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教深度融合背景高职旅游管理人才培养实践研究
2019-07-08周洁
周洁
教育已渐渐成为我国的重心之一,为了完善人们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国家也日渐关注高职教育。现在很多校企合作中都采取了产教融合的措施,这也是带动各大高校教育发展的一大趋势,在旅游行业中也是取得了相当不错的成绩。虽然成绩是好的,但是由于刚刚起步,各方面相对来说不是很成熟,问题也是逐步凸显出来,比如,高职院校与合作企业之間的教育理念不同,所开设的课程安排也不同,对学生专业程度的把控也是不一样的,这些问题都会慢慢爆发出来。所以,本文针对校企合作与产教融合实践研究中所产生的问题进行分析,给提升产教融合提供一个重要参考,这是十分具有意义的。产教融合还可进一步解决人才需求的矛盾,这也就意味着产业发展模式面临转型升级,所以改革是必然的。高校要贯彻落实教学思路,坚定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新思想,保证资源的合理利用,让人才、创新、产业和教育做到无缝对接,使学生成为综合型人才,以满足社会企业的需求,这对推进社会经济的发展有着积极作用。
引言
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这种办学模式是人才供给改革的关键,这也是高职院校根据现在的社会现状开展出来的一条崭新的路线,它可满足企业对学生的需求,也可带动高校的教育发展,使得这两者之间无缝对接,提供最优质的人才。早在2017年12月,公务员办公厅发布了《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意见中明确指出要将产教融合列入高校改革发展的重点,在教育中需要去深度融合教学、素质等,以推动教育的发展,也能培养综合型的人才。同时,可把学校和企业之间的科研成果进行转化,给企业产品的升级或转型提供了强有力的帮助,从而带动地方经济的发展。所以,产教融合的加深对于高校教育改革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也是提升校企合作质量的关键。在高职教育中,旅游管理是一个比较突出的专业,实践性也很强,通过校企合作更有利于带动学校培养出更多高技能、高素质的综合型人才。与此同时,学校要引导学生对当下社会的发展有一个初步的关注,了解社会发展的方向,积极主动的融入社会,以提升学生对于社会的责任感,提高学生的适应能力和创业精神,让学生真正做到全面发展,在产教融合逐步升级的情况下,需要一起努力去打破如今的瓶颈期,结合各种高科技去做好调整,保证人才培养的稳定性。
一、当前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校企深度合作的问题分析
客观来讲,高职教育是以技能的培训和技术的运用为主,这也是我国培养综合型人才的最主要的地方。社会的进步,也推动着高校教育的发展,在这个过程中校企合作是需要密切关注的一个点,希望通过校企合作达成社会与校园之间共赢的局面,实现全面发展,然而现实比较残酷,慢慢的出现了越来越多的冲突。如最近几年发展迅速的旅游行业,旅游业发展快对人才的需求也就变大,由于需要的迫切也会产生人才的质量和数量与行业标准不匹配的情况。
(一)高职院校教育理念和企业管理理念平行化
高职院校和企业看似是两个毫不相关的平行个体,一旦涉及到产教融合那么他们之间是相辅相成,如果想达到双赢必须统一。高校的教育理念以社会市场需求为主,培养的人才更多地是符合企业的要求。就业是双方的一个通道,根据现阶段就业情况来看,大多数高校在校企合作方面存有很大缺陷,合作的企业资源也是比较局限。企业十分需要人才,但是又过多的依赖于高校的培养,认为培养人才是高校的事情,没想过要企业参与进来会促进人才的培养,长期以来就降低了毕业生的就业率,导致了人才的流失。这样发展下去,不仅仅是高校与企业之间的合作没有达成,高校也面临着就业率低的问题,企业也将面临没有新鲜血液注入导致无法顺应时代要求。
(二)政府主导地位缺失,校企合作运行机制不健全
产教融合需要高校和企业双方合作达成一致,如果仅仅依靠高校或者企业去努力,肯定不能使双方都满意。现在都在大力提倡校企合作,但我国法律法规相对来说不是很完善,在十九大以及教育部的诸多文件中了解到我国将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提升到国家发展战略的高度,一些相关法律条文也在逐步涉及校企合作的内容,然而细节方面却不尽如人意,实施起来有很大困难。所以,虽然打着“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口号,但却没有什么保障。
(三)高职院校旅游专业实训人力资源匮乏,难以深化合作
高校和企业之间在人才培训上还是具有一定差距,培养理念也有所不同。比如旅游专业,企业需要旅游管理的人才,更多地是需要有实践经历的人才。而对于高校来说,培养出来的人才更多地是在技能考核和理论知识这一方面,那么结合到校企合作里来看,企业几乎没有参与感,可能最多就是一节讲座,没有针对学生的现状加以指导和提供实践的机会,所以在产教融合上就具有一定难度。想要达到双赢,高校与企业之间要相互配合,高校给学生专业的理论知识并加以考核,企业要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做到资源共享,让产教融合更加完善,一同培养更多优秀人才。
(四)高职院校旅游专业课程理论大于实践
不论是高校还是初级教育,基本上都是以书本理论知识为主,学生记忆的也仅仅是书本上的内容,严重缺乏实践机会,长期下去无法满足企业的要求,在毕业以后就业过程中遇到较多的困难,坚持下去的人才也是少之又少。
二、深化校企合作,推动产教融合的主要思路
旅游管理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课程,通过校企合作给学生提供更多的机会,培养出适合企业的人才。针对提出以上问题,要引起高校和企业的重视,两者互相配合达到双赢的效果。一方面,高校着重在理论知识和专业知识上培养,让学生具备基础的技能,通过老师的引导和教育,让学生具备一定的就业资格,适应社会的基本需求。另一方面,企业要走进高校,给相关专业学生提供一个实践机会,模拟小型企业让学生进行实践,通过企业和老师的引导融入其中,了解岗位职责以及需求,让学生快速成长,成为企业真正需要的人才,从而解决专业不对口的现象。在“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中,不仅仅使双方的经济达到最大化,也拉近了企业与高校的关系,使得高校和企业无缝对接,让教育更有意义。
(一)人才培养定位
高校改革初期,首先要获得企业的支持,根据企业的需求去调整课程和教学模式。如今是一个互联网时代,消费者的需求也是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经济发展迅速的情况下,旅游业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因此,高校开始的旅游管理课程也要顺应时代要求,不仅仅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也要提升学生互联网方面的运用能力,让学生全方面发展成为综合型人才,体现出高校教育的优势。而当面对产业转型时,首先要了解产业的特点以及产业需要服务的地方,再去调整相关教育,让教育得到企业的认可。
(二)优化完善人才培养方案
现如今,高校不断加入了选修课程,目的是让学生掌握更多的学习技能,学校在开发课程时也要考虑周全,例如,如何让选修课程与专业相关联,选修课程可提升学生哪方面的知识。首先要完善现有的教学体系,然后根据社会的要求去调整教学方式方法,最后是学科之间交叉培养。此外,教学方法也需要调整,时代在进步,教师也要随着进步。传统的教学只是一味的重视理论,拿理论分数去衡量一个学生是否合格,教师需要转变这一教育理念,重视实践,平时课程中让学生进行探讨和摸索,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
(三)结合政产学研
加强校企合作的第一步是要与国内外知名企业建立起良好的合作关系,给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实践平台,吸纳外部注入资金,建立校内实践训练基地,模仿企业最真实的工作环境,例如旅行社等,为后期进入相应岗位打下基础。与企业的行政部门互相配合,把校园内的资源进行整合,如与当地旅游局签署战略合作协议,从而吸引学生,结合当地旅游局提供的支持,优化高校教育。
(四)提升教师业务素质与教学方式
不断完善学校硬件设施,要求师资队伍不断加强,以确保教学质量,这对后期学生能否快速适应社会有着决定性的意义。大力提倡产教融合,在同一批优秀的教师团队中选取最优秀的青年教师,外出进修与其他高校互相学习,或者进入企业去体验不同的岗位,从而完善课程教育,完善现有的知识体系,只有走出去才能拓宽视野。引入高质量的教室团队,帮助高校完善教育改革。企业可选出优秀的、经验丰富的技术骨干进入到高校课堂,与学生多交流,多讲解企业如今对职位需求的现状,能力突出的高校要考虑聘请兼职教师,他们所讲述的知识是普通课堂无法学习到的,也更加贴近现实。要加强校企合作的力度,把合作落到实处,企业与高校之间信息共享,让学生和老师了解企业现如今的需求,也让企业对教育程度有初步的了解。在这样的前提下,教师才能因材施教使学生更加符合企业的要求。利用互联网时代的便捷性,整合教学资源推出新的教学方式,为学生创造更多的实践机会和平台,也让教师获取最新的知识便于传授给学生,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进而提高高校的就业率。
三、推动高职院校产教深度融合的措施
(一)深化理念,转变认知,推动校企合作达共赢
高校的基础目标是以人为本,但是也要了解企业是看重利益的,相对来说企业也要走进学校,一起带动旅游管理的培训,达到一个双方共赢的局面。
(二)推动产教融合,政府必不可少
校企合作目前还不够成熟,合作也是较短暂的,站在不同角度在考虑风险管理等问题时会出现分歧。所以需要政府参与进来,给予一定的支持和鼓励,推动校企合作的力度,让企业放心与学校合作,进而实现产教融合的局面。
(三)搭建高职教师与企业专职人
渠道直接互相沟通,实现人力资源与教师资源共享的梦想,相对来说双方各有优势,对于老师来说,理论知识相当丰富但却缺少实际操作经验,作为企业来讲,希望得到一个知识丰富,成绩优异的人才,然而一个学生仅仅凭借书本浅显的理解无法满足企业的需求,而企业的定向性人才刚好可与学生互补,所以需要校企合作更加优化,做到共享资源。例如,企业可邀请高职教师来企业参观交流,了解企业文化和现状,将知识传授给学生,或者成立一个平台,学生有问题可咨询企业的人员,更贴近于企业的实际情况,十分有利于学生发展。学生达到了企业的要求,步入社会后可更快适应企业,从而提高高校就业率。
(四)参照旅游企业岗位职责,调高职课程体系,提升学生综合能力
高职教育中多数以理论知识为主,实践为辅。然而旅游行业最需要的却是实践经验,因此,高校需要根据现实情况调整课程,让学生成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全能型人才。在日常教育中教师要把企业的标准以及日常工作讲给学生听,让学生有一个初步的了解,也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相关企业多加关注,从不同角度了解企业的工作模式,为以后不如企业打下基础,明确在校期间的学习目标,为以后的就业做好充分准备。
四、结语
通过“产教深度融合背景高职旅盖管理人才培养实践的探究”发现,关键点在于推进政府、学校和企业三方主体协同发展,建议学校和企业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使双方都可参与到日常教学中,对学生的基础知识有一定的了解,进而提供帮助。与此同时,高校要加强实践教学,以提升学生综合能力。企业要做到真正的资源共享,互惠互利,达到双赢。产教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在我国现在还处于摸索阶段,需要不断总结经验,不断改进。在此基础上,在配合校企合作的同时,优化现有的教学方法,让教师传递最新最精确的知识给学生,弥补传统教学中的不足,确保学生步入社会后可快速对接企业的工作岗位。校企合作一起承担起培养学生的重担,分工合作为社会输送更优质的人才。借助如今发達的互联网整合教学资源,让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真正落到实处。
(作者单位:云南旅游职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