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中信息技术导学案的编写与应用
2019-07-08唐薇
唐薇
【摘要】学校这几年进行导学案式教学改革,各门学科都在积极地适应这种新的教学方式,并取得了不小的成就。作者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进行了应用导学案式教学的尝试,通过摸索和实践,阐述了高中信息技术导学案的编写与应用应注意的几个方面。
【关键词】导学案;编写;应用
导学案式教学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方式,已经被各学科教师接受并且应用于实际教学中,从近几年取得的成绩来看是相当成功的。但相比于其他学科,信息技术作为一门实际操作性比较强的课程,有着自身的特点与不同,在应用导学案教学时不能够完全照搬其他学科的模式,应该结合本学科特点采用相应的教学策略。
信息技术课程的主要特点是操作性强,学生需要自己动手实践才能掌握要领,单纯的教师讲授提升学生信息素养的空间不大。因此,必须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增强自主学习的能动性,激发他们强烈的求知探索欲,这样才能让其不断地自己动手尝试操作,逐渐达到“自我省悟、熟悉操作”的境界。
导学案是经教师集体研究、个人备课、再集体研讨、个人修改,以新课程标准为指导,以素质教育要求为目标编写定稿,用于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参与、合作探究、优化发展的学习方案。导学案以学生为本,以“三维目标”的达成为出发点和落脚点,配合教师科学的评价,是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创新、学会合作、自主发展的路线图。导学案教学的高级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奠定基础;导学案实施的基础目标是促进学生高效地掌握知识,为后续学习奠定文化基础。在导学案的实施中要两级目标并重。导学案有两种呈现方式,即纸质导学案和多媒体导学案。基于信息技术学科优势,在信息技术课堂中的导学案采用的多是多媒体导学案。导学案教学法是一种以导学案为信息载体,以引导教学为方法,教师的引导为主导,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体,师生共同合作完成教学任务的一种教学模式。其突出了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体现了教师的主导性,引发学生自主学习,促使学生进行主动的知识建构。
结合我校实际和学生特点,其他主要高考科目很早就应用了导学案教学法,取得了不小的成就。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应用导学案教学晚于其他学科,但其优势在于可以借鉴其他学科的现有经验,劣势是切合本学科的参考导学案不多,一切只能边取经边摸索边前进。
通过学习与不断反思,笔者觉得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应用导学案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导学案内容设置
导学案的内容设置要深浅适当,划分层次。信息技术学科的导学案编写要立足于教材又不拘泥于教材,应该有一定的系统性,尽可能建立一个知识的“感知-深化-运用(巩固)”这样循序渐进的学习模式。学案中既要有知识的剖析、深化与拓展,又要有知识的迁移和运用(巩固练习)。对教材中涉及的相关内容也要作必要的补充,但不可把导学案做成知识的堆叠,应该突出各章节的重点、难点,对关键技术还可配以图例、操作截图、录制的操作视频等。
例如,在教授“文本信息的加工处理”这一章节时,可在导学案中第一个基础任务里给出具体操作教程,使学生按要求对文本进行字数统计、文档压缩。这样学生既可以对Office Word软件有一个回顾(初中阶段已经掌握了“文本简单处理”的基本知识技能),又可以对原有知识加深认识,感受文本信息加工的特点——直观、简单。接着在导学案第二个任务里,让学生尝试对同一文档进行页面设置(有上边距、下边距、左边距、右边距、行间距),并在学习平台上提交作业由系统自动判断对错,用清晰的红、绿色文本来表示正确和错误,即时有效反馈学习效果,对学生是一种短时的奖励刺激,能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通过这个环节,学生看到结果时会立时在小组中进行热烈的讨论与交流。这样学生对文本的处理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也增强了学习的主动性。在第三个任务中,详细地在导学案中呈现操作步骤,让学生通过一定的设置自动生成目录,学生必须对文本进行相应的格式设置,再选择一种合适的目录生成方式去生成目录。这样学生既可以联系以前的知识进行综合运用,又能加强对本章节知识的巩固。最后可以在导学案中给出一个問题,思考不同章节的页眉页脚是否不同,为下一章节“页眉页脚的设置”对教学埋下伏笔。
二、导学案应用的重要要素
(一)应重视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
合作学习(cooperative learning)是一种结构化的、系统的学习策略,由2-6名能力各异的学生组成一个小组,以合作和互助的方式开展学习活动,共同完成小组学习目标,在提高每个人的学习水平的前提下,资源共享,提高整体成绩,获取小组奖励。合作学习是目前世界上许多国家普遍采用的一种富有创意的具有实效的教学理论和策略。近些年国内课堂也常采取这种学习方法。在信息技术课堂导学案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导学案中往往提及多种途径的解决方法与操作,每个学生不必全部掌握,但是怎么才能找到符合自己认知的那种方法呢?有时候经验的交流会非常快速有效地给出选择,在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中,大家可以讨论交流对导学案的理解,能够达到出乎意料的学习效果。
小组合作不仅仅是为了完成学习,更是一种人际交往的培养过程,在学生漫长的人生成长旅途中,具有更为深远的意义。但是既要有合作,又不能让一小部分学生依赖小组成员而自己不动手实际操作,所以信息技术课堂上每位学生都有任务,每位学生都必须动手操作起来。在导学案教学的前期准备中,笔者会针对导学案中的各个任务做出合理分工,利用学习平台让每组填写小组任务分工表,这样做的好处是分工明确,让每位学生都知道自己的任务,通过交流沟通达到平衡,也可以在最后对任务完成情况进行评价。学生每次任务分工在学习平台上都会留下记录,下一次任务分工时,尽量不让学生领取与上次同性质的任务。例如,负责协调任务分配的小组长要轮换,利于锻炼每个人的组织协调能力;再比如每次小组作品完成后,要有同学负责展示讲解,这个角色也要轮换,使得每个人都有机会站到讲台前展示自己,锻炼表达能力。
(二)应重视教师的巡视指导
教师在教室内巡视并观察学生操作的情况,通过信息技术学习平台的提交作业功能可以快速全面地收集学生作品完成的情况,对个别学生遇到的问题进行指导。导学案中的课堂基础任务应尽量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得到答案并独立完成,及时给出评价。一方面,让学生有及时而适当地训练,既巩固所学,又学有所用,并获得一种艰苦劳动后的成就感;另一方面,可让教师获得直接的课堂反馈信息,为课后的教学、指导学生、修改导学案提供信息。同时,学习任务中少数拓展任务又会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的欲望,使学生始终保持一种对学习的积极主动状态。如讲述文本处理Word软件当中的页眉页脚时,可以先给出一些不同的页眉页脚设置方法,教师从旁观察,看到大多数学生因为没有在设置页眉页脚前进行分页而做不出想要的结果,这时教师就可给出提示,引导学生按照导学案中的提示步骤:先分页,再设置。虽然导学案中清晰明确地写着,但是仍然有部分学生习惯性地先操作而不看导学案。教师通过适时提醒,让这部分学生体会到导学案的重要性,印象深刻,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三、导学案的应用应发挥学科优势
在信息技术课堂中,因为每位学生都有电脑可以操作,这是本学科与其他学科相比的一个非常大的优势。我们完全可以利用学科优势将导学案应用得淋漓尽致。
首先,可以利用学科知识开发学习平台,将导学案放在学习平台上,既实现了无纸化的环保,又能让学生在观看导学案时对电脑的操作进一步熟练。其次,可以利用电脑多媒体化的形式多样性,将纯文本式的导学案变成微课形式,既节省了学生阅读大篇文字的时间,又能做到直观接受,提高学习效率。再次,可以在導学案中加入操作截图,让不同的学生选择不同形式的导学案,调动学生的能动性,让他们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
可以利用学习平台及时收集学生在自主学习导学案时遇到的问题,对于学生遇到的普遍问题,教师可以利用屏幕广播进行统一讲解。对于大部分学生遇到的问题及学生作品的展示、评价,可以结合学习平台,借助电子教室软件进行解决,而个别问题可以使用电子教室里的远程监控对学生进行单独指导,从而做到有针对性的教学。
导学案的应用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锻炼了学生的沟通能力,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学生以前习惯了教师讲学生做的方式,现在可以通过多种形式的导学案自己选择合适的方式学习。教师通过观察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进行指导、总结,最后讲解。
综上所述,在高中信息技术课程中运用导学案教学法能有效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从以“教”为中心转为以“学”为中心;从“强教”转为“导学”,以学定教。学案导学法还有助于知识的梳理,优化知识和能力结构,提高学习效率,进而达到减负增效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史海红.学案导学模式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J].新课程·下旬,2017(10):101.
[2]王秀华.关于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学案导学法应用的实践研究[J].时代教育,2015(24):157.
[3]孟香菊.导学案使用误区[J].新课程·上旬,2014(06):142-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