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纪录电影《港珠澳大桥》聚焦中国桥梁人

2019-07-08陈节刘光磊

卫星电视与宽带多媒体 2019年4期
关键词:中国精神

陈节 刘光磊

【摘要】2018年11月11日至13日,由中央广播电视台、广东广播电视台、珠海广播电视台、港珠澳大桥管理局联合摄制的纪录式电影《港珠澳大桥》隆重在香港、澳门、珠海举行首映。于2019年5月1日,《港珠澳大桥》在全国放映,引起了巨大的反响,掀起热评高潮。该片题材宏大,真实感人,以其国际视角、多样化的制作技巧、彰显了中国精神,展现了中国桥梁人的整体风貌,向观众呈现了一部有高度、有温度、有深度的纪录电影,也点燃全国观众的爱国热情。

【关键词】《港珠澳大桥》;纪录电影;感动故事;中国精神

纪录电影《港珠澳大桥》片长70分钟,不仅是港珠澳大桥正式通车的献礼影片,也是全国人民的骄傲。此片以第E30号沉管沉放安装过程为叙述主线,回顾港珠澳大桥从2009年动工到2018年10月正式通车,中国桥梁人艰苦奋斗的历程和自立更生、坚持不懈、勇于钻研的创新精神,展示了“一带一路”背景下“一国两制”的丰硕成果,揭示了港珠澳大桥这项“超级工程”的背后故事,彰显了中国桥梁人不断挑战极限,用汗水和智慧在桥梁建设史上确立“中国标准”,创造中国奇迹的精神品质。

一、以国际视角讲述中国故事

纪录电影《港珠澳大桥》以重大的题材,绵密的叙事风格和感人的细节向观众讲述了典型的中国故事。影片用较短的时间,将镜头聚焦于港珠澳大桥的一线建设者,从总工程师林鸣渐渐转向普通的焊接工人,人人都是这部影片想要表现的对象。他们身上凝聚了中国精神、中国品质,体现了中华民族所具有的勇气、智慧、吃苦耐劳的悠久传统,彰显了中国制造背后的国魂匠心。

《港珠澳大桥》以国际视角讲述了典型的中国故事。改革开放的中国具有博大的胸怀与宽广的国际视野。影片在表现桥梁建设者时把他放置在国际化的大背景下,林鸣等专家在整个桥梁的建设过程中并没有固步自封、因循守旧,而是把国际建桥史上优秀遗产借鉴到我们的大桥设计和施工中,在借鉴中创新。影片在表现港珠澳大桥设计和建设的整个过程中都贯穿着国际化思维,通过国际视角让中国与世界对话,把中国故事传播于海外。由于国内缺少配套标准设施,桥梁人借鉴了英国相应的标准使之为我们服务。这一情节告诉我们港珠澳大桥的建设在全球化的时代大背景下完成的,我国的桥梁建设者从不摒弃国外的先进技术和经验,而是从“国际标准”、“全球资源”中积极努力地吸取经验和教训,成就这项伟大的世纪工程。电影《港珠澳大桥》不仅自身着眼于国际化视野,而且也充分展示了建桥者们的国际化视野,体现了其博大的胸怀和“洋为中用”、“兼收并蓄”等科学精神。

从拍摄层面上看,纪录《港珠澳大桥》的摄影师并没有局限于拍摄港珠澳大桥本身,而是辗转中国多个地方并跨越其他国家,将国内与国外的画面恰到好处地组合一起,以宽阔的视野,国际化视角展现了全球化背景下中国建桥事业的独特样貌与新时代中国的大国情怀、大国气魄、大国风貌。

二、强烈的生态意识和环保理念

影片《港珠澳大桥》通过一个个生动感人的镜头,一个个极富生命力的画面,传播了港珠澳大桥建设中的生态意识、环保意识,把“天一合”、“人与境合”等中国传统文化观念融入到大桥建设大桥的全过程,向观众科普了在巨大工程的建设中我国建设者们攻坚克难,坚守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一代理念,自然和生命极度负责的精神。

港珠澳大橋是目前世界上最长的跨海大桥,给珠三角两岸人民的生活带来了巨大变化,被英国《卫报》誉为“新世界七大奇迹”之一。这一世界性的伟大工程对生态和环保的要求也是十分苛刻。影片《港珠澳大桥》也用较多的画面聚焦了这一问题。港珠澳大桥的建设者们特别重视对海洋生态环境的保护,既建好大桥,也保护好生态环境。他们深刻领会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提出的做好“生态文明建设”的时代要求,对环境保护的重视程度达到了新高度。建设者们积极响应习近平总书记倡导的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做好生态环境保护。影片通过细节展现了港珠澳大桥建设过程中对中华白鲨豚的保护情节。大桥建设需要穿过中华白鲨豚国家自然保护区,怎样保护白鲨豚这块自然栖息地?影片通过细节展现了建桥者们的聪明智慧,他们通过不打桩、不采挖泥沙、不破坏生态、给中华白鲨豚保留了一个完整的栖息地。正所谓一部片子的成功与否,与影片中的细节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影片通过对白鲨豚自然生态区的成功保护这一细节,让我们看到了建设者们始终坚守的生态意识和环保精神。

三、巧用剪辑手法,讲述感动故事

《港珠澳大桥》这部纪录电影在拍摄和剪辑手法的运用上也颇具特色,能将一幅幅唯美的画面和丰富的场景巧妙地呈现在大荧幕上,让观众感动唏嘘不已。

在闫东导演看来,“做纪录电影,不是靠演员去演,而是利用记录的真实细节、场景,来塑造内心的故事,把他们变成舞台上的角色,同时通过拍摄和剪辑建构故事逻辑,鲜明的刻画人物性格,以此向全世界人民展现每一个在平凡岗位上兢兢业业奋斗的中国人”。在影片中,不同景别的拍摄镜头和画面唯美的延时摄影交错纵横,为纪录电影《港珠澳大桥》增添了艺术感染力,同时也增强了影片的可视性。影片重点展示了港澳珠大桥在修筑过程中遇到的诸多难题及恰到好处的解决过程,让观众真切地感受到中国建桥人的工作态度和生活态度。

除此之外,纪录电影《港澳珠大桥》还运用巧妙的剪辑手法,将第E30的沉放安装过程的视频小片段分别穿插在影片中的不同时间段。每当沉管安装即将成功时,影片就立马转接到另外故事的讲述场面,这种交叉蒙太奇的剪辑手法让观众产生了无尽的好奇心,激发起观众继续观看下去的欲望,又把整个影片的矛盾点、戏剧张力、冲突点汇集在一起,让整部电影的叙事跌岩起伏,引人入胜。

电影运用了大量特写镜头把主人公浓墨重彩地放大,突出人物形象。如影片中用特写镜头拍摄总工程师林鸣在接受采访时讲话的画面就很有特色:“刚开始第一次干这事,就感觉是新手开车,五天四夜没睡觉,一直坚守在这儿。”质朴的语言并带有情感温度的镜头,通过创作者的精心拍摄和精致剪辑,让以总工程师林鸣为代表的桥梁建设者的形象完美地树立在观众心中。如果说电视传递信息的方式多用单线式,那么电影传递信息更多采用的是沉浸式。创作者们为了影片在传播过程中达到理想的效果,在拍摄和剪辑过程中极力追求回归影像本质,真正做到了用画面去诠释信息,多用现场声,营造身临其境之感,取得了良好效果。比如E15号沉管在安放成功时,现场无热烈掌声,创作者采用了留白形式,不用解说词述说,给观众留下一个遐想空间。看似小小的细节,一旦用心去品味,就足以打动和感染观众。

影片中在剪辑时,运用了大量的建桥珍贵史料来讲述以往的建桥历史,拓展影片的故事情节,与港珠澳大桥的故事一脉相承。著名导演陈光忠曾说:“由“桥”史观“国”史,可看中国人民命运的变化。”可使整个影片更具文化纵深感和历史感,赋予整个港珠澳大桥一定的文化寓意。可以说,这部纪录电影一头连接历史,一头连接着我们的未来,虽然影片引用的资料比较模糊,每一段资料都讲述着昔日的辉煌与艰辛,但故事的感染力可让观众有种自豪感,也能感受中国桥梁人追求美好幸福的壮志豪情。电影的剪辑后期中调色、提示音、制作的动画也让整部影片上升到一种新的高度。影片中主要使用了两种主色调,即大海的蓝色和大型机械、工人衣服的橙黄色。为了凸显影片的色彩层次感,避免色彩给受众造成的干扰和刺激,创作者进行了相应的调色,让片中的主色调达到还原和厚重,让观众的目光更多集中在桥梁建设者身上,体验他们的不易与辛酸。为了营造紧张的气氛,在剪辑的过程中,创作团队在影片中融入了各种提示音,不同特性、不同特色的声音。有“百变配音”称号的郝刚的配音可以说是丝丝入扣,带动了整个片子的节奏。由于港珠澳大桥太长,摄影师无法拍出整个大桥的长度,影片为了增加真实性和说服性,在片中添加了一些动画效果,如大桥施工提供的部分设计图和简单模拟港珠澳大桥的动画,经细心揣摩,最终达成了在影院观看的真实效果,再现了中国桥梁建设者们为港珠澳大桥的竣工而奋斗14年的酸甜苦辣。

《港珠澳大桥》的创作团队根据习近平提倡的“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增强对外话语的感召力、号召力、公信力”要求,用影片方式传播文化、讲好故事,用精心制作的方式和国际通行的纪录片语言,聚焦中国辉煌成就,提升了当代中国的国际形象,坚国固了国人的文化自信,让“中国制造”品牌闪亮于国际舞台。

四、传播文化自信,彰显大国匠心,筑梦中国精神

纪录电影《港珠澳大桥》的成功不仅在于影片对中国建桥史的回顾,更在于它对大国工匠精神的全景化呈现,对于绵延不息的生命精神的赞颂。执匠人之心,琢情怀之品。电影中的一线中国桥梁建设者们在14年的建桥历程中,始终执着于一种情怀,担当着一份责任,保持着一种精神,坚守着一种信念。

首先,桥梁建设者们对建桥事业的执着坚守,对等工作态度的一丝不苟,对待工程质量的永无止息的追求,对技术标准毫厘不爽的遵守。在他们心中,建设的是一座跨海大桥,矗立世界面前就是一个响当当的中国品牌、大国形象,他们延续了中国工匠的工艺精神,传递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诠释了生命的真正含义。是我国桥梁文化、工匠精神在新时代的体现。

其次,在整部影片中,能深深感受到港珠澳大桥的建设者们勇于攻坚克难的高尚品质。影片在塑造他们的形象时着重揭示了他们忠实、淳朴、任劳任怨、积极进取的精神品格,彰显中国建桥人勇于吃苦、奋斗拼搏的意志品质。

第三,影片赋予了港珠澳大桥以独特的人格魅力,让港珠澳大桥已经不仅是连接粤港澳三地,实现陆海对接,拉近城市之间的交能工具,而是具有人格化的心灵纽带,是粤港澳三地人民的民心之桥,筑梦之桥。电影通过镜头画面向观众栩栩如生地展现了建设者们在遇到复杂的地质结构等问题时,林鸣及其团队为实现大桥的早日竣工日以继夜、刻苦钻研、埋头攻关的精神品质。经过林鸣及其团队的集体攻关和同心合力下,港珠澳大桥创造了抗风十六级、抗震八级的奇迹。团队也研发获得了一千多项专利,实现了大国工匠筑梦中国的雄心壮志。

在影片结尾时,画面中出现了众多建设者的照片,照片上的他们虽挂满了岁月的沧桑与艰辛,但他们的笑容却透漏着一股幸福与坚守。为了第E30沉管的成功安放,一线的工作者们用酒水在海边祭祀,希望一切都顺利。这一过程被影片的创作者们捕捉并运用到影片中,其目前是想告知观众,对大自然需要有敬畏之心,要做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这才是大国应有的工匠精神。三代人长年累月地坚守在港珠澳大桥工地上,是一件非比寻常的事,也是常人难以做到的事。有些年轻人为了打造中国奇迹,放弃了辉煌前途,与同事们在大桥上奋战14年,其中况味也被影片承载其中。建设者们秉承严格标准,采用先进的技术,坚持科学施工,秉承奉献精神,将中国文化与港珠澳大桥融为一体。即使在面对镜头时,他们也不掩藏与修饰,反而用真实的面貌展现出建桥者们的集体群像。建桥者们不惜一切代价全身心投入到大桥的建设中去,将人生中最宝贵的十余年光阴毫无保留地奉献给整座大桥。影片的创作者们也对他们的奉献精神和坚守品质倾注了无限的热情,这种钦敬之情没有用绚丽的画面渲染浓烈的氛围,而是运用了纪实语言,用当事人之口讲述他们自己真实的故事。真实是最能打动人的,它不需要过多的雕饰和渲染,就具有强大的可信度与感染力。他们平凡的身上寄托着中国精神和中国文化的博大深邃与勃勃生机。这些精神品质的东西已经与港珠澳大桥融为一体,共同铸造出當代中国生机无限、欣欣向荣的崭新形象。

《港珠澳大桥》聚焦中国桥梁人,讲好中国故事,传递中国精神,展示大国工匠的精湛技艺和优良品质。既有纪实性,也有故事性,值得新时代电影人借鉴和学习。

参考文献:

[1]程靖.纪录片《港珠澳大桥》的时代价值[J].当代电视,2017(03).

[2]高松,熊伟健.纪录电影《港珠澳大桥》广州展映,总导演闫东表示“我相信这个故事的力量”[N].珠海特区报,2018-12-12.

[3]陈光忠.给世界讲好中国故事——看电视纪录片《港珠澳大桥》感言[J].光明日报, 2017-07-17:12.

猜你喜欢

中国精神
立德树人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关系述论
立德树人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关系述论
“中国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方法探析
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
浅析弘扬中国精神与激发改革创新实践活力
“感动中国”视域下少数民族模范人物的中国精神特质评析
中国精神:实现中国梦的坚实支撑
发扬女排精神 礼赞女排气质
中国精神的弘扬研究
浅析师范生中国精神培育的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