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信息技术下的小学科学课堂改革

2019-07-08彭晓芳

神州·中旬刊 2019年6期
关键词:蚕卵蚕宝宝养蚕

彭晓芳

在小学科学课堂中运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不仅能直观、生动、形象地展示科学教学的内在规律,还能更好的了解抽象事物,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信息技术追求的是教育的最优化,在小学科学课堂中,根据学生和教学内容的实际情况,正确的应用好多媒体、网络等信息技术显得尤为重要。一场信息技术与良好习惯的课改在我心中酝酿起来。

由于我教的学生大多都是留守儿童,平时很少有人看管,自制力差,考虑到这一点我在班上做了个调查,发现百分之八十的孩子做完作业无事可做,不是看电视就是玩手机,最关键的是孩子们大多都是玩游戏或看视频,如果对孩子的这种行为不加以正确引导,不仅无法专心学习,影响正常休息,还会接触一些负面信息,影响身心健康,这将对孩子造成非常大的影响。

那到底应该怎样做呢?小学生的自制力差,再加上无人看管,完全杜绝是不可能的。正好我们马上要学习第二单元《养蚕》了,孩子天生喜欢动物,和动物友好相处,了解动物永远是孩子乐意做的事情,为什么不利用这一优良的教育资源和学习资源引导学生观察世界、探究学习,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呢。

于是我有一个想法:学习嫁接,让他们从无事可做变成有事可做,把平時玩手机的兴趣移植到学习上,为学习服务。根据教学需要我将这次养蚕的教学内容分成课堂教学和课下养蚕。大体计划是这样的:这个单元我不按部就班的讲教学内容,先给学生分发蚕卵课下饲养,上课之前我会让学生提前在网上查找相关资料,期间学生需要把蚕生长周期发生的变化和特点拍成图片或视频,并及时做好记录,如果遇到疑难问题大家可以在微信群讨论,而我只需要适时引导、点拨即可,让学生自己做学习的小主人,自主合作探究如何养蚕,接下来我开始了教学计划:

上课了,我问大家:“又到了养蚕的季节。关于养蚕我们都知道哪些事情呢?”教室里瞬间炸开了锅,我知道蚕怎么来的,蚕长大的过程中颜色也会发生变化......原来学生了解的比我想像的多得多,我立刻出示蚕卵图片,让学生观察,并要求他们根据图片把看到的特征描述出来,然后给学生分发蚕卵,大家都显得异常兴奋。“现在大家手上都有了蚕卵,为了保证你们的蚕宝宝能顺利出生,到底需要哪些条件呢?”我让大家先尝试说出自己的想法,然后用幻灯片出示注意事项:如温度、湿度、光线、通风等条件。并提醒大家一定要做好记录,不然蚕宝宝的孵化就会受到影响。随后我给学生播放了一段视频,简单介绍了蚕的一生中经历的四个阶段,同学们看的都非常仔细,视频看完,我对学生说:“同学们,相信大家对养蚕有了一定的了解,接下来老师会把时间交给你们,本单元的内容不是全在课堂完成,而是从你们平时收集的资料中解决,请每人准备一个记录本,把蚕每个阶段的形态变化以及生活习性记录下来,并拍成小视频。这个期间,大家可以相互讨论养蚕的方法,也可以问周围的大人,还可以在网上查资料,只要你们觉得对养蚕有帮助的都可以用上,如果有疑难问题解决不了的也可以问老师,希望到时能交一份漂亮的作业。”孩子们听了既高兴又兴奋,恨不得马上投入到自己的研究当中。

在蚕卵的孵化过程中,学生的研究热情最高。由于是刚刚参加实践活动,学生的情感体验特别深入。等待孵出与孵出时的喜悦,都在学生的日记和视频中得到充分反映。从蚕卵的颜色变化、蚕卵的形状、蚕卵的大小、第一条蚕宝宝孵化出来的日子,学生记录的非常详细。每到一定的阶段,我会把各个小组的情况了解一遍,并适时纠正一些不当的做法,遇到疑难问题鼓励他们上网查找相关资料。

因为小学三年级学生还缺乏系统地观察动物习惯和持之以恒地饲养小动物的耐心和技能。在此基础上,正确的学习方法很重要。因此,在课上课下我不失时机地给学生渗透一些科学学习方法,如仔细观察、亲自测量等,并且及时地把结果记录下来,以便以后进行对照、比较以及总结。同时又教给学生一些记录的方法,不仅仅局限于文字的记录,还可以是画像、拍照、录像等记录。同时我让每个小组长把收集到的问题集中到一起,定期安排一节课对这些问题作解答,并及时把学生拍好的视频做成一个小纪录片,让学生边看边讲,引导学生把蚕每个阶段的变化以及需要掌握的内容组成知识串,这样学生既有了科学养蚕的亲身体验,又有了系统的知识链,学习到的知识也会非常牢固。

不过养蚕的过程并不是一帆风顺,由于学生跟踪时间较长,而蚕的变化又不大,有些学生并没有以前的研究热情了。这是之前没有想到的情况,所以我及时调整思路,提醒大家,蚕宝宝并不会每天都有很大的变化,可以适当放松自己,等到下一个重要的阶段我们好好做记录,认真观察。

到了最后一个阶段,蚕蛹陆陆续续的变成蚕蛾,我把他们拍的比较好的视频剪切在一起,并配上了相应的文字和优美的音乐。一堂检验大家成果的课开始了,同学们认真的看着听着,当看到自己出现在视频里,为大家讲解蚕的变化,这时可以明显的感受到他们的喜悦和成就感。这上面的每一个片段,每一句话都是孩子们真实生活的写照。不知不觉孩子们已经将良好的学习习惯渗透到生活中了。当看到蚕蛹开始羽化成娥的那一刻,一个孩子感慨到:“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蚕蛾寿命很短,刚出来4天左右产完卵就死了,我真的很舍不得。”

从来没有哪一堂课有这么大的魔力,当宣布养蚕活动终止时,我感觉到了大家的伤感与不舍。很多学生问我:“老师,我们还能继续观察吗?您还会为我们解决难题吗?我们还会有这样的课吗?”一个多月过的真快呀,这段时间的观察、记录、拍摄、成果展示都汇集了孩子们多少心血啊!我告诉大家,虽然这次的饲养活动结束了,但以后这样的学习活动还有很多,这个微信群会一直保留着,以后还有很多学习活动等着我们,大家可以在里面说出自己的想法,展示成果,多多交流学习。

通过养蚕的学习体验,学生懂得了如何把重要的现象和特征利用现代化的科技移动数据终端进行抓拍,并及时做好记录,对于不懂的或有疑问的地方,会利用搜索引擎查找资料,这是我觉得可喜和欣慰的地方。最重要的是他们在体验活动中有了一套科学的探究习惯,在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同时也让他们的课后生活变得更有意义。

每一个孩子都是天使,他们需要有展示自己的机会。当发现他们的不良习惯时,我们不是责备或怒吼,而是循序渐进、潜移默化的去引导,适当的应用一些方法,孩子们也会还给我们一片更蔚蓝的天空。

猜你喜欢

蚕卵蚕宝宝养蚕
养蚕记
孵化蚕卵
蚕卵的等待!
养蚕巢脾 一种新的养蚕用具
温度刺激对催青期樗蚕卵中孵化酶基因PccHE表达量的影响
蚕宝宝养成记
蚕宝宝
家蚕胚胎滞育的生理生化研究概述
在养蚕中成长
一生只做一件事的“蚕宝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