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产业链创新发展的亨通之路
2019-07-08魏志强
魏志强
5G正在向我们走来。构筑5G世界需要有超级强大网络传输承载能力的光纤光网系统。亨通在这个领域从一个乡镇企业做到了一个拥有国际话语权的跨国公司。它是如何做到的呢?他们有什么样的企业发展战略和管理思想呢?
随着万物互联的5G时代到来,全球各大通信企业,如华为、中兴、高通、爱立信、诺基亚等,纷纷围绕5G展开布局,以求在未来的产业竞争中抢占先机。然而,这些企业为5G展开布局需要一个前提,那就是必须要拥有超级强大网络传输承载能力的光纤光网系统,以此作为5G发展的支撑。
亨通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亨通)作为全球光纤通信行业的前三强,为迎接5G的到来早已超前行动,致力于发展光纤光网系统。亨通一方面加速开发大容量、低损耗光纤;另一方面,在量子通信、大数据、智慧城市等前沿技术领域整装待发。目前,亨通已形成光纤通信(光棒-光纤-光缆-光器件-光网络及海洋光网络)全产业链发展的格局,并掌握国际领先的核心技术。
作为光纤通信行业的全球龙头企业,亨通的市场占有率不断扩大,其光纤产品现已占全球市场的15%、国内市场的25%,在中国每4公里光纤中,就有1公里是亨通制造。随着亨通新一代光棒数字化绿色工厂的建成投产,光纤产品的国际市场占有率将达到25%?30%。亨通让光纤的国内市场价格由2010年的每芯公里1200元,降低到如今的每芯公里50元,铺设成本降低了90%,使人们充分享受到互联网快速发展带来的红利。同时,宽带接入速度由2010年的1M提高至如今的50M,速度提高了50倍。如果在网速稳定的情况下,缓存一部2G大小的高清电影,今天只需约3分钟,而在2010年却要等上10多个小时。亨通助力中国走过了2G时代、3G时代、4G时代,目前正在迈入5G时代,而这一切都是基于其全产业链创新发展的成功之路。
转型升级:从电缆到光缆
1991年2月28日,亨通的前身江苏吴江七都通信电缆厂正式成立,曾当过通信兵的崔根良受命担任厂长(现任亨通董事局主席)。从厂名就能看出来,这个厂是生产电缆的。在崔根良的带领下,江苏吴江七都通信电缆厂获得快速发展,1995年,其通信电缆产销量跃居全国第一。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整个社会对各种基础设施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20世纪90年代中期,广播电视系统开始布局光缆网络,并向全國招标,亨通把握住了这个机会,切进广电光缆的市场。当时,国家“九五”计划设立了“八纵八横”的光缆干线工程,这使市场需求量急增,亨通的光缆事业一下子进入发展的快车道。
亨通的光缆项目是从1993年开始的,此后亨通开始深度关注光缆技术和光缆行业发展趋势。光缆的主要原料是光纤,而光纤是由光纤预制棒拉丝而成。当时光纤拉丝技术和光纤预制棒制造技术都掌控在外国企业手里,因此,光纤市场和价格深受外国企业影响,外国人说涨就涨,说跌就跌。那时,亨通生产光缆的光纤原料100%从国外进口。崔根良意识到,在中国光纤通信替代电传输的时代已经到来,亨通不能止步于通信电缆取得全国销量第一的成绩,要转型发展光纤!
1995年,亨通集团决定上马光纤项目。当时,光纤只有美国、法国和日本的几家国际大公司拥有这种核心技术,亨通高层在多次讨论之后,经过深思熟虑,决定分两步走,先做光纤,然后再做光棒。
在接下来的5年时间里,亨通先后与日本、美国、法国的几家大公司谈光纤拉丝技术的合作,但都不成功。
2000年12月28日,亨通首届发展战略研讨会在上海召开。对于亨通而言,这是一次走向更高平台谋求发展的研讨会。“光纤是光缆的必需原材料,现在全国都要依靠进口,就像被人掐住脖子,亨通要想跻身世界光电线缆之林,必须要有自己的产业竞争力,要有自己的杀手锏!”与会者说,“既然不能通过市场获取技术,那就自力更生掌握光纤的制造技术,自己生产光纤!”
2001年全球互联网泡沫破裂,对世界经济产生深远影响,对中国线缆行业也产生重大影响。那时投资低迷、物价走低,国外光纤设备价格下降,这使得亨通建设光纤厂的投资成本大幅降低。与此同时,外资在中国的光纤厂经营惨淡、效益急速下滑,致使有的企业减产、关闭,一大批优秀的光纤技术人才随之流出,其中一些高素质专业人才加盟亨通的光纤研制团队。
经过两年的努力,亨通终于拉出了自己的光纤,并使光纤指标达到甚至超过世界同行水平。至此,亨通全面掌握了光纤拉丝技术,拥有了自己的知识产权,同时也形成了光纤光缆产业链配套的能力。光纤项目在运营的第二年便开始赢利,并以30%的年复合增长速度实现赢利。
2006年11月,在国际电信联盟日内瓦会议上,第一次颁布了G657光纤标准。时任亨通光纤总经理的高安敏作为中国专家组成员之一,带去的亨通光纤技术指标,不但符合国际技术标准,而且还高于国际标准。亨通的光纤产品在获得了市场的同时,又博得了业内的赞誉!这意味着:从此,在世界光通信领域,亨通有了话语权,即中国企业有了话语权。
研制光棒:突破全产业链发展的瓶颈
“光棒”全称“光纤预制棒”,是光通信产业链中核心原材料。光缆的关键是光纤,而光纤的母体和瓶颈又是光棒。在光缆行业中,光纤预制棒、光纤、光缆所占利润为7:2:1,生产光纤预制棒的利润远超生产光纤和光缆的利润。长期以来,生产光棒的核心技术被美国、日本等国的企业牢牢掌控,这造成国内90%以上光棒依赖进口。我国自20世纪70年代起就开始研发光纤预制棒,直到2003年尚无实质性突破。
2003年8月,亨通第四届战略研讨会在苏州西山举行。会上,崔根良就产业链发展问题,请专家、院士对亨通要不要上“光纤预制棒”建言献策。有位院士指出:“光纤预制棒项目投资大、风险大,国内缺乏开发经验。到目前为止,一些科研院所、企业进入该领域搞研发的都失败了。亨通没有必要冒这个风险!目前暂时还是以买光纤预制棒为妥。”还有一位院士说:“国内搞光纤预制棒研究近30年,国家也花了不少钱,这个技术都没有攻下,亨通技术力量没法跟国家研究院所比,同时要拿自己口袋里的钱去搞研发,时间上耗不起,搞光纤预制棒等于烧钱!”
院士、专家的反对意见不是没有道理,当时谁都没有把握在这个项目上制胜,国内屡试屡败,没有成功的案例。会后,亨通决策层在讨论中,反对意见也是居多。面对这么多的反对意见,亨通没有作出上马光棒项目的决策,但调研摸底工作依然在紧锣密鼓地进行中。
时隔一年,2004年9月,亨通第五届战略研讨会在江西庐山举行。研制光棒的问题再次提出。听过崔根良的调研论证报告后,有的专家认为要上,有的专家仍然担心,统计下来,还是反对意见居多。有位院士见崔根良上光棒的决心很坚决,就建言说,搞光棒风险很大!如果亨通决意要上,有3个建议:一是跟国外合作,这是上策;二是找国内同行合作,这是中策;三是完全靠自己研发制造,这是下策。
合作是一条路径。事实上,在上一次战略研讨会后,亨通就一直在寻找研制光棒的合作方。在两年多时间里,亨通的团队与全世界制造光棒的企业都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接触。崔根良带领团队曾创造了一个星期绕地球一圈考察了5个国家的纪录。结果却是跟当年找光纤项目合作一样,都是不成功。
完成光纤项目是亨通推进产业升级和完善产业链的重要一步,而完成光棒制造则是完善产业链中的高端、核心技术环节。崔根良认为,唯有自主创新,才能扭转受制于人的局面,才能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光缆企业才能持续发展。所以,光棒项目还是要上马。“亨通靠自身力量已经成功研发制造出光纤,这让我对我们的技术团队与研发实力充满信心!”崔根良说。
然而,自主研制光纤预制棒是一个痛苦而漫长的艰难历程,相比于自主研制光纤,这次亨通研发团队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没有理论、工艺、原料、装备,一切都是从零开始。从研发装备、工艺图纸、工艺配方、技术方案到产品方案,屡试屡败、屡败屡试,创新的路远比想象中艰难得多。
2010年8月,经过1200多个日日夜夜的研发,亨通终于摘得这颗光电线缆行业“皇冠上的明珠”,成为我国唯一掌握光棒核心技术并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企业,奠定了中国在世界光通信领域的地位,并拥有了国际话语权。
当问及亨通为什么能摘取光电线缆行业“皇冠上的明珠”时,亨通光棒技术负责人肖华从他的角度把原因归结为3点:一是包容的创新文化。企业负责人尊重科学实验规律,为了不给研发人员压力,3年多的时间里崔根良从不到试验车间里来,直到光棒形成了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CCVD技术并实现了产业化,才第一次走进研发车间向研发团队表示祝贺;二是尊重每一位研发人员的建议;三是亨通产业链齐全,有试错机会。
高端装备: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亨通从2000年自主研发制造光纤开始就注重装备的研发,在购买光纤拉丝塔设备时,亨通就派技术人员到设备供应商那里接受设备安装调试培训,让技术人员了解光纤拉丝设备和控制系统的技术。然后采取化整为零,各个击破的方法,亨通掌握了光纤拉丝设备和光纤拉丝塔控制系统的技术。通过二期、三期光纤拉丝装备的自主攻关,技术团队的研制水平达到了很高的程度,不仅大大提升了装备效能,而且使企业实现了低成本扩张。亨通自己研发制造的光纤拉丝塔每台成本在800万元左右,进口的设备需要2000多万元,而设备性能和可靠性可以与进口设备媲美。
2006年,亨通开始攻克光纤预制棒的研发制造技术,不同于光纤拉丝设备的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光纤预制棒制造设备亨通一开始走的就是自主开发之路。设备自己造、工艺自己配,设备和工艺之间根据问题互相改进,相互促进,形成了良性循环,更加有利于攻克制造光棒的关键技术和关键工艺。现在亨通集团不仅拥有国内唯一光纤预制棒生产核心技术及自主知识产权,其生产装备还实现了自主开发,累计自主开发生产装备近92套,其中生产设备80台套、试验设备7台套,检测设备5台套、包括世界最大尺寸6米超长光纤预制棒延伸设备2台套,始终保持行业装备竞争领先优势。
2013年,亨通启动实施工厂智能化、管理信息化、制造精益化的三化智能企业建设。
2013年12月,经过多轮扩产的亨通光纤建成了全球最大单体光纤产业基地,年产能规模3000万芯公里——直至今天,仍是世界上唯一一家超过3000万芯公里的单体工厂。工厂有52条光纤拉丝生產线,每天产量可达到11万?12万公里,合格率达到99%。而这些生产设备基本都是亨通制造的!
2015年,亨通光电研发中心历时8个月自主开发的芯棒集中控制系统正式投用,把芯棒车间所有设备产生的近2万个信号集中到一个平台,实现生产管理集中控制,车间自动化水平再提升30%,生产能效提升30%,人力减少20%,产品档次和附加值不断攀升,在光通信行业创造了一个新的智慧制造样本。
亨通对装备的自主研发和所取得的累累硕果充分证明: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是企业发展的真谛。
亨通在光纤通信行业有了国际话语权以后,全球业务突飞猛进。对于亨通而言,“看着世界地图做企业、沿着‘一带一路走出去”正在从蓝图变为现实。目前,亨通在欧洲、南美、南非、南亚、东南亚等,创建9家海外产业基地及30多家营销技术服务公司,业务覆盖130多个国家和地区,光纤网络的全球市场占有率超过15%,承建的大批国际海洋光网工程为中国赢得了国际声誉。
亨通的发展历程给了我们很多启迪。特别是在一些高新技术领域,一个企业要想发展起来,一定要在全产业链的发展中注重核心零部件(元器件)、原材料、装备的研发,要努力掌握核心技术。我们还看到,企业家精神,特别是创新是亨通发展之魂。亨通的成功正是通过创新超越了同行,进而跻身世界光纤通信行业前三强。这说明:创新是企业发展的永恒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