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入传统文化,让初中物理课堂趣意盎然
2019-07-08周建
周建
【摘 要】中华民族经过漫长的发展,形成很多传统文化。将传统文化针对性的应用到初中物理课堂中,不仅有助于增加物理课的人文性,而且可增添趣味性,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促进课堂教学效率进一步提升。
【关键词】传统文化;初中物理;课堂;趣味性
我国传统文化分类较多,既包括古诗、歇后语又包括文献记载。部分传统文化记载着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不乏与初中物理知识相关的传统文化,具有较高的教学价值,因此,教学实践中,教师应注重在课堂中巧妙的引入傳统文化,引导学生解释物理现象、规律,巩固学生所学的同时,进一步深化学生理解,为其灵活应用奠定良好基础。
一、充分准备,用于引入新课
初中物理涉及声学、光学、电学等内容,知识点多而零碎,部分知识较为抽象,不仅要求学生准确记忆,更要加深理解,才能做到灵活应用,因此,提高初中物理课堂效率显得尤为关键。实践表明,在引入新课时,适当穿插我国的传统文化,让学生在传统文化中感受物理知识,不仅能够使其认识到物理知识无处不在,而且可增加学习的趣味性,降低学习的枯燥感,更加集中精力听讲,因此,教学实践中,教师应在讲解新课时引入传统文化,以提升课堂教学效果。
例如:在讲解声音知识时,为加深学生对声音传播特点的印象,课前教师做好充分的准备,认真收集传统文化素材。讲解新课前可在课堂上为学生吟诵胡令能所写的《小儿垂钓》这一古诗。针对“路人借问遥招手,怕的鱼惊不应人”,要求学生思考,从这句古诗中可以得出声音的哪些传播特点。课前教师进行充分的准备,在课堂上熟练吟诵相关的诗句,可及时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尤其通过设置相关的问题,引发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当学生不知如何作答时,顺理成章的引入新课,学生听讲更加专心。通过课堂上的学习可知,声音可通过固体、液体、气体传播,古诗中“路人”产生的声音经过地面、河水传播后,会被鱼感知后,会游走。
二、加强引导,用于深化理解
部分初中物理知识较为抽象,仅仅依靠死记硬背是不行的,只有深入理解,才能牢固掌握,以不变应万变,灵活解释、解决相关的物理问题。研究发现,借助传统文化,不仅有助于学生积累文学知识,而且可深化理解,教学效果明显提升,因此,教学实践中,为使学生更好的理解所学,教师应注重创设有趣的物理问题,激发学生思考的积极性,尤其注重以传统文化为背景,设置代表性强的物理问题,鼓励学生运用所学进行作答。
例如:在讲解平面镜成像知识点后,为使学生更好的掌握与理解平面镜的成像特点,教师可为学生列举一歇后语“猪八戒照镜子,里外不是人”。在此基础上设置相关的物理问题要求学生作答,设置的问题有:(1)平面镜成像有哪些特点?(2)成的像是实像还是虚像?(3)为什么说里外不是人?生活中尽管学生接触过程平面镜,但有关平面镜的成像知识并未做系统的了解,鉴于此,教师可借助一歇后语,结合学生所学巧妙设问,对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进行考查,不仅使学生认识到生活处处都有物理知识,而且有助于学生理解与应用所学。根据所学平面镜成像知识不难得知,平面镜成的像和物体大小相等,并且物、像对称。同时,平面镜成的像为虚像。猪八戒照镜子看到的是和自己一样的猪像,自然都不是人。
三、注重拓展,用于提升能力
初中物理教学中,传授教材知识是基础,提升能力是关键。只有促使学生将知识转化能力,才能做到灵活应用,物理素养的提升。提升学生能力是一个缓慢的过程,以往为提升能力,教师常采用题海战术,要求学生多做题,很多学生感觉较为枯燥,能力提升并不明显,因此,教师应深思以往教学方法,将相关试题与传统文化融合,增加问题的趣味性,使学生感受我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的同时,实现能力的更好的提升。
例如:在讲解机械能相关知识时,教师立足传统文化,给出以下试题:踢毽子源于汉代,高承《事物纪原》记载有小儿踢毽子的情境,“今时小儿以铅锡为钱,装已鸡毛,呼为毽子,三四成群走踢。”(如图)。踢毽子表明____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毽子踢出在上升过程中,动能____,重力势能_____。在___的作用下,毽子最终会落向地面。该试题立足初中物理知识,融合传统文化,学生机械能方面的知识进行了灵活的考查。显然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毽子踢出,上升时动能逐渐减小一部分转化为重力势能,一部分与空气摩擦消耗,最终会在重力的作用下落向地面。学生在回答习题,并不感觉枯燥,获得了很好的学习效果。
综上所述,我国传统文化素材丰富,博大精深,是很好的教学资源。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师应提高借助传统文化开展教学的意识,做好传统文化收集,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将传统文化巧妙的融入其中,不断提高物理课堂的趣味性以及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顺利、圆满完成教学任务。
【参考文献】
[1]崔光会.课堂讨论法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校外教育,2019(06):141
[2]杨志祥.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方式转变策略[J].中学生数理化(教与学),2019(0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