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儿童美术取向的博物馆教育策划

2019-07-08於杨

神州·中旬刊 2019年6期
关键词:博物馆儿童

於杨

摘要:美术馆属于艺术类的博物馆,而博物馆是作为文化、教育机构来建立的,带有直观性与广博性等特征。博物馆相关人员基于儿童美术取向展开教育策划,能对儿童的发展起到重要影响。本文首先简要阐述了博物馆教育策划的内容及程序,然后探讨了关于儿童美术取向的博物馆教育策划,以供参考。

关键词:儿童;美术取向;博物馆;教育策划

博物馆是现代社会文明的主要标志之一,具有较强的功能性,可以弥补学校教育中的一些不足。就目前的社会需求来看,人民群众已拥有了越来越强的美育意识,希望能够提高儿童的艺术素质。因此,对儿童美术取向的博物馆教育策划进行探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博物馆教育策划的内容及程序

博物馆教育策划是建立于博物馆收藏、教育和研究这三大功能的基础之上的,主要是遵循博物馆的总体发展趋势,围绕其教育理念和经营管理理念,把社会、群众等多方面的资源整合起来,探讨博物馆将来的市场走向,并实施创造性的设计、教育、管理、操作等。博物馆教育策划是一项十分复杂的脑力劳动,而这一劳动形式是由多种要素通过一定渠道结合而成的,存在着较为完善的结构体系,其中的要素便是策划活动所不可或缺的因素及条件。从结构层面来讲,博物馆教育策划包含了策划人员、策划目标、策划方案、策划对象、策划评价等,具体的操作均是根据博物馆教育功能及社会功能来开展。

在实施过程中,通常将博物馆教育策划程序分为四个步骤。第一是明确目标,要做到发现问题并找准清晰的目标。第二是策划方案,要求把握条件并精心策划。第三是选择方案,需做到坚持原则,强调科学的方法。第四则是方案实施,包括了组织准备、馆方监督、反馈调查和评估总結这几点。这四个步骤可谓是相互依赖,彼此制约,循序开展起来能够起到积极推进的作用。同时,其也是一个不断补充、调节的动态化流程,有利于问题的分析和处理。

二、基于儿童美术取向的博物馆教育策划

儿童在参加博物馆活动时,大多都是由馆方或者校方引导,在馆校合作的基础上由家长陪同参观,主要目标就是陶冶儿童的性情,让其在活动过程中收获知识和乐趣。在参与方主导模式下,博物馆组织儿童美术教育活动,需要结合资源、人力、经济等多方面的因素来进行,做到严谨策划。

例如,某研究者通过与中国美术馆公共教育部的合作,独立策划并组织了一项儿童美术取向的博物馆参观活动,主题为“接触墨西哥艺术”,邀请了22个家庭一同参与,儿童的年龄均在4到5岁左右,且此前都并未参观过中国美术馆。活动的主要内容是讲解作品及实物写生,具体是将艺术作品的创作时间、背景等作为主线,探讨墨西哥近现代的绘画发展。在讲解过程中注重和儿童之间的沟通,确保每位儿童都能对墨西哥艺术产生一定的认识。当讲解完毕后,儿童也会带着兴趣和热情去寻觅自己喜爱的作品,再自主进行写生。此时研究者便鼓励儿童根据实物来作画,同时融入自身的想象,给予其自由发挥的空间。速写实际上就是儿童和美术艺术直接进行心灵交流的过程,儿童必须要认真仔细地观察和描绘,才能够感悟到其中的真谛。因此,一定要让儿童充分参与到实践活动中,达到“在做中学”的目的,进而强化儿童的认知,激发其想象力和创造力。

再比如北京艺术儿童工作室曾与新浪网一同组织策划的“艺术之旅——走进美术馆”亲子活动,其将目标定向在普通家庭,没有任何广告宣传或是资金赞助,属于纯公益性的活动。参与者可在网上自主报名,每一个家庭由1到2位家长带着孩子参与,孩子的年龄为4到8岁。活动过程中,先让儿童在巨大的画布上自由创作,感受色彩的魅力。接着带他们参观绘画展览,让其走入现实的作品情境中,拉近儿童与美术作品间的距离。每组家庭都有一位志愿者带领参观,并为家长和儿童进行讲解。

三、相关建议

(一)提升博物馆教育人员的专业水平

实施有关儿童美术取向的博物馆教育策划,首先博物馆应当打造出一个专业的团队,确保教育工作者拥有较高的素质水平、扎实的理论基础,同时还要有较强的组织能力和爱岗敬业的精神。相关教育者也要注重不断提升自己,要把更多的热情投入到儿童美术教育工作中,对博物馆内的丰富资源实施有效开发与整合运用,开展儿童美术专题策划。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强化在岗位上持续学习的意识和能力,跟上时代快速发展的步伐。

(二)各部门之间开展有效合作

博物馆内的各个部门之间应做到通力合作,明确教育策划在日常工作中的关键地位,逐步将教育策划同展览策划融合起来。展览策划需要结合实际资源、儿童接纳程度以及博物馆自身条件来进行,其在很长一段时期内都并未和教育部门建立起密切的联系,于是使得展览和教育相脱离。故而,相关人员应当在刚开始展览策划时就和教育部门作出有效沟通,以布展的形式呈现科学化教育思想,并经由合理的宣传途径来展示教育活动。这样能使广大儿童更为积极地加入其中,并在此过程中获取丰富的知识和真实的体验。如此一来,儿童便会对博物馆及其展览产生较大兴趣,博物馆也能因此树立起良好的形象和口碑,进而获取更多效益。

(三)以儿童带动家长

博物馆实施儿童美术取向的教育策划时,可以将儿童作为策划对象,这实际也是“以儿童带动家长”的教育模式。该模式能够使博物馆的教育覆盖范围得到进一步拓展,确保儿童能够从活动中感受到快乐和满足。而在这一过程当中,家长也会有所收获,其获得的是艺术知识的滋养,可进一步丰富自身的文化积淀。因此可以说,推进儿童美术活动的开展事实上就是采用以儿童带动家长的教育模式。当家长提高了自己的知识水平后,就能反过来对儿童施以教育和引导。这样便有助于家长和儿童之间的相互理解、相互交流、共同学习和进步,同时也使得博物馆可以和儿童家庭展开积极互动。

结束语:

博物馆教育属于社会教育的一种,同家庭教育及学校教育比起来都存在一定差异。在基于儿童美术取向进行博物馆教育策划时,应当结合实际,不断提升博物馆教育人员的专业水平,各部门之间开展有效合作,并采用以儿童带动家长的方式,实现儿童的艺术素质发展。

参考文献:

[1]高生升.馆院协作背景下的少儿美术教育新模式探索与实践[J].艺术教育,2018(09):105-106.

[2]陈咏芯.浅谈如何将博物馆教育资源应用于儿童美术学习中[J].文物鉴定与鉴赏,2018(07):112-114.

[3]杜莹.从情感互动角度谈博物馆如何为儿童提供文化服务[J].中国博物馆,2018(01):116-121.

猜你喜欢

博物馆儿童
博物馆里的“虎”
儿童美术教育琐谈201
儿童美术教育琐谈198
博物馆
留守儿童
露天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