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信息技术与初中物理教学整合的措施

2019-07-08韦贝芬

文理导航 2019年23期
关键词:初中物理教学整合信息技术

韦贝芬

【摘 要】信息技术与初中物理教学的有效整合,可以使大量的知识从静态到动态,从抽象到具体,从“枯燥”到“活泼”,从“微观到宏观”,激发学生对初中物理教学学习的兴趣。为了更好地揭示初中物理学习的内涵,本文揭示了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整合的实质,指出了信息技术与初中物理教学整合的问题,并分析了信息技术与初中物理教学整合的措施。希望能对初中物理教师的教学工作起到积极的作用,为初中物理教育的发展提供参考,从而促进初中物理教育质量的提高。

【关键词】信息技术;初中物理教学;整合

一、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整合的本质

在现代化的教学过程中,把现代信息技术、知识信息、获取信息的方法与手段、课程讲授内容与教师教学资源进行有效的整合,在完成课程的传统教学目标的基础上,培养学生自主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应用、提高能力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方法是对传统课程的一次更新、变革,其要求教育组织者首先要掌握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思想。然后把这种教育理念与思想应用到各个学科当中去,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提高教师更加丰富的教学创设工具,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

二、运用信息技术提高物理课堂遇到的问题

(一)对信息技术认知能力低下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存在着一些机械化的尴尬局面。这种尴尬局面的表现其一就是不分课程的具体要求、具体环节,都要使用信息技术机型包装,使得教学显得很生硬;另外一个表现就是学科意识淡薄,很多教学实践中,把技术尊为首要,而忘记了信息技术归根结底只是一门技术,这样,就会影响到学科课程本有的教学语境。

但笔者认为,制约信息技术改善课堂效率提高的重要因素,就是对信息技术认知能力低下。包括学生和教师两个方面,虽然当前我国信息技术是一个朝阳产业,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但是距离真正普及到课堂教学中还尚有距离。很多课堂教师学生在运用信息技术时,无法把握其真正的操作要点,对新技术理解能力不足,认知能力低下,不能很好地利用信息技术为本身的课堂教学服务,反而经常会无形当中被信息技术教育左右,不分课程具体要求,盲目使用信息技术。让信息技术这原本应当成为工具的教学手段,扰乱正常的教学步骤,给老师的教学计划带来了很大的不便,如果教师和学生对信息技术认知能力不足,就需要进一步普及信息技术的操作使用方法和信息技术的本质内涵,很多教师对信息技术的理解显然过轻或过深,有一部分教师简单地认为信息技术只能够单一简单的制作视频音频播放给学生观看,而另一部分教师在课堂上完全采用信息技术依赖教学方法,缺少教师自主探究和自主思考,也忽视了学生和教师情感的互动交流。

(二)影响教师和学生互动

学生和教师互动,一定程度上也被信息技术干扰。信息技术诞生的本质是为了减少信息内容知识传播的时间,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但是采用信息技术之后,人与人的沟通被削弱,很多学生和老师之间只依赖单纯的讲话和单方面的知识输出来维系,师生关系淡薄,甚至完全被信息技术取代,一定程度上影响原本浓厚的学习可能氛围,也影响了学生和老师之间情感交流沟通,长期来看,不利于学生学习水平的提高,更不利于教师开展多样化的教学工作,进行课堂改革。信息技术的优点是简化了教师在课堂上的工作量,但针对这一点的优劣,应该一分为二的看待。课堂本应该是教师与学生进行互动的地方,通过这种有效的互动,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但是,当采用了信息技术之后,屏幕取代了教师,“人与人”的沟通在一定程度上被“人与机”的模式所影响,使得学生的学习情感得到削弱,不利于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和良好的道德情操的形成。

三、信息技术与初中物理教学整合的措施

(一)通过信息技术与初中物理教学的整合突破重难点

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最明显特点就是抽象性极强。在物理知识中,“感叹词”的相关知识是学生们必须理解和掌握的一大重难点。无论是物理概念的理解,还是相关词语的使用,对没有基础的学生来说,都是非常吃力的。大部分学生都偏重形象思维,所以教师应该尽可能多地通过图片、视频演示来将抽象的问题变得具体化,将复杂的问题变得更加简单化,这样更有助于强化学生对相关内容的理解。将电教媒体引入初中物理教学当中,能够使抽象的语言知识变得更加直观、可视,这更有利于学生实现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高效转化,进而突破学习过程中的重点和难点。例如:物理老师在对“摩擦起电”这一知识点进行教学时,便可利用信息技术来进行。在原子的推动作用下,电子会使相应的物体带上正电,而原子在得到了电子之后,又会使物体带上负电。针对这一物理现象,教师可以采用投影的方法,对电子得失状况进行非常清晰的描述,从而将这一微观的物理现象,直接转变成为宏观的物理现象来进行观察,使任何一位学生都能够以一种非常形象的方式来对这一物理现象进行感知,从而更好地掌握这一知识点。

(二)健全资料库使得学生更容易学习

笔者个人认为,信息技术资料库的建立本质上是为了提高教学效率,提高课堂效率,促进课程改革而设立的。所以完全可以把各位教师利用信息技术的成果放在同一个平台上进行交流沟通,开放式的平台能够为不同的教师提供多样化的信息技术教学手段,也能够最大程度激发教师思维和灵感,创新性地运用信息技术,改善科研环境,改变单一的教学手段,突破传统以来人们对信息技术单一片面的认知,提高教师对信息技术的认知能力和理解水平和操作能力。所以教育资料库的建立也是教育信息化实现的条件之一。教师要注意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学的最新动态并把它及时地反映在平时的教学之中,培养学生的合作共事能力,不能只靠多媒体技术的单一经营。教师要注意搜集资料、信息,建立相应的图像、声音库,可以把相关的资料,放在局域网服务器或网站上,实现资源共享;学生们在网上浏览资源,互相讨论、向老师请教问题等等,借助现实教学和虚拟网络两大平台完成和学生的教学交互。人们通常通过视觉感知和获取相关信息。就初中物理语言而言,它本身就是一门实验性很强的学科。因此,视觉对它更为重要。在具体的初中物理教学实践中,无论是确立句子还是理解识字的意义,都有必要引导学生在相应的生活中观察语言现象。然而,初中物理现象的很大一部分只发生在生活世界,老师很难表达清楚。这使得传统的初中物理教学教学难以实现。信息技术与初中物理教学教学的整合,可以有效地解决这一问题。投影屏幕中反映的相關视频和图片可以有效地实现微观现象向宏观现象的转化,大大提高其可视性,有助于学生更有效地观察、理解和记忆。

(三)对学生发展负责,更新教育理念

真正的整合应该是利用信息技术和利用它恰到好处,也就是从外表到内容的整合。传统教育的弊端是课堂教学能力不足,教学节奏过慢。在网络环境下,许多教师追求大容量,导致信息泛滥。教学节奏的追求对学生的思考和消化时间太少,教学效果受到质疑。这需要遵循教育和纪律的规律。在教学规律上,研究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接受能力,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课堂中,将现有的教学资源、技术、方法、环境加以适当整合,达到最佳教学效果。

结束语

综上所述,信息技术为初中物理语言教师相关教学工作的开展提供了非常有力的帮助,在信息技术的辅助下,学生能够更加轻易地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学生的学习主体作用也能够得到更加充分地发挥,这更利于学生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对学生科学思维的发展来说,也具有非常明显的促进作用。作为初中物理语言教师,应该不断改变自己的教学观念教学方法,与时俱进,更好地将信息技术和课程教学整合起来,提升课堂教学效率,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陈志壮.信息技术与初中物理教学的整合[J].教育教学论坛,2014.25:243-244

[2]朱建军.信息技术与初中物理教学整合初探[J].赤子(中旬),2013.10:147

猜你喜欢

初中物理教学整合信息技术
幼儿园教学活动中信息技术的应用思考
巧学信息技术课程
浅谈初中信息技术项目式学习教改实践
巧用“信息技术”,提高课堂效率
尊重主体地位,彰显人文关怀
生活化情境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创设及应用
记初中英语词汇教学的一次归类、整合改革及反思
音乐与科学有效整合的研究
幼儿教育中美术与科学整合的研究
“1+1”微群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