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心善语
2019-07-08
“善无主于心者不留。”
出自我国春秋战国之际思想家、政治家,墨家的创始人墨子的著作《墨子·修身》。
“善无主于心者不留,行莫辩于身者不立”意思是说:善不是出自内心的,不能保留;行为不能从自身辩明的,不能去做。
墨子认为只要大家“兼相爱,交相利”,社会上就没有强凌弱、贵傲贱、智诈愚和各国之间互相攻伐的现象了。他对统治者发动战争带来的祸害以及平常礼俗上的奢侈享乐,都进行了尖锐的揭露和批判。
“我在呼唤爱;爱在净化我。”
对贫困山区困难群体有着深入了解和深厚感情的著名作家、诗人、中国文联副主席,湖南省文联主席谭谈1998年曾向他熟知的作家朋友、领导发出在贫困山区建一个爱心书屋的倡议,并为此东奔西走。谭谈的倡议得到热烈而广泛的响应,漂亮、藏书丰富,深得人们特别是孩子们喜爱的爱心书屋很快就建起来了,书屋不仅在当地发挥了很好的作用,还在全国范围内起到了积极的示范效应。
谈及建爱心书屋的体会,谭谈说:“我在呼唤爱;爱在净化我。天空变得更加美好了,人间变得更加可爱了。”
“去爱!去工作!”
著名的奥地利心理学家、精神分析学派鼻祖西格蒙德·弗洛伊德(Sigmund Freud),被世人誉为“精神分析之父”,二十世纪最伟大的心理学家之一。在晚年的时候,有人问他对人最重要的是什么?以弗洛伊德几十年的心理学和研究及对人生的洞察,他总结了两句话:“去爱!去工作!”
“精神健康的人,总是努力地工作及爱人,只要能做到这两件事,其他的事就没有什么困难。”人生其实很简单,简单到只需要做好两件事就够了;人生又是很复杂,复杂到这么简单的事都做不好。
“以慈善作为灵魂的养料。”
小学生吴明说,就在我翻开《慈善读本》的时候,就被故事里的动人情景深深地吸引了。他简要地叙述了比天使更美的女人说,这个拥有天使心灵般的女人,为黑人孩子们用爱塑造了一堵坚韧的墙。给了黑人孩子一个简单、平凡却温暖的家,她的爱是多么伟大。他在文章的最后写道:
“人类依赖着爱与慈善生存,无论如何,我们都不能失去它们。从今天起,让我们以爱作为人生的路标,以慈善作为灵魂的养料,学会用它们来装点自己的人生,让人生焕发出迷人的光彩。”
“人性之善也,犹水之就下也。”
我国古代儒家的重要代表人物孟子认为,人性的善良,就好像水都会往低处流一样。人没有不善良的,水没有不往低处流的。就说水,要是拍打让它涌起来,水花就可以高过头;要是冲激起来奔流,可以扬水上山。这难道是水的本性吗?这是外界条件使它这样的。人也可以让他不善良,问题的性质也正像这個道理。
这句话出自《孟子》的《告子章句上》。是孟子“性善论”思想的体现。
“爱是教育的灵魂。”
陕西省渭南市实验小学教师 王凤创新性地利用《慈善读本》为同学们上的慈善课,多次在全省乃至全国的会议上被大家观摩,受到各方面一致好评。她在“浅谈如何备好慈善教育课”的文章中写道:
爱,是一个永恒的教育话题。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鲁迅先生说:“教育植根于爱。”习总书记同北京师范大学师生代表座谈时说:“做好老师,要有仁爱之心。”这些都让我们深刻地认识到:爱,便是教育的灵魂!
“《慈善读本》进课堂”是我们对孩子进行爱心教育的另一扇窗户。因此,如何备好慈善教育课,是我们每一位老师都在思考和探索的问题。
艾青
现代文学家、诗人,曾任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国际笔会中心副会长等职。1933年第一次用笔名发表长诗《大堰河——我的保姆》。艾青以“最伟大的歌手”要求自己,无论是在烽火连天的战乱岁月,还是在新中国成立后的生活里,写作已然成为他的生活方式。他作品深沉而忧郁的抒情风格受到了人们普遍的关注。抗战爆发后,艾青事实上已成为最具代表性的诗人之一,30年代末到40年代中期,可以称之为“艾青的时代”,他的创作不仅开了一代诗风,而且深刻影响了这一时期乃至上世纪40年代后期的诗界。艾青对现代诗内容和形式审美标准的探讨,大大推动了中国新诗的规范化和现代化进程。艾青在《诗论》中写道:
“真、善、美是统一在先进人类共同意志里的三种表现,诗必须是它们之间最好的联系。”
“善是社会的功利性,善的批判以人民的利益为准则。”
初中生麦丁之
初中学生麦丁之在《 <慈善读本>读后感》的文章中说,自己以前并不了解慈善的真正含义。但中华慈善总会编辑的《慈善读本》让我对慈善有了深刻的认识。麦丁之在文章中写道:
“当我们哀叹脚下的运动鞋不是阿迪达斯、耐克的时候,有没有发现身边的一些人竟然没有脚?当我们抱怨现在的教育环境不近如人意时,知不知道地球上还有近1.26亿的同龄人没有上学的机会?当我们为了不合口味的午餐气急败坏时,有没有想到还有很多穷人天天盼望能饱餐一顿?的确,在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上,仍然有很多人遭受着困难和不幸,他们正需要慈善的帮助。可见,慈善,看似普通的两个字,却映射出多少人心冷暖,蕴藏着多少涕泪辛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