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微课”视域下高职思政课教学实效性研究

2019-07-08张立梅

科技资讯 2019年10期
关键词:高职思政课实效性微课

张立梅

摘  要:微课的设计与应用已成为信息化时代高职思政课教学改革的重要选择,但在发挥“微课”对高职思政课教学优势的基础上,同时也要充分认识到高职思政课微课教学中对微课教学作用的认知还存在偏差、微课的设计制作过于依赖技术手段等现象。所以,实现现代信息技术与高职思政课的深度融合,需要探索建立高职思政课“微课”教学的有效机制,以促进“微课”在思政教学中的良好应用,提升高职思政课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关键词:微课  高职思政课  教学改革  实效性

中图分类号:G711;G4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9)04(a)-0191-02

经过一轮轮的教学改革,当前,高职思政课的教学效果仍然不尽如人意。随着信息通信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高职思政课必须借力信息技术,才能改变传统教学中的痼疾,最终实现高效的育人目标。“微课”作为一种新型的教育信息化方式,其在高职思政课中的运用,是增强思政课程吸引力、提高思政课教学实效性的有力措施。

1  “微课”及其与高职思政课的逻辑关系

1.1 微课的内涵及特点

微课是个“舶来品”,传入我国后,国内诸多专家学者对其进行了解读。教育硕士胡铁生认为微课是“基于网络运行的、不受时空限制的微型网络课程资源”。张一春教授认为“微课”是指为使学习者自主学习获得最佳效果,经过精心的信息化教学设计,以流媒体形式展示的、围绕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开展的、简短、完整的教学活动。它的形式是自主学习,设计是精心的信息化教学设计,内容是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本质是完整的教学活动。可见,“微课”最显著的特点就是时间上的短,一节“微课”一般是5~10min,从而能有效避免目前的课堂教学因40~45min的时长造成学生学习的倦怠感,同时又能有效聚焦学生对知识点的关注度。“微课”其在内容选取上,指向明确、主题突出。“微课”还具有传播方式灵活便捷化、资源丰富性、情境真实性等特点。

1.2 微课应用于高职思政课教学中的优势

“微课”本身所具备的优势是传统教学无法与之媲美的。

首先,“微课”为高职思政课提供了一种更灵活、更高效的课堂教学手段和模式。教育学理论认为,“独白式教育是一种知识的复制或再现,注重的是结果即知识的掌握;而对话式教育所进行的是知识结构或称符号世界的不断重构和更新,注重的是过程即知识的生成[1]”。当前,“微课”之所以得到各高校的大力支持并受到思政课教师和学生的青睐,逐渐应用于教学领域,就是因为微课以其“短、小、精”又兼具丰富性、生动性等特点,真正转变了思政课传统的枯燥单一的课堂说教式、灌输式教学模式。高职思政课教师在围绕课程知识点进行微课制作、开发的过程中,在转变教育理念的基础上,必然会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手段,精心进行教学设计,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通过体验获得知识、锻炼能力、丰富人性,使高职的思政课教学有趣有用。

其次,在互联网+时代,网络数字化阅读和学习越来越倾向于碎片化、个性化、多渠道的方式呈现,“微课”作为一种新型的信息化教育方式,迎合了当前“微时代”学习者学习模式的变化。微课在高职思政课教学中的运用,贴近了学生们学习特点与需求,真正体现了教学要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原则。随着手持移动数码产品和无线网络的普及,学生们可利用空闲的“碎片时间”通过自主学习微课来解决学习过程中不懂的问题或巩固需要强化的知识,这样既满足他们个性化学习需求,也促进了他们自我学习能力的提升[2]。

2  高职思政课微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微课”作为一种新型的教育信息化方式,如果科学、合理地利用微课教学这一载体,把它有效运用到思政课的教学中,让它服务于高校思政课教学,这将是提升思政课课程吸引力和思政课教育教学改革的全新推力。但就当前来看,对高职思政课微课教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上还未达成共识,微课在高职思政课教学的实际应用中还存在诸多误区。

2.1 对高职思政课微课教学作用的认知存在偏差

在不少思政教育工作者看来,微课符合当前信息化教育这一趋势,在思政课教学困境需要突破、教学效果需要提升的情形下,发挥互联网的优势来推动思政课教育教学改革和创新,成为一种必然选择。但是也有不少人认为,微课在思政教学上的应用,只是将教学内容通过网络平台来呈现展示,教学形式大于内容,而且设计制作又十分耗时耗力,学生有没有学、学得怎么样,也没有直观、有效的检测、评价指标和手段,所以,这种换汤不换药的做法,其作用是微乎其微的。

2.2 在思政课微课的设计制作中,盲目追逐技术装备的包装

不少人认为,微课就是追求动态和画面的唯美,因为只有精美图片、动画和音乐才会调动学生们的视觉神经,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因此在高职思政课微课的设计制作过程中,就存在盲目追逐技术装备的现象。现实中,一些高校不惜动用声、光、电、字幕等一切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再经过反复录制以及后期剪辑,力图把思政课微课打造成激烈精彩的美国大片,从而误把信息技術当成教学目标。同时在实践操作中,还存在不少学校滥用微课,变相减少思政课课堂教学环节或挤占课堂教学时间的现象。

3  “微课”视域下增强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的思考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要运用新媒体新技术使工作活起来,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增强时代感和吸引力[3]。”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与思政课教学的融合是大势所趋,广大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必须有效促使现代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各要素的融合整合,重塑教学生态和教育理念,助力高职思政课教育教学的改革创新,以切实提高高职思政课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3.1 对微课要有正确的认知

微课是促进教学信息化的重要手段,主要体现在教学手段的灵活性、多样化以及学习上的开放性、个性化。微课在教学领域的应用使课堂教学差别化加大,精彩程度大大提升。从实践看,微课在思政课堂上的应用,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增强了思政课的教学效果、完善了思政课的教学模式。但从教学规律角度来分析,并不是所有的思政课内容的教学都适用,同时微课也并非是对传统教学模式的全盘否定,只是一种手段、模式的创新,因此微课不能代替完整的教学环节,更不能代替完整课程。广大的高职思政课教师必须对微课有客观正确的认知,理性地认识微课教学的角色地位,既要顺势而为、勇于创新探索,又不能乱用、滥用,这样才能合理有效地利用微课来促进思政课的教学,真正提高思政课教学的实效性。现实调查中还发现,很多思政课教师对微课的关注和热捧,主要是为了参加各类微课教学比赛,以获奖为荣,为评优评先、晋升职称为目标。所以,有些高价聘请专业团队精心制作的优质微课作品,在参加完比赛后就束之高阁了。所以,高职思政课教师应更多地利用微课来促进自身教学水平的提升、推动思政课的教学工作,而不是仅仅把微课用于比赛。

3.2 微課设计要遵循科学性和思想性相统一的原则

高职思政课的课程性质决定了高职思政课微课设计要遵循科学性和思想性相统一,这也是提升高职思政课教学实效性的关键。

科学性要求高职思政课微课的设计、制作过程中,教学目标的确定、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方案的设计和教学资料的整合等,都要建立在科学严谨的调查分析研究的基础上。高职思政课程具有很强的意识形态性和理论性,重在思想认识的引导、理想信念的树立、人格情感的培养,实现学生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思政课程特性决定其教学活动要具备思想性、情感性和互动性。虽然,现代信息技术可以在形式上增加教学过程的延展性和丰富性,在组织上拓展教学过程的互动性和自主性,但却在逻辑思维和抽象思维培育方面存在明显的两面性,其负面影响尤其值得警惕[4]。因此,高职思政课微课的设计、制作过程中教学内容要彰显思想内涵,要选择注重学生信仰、价值、情感培养的内容,以帮助大学生们树立科学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3.3 建立高职思政课微课教学的长效机制

高校思政课“微课”教学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它囊括着前期“微课”教学的宣传、策划,经费的预算、支出;中期“微课”教学主题的选择、设计、录制;后期微课视频的剪辑、字幕的制作以及贯穿始终的微课教学资源平台的健全更新、跟踪维护等,这些工作不是仅仅依靠学院的思政团队就能完成和解决的,需要学院党委领导能合理统筹规划,加大学校各部门的分工与合作,否则很难达到成效。

为了确保“微课”教学机制的长效性,还必须加大人力、资金的投入和资源开发的力度,尤其是加强队伍建设,没有一支素质过硬、扎实专研的团队,再多的资金投入也没有意义。这就需要各个院校的思政课教师紧跟“微时代”的步伐,勇担重任,因为只有一线的思政课教师成为微课开发的主体,这样制作出来的微课才能符合思政课的教学实际,思政课教学质量的提高才有可能。所以,广大思政课教师要勇于改变固有的教学理念,不断加强自身的理论学习,积极参加各类培训、比赛,注重积累经验;同时紧紧围绕课程教学内容,根据学生实际需求精心选择微课主题,设计制作优秀的“微课”并将其运用到实际教学中去,课后针对课堂效果展开交流研讨,不断提高自身的实践能力。“当前微课发展所遇到的瓶颈并非技术瓶颈,而是理论瓶颈、制度瓶颈和发展理念瓶颈。这些瓶颈只有通过高质量的微课发展研究特别是微课理论体系建构研究才能突破[5]。”因此,广大思政课教师还需要在理论上不断加强探索、研究,从而为微课在思政课教学中的持续有效应用提供理论指引。

参考文献

[1] 蔡春等.从“独白”到“对话”——论教育交往中的对话[J].教育研究,2002(2):51.

[2] 陈学凤.关于高职思政课利用微课促进教学的思考[J].教育与职业,2016(2):89.

[3] 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6-12-09.

[4] 赵庆寺.现代信息技术与高校思政课深度融合的异化及其超越[J].学术论坛,2018(5):163.

[5] 陈静,邓燕.“微课+”高校思政课的局限性及超越路径[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8(12):179.

①基金项目:本文系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2018年度课题的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2018-YBSK-06)。

作者简介:张立梅(1980—),女,汉族,安徽蚌埠人,硕士,讲师,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猜你喜欢

高职思政课实效性微课
“主讲主问主评”工作法:提升党课教育吸引力实效性
利用微视频提高小学美术教学实效性的实践与研究
微课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与反思
精梳巧练 理性分析——提升小学数学复习课实效性的教学策略
微课在初中英语课后作业中的应用
微课在心理健康团训师培养中的应用探讨
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微课”教学模式的探讨
工学结合背景下的高职思政课“任务驱动”教学模式探讨
高职思政课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化的探讨
优化作业设计 提升数学教学的实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