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茶结缘 以福相托
2019-07-08范增平
范增平
台湾的茶叶及饮茶风气是从早期福建、广东移民而来,而工夫茶源起来自粤东的潮州、汕头,闽南的泉洲、漳州一带。早期台湾饮用的茶业是以乌龙茶或包种茶为主,饮用以“大壶泡”为多,使用一种称为“龙罐”的陶制壶,喝茶则是用一个瓷杯或陶杯,极少见到小壶小杯的品饮。
上世纪60年代,在复兴中华文化的号召下,渐渐有一种品饮茗茶的方式出现,才有闽南、粤东潮汕式的“小壶小杯”地品茶,常见于老人家谈天、聚会的场合,主要是在庙宇,大树下,小河边的荫凉地方,尤其是在夏天“竹深留客处,荷净纳凉时”。也因此这种小壶、小杯、慢慢泡茶的品茶方式,被称为“老人茶”。品饮茗茶的地点也随着老人家的习惯而有所不同,从庙宇或公园的一角,乃至于树阴下、小河边扩大到室内,说书的书馆,以至于专门的茶馆出现,也就这样,汕头壶或宜兴壶,也有少部分的钦州壶的茶器,而这些小茶壶主要是台湾地区,尤其台北县的莺歌镇所仿制的。当时台湾仿制的宜兴壶,壶底经常盖着“中国宜兴”或者是“荆溪惠孟臣”等字样,其实,宜兴壶、汕头壶只有极少数是从原产地透过香港进到台湾来。
在1 970年代初,台北市中山北路的一条巷子内出现了一家“中国茶馆”,1970年代末,台北市林森北路一家最早的“中国工夫茶馆”为店名的茶馆出现。于是,闽南、粤东潮汕式的“小壶小杯”品茶方式,逐渐传开于民间,品茶的冲泡方式,是谓“高冲低斟,刮沫淋盖,关公巡城,韩信点兵”之说法成为坊间的普遍术语,即是提水壶向茶壶里冲水时要拿高,让水撞击茶叶,加速分解;提壶倒茶时,茶壶与茶杯的距离要低,以免溅成泡沫;第一泡冲水入茶壶时,由于茶叶的涩汁及其它成份,在茶叶面上生成一层水沫,这时要用茶壶盖斜抵茶壶口轻轻刮出,盖上后,再朝盖上淋一次开水,把粘附在茶壶四周的余沫及茶叶渣冲走。
“关公巡城”是指将各个小茶杯呈“一”字或“品”字、“田”字排开,采用来回提壶斟茶,依次来回往各客人杯子中斟茶汤; “韩信点兵”是指斟茶至壶中茶汤剩少许后,往各杯点斟茶汤,目的是通过分茶,使留在茶壶中的最后几滴茶汤往往是最精华醇厚的部分,分入各杯能均匀分配,以免各杯茶汤浓淡不一,这种把茶汤精华依次点到各个茶杯中,称之为“韩信点兵”。
1 970年代末,一批青年知识分子为响应中华文化复兴运动,投入茶的品饮民俗运动中,将“小壶小杯”从原先只存在于市井小民的“老人茶”饮茶方式,进一步改良成一套更具文化内涵、雅兴和观赏性的行茶法,且开始探索学习,传授此种工夫茶的泡法,这种来自于生活而高于生活的饮茶方式,称它为“茶艺”。讲究茶具、茶叶及水,并且有一套独特的冲泡法与品饮方式。不但承袭了传统冲泡茶的方式,也融入了创新的手法。例如“闻香杯”及“品茗杯”创立,即是将香气与滋味分开来享受,创新的一种行茶法。至此,代表中华茶文化的“茶艺”、”茶艺馆”开始在台湾生根发芽乃传播世界,展开现代中国茶文化的新页。
链接:中华茶艺三段十八步行茶法
三段式泡茶法,首先由我在1989年“中、日、韩茶文化交流大会”时提出,1991年正式将《中华茶艺表演程序》介绍到韩国,刊登在《荼谈月刊》上,并刊登在1991年4月1 2日发行的台湾《中华茶艺》杂志上。所谓三段,是指准备阶段、操作阶段、完成阶段。
第一步 丝竹和鸣
操作:准备茶器、挂画、插花、点香、演奏音乐,检查各事项是否准备妥当,等待嘉宾来临。
解释:茶会有“一期一会”之说,每一次的茶会,可能都是一生中仅有的一次,所以要以很虔敬的心来做准备工作,以很喜悦的心等待嘉宾的来临。
第二步 恭迎嘉宾
操作:以右手自右至左示意,迎宾入座,点头问候贵宾。左手打开煮水器,双手将茶巾移置主泡器后方,右手拿起全部杯托交给左手;然后,以右手将杯托一一由左至右置定位,右手取品茗杯正面朝向客人,依左至右各置于杯托上的右边,以左手将叩在品茗杯中的各个闻香杯转立,与品茗杯并列于杯托上的左边。
解释:请各位嘉宾入座。嘉宾来了,依主人的左至右次序引入座位,坐定后,开始操作。
第三步 临泉松风
操作:煮水器中的水已经微滚,发出鸣声,主人稍转头以目光注视煮水器,倾听水滚声。
解释:水沸。陆羽《茶经》有水三沸之说。静坐炉边听水声,初沸如鱼目,水声淙淙似鸣泉,二沸、三沸声渐奔腾澎湃,如秋风萧飒扫过松林。
第四步 孟臣温暖
操作:以右手打开茶壶盖,将茶壶盖置于盖置上,以左手提水壶,将煮沸的水注入茶壶中,将壶烫热后,以右手将茶壶中的水倒至水方中。
解释:温壶。先温壶,稍后放入茶叶冲泡热水时,才不致冷热悬殊。明朝工艺大师惠孟臣制有孟臣壶,乃工夫茶四宝之一。
第五步 精品鉴赏
操作:以右手取茶倉,拿到胸前,左手接受,右手打开茶仓盖,将仓盖向下顺势置于茶桌第二行第六格右方,用右手取茶则,盛精品茶叶,茶叶用量,斟酌茶叶的紧结程度,约放壶的1/3到1/4,左手放下茶仓于茶桌第二行第六格左方,右手将茶则缓缓由右移向左,请客人观赏所要沏泡的茶叶。
解释:赏茶。评荼四步骤,首先在赏干茶,以好茶饷客,当请客人先观赏茶叶,油亮美观的茶叶,还未冲泡,已令人神往。
第六步 佳茗入宫
操作:左手掌心向上,虎口向外,右手茶则从虎口交授给左手掌,左手将茶则转正90度,右手从上抓住茶则入口,松开左手抓住茶则根部上方,右手取茶匙,将茶则的茶叶拔入茶壶中。
右手将茶匙归回原处,右手掌心向上,虎口向外,左手茶则从虎口交授给右手掌,右手将茶则转正90度,左手从上抓住荼则入口,松开右手抓住茶则根部上方,右手将茶则归还原处。
解释:荼置壶中。宫者,室也,苏轼曾有诗言: “戏作小诗君勿笑,从来佳茗似佳人。”将茶叶轻置壶中,如请佳人轻移莲步,登堂入室,满室生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