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当代大学生志愿服务工作的思考

2019-07-08杨瑷铭

求知导刊 2019年7期
关键词:志愿服务精神大学生

摘 要:在我国志愿者群体中,大学生作为一支主力军,在志愿服务过程中不仅能提高自身能力、实现自我价值,还能促进社会和谐。然而,现阶段我国志愿服务发展还存在一些问题,如志愿服务目的不明确、志愿服务机制不健全、志愿服务活动缺乏保障等。文章从志愿服务的意义、存在的问题和原因以及志愿服务精神培育等方面入手,浅谈当前大学生志愿者服务工作的积极影响及阻碍问题。

关键词:大学生;志愿服务;精神

一、大学生志愿服务的意义

第一,可以提升自我价值。由高校大学生组成的青年志愿者对外界接触较少,志愿活动能帮助学生进一步了解社会并适应社会发展。此外,在活动中也会接触到不同的人和事,这些人和事给志愿者工作带来了挑战,同时也能提高大学生志愿者的适应能力、应变能力及心理素质等。

第二,可以实现社会价值。我国大学生志愿者在重大自然灾害或重大活动中提供了高水平、高标准的志愿者服务,大大增强了我国在国际志愿者服务界的影响力。不仅如此,大学生志愿者们还开展了宣传环保知识、清扫垃圾、动员志愿者们植树造林等活动,起到了良好的模范带头作用,调动了群众保护环境的积极性。

二、大学生志愿服务存在的问题及成因

(1)志愿服务目的不明确。在当代社会,大学生错误地将志愿服务精神等同于雷锋精神,虽然雷锋精神是志愿服务精神的一部分,但志愿服务不仅奉献于他人,还有利于自身价值的提升。同时,认为志愿者对于服务对象是单方面的输出,从而忽视了自身所得到的益处。这种思想上的误差,不仅挫伤了大学生的积极性,也违背了志愿服务的目的。

(2)志愿服务机制不健全。高校课堂中思想政治内容枯燥,难以与时代相适应,因此难以推行,而且教师对于道德教育的引导存在误差。目前,高校大学生的主要关注对象是智育,而忽视德育。一部分教师关心个人利益,对于思想政治教育不曾真正去关注,无法向当代大学生传达正确的道德教育观念,对于志愿精神的培育也产生了不好的影响。此外,志愿组织制度也存在缺陷。现存的管理制度缺乏系统的管理机制,志愿活动的开展大多是自上而下开展的,由下级组织实施具体步骤,缺乏创新性的宣传和动员,因此难以提高当代大学生的关注度。

(3)志愿服务推行缺乏保障。由于大学生的志愿服务大部分是义务性的,而活动的开展必然要有成本的投入,资金短缺问题对志愿活动的开展产生了阻碍。同时,法律制度体系也不健全,在当前的国家法律体系中,并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有关志愿组织以及志愿者的权益保障的法律体系。法律法规的建立可以完善志愿服务活动,保护志愿者的合法权益。

三、培育大学生志愿服务精神

第一,宣传理念,营造志愿服务氛围。通过宣传志愿者榜样以及先进事迹,感染当代大学生,为志愿服务种下奉献的幼苗。并借助互联网手段,如微信、微博、视频、网页等宣传方式,普及志愿服务知识,宣传志愿活动,号召志愿者们广泛参与,进一步宣传志愿者的高尚情操和精神风貌,营造优良的志愿服务氛围。

第二,搭建平台,优化志愿服务机制。要不断优化志愿服务的长效机制,建立健全志愿服务的运行机制,在校园中营造人人践行志愿服务的良好风尚,让志愿服务成为引导大学生培养和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途径。

第三,加强扶持,推动志愿服务制度化。通过建立相应的奖惩制度体系,结合政府的政策支持,以及企业优先录用社会服务志愿者等,提升人们对志愿服务的热情,使得青年志愿服务人数逐年增长。

参考文献:

[1]廖君丽.培养大学生志愿服务精神的研究[J].出国与就业(就业版),2011(10).

[2]余德将.关于高校大学生青年志愿者活动的思考[J].江西教育,2008(36).

基金项目:本文为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校园‘精准扶贫志愿服务平台——以东北石油大学為例”(201810220027);黑龙江省教育规划重大课题(GJ20170007)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杨瑷铭(1999—),女,黑龙江宁安人,本科在读。

猜你喜欢

志愿服务精神大学生
虎虎生威见精神
论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
大学生就业趋势
拿出精神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暑假调查 45%的大学生仅给自己放十天假
基于协同发展理论的大学生志愿服务可持续化社会支持系统研究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视阈下的大学生志愿服务
志愿服务与“互联网+”结合模式探究
党中央给大学生留下啥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