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侗族文化素材渗入小学主题班会之我见

2019-07-08龙筱琛沈美求姚妹仙

神州·中旬刊 2019年6期
关键词:主题班会小学

龙筱琛 沈美求 姚妹仙

摘要:《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品德与生活课程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活动型综合课程。而《品社》的性质则是:“以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因此,在小学主题班会课教学中融入民族文化教育,将侗族传统文化引入课堂,拓展保护和传承民族传统文化的渠道,培养了学生自觉保护和传承优秀民族传统文化的意识,成为民族传统文化的优秀传承人。

关键词:侗族文化;主题班会;小学

一、引言

侗族文化在服饰、建筑、音乐、节日等方面极具特色,是中华民族文化中的一块瑰宝。然而,民族文化教育缺失、受到外来文化冲击、经济条件制约等方面影响,近年来侗族文化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传承与发展侗族文化需要重视民族文化教育、合理对待外来文化、大力发展地方经济等方面着手。《课标》也强调:“教育面对的是一个个具有独立个性的学生。教育应促进每一位学生的个性发展。”因此,将侗族文化渗入小学主题班会具有现实意义。

二、侗族文化

(一)侗族的来源

侗族来源于秦汉时期的“骆越”(“百越”中的一支)。古代侗族先民原来居住在广西梧州一带,后来一部份向东移动到贵州、湖南一带;另一部份移至广西定居下来。12-13世纪,江南一些汉族人因乱战而迁到侗族地区;14世纪,从江西迁移来大批的汉族农民;14世纪末,又在侗族地区屯军,军人多为江西籍的汉族人。以上这些移民和屯军,以后有大部份融合到侗族中。

(二)侗族文化的特征

侗族女性的服饰千姿百态,或款式不同,或装饰部位不同,或图案和工艺不同,或色彩和发型、头帕不同,她们平时穿着便装,讲求实用,盛装时注重装饰审美,朴素与华贵相得益彰。侗族人民的建筑艺术高超而又赋有其独特的民族特色。鼓楼与风雨桥,是侗族乡寨特有的标志。民族文艺方面,侗乡一向被誉为“歌舞之乡”,至今还传承着“行歌坐夜”之古风,流传着数十种民族歌舞,以琵琶歌、侗戏、侗歌、哆耶、芦笙舞最受人喜爱。尤其是侗族大歌,以其神奇的多声部合韵,名扬世界。侗族传统节日影响着侗族人民的社会生活、生产的每一个细节,影响着侗族人民的生存状态,它贯穿于侗族的历史、文化、政治、经济发展的进程,并深深影响着民族的发展,对其价值进行分析,有助于进一步挖掘侗族文化的精华,把握新时期侗族传统节日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方向。因此,在教育教学中合理利用和開发侗族传统文化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三、主题班会的意义

班会是班主任向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一种有效形式和重要阵地。班会形式有多种多样的,其中主题班会是一种省时高效的教育形式。

(一)主题班会可以提高学生的认识能力

从教育意义上讲,主题班会主要是使学生明确、统一和强化对某问题的认识。例如,在思想道德上,增强判断正确与错误的能力,提高对善、恶的识别能力,对美丑的认识能力等。

主题班会的内容:内容的确定非常重要,组织展开一堂有意义的班队课,关键就是主题的确立,根据班级需要可以是关于当地季节性的节日,如三月三花炮节、四月初八敬牛节等;也可以是关于侗族饮食文化,如油茶、酸鸭、酸鱼等;也可以是针对于班级内最近出现的情况,如态度的变化、打架等一些违纪事件和要考试了等主题;也可以是知识性的,如“学习秘方”,我最喜欢的一本书《三江侗族自治县志》等;每一个主题的确立都应该针对班级当时的情况班开展也应该是全员参加,每位同学都受益的。

(二)侗族文化渗入小学主题班会的作用及意义

1、加强学生集体意识,增强班级凝聚力

侗族地区的人们酷爱本民族的历史,村里的老人几乎人人都是一部活的历史资料,他们对本民族的各类文化的来龙去脉十分熟悉,一提到侗族的渊源更是眉飞色舞,他们常常给自己的子孙讲述侗族的发展史,教育子孙把本民族的光彩事业发扬广大。深受上辈的影响,侗族地区的孩子们对自己民族历史的求知如饥似渴。他们从长辈哪里学到了很多的侗族词和款。例如侗族款词“eih sail nyenc nouc oul bags jil aox,oul banx jil jaol”(侗文),原意是:不准谁勾结外族(邦)损害本族(邦)。引申义为:不准谁勾结外邦损害国家利益);等,将这些侗族款词融入“我爱班集体、我爱我校”等主题班队会中,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到本土文化之美,在感受美中受到良好的教育,从而加强学生的集体意识,增强班集的凝聚力,实现知、情、意三者的紧密结合,达到让学生思想道德从小得到感化,灵魂得到熏陶,实现“以人为本,以生为本”的目标。合理使用乡土素材来加强学生集体意识,增强班级凝聚力。

2、激发学生热爱家乡文化,培养学生健康的人格

勤劳、智慧的侗族人民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中,创造了一系列个性鲜明、民族差异感强的独特的侗族文化。民族建筑方面,以鼓楼、凉亭、风雨桥最为出色,不用钉铁,工艺精湛,堪称侗族建筑的“三件宝”。民族饮食方面,甜醇的苦酒(侗王酒),香喷的油茶,陈年的腌肉腌鱼风味别具。民俗方面,侗家的抬官人、萨岁、婚礼、喜庆、岁时等习俗古雅淳朴,奇异独特,是我国侗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需要传承并发扬下去。我校自2015年以来,开展民族文化进校园活动。改变一味的说教教学方式,让学生实际参与,使学生走出教室,踏足民族文化的发展路线“用眼看,用心学,用鼻闻,用耳听,用脑想。”通过开展刺绣班、侗语侗歌课程、参观侗族文化博物馆等实际形式,让学生真正了解侗族民族服饰、民族乐器、民族生活用品、农耕生产用具。

吴信玲老师以《家乡的美食家乡味》为主题的班会课,向学生介绍家乡特色菜肴,并通过课件展示、师生交流、品尝美食、调查问卷等形式,让学生进一步了解自己家乡的文化特色,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热爱集体的高尚情操。

总之,在主题班会过程中,合理运用侗族传统文化,能培养学生的高尚情操、提高学习效果。因为,一切教育的根本目的就是保持文化的价值,按文化的价值来培养下一代,使该文化世代运行下去。因此,侗族文化素材渗入小学主题班会具有深远意义。

参考文献:

[1]李国民.主题班会的设计与思考[J].中小学教师培训,1997(6):54-55.

[2]吴宗源.侗族百年实录[C].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2000.

猜你喜欢

主题班会小学
巧用主题班会,开展德育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