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胖对女性患者罗库溴铵剂量-效应曲线的影响分析
2019-07-08常云华刘占立
常云华 刘占立
【摘要】 目的 分析肥胖女性患者罗库溴铵剂量-效应曲线的相关性, 同时计算肥胖女性患者罗库溴铵95%有效剂量(简称ED95)。方法 88例进行全身麻醉的女性患者, 依据自身体质量指数(BMI)不同分为A组(BMI 20~25 kg/m2)和B组(BMI 30~35 kg/m2), 每组44例。A组和B组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罗库溴铵单次剂量0.075、0.100、0.150、0.300 mg/kg 4个剂量组, 分别为A1~A4组和B1~B4组。对患者麻醉诱导时共同开启注射泵直到患者意识消失, 再校对肌松监护仪开启四个成串刺激(TOF)模式。采用直线回归方式建立罗库溴铵量效关系, 比较A组和B组患者的ED50、ED75、ED90和ED95值及罗库溴铵给予首剂量、第一肌颤搐反应(T1)最大抑制程度、肌松药的起效时间。结果 回归方程分别为Y1=3.460X1-2.230与Y2=3.841X2-2.746。A组ED50、ED75、ED90和ED95值分别为0.124、0.177、0.256、0.333 mg/kg, 明显高于B组的0.101、0.145、0.205、0.248 mg/kg,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与B组的T1最大抑制程度随药量渐增而逐渐增大,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同样首剂量下B组的T1最大抑制程度大于A组, B组的肌松药的起效时间短于A组, 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肥胖可对女性患者罗库溴铵量效曲线产生影响, 能增强罗库溴铵敏感性。
【关键词】 肥胖;女性;罗库溴铵剂量;效应曲线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9.19.065
在现代人群中肥胖者占据的比例越来越高, 针对肥胖病态腹腔镜袖套状胃大部切除术得到大力推广, 但是针对肥胖者手术中肌松剂的使用依据一直存在争论。若按照实际体重, 虽使用很方便, 但可能导致肥胖患者者肌松时效延长;若根据理想体重, 可能致使气管插管条件过差[1]。在肥胖者中罗库溴铵起效时间与理想体重者相比实际体重者明显得到延长, 但与在正常体重者罗库溴铵依据实际体重起效较接近。罗库溴胺属一类中时效肌松药, 在临床应用中较为广泛, 主要与起效快、高性价比密切相关。肥胖者在BMI>30 kg/m2时, 在全身麻醉时经常要加大倍量诱导剂有利于缩短罗库溴铵的起效时间[2]。现今研究报道表明, 在肥胖者中行全身麻醉时若应用肌松药存在不合理性极易导致术后残余肌松(PORC)[3]。本文采用单次剂量拟合肥胖女性者与正常体重者的罗库溴铵量效曲线, 再经进一步计算得知肥胖女性者的罗库溴铵ED95。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1~12月本院88例行全身麻醉的女性患者, 年龄18~45岁。纳入标准:均不存在心、脑、肝、肺、肾、内分泌等方面的疾病, 且无神经肌肉传递功能的异常变化, 术前不存在其酸碱失衡或电解质紊乱现象, 从未服用过影响神经肌肉传递间的相关功能性类似药。将88例患者依据自身BMI分为A组(BMI 20~25 kg/m2)和B组(BMI 30~35 kg/m2), 每组44例。A组和B组根据随机數字表法分为0.075、0.100、0.150、0.300 mg/kg 4个剂量组, 分别为A1~A4组和B1~B4组。纳入者均已获伦理委员会批准并签署患者知情同意书。
1. 2 麻醉方法 患者术前禁水、饮食8 h, 监测心电图(ECG)、脑电双频指数(BIS)、无创血压值等, 麻醉前输注时以5 ml/kg速度进行复方乳酸钠、羟乙基淀粉、生理盐水各吸氧去除氮3 min, 瑞芬太尼靶控采用TCI-I型注射泵进行输注, 内嵌入Minto药代相关参数, 丙泊酚靶控其输注采用TCI系统并内嵌Marsh药代相关参数, 瑞芬太尼血浆靶浓度为3 μg/ml。其开启两注射泵后患者的意识消失校队肌松监护仪器, 持续15 s/次, 当T1稳定在100%。A1~A4组和B1~B4组再分别静脉注射罗库溴铵0.075、0.100、0.150、0.300 mg/kg。当T1达最大抑制时, 加罗库溴铵的总量达到0.6 mg/kg再进行气管插管。为有效控制呼吸需要采用Ohmeda麻醉机可维持氧流量2 L/min, 潮气量(VT)8~10 ml/kg, 呼吸频率(RR)12~14次/min, 呼吸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35~45 mm Hg(1 mm Hg=0.133 kPa)。
丙泊酚靶浓度维持BIS水平值在40~60, 同时可调节其瑞芬太尼的靶浓度起到术中镇痛的药理作用。
1. 3 观察指标 采用直线回归方式建立罗库溴铵量效关系, 比较A组和B组患者的ED50、ED75、ED90和ED95值及罗库溴铵给予首剂量、T1最大抑制程度、肌松药的起效时间。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 组内比较采用完全随机方差分析, 两组量效关系比较采用协方差分析, 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A 组与B组的量效关系比较 A组、B组的量效关系回归方程分别为Y1=3.460X1-2.230与Y2=3.841X2-2.746。两直线的回归系数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ED50、ED75、ED90和ED95分别为 0.124、0.177、0.256、0.333 mg/kg, 明显高于B组的0.101、0.145、0.205、0.248 mg/kg。见表1。
2. 2 A组与B组罗库溴铵给予首剂量、T1最大抑制程度、肌松药的起效时间比较 A组与B组的T1最大抑制程度随药量渐增而逐渐增大,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同样首剂量下B组的T1最大抑制程度大于A组, B组的肌松药的起效时间短于A组, 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随着社会的集聚发展, 人们的饮食结构不断地发生改变, 肥胖人口的数量在不断地呈上升趋势, 目前报道有30%的人群已超重和肥胖, 因此, 因肥胖伴随的并发症已对人类健康的世界性公共卫生问题造成严重威胁, 肥胖不仅增加高血压、高血脂、2型糖尿病、冠心病、脑卒中及睡眠呼吸综合征的患病风险, 甚至罹患癌症的风险也增加[4]。研究肥胖对神经肌肉阻滞剂肌松药效的影响对降低肥胖术后并发症具有有益的作用[5]。
影响药物分布因素包括机体组织构成、局部血流、血浆蛋白对药物亲和力。肥胖者总体重其肌肉与水分比例小于同龄同性别正常体重者, 而脂肪组织比例增加[6]。罗库溴铵作为一种高度解离极性化合物, 主要分布于肌肉组织。肥胖者体重中其脂肪比例升高, 若给药按实际体重致患者血浆肌松药浓度异常升高。肥胖者并不改变肌松药分布、消除, 肌松药起效快与作用时效延长均与肌松剂量相对过剩相关。
在临床麻醉时肥胖者在其术后易存在肌松残余。相关研究显示, 若按其实际体重给予2倍量的ED95的罗库溴铵, 其作用时间随体质量指数相应增加。因此, 肥胖者与正常体重者之间的量效曲线可能存在一定差异。量效曲线不仅精确反映出肌松药的阻滞效能, 常用单次剂量与累积剂量法两种测定方法较传统的单次剂量法已被认可, 但有费时费力的缺点, 样本量较多;优势为检测的相关结果较为准确且从给首次量至T1最大抑制度时所需时间稍微短。累积剂量法虽具有省时省力, 诱导时可采用2倍量的ED95罗库溴铵进行分次等量给药再测其每次的T1最大抑制程度, 经统计分析出量效曲线方程。在研究过程中因采用累积剂量法受药物残留影响, 数值上会明显较单次剂量法要高。因此, 本研究采用单次剂量法, 给予采纳长时效非去极化肌松药更为适合。
本文结果显示, A组和B组量效关系的回归方程分别为Y1=3.460X1-2.230与 Y2=3.841X2-2.746。A組ED50、ED75、ED90和ED95值分别为0.124、0.177、0.256、0.333 mg/kg, 明显高于B组的0.101、0.145、0.205、0.248 mg/kg。A组与B组的T1最大抑制程度随药量渐增而逐渐增大,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同样首剂量下B组的T1最大抑制程度大于A组, B组的肌松药的起效时间短于A组, 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 肥胖者会增强其罗库溴铵的敏感性, 可能与肥胖者相关生理结构进行改变、相对血药浓度较高相关。
参考文献
[1] 季中华,乔瑞冬,梁跟强,等. 维库溴铵按体表面积与按体重给药用于全麻患者药效学的比较. 中华麻醉学杂志, 2012, 32(3):320-322.
[2] 李碧莲,冉建,叶靖,等. 丙泊酚对罗库溴铵有效剂量的影响. 临床麻醉学杂志,2009, 25(4):287-289.
[3] 王士朝,黄立宁,康荣田. 肥胖对女性患者罗库溴铵剂量-效应曲线的影响. 临床麻醉学杂志,2017, 33(1):33-36.
[4] 褚晓彦, 徐世芬. 穴位埋线与电针疗法对女性肥胖患者体重和体型的影响. 上海针灸杂志, 2014, 33(7):636-637.
[5] 葛云芬, 严美娟. 病态肥胖患者的罗库溴铵使用剂量. 中国药学杂志, 2011, 46(12):960-962.
[6] 王士朝. 肥胖与正常女性患者罗库溴铵药效学差异研究. 河北医科大学, 2016.
[收稿日期:2018-1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