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政课以研讨式教学模式促进行业领军人才培养
2019-07-08阚玉香
阚玉香
摘 要:当前国家与社会的发展迫切需要培养造就一批领军人才,思政课研讨式教学模式对培养领军人才具有显著优势:了解学生真实思想状况,增强针对性,为培养领军人才提供思想保证;给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的空间,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培养领军人才打下良好基础;激发学生学习、探索、创新的积极主动性,是培养领军人才的必备要素。利用研讨式教学模式也应注意方式方法,如合理设计研讨问题;任务分配明确具体;评定标准切实可行;教师严格把控研讨过程等,以提高研讨的实效性,推进行业领军人才培养。
关键词:研讨式教学模式;思政课;行业领军人才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9)03-0146-03
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经济和科学技术实力大大增强,所取得的成绩举世瞩目,随着世界科技的发展和人工智能的进步,在未来社会发展中需要造就一批知识、能力、素质兼备并具有开拓创新、协调各方能力的领军型人才。领军型人才不是一蹴而就的,有一个逐渐培养、成长的过程。大学教育中,除了深厚专业造诣的培养外,思想政治理论课也应担负起从思想层面引领未来领军型人才成长的重任。如何将思政课教学与未来领军人才成长有机结合起来,已有研究成果尚不多见,本文主要是探讨思想政治理论课如何利用研讨型教学促进当代大学生成为未来的领军人才。
一、领军人才是国家社会发展的需要
当前国家与社会的发展迫切需要培养造就一批领军人物。建设创新型国家,增强我国自主创新能力,需要大量的科技人才,尤其需要领军人物。当今社会飞速发展,信息化、智能化、高科技的飞跃,对未来社会人才提出更高综合素质需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择天下英才而用之,实施更加积极的创新人才引进政策,集聚一批站在行业科技前沿、具有国际视野和能力的领军人才。”[1]
领军人才应该具有自身的独特素质。领军人才“通常具有崇高的价值追求、出类拔萃的科学素养、卓越的领导才能、独特的人格魅力、坚韧的拼搏毅力、强大的团队凝聚力和广泛的社会影响力等优良素质。”[2]
大学生要想成为未来的行业领军人才,需要具有开拓创新、团队协作、勇于担当的精神,需要具有表达、沟通、协调的能力。鉴于此,思政课针对全体学生的教育,不仅应该关注学生在智力和知识方面的进步,更应该强调他们在人文修养方面的提升,在情绪和心理健康方面的发展,在道德、价值和信念方面的追求,以及作为一个现代社会公民的责任感的培养,培养既具有深厚专业功底又具有综合素质的领军人才。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可以促进行业领军人才的培养。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指出:“思想政治工作从根本上说是做人的工作,必须围绕学生、关照学生、服务学生,不断提高学生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文化素养,让学生成为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人才。”[3]通过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让学生真正明了如何做人,将来的工作岗位上才能更好地做事,才有可能成为行业领军人才。试想,一个“三观”不正的人,怎能担当得起领军人物的重任。因此,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可以为领军人才培养起到保驾护航的作用。
二、研讨式教学对培养领军人才的优势
思政课的教学怎么样才可以达到习总书记的要求,做到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为目标,培养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人才,广大一线思政课教师一直在探索有效方法和途径,在多种教学方式方法综合运用的基础上,大课+小课的研讨式教学,对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具有显著效果。
“研讨式教学是一种基于互动教学理论,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精神,教师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分析和讨论,进行知识建构的教学方式,它的特点是把问题研究、讨论贯穿于教学过程,强调学生要主动参与问题探究,提出自己看法,并从中学会运用理论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这种教学方式不仅符合现代教育教学规律,而且符合大学生主动获取知识、注重掌握方法和提高综合能力的心理倾向,具有很强的科学性和实践性。”[4]
何谓大课+小课的研讨型教学模式呢?大课即人数控制在100至150之间的合班课堂,主要由教师集中讲授课程体系中的关键理论、重难点知识;小课即由自然班或者小班合班形成30至50人的课堂,围绕大课的知识点设计问题,提前布置任务,学生课前准备,小课教学是在教师引导下学生对相关问题进行深入的讨论、辩论、阐释的过程,通过参与式深入学习,学生可以透彻理解大课中的关键理论和重难点知识。
恰当运用研讨式教学,可以为学生提供发挥的空间和舞台,引导探索和求知的方向,指导学习的深入,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以实现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其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了解学生真实思想状况,增强教學针对性,为培养领军人才提供思想保证。在传统课堂教学模式中,教师也在探讨学生参与的方式,采用启发式、对话式等方法,但总体来看,仍然是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能够表达自己想法和观点的机会较少,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动较少,导致学生虽然听了,不一定理解,即使理解了,不一定信服。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主渠道,如果不能解决学生真懂、真信的问题,就无法达到教学的真正目的。
习总书记强调:“我们的高校是党领导下的高校,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校。办好我们的高校,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要坚持不懈传播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抓好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为学生一生成长奠定科学的思想基础。”[3]在我国改革开放的关键时期,在当前国际形势风云变幻的情况下,各种社会思潮相互激荡,意识形态领域斗争错综复杂,对大学生的理想信念产生强烈影响。在教学中只有了解学生的真实想法,才能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
大课+小课的研讨式教学,特别是小课的教学,教师可以了解学生真实的思想动态。研讨式教学中学生有了表达自我认识和思想的机会,他们会借助各种形式传递个人观点,教师可以通过学生发言、讨论、辩论等环节了解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以及对一些实际问题或者社会热点问题的真实观点。这样,教师可以通过巧妙合理的问题设计或者有针对性的引导,帮助学生澄清各种是非,认清事物本质,自觉抵制各种错误思潮的影响,从而保持头脑清醒,坚定理想信念。
其次,给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的空间,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培养领军人才打下良好基础。基础知识和综合能力是领军人才必不可少的要素。进入大学阶段,学生掌握了一定的知识基础,具备思考、创新的潜质,但是缺少历练的舞台和空间。要想把学生培养成为能够融合理想抱负、治世能力、德才兼备、顾己及人等核心素质于一体的人才,需要一个千锤百炼的过程。传统单向知识灌输型的教学方式,难以达到全面培养的目标,而研讨型教学模式恰好可以将知识的学习和能力的培养有机结合起来,因为研讨型教学模式“不仅注重知识和方法的传授,更注重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的培养,使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达到有机结合。”[5]
研讨型教学方式使学生在知识获取中提升能力,在能力提升中获取更多知识,知识获取和能力提升相互促进。例如,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中,设置人物评价专题,如评价李鸿章、曾国藩、袁世凯等人物。结合所评价人物,教师给出参考书目,学生也可以自己查阅相关资料,通过大量阅读,了解人物生平事迹,综合各种学术观点,学生提炼出自己的观点,并在学习小组内进行讨论,学习小组成员推选小课教学主讲人,在小课课堂上用课件公开展示,接受其他小组同学提问、质疑,并进行解答或者辩论。在这样一个训练过程中,同学们的自学能力、表达能力、思辨能力、研究能力、协调能力都得到锻炼和提升。在每一次研讨过程中,能力培养不一定是全方位的,但是经过一轮又一轮的锻炼,学生能够在实践中得到锤炼。
最后,激发学生学习、探索、创新的积极主动性,是培养领军人才的必备要素。建设创新型国家,离不开创新型人才,特别是领军式创新型人才。领军式创新型人才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头脑激发和知识储备,并且要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的积极主动性。研讨式教学正是有利于领军式创新型人才培养的一种方式。在研讨式教学过程中,特别是在小课堂的教学中,学生认为小课就是他们充分表现自己的舞台,有了主人翁的意识,因此,他们的积极主动性就被激发起来,当真正激发学习潜能和积极性的时候,教师会惊讶于学生无穷的学习潜力和创新能力。教学中既要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又要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标,需要教师针对研讨问题,既给出合理的要求和限定,又给予学生发挥、创造的空间,这样,研讨课堂上除了知识和能力的体现,学生思维的活跃性、强烈的表演欲、现代技术手段的娴熟运用等都被激发起来,表现形式上的创新、内容上的加工创造、视觉上的冲击等创新层出不穷。
三、利用研讨式教学培养领军人才的注意事项
进行研讨式教学,无论对教师来说,还是对学生来说,都是一个挑战。教师需要具备深厚的知识储备和开阔的视野,同学需要认真准备、大量阅读和深入钻研,教师和同学之间需要密切配合和相互协作,否则,研讨可能会流于形式而无法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无法达到研讨目的。思政课利用研讨式教学培养领军人才,必须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合理设计研讨问题
在实际课堂教学中,研讨的成功与否,关键在于研讨问题的设计是否科学合理。倘若不结合教材实际、不结合学生实际、不结合当今社会发展而提出问题,则研讨毫无意义可言。真正高质量的研讨问题,应该能体现教材知识点,能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能解决学生疑惑,达到教学目标的要求。鉴于此,在思政课教学中,研讨问题设计结合课程特点及教师知识基础和研究方向各有侧重,但总体指导思想和设计原则必须明确。
研讨问题要体现教材重难点,提升学生理论水平。思政课的教学不可照本宣科,也不可完全脱离教材空谈,需要教师合理安排教学体系,将教材体系转化为教学体系。研讨问题的设计必须结合教材重难点展开,让学生通过自我学习、相互交流、疑惑解答、教师点拨等系列环节之后,能够深刻理解并掌握相关知识点,并最终能够运用相关理论解决实际问题。
研讨问题要聚焦社会热点,体现学生关切点。要想让学生具有胸怀世界、承担国社的理想抱负,具有终身学习、领导才能的治世能力,必须让学生关注社会,关注现实,能够理解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把握当今世界发展的潮流与趋势。这就需要在研讨问题设计中,聚焦社会热点问题。社会热点很多,因此热点的选择要关注学生兴趣点,既能引起他们的兴趣与探索的冲动,又能通过研讨解决学生的思想困惑,这类选题如党风廉政建设、环境问题、民生问题、就业问题等。
研讨问题要具有开放性,培养学生辩证思维能力。用于研讨的问题,可以具有两难的特征,也可以是开放性的结论,而不是具有明确结论性的问题,以充分调动学生的思辨性。如《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中,结合教材内容让学生辩论“网购狂欢对中国经济是盛宴/陷阱”,这个辩题既结合了学生的现实,又提升了理论水平,加深了对相关经济问题的理解,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思辨能力,颇受学生欢迎。
问题要具有代表性,解决多数学生的疑惑。具有普遍性、代表性的问题,是不会转瞬即逝的,也是能够引起大多数学生高度关注的问题,最能够普遍提升学生的能力。例如在《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课程中,让学生研讨如何看待网络流行语“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话题,引导学生正确处理理想与现实的问题。
2.课前任务分配明确具体
研讨任务分配应采取个人任务和小组任务相结合的方式,杜绝搭顺风车现象。学期初,每个班学生以4至8人为单位,分成若干学习小组。每次研讨题目确定后,由小组长组织本组成员进行任务分工、资料查阅、共同研讨、观点提炼、撰写讲稿、制作课件等。这些任务的完成,一定程度上要靠学生的自觉和主动,有个别学生出于各种原因,采取敷衍打酱油的态度,甚至根本不参与,蒙混过关。针对此种现象,我们要求学生在研讨课过后,既交出小组共同研讨成果,如文稿、课件、剧本等,又要求交出小组成员分工清单和每位同学个人关于研討主题的学习成果。这就是将小组任务与个人任务相结合的方式。教师可以根据小组成员分工清单,抽查同学准备情况,检查任务清单的真实性。采取这种方式一定程度上可以督促同学认真准备,避免个别同学“打酱油”和“搭顺风车”的现象。
3.评价标准切实可行
根据每次研讨课的具体内容和研讨形式,教师必须制定切实可行的评价标准,并且与研讨题目一并告知同学。评价标准应该根据研讨的具体形式来制定,具有可操作性,有些可以用等级制来评价,有些可以细分为不同的细则,每个细则用分数高低来区别。总之,要让同学明白通过刻苦努力在哪些方面做到最好,可以获得高评价。评价高标准严要求,同學明了准备的方向和要求,才能认认真真准备,潜下心来研究,沉下心来思考,从而激励他们朝着更高的目标前进。否则,如果缺乏激励和动力,可能会导致部分同学存在敷衍、应付的无所谓态度,会出现文稿粘贴复制,课堂发言照本宣科,问题讨论缺乏聚焦等现象,以致研讨收获甚微。
4.教师严格把控研讨过程
在上课过程中,无论哪种研讨形式,教师都应该严格把控研讨过程。引导、点评、总结必不可少。在上课过程中,首先老师要根据本次研讨的形式,明确提出研讨要求及注意事项,如发言内容不得重复,个人发言时间不能过长,语言简洁明了,观点鲜明等;其次,同学们可以根据课前准备,先进行汇报展示、讨论、辩论等环节,在此过程中,针对同学汇报展示的内容,教师要在恰当的时机组织课堂讨论,听的同学可以提问、质疑、辩论、补充,汇报展示的同学可以解答、辩驳,教师可以适当对同学发言进行点评;最后,根据教学内容和同学研讨情况,教师进行课程总结是必不可少的点睛之笔,并且要上升到理论的高度,实现课程的升华。
研讨式教学中如果能够注意以上事项,进行合理的问题设计、恰当的任务分工、激励性的评分、紧凑的研讨过程,有利于同学们受到启发,获得新知,开阔视野,提升理论,锻炼能力,从而成为思想、知识、能力兼备的领军型人才。
思政课通过研讨式教学给了学生提升的舞台和空间,我们应该在关注到研讨式教学具有诸多优势的同时,总结其经验,并弥补其不足,进一步提高同学参与的积极性,培养同学们的学习能力、表达能力、思辨能力、创新能力,以适应国家、社会、时代对创新型领军人才的需求。
参考文献:
[1]择天下英才而用之[N].人民日报海外版,2015-03-06(1).
[2]蔡秀萍.揭秘领军人才素质[J].中国人才,2007(4).
[3]习近平.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N].人民日报,2016-12-09(1).
[4]易彪.“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开展研讨式教学要把握好的几个问题[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2(10).
[5]郭汉民,李永春,田丹.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有机结合:试析研讨式五步教学[J].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