稼禾观尽
2019-07-08史佳琪
史佳琪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人,毕生都在流浪。
因为生死无常,灵魂常常需要在人生这段旅程中寻找安稳温暖的归宿,于是,流浪的终点就是所谓的“静好岁月”,一方小小的天地,成为幸福的慰藉。
但事实上,长途跋涉、历经磨难也未必能寻找到心中的乐土。所以,人们学会把视野缩小,变窄,窄到忽略风尘仆仆的脚步,只装下现时现世的日子。没有风起云涌,没有波澜壮阔,幸福来得太简单,太轻松。
但是,这深浅仅方寸的生活,又是真正意义上的幸福吗?
目光的投射一旦帶上了主观的目的意图,我们所看见的生活也就成了一种自得其乐的想象。进行这种选择的前提,是对视野外的世界的怀疑与不确定。确实,外面的世界总包含未知,它的运行并不规则,而是常带有偶然的变动。拒绝涉入这个世界,一方面安稳了内部,一方面抛弃了诸多的可能性。
缩小视野,更像是对广袤时空的逃避。可想而知,这样的幸福应该是被动的,它依附于表象图景的风平浪静和自我的有意识欺骗。
其实,真正的幸福,不在视野的收缩,恰恰在视野的开阔。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同样是灵魂的流浪,有人回眸时明晓了天地万象与人生常态不过是无常,所以能从容不惊。
倘若眼底能装下河山万顷,那么人一定会察觉到生活本质上的荒诞。人生只有一次,与草稿无异,而回忆起过往生活,用敏锐的目光去洞察与思索时,多年投身其中乐此不疲的表现就呈现出了荒谬的本质。认识到了小格局的荒谬,才能在大境界中反抗虚无。但这反抗不是激烈的抗议与挣扎,也不是一概否认人生的意义,恰恰相反,这种反抗是用平静的心境为人生创造意义,超越沉浮的束缚,获得览物圆融的精神。此时的“幸福”,是内心的充盈坚韧,原本如芥子般渺小细微的生活,才有了容纳须弥的境界。外界风来,风去,幸福却无关于此。
汪曾祺给故乡的留墨中写道:稼禾观尽。稼禾隐喻天下,而汪老观尽世道人心,终于从中悟到一份如水的明朗,映照生活。这,才是真正的幸福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