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四九:军人的春节家书
2019-07-08张丁
张丁
千百年来,春节一直是中国民间最重要的节日,它意味着除旧布新、家庭团圆,也是信息交流最频繁、亲情表达最浓厚的一个节日。然而,并非每个家庭在春节都能团圆,不得已的情况下,有些家庭只能依靠“见字如面”的家书递亲情。
我们选刊在中国人民大学家书博物馆所收藏的两位军人1949年春节前后写于平津前线的平安家书,从中,我们可以看到,那个改天换地的巨变时代人们的精神状态。
罗士杰的春节家书:把胜利的喜悦传递给家人
对于居住在京津一带的人们来说,1949年的春节是在平津战役的炮声中迎来的。
1949年1月15日,在东北野战军猛烈进攻下,经过29个小时的激战,13万国民党守军溃败,天津解放。24日,参与天津接管工作的东北野战军第四军分区政治部宣传队战士罗士杰,在繁忙的工作之余,给远在哈尔滨的父亲写了一封家书:
胜利的消息已经传到家乡了吧?天津、北平已经相续的在胜利的四九年初解放了。我随着部队的前进已经进入了中国有名的工业都市“天津市”,可能在这里过旧历年。自进关后我们宣传队就参加了解放平津的战勤工作,儿被分配到接收物资的工作组里,每天乘着大汽车不是接收这,就是接收那,堆积如山的胜利品都由我們一处又一处地聚集着。我在这样的一个胜利局势下,兴奋地、热情地工作着,我的一切都迎着大军的胜利在愉快着,身体亦很粗壮,希勿念。
大约不久我们尚要越过长江,打到南京、上海、重庆、广东……一直解放了全中国,再胜利地回到故乡去,请你们等待着吧!这个日子不会太远,只要再有一年,这个全国光明的日子就会来临,希望您保重身体,努力生产,支援前线,以助我们早日完成全国解放的胜利。
这个春节,罗士杰虽然远离家乡,没能和亲人一起过节,但他有幸参加了解放天津的战役,负责接收战利品,精神愉快,溢于言表。重要的是,他通过家书把胜利的喜悦传递给了全家人。
就在罗士杰写完这封家书的第四天,天津就迎来了解放后的第一个除夕夜。这是一次真正的新旧交替,不仅是时令节日的转换,而且是社会面貌的巨大变化。
宋云亮的春节家书:见证北平和平解放
东北野战军武力攻克天津,直接促成了北平的和平解放。
1月31日,农历大年初三,北平城内的20多万国民党军队开往指定地点接受改编,解放军开始接管防务,北平和平解放。时任华北野战军第66军炮兵团二营营长的宋云亮也参加了平津战役,但由于北平和平解放,他所在的部队没有打仗,而是住在城北昌平待命。
2月13日,农历正月十六,他们受守城部队的邀请进城参观。这是宋云亮第一次来到北平。一天下来,丰富多彩的活动和见闻使他彻夜难眠。在下榻的国民饭店客房里,他提笔给未婚妻胡玉华(玉花)写了一封信。信中首先介绍了平津战役的战况以及对未婚妻的思念,还提到在部队过年的情况:
我们在北平昌平县住了很久,这里离北平城不远,只有五十多里路,我们是在这里过的年,很热闹,生活也很好,吃了不少的慰劳品(猪肉、大鱼、大米、白面、麦子等)。现在我还有两包饼干,想给你留着吃,但是又想可能留不住,因为别的同志看见了就要吃。其次给我的慰问袋里装着一个很美丽的日记本,我已经把它保存起来了,准备回去送给你使。你也应该知道,一个兵在这种情况下是没有更好的东西送给自己的爱人的。
再告诉你一件事。北平的警卫部队请我们(是干部们)到城内参观,我们今天是坐汽车来的,住在国民饭店。北平可真热闹,街上有电车,有稠密的行人,有很多的商店,来往的汽车,真比驮粮的小毛驴还多哩!最使人兴奋的是,今天我们坐着汽车到东交民巷玩了一次。听说原先国民党统治的时候,这是“外国地”,中国人是不大敢去的,可是今天北平已经是人民的城市了,东交民巷的外国人们也再不那么盛气凌人了。
后来,宋云亮有幸参加了开国大典,并指挥鸣放礼炮。不久,经组织批准,宋云亮和胡玉华结婚。(作者系中国人民大学家书博物馆副馆长,来源:《人民政协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