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海燕:手工吹制玻璃的肌肤和纹理不可复制
2019-07-08吴南雁
吴南雁
透明、纯粹、闪耀、晶莹剔透……这些跟人或者某些事物有关的美好体验里,总少不了玻璃带来的浪漫。这浪漫来自于手工玻璃制品独特肌理传递给我们的——光一般的语言和信息。
在手工吹制玻璃的过程中,随着吹入的空气而自然形成的气泡,会变成这件玻璃器物上无法模仿的肌肤和纹理,这正是手工玻璃制品独特的魅力,也是刘海燕所说的——“有人气儿的生命力”。
日出日落,人来人往,很多事情都在变,但在富有艺术气息的造物领域不变的是——人内心对光的渴求。你所喜爱的每一抹光芒背后,都有着手工匠人们“踏破铁鞋”的探索和坚持,刘海燕就是这样一位数十年如一日,潜心于手工吹制玻璃的贡献者。
魅力不在产值
而在“人的气息”
刘海燕是河北信德玻璃公司总经理,也是北京信德佳百国际贸易有限公司的负责人。
在公司里,他同时扮演着好几个角色,既是把烛台、花瓶、果盘、鱼缸、风灯等手工吹制玻璃器皿销往全世界的推销员,又是肩负着几百人工作和事业前途的老板,还是一位潜心于手工吹制玻璃探索与创新的手艺人。
除了日常经营,参与产品的设计、研发、主持生产之外,刘海燕一有空就会站到炉前,亲自吹制成品。
“这行的技术都是大同小异,没有特别大的区别。”谈起自己的产品,刘海燕语气平和、自信满满:“我们做的产品既可以算是家用品,也可以算是工艺品,是实用性和装饰性结合在一起的产品。比如烛台,既是摆设又是装饰品,市场需求量很大。”
刘海燕干了20多年的玻璃事业,如今客户已遍及全球,每年出口额达300万元美金。谈起行业竞争、市场变化、工艺升级等一系列问题带来的压力,刘海燕从容不迫。“创新”对他来说,永远都是在追求吹下去的这口“人气儿”所能带出来的新鲜感。
“我们是纯手工的制品,机器制品成本低、售价便宜、市场更大,但没有手工的韵味。你问我手工玻璃制品这个行业有没有可能用机器完全替代人工?没有这个可能。我们的产品都是吹出来的,用气的大小,出气的长短,要靠一种感觉,这样出来的每个产品都不一样,而机器制作的都是千篇一律。”刘海燕认为,手工玻璃之所以能有长盛不衰的市场吸引力,就在于其本身是带有“人的气息”。
面对机器制品的竞争,由于在产量、利润、价格等各方面的劣势,手工玻璃制品市场规模肯定会越来越小。有些人不会再做手工吹制玻璃这个行当了,但有些人还会坚持,为了展示手工玻璃的生命力,始终坚持下去。
想和别人不一样
脑袋就不能发昏
“从来没想过要转行,真心喜欢。”刘海燕告诉《中国商人》,他将继续在这一行奋斗下去。靠着敏锐的差异化经营的策略和追求新鲜感的劲头,刘海燕做出了同行刮目相看的独特产品。比如看起来没什么用、像巨人国的酒杯一样壮观的异型大花瓶,就为他打下了一片火爆的市场。
“这种异型花瓶我们附近的工厂都做不了,摆放在家里非常漂亮,是纯装饰用的。我们第一个把产品做出来,市场上一片喝彩,马上有了订单,也开始出现仿品。模具很容易做,技术又差不多,其实很容易被人模仿。”刘海燕说:“但我们一直在升级产品,通过独有的工艺,保持独特性。”
刘海燕带领同事们,不断突破异型花瓶的高度和造型:从50公分、80公分,到突破1米,从直的、弯的、S形、到螺旋形,以及各种不同几何形状的巧妙结合。
高度和造型的突破,给手工玻璃制作工艺带来了很多挑战,也成为追随者们难以逾越的门槛,成就了信德玻璃的独特魅力。
刘海燕心里一直有个追求——自己得做出和别人不一样的东西。他喜欢组织厂长、工人一起开会,张罗着说“咱们得弄点新鲜玩意儿”。
刘海燕介绍说,玻璃在成型之前是非常软的,随着温度降低其硬度也会逐步增加,在玻璃质地变化的过程里,就可以把握火候好好做些文章。
每一次在广交会上听到别人说:“哟,老刘真有新鲜东西啊”,刘海燕就很开心。
多变的器形、过硬的质量、多年积累的信任,让竞争对手纷纷模仿,却很难超越。就这样,刘海燕硬是带领着人工密集型的手工吹制玻璃团队,不仅在市场上生存下来,而且走出国门,占领更为广阔的国际市场。
“发昏当不得死。”这是刘海燕最常对自己说的一句话。正是这份面对困难,永远选择第一时间迎难而上的挑战心,让他从早期零星的只有100个、200个产品订单,走到了拥有欧美长期稳定合作客户,以大货柜为出货单位的今天。
多年的探索,让他生命中绝大多数的时间都只和玻璃为伴——他热爱这门手艺。
“在广交会上,产品摆出来了,很多人围着看,问这个怎么弄出来的?”刘海燕自豪地说: “每当这个时候就特别高兴,自己的想法落了地,大家都喜欢,这就是我想干的事!”
能干是福
追求完美靠“平静心”
刘海燕在生活中很随性,除了打打球没有什么别的爱好,在他看来没有什么事情能比吹玻璃给自己带来更多乐趣。
刘海燕很愿意分享吹制玻璃的技艺和细节。聊到忘情处,他顺手从桌上拿起一个插着干花的小花瓶在手中转动了一下——他笑得像个看穿了某种魔法的孩子一样得意地说道:“这个花瓶是机器做的,山东淄博一带产的!”
多年来,刘海燕一直有这个习惯。比如参加宴会或饭局時,看见红酒杯等玻璃制品,就喜欢拿起来看一下,马上说出是手工做的,还是机器造的,甚至能说出是哪个地方出产的,哪家企业做的。家人和朋友一直笑他有很严重的职业病。
随着时间的推移,刘海燕对产品质量的追求也越来越高。刘海燕谈及北京昆仑、澳门葡京等众多世界五星级豪华酒店在大堂、房间里摆放的都是自家产品时表示:“因为你有这个能力,当然就不能裹足不前。”
聊起未来三五年的愿景,刘海燕沉吟了许久,“要不断提高产品质量。比如有些器形的开口、小的粘接处等等,很多细节方面的处理,还没有达到我所设想的完美程度。一口吃不成一个胖子,但我们要循序渐进慢慢突破,无论如何都一定要坚持下去。”
在当今经济快速发展的大背景下,能把这样一份依靠传统手工技艺、薄利多销,从未出现在风口上的手工吹制玻璃技艺和事业传承、维护下来,而且在没有大起大落的稳健经营中,为世界各国客户们带来手工玻璃陪伴的、闪亮与美好的享受,刘海燕说他全靠始终安于平静的心才坚持下来的。
“我挺有福气。”刘海燕说:“这一行有点辛苦,别人不愿意做,但我愿意一直干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