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社区协议共管模式在玛可河林区成效调查报告

2019-07-08徐海燕

科技资讯 2019年10期
关键词:成效

徐海燕

摘  要:青海省玛可河林区动植物资源十分丰富,是青海西南部重要的高原生物基因库,生态价值显著,保护任务重,需跟进时代发展,在生态环境保护的道路上积极探索适合本林区的发展模式,社区协议共管就是一次大胆的尝试,并已取得一定的经验和成效,通过协议保护模式,促使广大农牧民群眾成为生态保护的有效主体,强化了广大农牧民群众在生态保护中的主体地位。

关键词:社区协议共管  经验做法  玛可河林区  成效

中图分类号:S76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9)04(a)-0216-02

1  玛可河林区概况

1.1 玛可河林区自然概况

玛可河林区位于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班玛县境内,地处巴颜克拉山支脉果洛山南麓,大渡河上游源头地带,东部及南部与四川省阿坝藏族自治州相邻,东北与久治县接壤,西与班玛县相连,东西长49km,南北宽21km,经营总面积101781公顷。境内动植物资源十分丰富,是青海西南部重要的高原生物基因库。以川西云杉和紫果云杉为优势树种组成的寒温性针叶林,分布在森林生长极限地带,形成稳定的动植物群落。近年来,由于林业生产建设的快速发展为玛可河林区提供了较好的生态保障。

1.2 玛可河林区社会经济情况

林区所处的班玛县是国家贫困县之一,低处偏僻,交通不便,经济发展滞后。林区内有2个藏族乡,9个行政村,农牧民户919户,总人口5300人,其中劳动力2300人,全林区有宗教活动点8处,僧尼800多人。由于经济发展严重滞后,林区内的农牧民群众收入单一,对林区内森林资源构成潜在威胁。

1.3 玛可河林区生态保护

玛可河林区保护范围广、面积大、山高沟深,地形复杂,保护管理难度大,任务艰巨,玛可河林业局在森林资源保护道路上积极探索、大胆尝试,寻求新的发展机遇,为更好地保护玛可河林区森林资源践行建立。

玛可河林业局根据林区实际发展需求,借助林业项目运行,在林区内选取两个代表性牧委会尝试社区协议共管,并取得了一定成效,打开了新的发展思路。

2  社区协议共管模式的尝试

社区协议共管实施背景:玛可河林区农牧民全是藏族,他们祖祖辈辈都生活在这片林区,在藏传佛教的传承中,历来就有保护环境和管理资源的文化和传统。长期以来,生活在这里的藏族人民就形成了敬畏自然、珍惜一切生命的生态伦理价值观,这种观念本身就与现代生态伦理价值观具有相同之处,需注重发挥本土文化在保护生态和环境管理中的积极作用。生活在林区的广大农牧民群众,他们才是林区保护真正的最直接利益相关者和最有积极性的保护者。但由于经济发展的限制等因素使林区农牧民游离于生态保护之外,变成生态保护的“旁观者”或“破坏者”。

3  社区协议共管具体实施方案

3.1 入户走访调查牧委会基本情况

包括牧委会人口数量、生产模式、人均耕地、经济收入、受教育水平以及一年内的主要农事活动等。通过入户走访调查,基本摸清该社区基本的民情社情、生产生活情况,以及对社区面临的问题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并通过与牧民的面对面交流,还能获取社区的历史发展情况以及附近林区内动植物的一些变化,了解牧民的生活习惯及迁徙(见表1)。

3.2 成立牧委会共管委员会

召集全牧委会成员参加选举会议,选出牧委会共管委员会主任1名,副主任1名,成员10名。牧委会的成员组成是有一定条件的,是能够充分代表牧民全体意愿,并在村内有一定的影响力,踏实肯干,能为集体着想,对牧委会将来的发展献言建策,有担当有作为的人选。

3.3 共管委员会职责

负责召开村民委员会会议;组织村民开展各种巡护工作;对巡护队成员的巡护绩效进行考核、负责日常的各项管理工作、制定该牧委会的村规民约等。在项目的开展中,能够组织牧委会成员积极参加各项社区活动,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整改,不断进步。

3.4 对牧委会面临的生物多样性保护问题进行收集和分析原因

组织全体社区居民召开社区会议,在会上提出社区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会议形式比较多样自由,可以男女分开讨论,每个社区居民都有发言表达的权利,将每个人提出的问题一一记录,之后将所有人集中起来,将所有提出的问题都汇总起来。通过全体人员投票来决定急需解决的问题(见图1)。林区牧委会提出的问题主要有缺乏收入渠道、保护意识淡漠、社区环境卫生差等问题(见表2)。

将牧委会需要解决的问题分门别类,并在全体社区居民在场的情况下,分析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具体见表3。

针对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做出相应的决策,借助项目运行等方式计划开展不同的活动来改善现有问题,具体见表4。

4  社区协议共管取得的成效

社区协议共管模式在玛可河林区的尝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社区居民的保护行动变得有计划、有组织、有纪律、有保障,参与生态保护的热情明显提高,通过技术人员的宣传,对自己生活的这片土地有了更深的认识,采取实际行动参与到生态保护建设中来。

因此,林区生态保护建设,当地的农牧民群众不应缺席,应该为生态保护的主体,对社区的传统利益和保护愿望加以重视,为积极调动社区群众的生态保护积极性开展了以参与式协议保护为主要形式的社区共管工作。通过协议保护模式,促使广大农牧民群众成为生态保护的有效主体,强化了广大农牧民群众在生态保护中的主体地位。有效遏止了乱捕滥猎野生动物、盗伐等违法行为的发生,使保护区社区实现了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约束和自我监督的生态保护管理模式和社区事务管理模式。

参考文献

[1] 张胜邦,胡小兵,王恒思.天保工程进展与成效分析——以青海省为例[J].林业经济,2008(5):46-47,57.

[2] 郑杰.青海玛可河森林保育与发展研究[M].西宁:青海人民出版社,2012.

[3] 马莹.可持续发展下的森林资源保护与管理[J].农业与技术,2017,37(21):97-98.

猜你喜欢

成效
靖边县农业气候特征与农作物区域布局成效
原州区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成效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讨论法应用的实效性
羁押必要性审查的实践应用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