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金刚台上妇女排:三年红旗不倒,创造抗战奇迹

2019-07-08胡遵远

晚晴 2019年3期
关键词:伤病员金刚县委

胡遵远

土地革命期间,在中共商(城)南县委的领导下,在大别山脉,红军家属和当地进步妇女组成“金刚台上妇女排”,以金刚台为依托,在敌人的枪林弹雨中英勇冲杀,以惊人的毅力与恶劣的自然环境进行顽强斗争,赢得“三年红旗不倒”的赞誉,创造了鄂豫皖游击战争史上的奇迹。

妇女排诞生

1934年,中共鄂豫皖省委率领红二十五军长征后,皖西北中心区——立煌县(今安徽省金寨县)境内的革命形势日趋严重。在这危急关头,金寨地区革命军民在各级中共党组织的领导下,积极行动起来,配合新组建的红二十八军,进行反“清剿”战斗。中共赤城县二区苏维埃主席张泽礼率少量武装人员和几十名妇女及红军家属,转移到大别山脉的河南省最高峰金刚台(河南省信阳市商城县境内)坚持斗争。1935年6月,奉上级指示,红军干部邱玉生和张泽礼在金刚台铁瓦寺主持成立了中共商南县委,组成约80多人的商南游击大队,以金刚台为基地,活动于熊家河、槐树坪、葛藤山、野人冲等地,广泛开展游击战争。

为了便于行动,中共商南县委还将地方党政干部中的女同志、原红军医院的部分女护士和红军家属约40多人,编成妇女排,中共商南县委妇女委员、女红军史玉清分管妇女排工作,袁翠明任妇女排排长。

金刚台是大别山主峰之一,连接鄂豫两省边区数乡镇,地形复杂,进可攻、退可守。妇女排就凭借这里的险要地势,同敌人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在那艰苦的岁月里,妇女排很少有粮食和食盐,开始时还可以打土豪、找关系,到敌占区搞到一点,后来由于敌人封锁越来越严,只能靠野菜、野果充饥,以草根、树皮度命。她们只穿一身破衣服,常年露宿山林,在敌人不断搜山“围剿”的严峻形势下,克服无医、无药、无医疗技术等多重困难来护理伤员。

在深山精心照料伤病同志

金刚台一带天然石洞很多,但妇女排和伤病员却不能住在山洞里。妇女排刚上山时缺乏游击经验,有一次,几十个同志和伤病员全都住在一个叫“水帘洞”的山洞里,搜山的国民党军突然来了,幸运的是这个洞口前有一道“水帘”瀑布,隐蔽了洞口,敌人没有发现妇女排。有了这次惊险的经历后,又鉴于敌人随时搜山、暗探常年在山上进行侦查活动的实际,从此,妇女排宿营不敢再住山洞。为便于隐蔽和转移,她们总是分散地睡在山沟里、树脚下、石板上。雨天,有时就将树头压倒,拴在樹桩上,人在里面躲雨,实在没有办法,就穿着蓑衣冒雨坐在地上。寒冬天气,大家仍身穿上山时的单衣、脚穿草鞋,夜晚冻得实在受不了,只能背靠背地坐着取暖休息。

这个红军山林医院没有固定的地方,为防止敌人搜捕,妇女排隔几天就得给伤病员换一个住的地方。她们经常背着米袋子、干粮袋子、药包,抬着、背着伤员在山上到处游击转移。

1936年夏天,便衣队员小邢在与敌人的战斗中负伤失踪,史玉清带领妇女排的几个同志,在发生战斗的山沟附近摸索、寻找了十来天。她们循着便衣队活动的地方延伸范围,听动静、查痕迹,最终找到了小邢,原来他的腿部负了伤难以行走。由于20多天的爬行,他的身上都被岩石磨破了,浑身溃烂不堪,已是奄奄一息。史玉清和同志们没有放弃,硬是把他抬回驻地。妇女排的同志们每隔两天就小心翼翼地给他挤出伤口的脓血,用凉开水清洗伤口、再涂上猪油,然后用煮过晾干的破棉布敷上草药包扎好。经过几个月的精心护理,小邢奇迹般地康复了,他临别时流着泪感激地说:“姐妹们给了我第二次生命,归队后我要英勇杀敌、革命到底!”

妇女排对伤病员的精心护理,使几十名在金刚台养伤的红军伤愈归队,重新踏上革命征程。多年以后,曾经在金刚台山林医院养过伤的同志们,都交口称赞她们“既是看护员、又是警卫员,既是担架员、又是宣传员”。

英勇机智与敌周旋

从妇女排上金刚台的第二年春天开始,敌人就不断地对山上进行突袭式的“清剿”。他们经常出动几个营的兵力,一个山头挨着一个山头地进行搜索,在每个山头又分成几路,一面漫山遍野地从山上往山下“篦”,一面在山下进行拉网式地包围。敌人还在妇女排要经过的道路上设“地补哨”、挂手榴弹等,妄图将妇女排逼上死路。后来,敌人还残忍地想出了从山顶上往下滚石头、在山下放火烧山等毒辣手段来对付妇女排。当时的情况是敌强我弱,县委要求妇女排保存革命力量。她们平时首要的工作是把伤病员分散地隐蔽好,放哨的同志一发现敌人来了,她们立马就几人一组,分散在茫茫林海里牵着敌人周旋、捉迷藏。

见无法扑灭金刚台上的革命火种,敌人便调集重兵,在金刚台主峰修建了碉堡,企图用“驻剿”“搜剿”等手段消灭妇女排。妇女排战士们日夜不停地转移,攀缘在金刚台的深山密林中。

1936年冬天,金刚台地区连续下了15天大雪,大雪封了山,敌人认为这是消灭山上红军的大好时机,不仅加强了把守,还派出暗探和搜山队四处寻踪觅迹。在外线游击的县委非常担心山上的同志们,多次派人送粮上山被阻。这时,山上的妇女排已经断粮数天了,大家只能用树皮和雪下的毛草根来充饥。寒冷和饥饿一起向她们袭来,死亡随时威胁着她们,但她们宁死不屈,一直坚持与搜山的敌人斗争。后来,有两位便衣队员背着粮食,在深山雪地里与敌人周旋了七天七夜,才甩掉跟踪。他们找到妇女排驻地时,妇女排的同志们已经到了生命的极限,都东倒西歪地躺着,任凭怎样摇晃和呼喊,她们只睁着眼睛不能答话。两个送粮来的便衣队员见此情景,急得失声痛哭起来,赶快生起一堆大火,煮了一锅姜水,给每人喂了一碗。这样,过了好长时间,她们才渐渐恢复过来。

面对敌人残酷的“清剿”,妇女排的姐妹们曾在一起庄严宣誓:在任何情况下,宁肯牺牲自己,也不出卖组织和同志。在残酷的斗争中,妇女排先后有10多位同志牺牲。

在三年游击战争的艰苦岁月里,妇女排在金刚台上克服了常人难以想象、难以忍受的困难,有力地配合了商南县委和游击队坚守根据地的斗争。西安事变后,根据上级指示,张泽礼率商南便衣队和妇女排精干力量100余人,前往湖北省黄安县七里坪参加新四军四支队,奔赴抗日战场。(来源:《人民政协报》)

猜你喜欢

伤病员金刚县委
追影记
《沙家浜》里的伤员都是谁
古文字中“口”部件的作用研究
台江县委离退局传达学习十二届县委常委会第17次(扩大)会议精神
惠爱医院
鲜为人知的“井冈嫂”与红米酒
黔西县委离退局召开专题民主生活会
赫章县委离退局组织离退休干部健康体检
安龙县委离退局召开县情通报暨老干部座谈会
红色地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