三个类,具体情况(如下页表所示)。

2.餐饮设施空间集聚特征分析。从数量统计可以看出,餐饮设施空间分布数量在各个城区之间差异较大,集聚程度明显。通过最邻近指数的计算结果显示,餐饮设施的总体空间分布最邻近指数为0.247,明显小于1,且z值得分-211.42,明显小于-2.58,并且通过0.01的显著性水平检验,说明餐饮设施的空间内分布呈现集聚状态,且集聚特征非常明显。另外,对不同类别的餐饮设施进行最近邻指数计算发现,三种类型的餐饮设施空间分布集聚程度略有差别,其中空间集聚程度外国餐厅类(0.121)>传统国内餐厅类(2.251)>大众小吃类(0.358)。

3.餐饮设施空间总体分布形态。运用核密度方法分析餐饮行业的空间分布形态特征(见下页图2),可以看出,一是南京市餐饮店空间分布已经初步形成多个集聚中心,分布密度整体呈现从主城区向外围区域逐渐递减的趋势。二是餐饮设施空间分布在主城区呈现以新街口商圈为中心的一级热点区,以新街口街道为中心向外围呈现圈层递减趋势。主要是因为该区域商业发展程度比较高,城市化水平比较高,基础设施等配套设施比较完善。三是在六合区雄州街道、X201沿线、浦口区江浦街道、沿江街道、溧水区珍珠南路、高淳区高狮线为中心的二级集聚中心。四是南京市餐饮设施空间分布总体呈现“一核多点”的空间分布格局。以主城区中心为核心,各个区级中心为次级中心的空间分布。这总体与南京市各个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情况相类似。五是从各个等级的集聚规模来看,主城区中心商业设施空间分布密度比较高,规模比较大,由于受到地租、交通便捷程度等的影响圈层分布状况不是很明显,次级热点在各个区均衡分布,圈层分布比较明显,由于人口等方面的限制,圈层分布规模比较小。二级中心分布呈现散点状分布本文使用核密度分析方法计算餐饮设施的空间分布特征。

4.不同类别餐饮设施空间分布形态。进一步对不同类别的餐饮设施的空间分布形态进行核密度分析发现(见图3),南京市不同类型的餐饮设施的空间内分布在空间总体形态和扩展方式与总体特征相类似,主要表现为“一心多点”的空间格局,总体上与城市空间扩展模式一致。

不同类型的餐饮设施空间分布格局也略有不同。其中外国餐厅的空间分布集中程度最高,主要是以新街口为中心的单核结构,极化程度较高,除在新街口商圈外围呈现小幅度的圈层扩散以外,在外围城区没有形成次级热点区域,这与外国餐厅的消费水平有关。传统地方菜餐饮设施呈现“大聚集,小分散”的特征,在以新街口为中心的圈层结构扩散范围比较大,集聚程度相对较高,大众小吃类快餐呈现“大聚集,大分散”的特征,以中山南路—中央路为线状中心,北部致建宁路、龙蟠路,南部致应天大街,西部致江东北路、江东中路,东部致明故宫路的一级分布热点区,另外在溧水区、浦口、江宁各区级中心分别形成了次级热点区,且集聚程度明显,但是集聚规模相对较小,总体热点分布主要沿交通线呈轴线扩展状态。大分散的空间分布特征是因为大众小吃类餐饮成本低,所需消費水平比较低,因此分布比较广泛,对于经济发达程度和人口分布密度要求比较低。

四、南京市餐饮设施空间格局影响因素分析

为了进一步分析南京市餐饮设施空间分布的影响因素,本文采用相关性分析来探究社会经济发展说、交通便捷程度、人口分布因素等对南京市餐饮设施空间分布格局的影响。

1.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笔者基于2017年南京市GDP数据,通过SPSS19.0软件进行经济水平与城市餐饮设施的相关性分析。计算结果显示,城市餐饮设施与人均GDP的相关系数为0.725,P=0.001,说明二者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经济发展水平影响人们的消费水平和外出就餐次数、消费水平等,这直接关系到商家的销售利润和餐饮行业的发展前景,决定着餐饮设施的生存门槛[22]。南京市玄武区、鼓楼区餐饮设施空间分布集中程度最高,而高淳溧水区的空间分布分散,集聚程度低正是由于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

2.交通发展水平。交通便捷程度和餐饮设施分布两者之间的相关系数为。良好的交通条件是对餐饮业良好运行的保障。交通设施越完善,人们出行越方便,餐饮设施的可进入性高,对于餐馆的经营至关重要。交通线路沿线、交通枢纽附近等交通便利的地方,餐馆数量众多。餐饮设施的空间分布对于交通便捷程度具有极大的认同,通过密度分析我们可以看出,餐饮设施的空间分布对于交通的极大依赖。

3.人口密集程度。餐饮业作为服务业的重要依托,其服务对象是人,人口数量和密集程度是决定餐饮设施经营状况和服务门槛的重要因素。基于2017年南京市人口数据,通过SPSS19.0软件进行计算,计算结果发现,人口因素对于三种类型的餐饮设施的影响程度为:大众小吃类>传统国内菜系餐厅>国外餐厅。这是由于不同类型餐饮设施的需求门槛和服务范围决定,大众小吃类一般消费水平比较低,其服务半径比较小,所以大众小吃类餐饮设施的空间布局受人口因素的影响比较大,而国外餐厅消费水平比较高,服务半径比较大,相对于人口因素来说,其受经济因素的影响更大。

4.城市空间结构。南京市城市功能区划和城市空间结构的演变也对餐饮设施的空间分布格局产生正向影响。受到城市圈层结构的影响,餐饮数量会从城市中心向城市外围递减,但是随着多中心城市的逐渐形成,城市餐饮设施的空间分布也呈现一心多点的空间格局扩散状态。例如,南京市餐饮设施由于受到城市空间格局的影响呈现以新接口为中心的空间圈层扩散,在各个区的中心形成了餐饮设施的次级中心分布。

五、结论与讨论

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网络数据具有大量、多样的特征,促进相关科学问题的研究进展。本文通过基于百度地图挖掘的南京市餐饮设施POI数据为基础,使用最邻近指数分析、核密度分析、相关性分析等方法对对南京市餐饮设施空间分布格局进行分析,主要结论如下:

1.南京市餐饮设施主要分布在南京市主城区,周边城区餐饮设施数量较少且分布比较稀疏。

2.南京市餐饮设施总体呈现“一心多点”的空间集聚分布特征,通过对餐饮设施的分类统计发现,大众小吃类餐饮设施空间分布呈现“大聚集、大分散”的特征,聚集程度比较高,规模比较大。传统国内菜系类、国外餐厅类呈现“小聚集”的特征,除了主城区以新街口商圈为中心的一级热点分布以外,次级热点区域分布不明显。传统国内菜系空间分布和总体餐饮格局分布一致,呈现“小聚集、小分散”的特征。

3.餐饮设施的空间分布受经济发展水平、人口因素、城市空间结构、交通便利程度影响比较明显。其中,不同类型餐饮设施所受影响程度的大小略有差别。

猜你喜欢

空间格局南京市
南京市2017年至2019年道路交通死亡事故分析与研判
吴丹
刘辉
挖藕
广义水资源利用效率综合评价指数的
区域经济发展差异研究进展与展望
云南省烤烟产量空间格局及其原因分析
南京市长
长江经济带城市物流发展的空间模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