膝关节人工置换术后的康复护理
2019-07-08朱艳华
朱艳华
【摘要】 目的 分析膝关节人工置换术后的康复护理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 70例接受膝关节人工置换术的患者, 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 每组35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康复护理, 观察组患者实施个性化康复护理, 比较两组患者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观察组膝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为85.71%, 高于对照组的60.00%,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个性化康复护理用于膝关节人工置换术后患者的护理中, 能够有效改善患者膝关节功能、促进患者恢复, 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 膝关节人工置换术;个性化康复护理;效果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9.19.099
膝关节人工置换术是主要应用于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和骨性关节炎等造成的膝关节终末期损伤的一种方法, 对于关节严重疼痛、关节畸形、关节不稳、非手术治疗没有取得理想效果的患者非常适用[1]。手术结束后对于患者的康复护理是影响患者康复质量的关键性因素之一。本研究主要分析两种康复护理方法对于膝关节人工置换术后恢复的效果, 现对研究结果进行整理, 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8月~2017年7月本院收治的70例接受膝关节人工置换术的患者, 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每组35例。观察组男19例, 女16例, 平均年龄(63.7±4.3)岁;单侧置换22例, 双侧置换13例;老年性关节炎17例, 类风湿性关节炎关节畸形12例, 创伤性骨关节炎关节畸形6例。对照组男20例, 女15例, 平均年龄(65.1±4.2)岁;单侧置换21例, 双侧置换14例;老年性关节炎16例, 类风湿性关节炎关节畸形11例, 创伤性骨关节炎关节畸形8例。两组患者年龄、病情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1. 2. 1 对照组 患者进行常规康复护理。手术结束后6 h协助患者保持平躺, 连接心电监护装置监测生命体征, 必要情况下给予中流量吸氧。对患者肢体末端血供情况以及局部出血情况进行密切观察, 抬高患者患肢, 帮助血液回流, 避免下肢发生肿胀, 缓解患肢淤血情况。对引流液情况进行密切观察, 当24 h引流液<50 ml且液体颜色变成淡血色时, 拔除引流管。术后指导患者活动患处关节以及股四头肌。
1. 2. 2 观察组 患者采用个性化康复护理, 以循序渐进、全面康复为康复护理原则。具体如下。
1. 2. 2. 1 術后早期护理 ①严密观察生命体征。患者术后安全返回病房后立即给予心电监护仪监测生命体征, 记录生命体征的变化情况;抬高患肢, 利于静脉回流, 消除肿胀, 促进功能恢复;应用气压泵防止深静脉血栓;给予低浓度吸氧, 建立静脉通路, 注意静脉输液导管是否通畅。注意患者神色、面色、皮肤黏膜情况, 有异常及时处理。术后使患者取舒适的卧位, 遵医嘱给予消肿止痛治疗, 强调无痛锻炼是康复的前提和条件。②等到麻醉效果消除后, 指导患者锻炼肱四头肌。将肢体保持在平直状态, 背伸踝关节, 将肌肉保持为收缩状态, 持续5 s后放松, 多次重复。手术结束后1 d借助持续被动活动机锻炼患者膝关节。首先为小角度, 慢慢增加, 保证患者耐受, 30 min/次, 1~2次/d, 连续进行1周。
1. 2. 2. 2 术后中期护理 进一步加强锻炼膝关节, 做主动屈伸练习, 加强患肢肌力锻炼, 每天至少进行500次股四头肌收缩, 200次直腿抬高练习, 动作维持5 s/次, 以患者耐受为宜。手术结束后2周借助拐杖下床进行行走练习, 首先将重心落在健侧, 慢慢移至患侧[2]。手术结束后3周练习上下楼梯, 起先可以借助扶手练习, 顺序为上楼时先动健侧然后动患侧, 下楼时先动患侧再动健侧。
1. 2. 2. 3 术后后期护理 继续强化锻炼屈膝以及肱四头肌, 将500 g的沙袋绑在患者脚上练习负重抬高, 2次/d, 20 min/次。手术结束后6个月患者患侧膝关节被动屈伸角度应该能够达到140°, 主动屈伸角度应该能够达到120°。
1. 2. 2. 4 出院指导 ①追踪期观察:患者出院后, 嘱其定期到医院接受随访复查, 以巩固康复护理效果。②家属指导:患者的整个康复护理过程均需家属共同参与, 应指导其掌握康复护理的基本方法, 从而为患者出院后的康复护理提供协助[3]。③患者回归家庭指导:嘱患者出院后自主在家属协助下进行蹲坐和站立训练, 一旦患者发生任何意外事件, 需及时与医院联系。④患者自我保健知识教育。
1. 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对两组患者进行为期1年的随访, 对患者的膝关节功能进行评价。使用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量表评价患者的膝关节功能, 其中包括交锁(15分)、上下楼梯(10分)、不稳定(25分)、疼痛(25分)、跛行(5分)、需要支持(5分)、下蹲(5分)、肿胀(10分)共8项指标, 总分为100分, <60分为差, 60~79分为可, 80~94为良, 95~100为优。优良率=(优+良)/总例数×100%。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膝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为85.71%, 高于对照组的60.00%,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 讨论
人工膝关节置换术患者通常住院时间为2~3周, 在医院内无法完成所有康复锻炼, 因此做好患者的出院指导非常重要。同时, 为了提高患者康复锻炼的依从性, 护理人员在出院前要为患者制定全面的、具有针对性的康复锻炼计划, 指导患者按照计划实旋康复锻炼, 叮嘱患者家属做好陪护指导工作[4]。康复锻炼的顺序是“站、立、坐、蹲”, 同时需要注意不要做可能造成关节损伤的运动[5]。叮嘱患者出院后定期回医院复诊, 一般时间为手术结束后1、3、6个月及1年。叮嘱患者在发现切口出现疼痛红肿、膝关节强烈疼痛、患肢发生肿胀等不良反应时应该马上回到医院让医生进行处理[6-11]。本研究对两组膝关节人工置换术后患者分别采用常规康复护理方法以及个性化康复护理方法, 研究结果显示, 观察组膝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为85.71%, 高于对照组的60.00%,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 个性化康复护理用于膝关节人工置换术后患者的护理中, 能够有效改善患者膝关节功能、促进患者恢复, 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 刘新萍, 刘新苗, 管廷进. 早期康复护理介入对膝关节置换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和下肢功能恢复的影响. 山西医药杂志, 2017, 46(24):2967-2970.
[2] 梁剑敏, 黄晓. 人工膝关节置换术的护理及康复训练指导. 护士进修杂志, 2016, 31(13):1217-1219.
[3] 田梅梅, 杨柳柳, 龚美芳, 等. 加速康复外科理念在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患者术后护理中的应用.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16, 22(29):4233-4237.
[4] 贾瑛, 李潇. 快速康复护理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围术期应用的护理研究. 实用骨科杂志, 2017, 23(4):382-384.
[5] 樊珊, 李瑞. 心理护理对骨肉瘤患者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后生活质量和康复的影响.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6, 20(22):186-187.
[6] 任小华. 临床护理路径对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后疼痛和功能康复的影响.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6, 20(16):132-135.
[7] 杜玉萍. 疼痛控制对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早期康复效果的影响. 医学信息, 2015(2):60.
[8] 李焕喜. 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后早期功能锻炼的康复护理.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5(4):150-151.
[9] 王舒. 护理干预对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后康复的影响. 中国乡村医药, 2015, 22(22):68-69.
[10] 马杰, 吴亚男, 杨克侠. 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的康复护理. 中国社区医师, 2014, 6(34):2624-2625.
[11] 黄露. 28例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后康复护理的临床效果观察.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14(15):2324-2325.
[收稿日期:2018-1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