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eachers pay Teachers:以教师为主体的数字教育资源共享平台
2019-07-08赵丹周琴
赵丹 周琴
摘 要:数字教育资源作为实现我国教育公平、教育均衡的重要载体,作为践行素质教育、终身教育理念的重要依托,其共享模式的优化是众多学者探讨的主题。文章以美国Teachers pay Teachers平台的数字教育资源共享模式为例,从其创办理念与资源类别入手,围绕其能够实现资源供需双方灵活转换的共享模式、抽取佣金盈利的运作模式、以学校为单位的服务模式展开,结合我国中小学教师的数字教育资源共享模式的现状,提出我国中小学教师数字教育资源共享平台的理想模式,即应建立起以实现资源可持续发展为动力、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为目的、以多种激励机制为前提、以保护教师原创教育资源版权为基本的机制。
关键词:中小学教师;数字教育资源;Teachers pay Teachers;资源共享模式
数字教育资源作为实现我国教育公平、教育均衡的重要载体,作为践行素质教育、终身教育理念的重要依托,众多教育机构将教育资源以数字资源的形式呈现,并上传到万维网(World Wide Web)数据库供广大师生使用。2018年2月11日,我国教育部办公厅印发《2018年教育信息化和网络安全工作要点》,特别强调“启动实施数字教育资源共享行动,面向新时代对教育发展的新要求,宣传和构建以学习者为中心,以互动、开放、共享、规范为主要特征的资源观”[1]。新资源共享观的建立,需要教育机构对资源共享理念再思考、对资源共享模式再完善。
教育资源①是指能够保障教育活动进行的所有物质资源与非物质资源的总和。数字教育资源,是实体教育资源的虚拟化。具体来说,数字教育资源是以教学为目的、为教育服务的各种以万维网数据库形式呈现的教育资源。数字教育资源的使用者通常为教师和学生。使用者不同,数字教育资源共享平台中提供的资源类型也会不同。本文主要探讨以中小学教师为主要使用者的数字教育资源共享模式。作为教学组织者,中小学教师在教学中需要对大量的教育资源进行整合,以保证课堂的高效和丰富。单纯的书本资料难以满足需求,因此教师通常需要借助网络渠道寻找数字教育资源。目前我国为中小学教师提供的数字教育资源共享平台存在一定不足,导致“资源共享”的实质无法实现,因此需要建立新的资源共享观和资源共享模式,以使中小学数字教育资源的共享环境更加优化和多元化。
一、TPT平台的特点
在线数字教育资源平台Teachers pay Teachers(以下简称TPT)是世界上具有权威性的数字教育资源共享平台。教师可将其原创的教育资源在该平台中出售或免费分享给其他教师。截至2014年3月,该平台已吸引超过800万教师用户注册,收纳300多万原创教育资源,同时帮助许多教师获得额外收入。[2]
(一)秉承服务全球教师的理念
TPT平台成立于2006年4月,其创始人为美国纽约市一所公立学校的教师保罗·埃德尔曼(Paul Edelman);2006年12月,TPT平台被纽约教育出版业巨头学术(Scholastic)出版社收购;由于经营不善,该出版社于2009年再次出售TPT平台;同年3月,保罗又将其回购,并全身心运营TPT平台。[3]
几经波折后,TPT平台仍能保持良好的运转,得益于保罗始终秉持的理念。他認为教师在教育资源创作过程中,拥有强大的开发潜力,之前教师优质的原创教育资源只能惠及班级中的学生,但若将其发布到互联网上供所有教师下载浏览,则有助于将教育工作者之间的想法进行融合,促使教师的课堂教学活动更为高效[4]。目前TPT平台已经发展成为一个全球性资源共享平台,教育工作者可以在平台上找到其所需要的资源、合作伙伴和教学灵感。平台的愿景是“让世界上所有教师的专业知识和智慧随时随地共享”。
对于数字教育资源的创建,TPT平台的资源主要来自于具有丰富教学经验、与学生联系较为密切的教师。因此,为全球教师搭建一个分享其原创教育资源的平台,将全球的优秀教师联系起来,使得全球优质的教育资源得以共享,是 TPT平台一贯的追求。平台使教师在分享教学智慧的同时还能从中得到一定的报酬。当优质的教育资源不再被某一个课堂或某一所学校的学生独享时,它将令全球的教师和学生受益。
(二)提供丰富且便于甄选的资源类别
TPT平台的服务对象不仅为K-12阶段的各科教师,还包括家庭教师、育婴师、校长、教研人员等一切与教育相关的人,其囊括的资源类别具有多样性。平台中所有的数字教育资源可按照学段、学科、价格、资源类型进行筛选。按照学段分为学龄前阶段、1~2年级、3~5年级、6~8年级、9~12年级、高等教育和其他教育(如成人教育、家庭教育、特殊教育等);按照学科分为艺术与音乐、英语语言艺术、生活、数学、科学、社会研究(历史)、世界语等;按照价格分为免费、低于5美元、5~10美元、10美元及以上;按照资源类型则分为影片、游戏、海报、歌曲、其他类型(如家庭作业、测验、课程计划等)。
为提高教师寻找资源的效率,TPT平台提供自动筛选资源和推荐资源的服务。通过搜索和使用产生的大数据,平台将所有教育资源按照一定的指标进行排序,并将其置于首页最佳位置供教师参考。例如,根据教育资源提供者的资源成交量和好评率评出“最佳教育资源提供者”,其他教师可直接进入或关注该提供者的个人空间,浏览其名下的原创教育资源;按照关键词的被搜索频率排列出一周的热点资源,教师可根据热搜程度了解其他教师关注的领域;按照原创教育资源每周或每年的销售总额,平台会列出销量位居前100名的资源供教师浏览。
(三)实现供需双方角色的灵活转换
TPT平台鼓励教师分享原创优质教育资源。教师作为平台的用户通常被称为“教育资源提供者”和“教育资源需求者”,这两种身份可以随时灵活转换,数字教育资源的共享行为在供需双方的身份转换中得以实现。
当教师初次注册TPT平台时,通常被默认为教育资源需求者,平台提供的相应服务主要包括资源检索、资源浏览、资源购买和资源下载。教师可以根据以下3种方式进行资源检索。第一,使用首页顶部的搜索栏,只需输入想要查找的资源关键字即可,并且可以按照相关性、价格、评分、时间或畅销度对其进行二次筛选;第二,使用首页左侧的资源分类栏目标签,可以选择一个或多个标签进行叠加筛选以缩小搜索范围、提高搜索效率;第三,找到心仪的教育资源后,点击提供者个人空间名称下方的“关注我”(Follow Me)关注该教育资源的提供者。关注成功后,资源提供者每次发布新内容时,需求者都会在消息栏中收到通知。对于资源产品的购买,需求者只需确定需要购买的资源产品后,将其添加至购物车进行结算即可。目前,TPT平台与多位第三方支付服务商合作,因此教师可选择多种支付方式,如信用卡、贝宝(PayPal)、礼品券等购买及使用。
TPT平台中的所有账号均可免费升级为资源提供者账号,升级后的账号可在平台上传或销售原创教育资源。但TPT平台对教育资源提供者发布的第一个资源产品有硬性要求,即必须免费且页码数量不超过10页。提供者可借助平台的“资源上传工具”,按照其给定的一系列步骤轻松上传自己的资源产品,具体的操作步骤与要求如图1所示。
为提供更优质且能满足更多需求者所需的教育资源,TPT平台为资源供需双方搭建了交流平台。首先,平台允许教育资源购买者对已购买的资源产品评分和发布评语,这不仅能给予教育资源提供者反馈,便于其对资源进行优化,也能给有意购买该资源的需求者提供参考;其次,TPT平台还设有一个互动专栏“新产品请求”(New Product Requests),教师可在此发布自己的资源需求条件,并且附上愿意支付的费用。一旦有教育资源提供者有符合需求的相关资源,或者愿意为其私人定制专属资源,便可通过电子邮箱与请求者取得联系。
(四)抽取佣金盈利的运作模式
为维持平台的运营,TPT平台设置会员制度适度抽取佣金的模式。在该模式下,教师用户可按照本人月销售量与账号级别所规定的支付率,以一定比例获取销售收益;平台通过从教师实际销售额中适度抽取佣金以实现平台的可持续发展、供需双方实现互利互惠。2006年2月-2010年3月,TPT平台已拥有20多万注册用户,62781项资源,总销售额超过90万美元[5]。按照教师用户缴纳的会员费,可将教育资源提供者分为普通会员和高级会员,分别享有不同的服务。其中普通会员最终能拿到销售额的55%的费用,而高级会员能拿到销售额的80%的费用,平台会从每一笔交易中收取一定的交易费用(见表1)。
(五)提供以学校为单位的服务模式
TPT平台的服务对象并不仅限于教师个体,还能以学校为单位提供资源共享服务。该模式主要通过为学校管理者创建学校账号来实现。学校账号一旦注册成功,TPT平台将为学校管理者配备一对一服务的专业咨询人员,了解其学校的需求与特征,提供有针对性的个性化资源定制服务;学校管理者也能够通过学校账号为全校教师出资购买资源,让全校教师可以共享教育资源。
学校教师有权向学校管理者申请所需资源并查看学校的资源购买情况。一旦教师在平台中找到所需的资源,可以从产品页面点击 “发送申请”,点击后,该请求消息将被发送给学校管理者,由其进行审批,审批通过后教师将在个人账户中的“我的购买”获得该资源。TPT平台也提供“礼品卡”服务,即学校管理者可为每位教师购买拥有一定儲蓄金额的“礼品卡”,使教师能够自由购买所需的平台资源。
TPT平台为学校账户专门设置了“学校图书馆”模块,在这一模块里有学校管理者为全校教师已经购买的数字教育资源。学校可通过TPT平台的“采购订单”批量购买教育资源,学校教师可根据自己的教学需要浏览、下载和使用。教师还可以浏览同事使用的资源,这一功能使平台中的资源转变为某一学校的专有数字教育资源库,学校教师可在此交流、共同进行资源选择,从而提高学校的课堂教学质量。
(六)注重教师知识产权的有效保护
TPT平台中的资源来自教师教学的原创资源,每一项资源的所属权都需明确。TPT平台主要通过申明无侵犯他人知识产权和购买许可证的方式,实现对数字教育资源知识产权的保护。
首先,所有教师用户在上传教育资源时,需申明上传的资源为个人独创,并未侵害任何人的知识产权。若自身的知识产权受到了侵害,可向TPT平台提出申诉,若情况属实,平台将会下架该违规资源并禁止违规者上传资源。其次,为保护知识产权,TPT平台上的资源仅供个人使用。用户在对某一教育资源支付成功后,将获得下载该资源的一次性“许可证”,该许可证不可转让给其他教师用户。用户若想将资源再次分享给他人,必须购买额外的许可证,它通常以折扣价格出售,折扣由教育资源提供者设定(默认折扣为原价格的10%)。
二、我国教师数字教育资源共享模式的现状
20世纪70年代,美国图书馆研究者率先提出了“图书馆的资源共享”的概念。美国图书馆学家艾伦·肯特(Allen Kent)对“资源共享”的定义为:“互惠共享,即一种每名成员都拥有一些可以共享给其他成员的有用事物,并且每名成员都愿意在其他成员需要时提供这些事物的一种伙伴关系”[6]。可见,“资源共享”实际为对某种资源有着共同诉求的主体之间进行分享的行为或状态,并且最终达成一种互动的伙伴关系。数字教育资源共享的主体是资源的供需双方[7]。真正意义上的“共享”行为理应是资源供需双方的有效互动(并非只是某一方向另一方的单向资源传递),通过共享行为实现供需双方的互惠互利。
目前,我国中小学教师进行数字教育资源共享的途径通常有以下两种方式:一是借助各级各类数字教育资源共享平台;二是借助搜索引擎进行网络检索。这两种途径大多被冠以“资源共享”的称号,若深挖其本质,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资源共享。
就各级各类数字教育资源共享平台而言,我国为中小学教师提供的数字教育资源共享平台主要分为以下两类:全国或省市级基础教育资源网站(如国家基础教育资源库)、由企业运营的教育资源网站(如百年树人、中小学教育资源站等)[8] 。然而该类网站存在许多不足,如获取不够便捷,个性化不足,内容更新速度慢,质量参差不齐,与教学实际、新课标要求不相符,难以对资源进行再创造等[9],都导致资源共享的有效性难以保证。以由教育部主办、中央电化教育馆运营的“国家基础教育资源库”为例,该资源库试图为中小学教师搭建一个共享交流的资源平台,资源按学科、学段、教材版本、课本章节等进行分门别类;提供资源检索、资源浏览、用户行为(收藏、评论、讨论等)服务;为“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搭建平台。但在平台中的供需双方之间,大多是由供方向需方单向传递,其中供方仅限于资源的提供,而需方也局限于资源的下载,供需方之间的灵活转换功能仍未实现。
就网络检索而言,2014年的一项针对中小学教师数字教育资源的应用现状与需求的调研发现,中小学教师在选择获取数字教育资源的方式时,绝大多数教师主要通过网络检索所需的资源, 其次才利用学校教育教学资源库与国家、省市级资源平台[10]。以“百度文库”“豆丁网”“道客巴巴”为代表的各大数字资源共享平台是中小学教师进行数字教育资源检索的首选。这类的资源提供者通常是个人,因此既无法保证其是专业的教育工作者,也难以保障资源的质量和适用性。在该类型的平台上获取资源往往需要以上传资源为前提,才能获得下载资源的权限,这样也促使部分使用者将从其他渠道获取的资源(如数据库、数字文档等)上传到平台中供其他用户下载,更加难以保障资源的质量,甚至会涉及到侵犯他人知识产权等问题。
三、我国中小学教师数字教育资源共享模式的构建
以全球教师为服务对象、以资源共享为核心理念的TPT平台,为我国构建中小学教师数字教育资源共享模式提供借鉴。
(一)以实现资源可持续发展为动力
我国数字教育资源共享模式的构建,需要教师建立新的资源共享观,即实现资源可再创造、可持续发展的状态。而观念的更新依托于资源共享环境的优化。平台应保证资源类型的多样性、满足教师教学活动的个性需要,而不应单纯以考试为目的提供大量的测验题、真题和模拟题。我国目前的多数教育资源共享平台,资源类型大多集中于教案、课件和试卷,资源内容主要围绕教材本身和对课程学习的考核。这样的资源类型和资源内容只能满足教师一时的需要,并不能促使教师对其进行再加工、再改进。我国现有平台中的资源更替、资源适用性难以满足教师需求,导致陈旧的资源信息被反复运用,数字化教育难以可持续发展。
促使教师创造出新的教育资源的根本,在于数字教育资源共享平台能够向教师提供可用作教学设计的素材,而这一类素材主要用于教师进行教学设计时所需要的延伸性扩展素材,如与课程内容相关的游戏设计、师生互动的小工具、音频、视频等。我国目前数字教育资源共享平台内容的局限性,导致教师在使用教育资源时视野狭窄,進行教学设计时只关注教材内容本身,课程知识的延展性和趣味性难以得到保障等问题。
除了提供与中小学教学相符的资源以外,TPT平台还提供与课堂活动相关的资源,如游戏、家庭作业、海报制作等。教师若有意在教学设计中加入一些趣味性的活动,可以在资源类型中搜索。资源的提供者会提供具体的活动指南和配套的活动工具(如卡片、图片等),教师可直接下载打印或进行再加工以在课堂中使用。内容有趣且丰富的配套素材,不仅能够使教师的课堂教学更为生动,也会激发教师对教育资源进行再创造,以创造出更有趣的素材资源。
(二)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为目的
我国数字教育资源共享模式的构建,应关注如何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并为其提供条件。平台的核心目标应该是为教师教学提供帮助,使教师能够进行优质的教学设计,实现课堂效益最大化,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学习兴趣。教师在使用数字教育资源共享平台时,不应只是资源的上传下载,而是通过资源共享行为提升自我的专业发展,从获取的教育资源中进行再思考、再凝炼和再创造,使之与教学需要或教学理念相符合,而非单纯借鉴或直接挪用。
数字教育资源建设的目的在于拓宽教师的专业知识、提高教师的教学技能,而并非只是为教师完成工作提供捷径。如何使教师在获取数字教育资源的同时,促进其专业发展,关键在于教师对教育资源的再创造,数字教育资源共享平台理应为其营造一个环境。TPT平台完美地实现了数字教育资源共享主体中供方与需方的灵活转换,将数字教育资源的管理权、创作权交由教师,既避免数字教育资源无法满足教师需求的问题,也促使教师在创造数字教育资源的同时提升并反思自己的专业技能和专业知识。
(三)以多种激励机制为前提
我国数字教育资源共享模式的构建,应关注教师分享教育资源的动力并建立多种相应的激励机制。良好的激励机制能够保证数字教育资源共享平台的可持续发展。教师作为数字教育资源的使用者,其内在动力大多来自个人的专业发展、教学中的问题解决等需求,外在动力为外部环境的强制要求、各种激励措施等。目前我国数字教育资源共享平台中提供的激励措施大多为积分、兑换券等虚拟货币,这一类的激励举措导致教师为换取下载所需资源的权限,而上传无关紧要的资源,使教育资源质量无法得到保证。TPT平台允许教师对上传的资源明码标价且价格大多较低,在教师可承受的范围之内。教师教学任务之余,可将其优质的原创教育资源进行销售,以获得额外的酬劳,这种激励方式从经济收益上激发教师开发优质教育资源的动力,同时促使教师持续开发更为优质的教育资源与他人分享。
除酬劳激励以外,对于数字教育资源的多元评价方式也是激励机制的一种。例如,TPT平台采取的用户交互评价方式有利于资源质量与传播力度的提升。TPT平台的教师用户可选择优秀的教育资源提供者进行持续关注,可对其发布的教育资源收藏和评价,而教育资源提供者也能根据所得到的评价做出改进并给予用户相应的回馈。资源评价与平台交互性相结合,既能让资源使用者分享资源使用感受,也能为资源提供者对教育资源的改进方式提供参考意见。同时,数字教育资源共享平台不应只是各类资源的罗列,而应在内部建立起资源制约和淘汰机制,使质量不高的资源自动淘汰。例如,可根据资源的下载率、用户评分高低等条件对资源呈现顺序进行排序,也可聘请相关领域或学科内的专家,定期对平台中用户上传的资源进行审核。
(四)以保护教师的原创教育资源版权为基本
我国数字教育资源共享模式,对于数字教育资源共享平台的建设者而言,应运用相关技术对教师分享的资源进行版权保护。数字资源的共享行为若能在版权保护的条件下展开,教育资源的质量才能够得到保障。
作为数字教育资源共享平台的使用者和提供者,如果教师自身原创的教育资源归属权得不到保证,也难以保证其愿意共享出个人的优质教育资源。因此,理想的资源共享模式应对教师上传的资源进行知识产权保护。TPT平台采取资源二次分享需购买“额外许可证”的方式,力求保障教师原创资源的产权,并且在上传资源时需要添加版权信息,申明上传资源不会侵犯他人知识产权,以督促教师上传的资源均属个人原创。目前针对数字资源版权保护系统的核心技术,包括流媒体内容的加密解密与数字水印技术、公钥加密(Public Key Encryption)技术、数字证书技术、数字签名原理和扩展权限标识语言(Extensible Rights Markup Language)等。[11]
四、结语
本文通过分析美国TPT平台的数字资源共享模式,探讨我国当前中小学教师数字教育资源共享平台的现状,描述了适于我国的理想的中小学教师数字教育资源共享模式。目前,我国已开始出现向理想模式靠近的中小学数字教育资源共享平台。例如,由王相东创立的“K12中国中小学教育教学网”,平台中的教育资源大多来自于教师自创的教案、课件、试题等,并由教师自行上传至平台供有需要的教师下载,而下载资源的教师需要使用其账号中的积分;于2016年1月上线的“百度优课”平台,同样支持中小学教师原创教育资源的上传和下载。这些案例表明我国对数字教育资源共享的观念开始转变,开始注重教师的参与性和对教师原创教育资源的开发,但其中仍有诸多问题需要解决。
注释:
①《教育大辞典》中对教育资源的释义是:通常指为保证教育活动正常进行而使用的人力、财力、物力的总和。任何教育活动都需要以一定的资源条件为前提。教育资源的投入多少和利用效率高低是评价教育效能的标准之一。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办公厅.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印发《2018年教育信息化和网络安全工作要点》的通知[EB/OL].http://www.moe.gov.cn/srcsite/A16/s3342/201803/t20180313_329823.html,2018-02-12.
[2]Ariana F. New Platform Offers Teachers and Schools Cost-saving Classroom Materials[EB/OL].https://www.districtadministration.com/news/new-platform-offers-teachers-and-schools-cost-saving-classroom-materials,2018-03-16.
[3]Rachel W. Teachers Pay Teachers:平民教師百万富翁梦[EB/OL].http://learning.sohu.com/20140210/n394683964.shtml,2014-02-10.
[4]Bess K. Site Launched for Teachers to Sell Their Lesson Plans[J]. Education Week, 2006,12(3):32-36.
[5]Abramovich S, Schunn C. Studying Teacher Selection of Resources in an Ultra-large Scale Interactive System: Does Metadata Guide the Way?[J]. Computers & Education, 2012, 58(1):551-559.
[6]王民. 数字教育资源生态化建设和共享模式研究[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社,2014:2-3.
[7]钱冬明,管珏琪,祝智庭.数字教育资源共建共享的系统分析框架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13,34(7):53-58.
[8]张世明. 数字教育资源共享生态系统研究[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1:71-74.
[9][10]陈伟玲,翁宁娟.对中小学数字教育资源应用现状与需求的调查分析[J].中国电化教育,2014(3):76-80.
[11]葛欣.基于同构化基础教育资源库的版权保护系统设计[J].信息技术与信息化,2017(6):66-72.
编辑 王亭亭 校对 朱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