皖北城际旅游中华佗五禽戏的体验式发展分析
2019-07-08焦晓军张黎
焦晓军 张黎
安徽亳州历史传承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历史遗存众多,为当地旅游市场的开发奠定了历史文化基础。亳州素有中华药都、道家源地之称,健身养生文化浓郁,吸引大量中老年人,对亳州华佗五禽的传承与推广起到了极大地促进作用。本文就城际旅游中的体验游为研究内容,探索旅游体验活动对华佗五禽戏的推广、传承作用。
引言
亳州的历史可追溯到夏商周时期,历经春秋、秦汉、隋唐、宋元、明清各个朝代,文化历史资源浓厚,历史名人繁多,其代表人物有商汤王、老子、庄子、曹操、曹植、曹丕、华佗等,留存下来了众多的历史文化。亳州涡阳(商丘鹿邑)作为道教老子的诞生地,老庄思想浓厚,当地人在老庄无为思想的影响下,十分注重清静无为、顺应天道。华佗故里、药材之乡,亳州素有中华药都的美誉,地方崇尚养生之道。五禽戲是华佗在《庄子》“二禽戏”(熊经鸟伸)的基础上,结合中医原理,模仿虎鹿熊猿鸟五种动物的动作和神态编创的一套导引术。
一、亳州华佗五禽戏的发展现状
亳州华佗五禽戏是华佗在《庄子》“二禽戏”(熊经鸟伸)的基础上,结合中医原理,模仿虎鹿熊猿鸟五种动物的动作和神态编创的一套导引术,其中,虎鹿熊猿鸟分别效仿虎之威猛、鹿之安舒、熊之沉稳、猿之灵巧、鸟之轻捷,力求蕴涵“五禽”的神韵。
(一)亳州华佗五禽戏的简述
亳州华佗五禽戏是华佗依据《庄子》“二禽戏”,结合中医原理,模仿虎鹿熊猿鸟五种动物,将其五种动物的动作和神态编创出的一套导引术。在《后汉书·方术列传·华佗传》中记载,“吾有一术,名五禽之戏:一曰虎,二曰鹿,三曰熊,四曰猿,五曰鸟。亦以除疾,兼利蹄足,以当导引”。以此来观之,五禽戏的发展由来已久,在历经漫长的发展中五禽戏也逐渐演变出不同的派系。
(二)悠长历史传承,发展式创新
亳州华佗五禽戏的传承历史悠久,自东汉末年华佗在《庄子》“二禽戏”的基础上,结合中医养生原理,效仿虎鹿熊猿鸟的动作、形态编创的一套导引术,用以强身健体,养生保健。安徽亳州目前流传着以董文焕为代表的54式五禽戏和刘时荣为代表44式五禽戏。五禽戏第59代传承人——华一将印度瑜伽融入五禽戏之中,自创宗瑜伽体系。
二、亳州华佗五禽戏在城际旅游协调发展中价值体现
亳州借助国家经济转型及产业文化创新式发展时期,大力发展旅游经济、着力打造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全国优秀旅游城市、皖北旅游中心城市,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上给予政策和资源的大力支持。依托亳州华佗故里、药材之乡,开展丰富的养生药膳、养生知识讲座、五禽戏推广等活动,吸引了大量的城际旅游客源,推动了亳州地方旅游市场的发展、繁荣。
(一)强身健体、养生保健
以效仿“虎鹿熊猿鸟”的动作、行态为内容结合中医养生原理编创的华佗五禽戏导引术,通过习练五禽戏达到强身健体、养生保健的目的。华佗五禽戏以“适量运动、流水不腐”“中药中医、滋补养生”的医学认知,在健康中国的理念下,养生、健身、防病、娱心的健康生活理念促使人们在日常生活中追求健康科学的养生健身理念,因此,建议将五禽戏作为生活习惯相伴终生,以期达到健身娱心、延年益寿的功效。
(二)历史溯源、文化遗存
亳州华佗五禽戏的历史可追溯到先秦,《庄子》中有“熊经鸟伸,为寿而已矣”等载述,可见当时已有多种模仿动物形神的导引图文,更属“五禽戏”原始功法之类。东汉末年华佗以《庄子》“二禽戏”为基础,结合中医养生原理,效仿虎鹿熊猿鸟的动作、形态编创的一套导引术,以期达到强身健体,养生保健的目的。《后汉书·方术列传·华佗传》中记载:“吾有一术,名五禽之戏:一曰虎,二曰鹿,三曰熊,四曰猿,五曰鸟。亦以除疾,兼利蹄足,以当导引”。
(三)游客养生体验的发展需求
五禽戏融合中医养生原理与体育健身原理,在旅游项目中占有明显的传播优势。亳州素有世界中医养生之都、中华药都、长寿之乡的美誉,在老庄故里、中华药都蕴含了老庄思想和谐统一的理念,在此生活的人们深受老庄文化影响,崇尚自然和谐、天人合一,追求长生不老、寿与天齐。来亳州旅游的众多游客中以中老年为主,追求健康长寿秘诀。为拓展亳州旅游文化市场,亳州多部门联合开展有关亳州养生旅游项目,体验亳州的药食文化、养生文化,通过游客的体验活动来加快亳州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播。
三、亳州华佗五禽戏嵌入城际旅游的发展对策
(一)五禽戏的系统性调查
在对五禽戏进行重新调查的过程中,首先要借助资料分析法,找出在五禽戏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料的不足之处,以多种调研方法进行有针对性的调研活动,补充所欠缺的资料,如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影音资料、制作技艺的影音资料等,尽可能的丰富五禽戏的各种图文、影音资料,从不同方面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给予把握,保存在新城市、新文化、新形势中,保留其应有的韵味。
(二)五禽戏旅游体验项目确立的科学规划
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应当建立在规划的基础上,坚持科学的指导思想,融入创新、绿色、共享、协同等发展理念,建立从政府、高校、民间三维一体的文化遗产保护体系。亳州华佗五禽戏旅游体验项目的确立要建立在市场需求、游客需要、文化发展的科学规划上,切忌拿来主义、本本主义在五禽戏旅游体验项目的运用。用科学的发展观、科学的指导思想合理制定五禽戏在城际旅游中的体验项目,将景区、五禽戏传承人、表演嘉宾、游客有机整合在一起,以游客体验为依托促进五禽戏在当地旅游项目中的实践。
(三)五禽戏的VR创新性发展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发展与传承离不开自身创新和以时下文化、科技、经济相适应的发展形式。在非物质文化展馆或文化馆通常会有非遗文化的体验展区,通过虚拟成像技术将体验人在现实中的动作通过摄影机呈现出来,以增加文化遗产在现实体检中的趣味性。随着智能手机、云平台、扫码技术的兴起与普及,游客对于民俗、文化知识的获取由客观、被动的导游讲解向主观、主动的扫描体验转换,伴随而来的是文化遗产资料的数字化形成,游客体验方式向多元化升级发展。
(四)五禽戏传承人储备库的建立
非物质文化的保护、传承、发展除了国家政府部门的主导作用,非遗传承人的保护与人才资源库的建立也非常重要,是关系到非遗文化能否传承下去的必然因素。在五禽戏的发展创新上,人才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建立老、中、青三代协调发展的人才储备机制,有利于非遗文化在新的环境下顺利传承。
(五)协调统筹发展关系、注重游客切身体验
非物质文化遗产与体验式旅游协同发展的关键是强化体验功能,注重协同发展。在以往的旅游项目中,游客只是被动性的观看民俗文化节目,在旅游中得不到体验上的满足,很难为当地民俗文化的推广作出努力。将非遗产品的生产搬到销售地,让游客在师傅的指导下切身体验民间技艺转化实物的过程,提高游客的兴趣和参与度,使其得到广泛传承。
四、结语
文化关乎一个民族、国家的长期发展,其经济软实力彰显一个国家在国际社会中的综合国力,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文化的载体,日益引起国家和学者的重视。在经济迅猛发展的今天,“步子稳定、特色鲜明”的非物质文化发展道路对于促进我国在国际上的影响力具有重要指示作用,实现城市经济发展与传统非物质文化遗产之间的协同发展,促进传统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长期稳定发展,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新时代的创新性发展。
(作者单位:亳州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