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情理视角下小学分组合作学习研究

2019-07-08汪小波

教书育人·教师新概念 2019年6期
关键词:小学数学

汪小波

[摘 要] 随着分组合作学习教研的实践与开发,在情理视角下探究分组合作学习的运用价值和策略已经成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本文分析了情理视角下小学分组合作学习的运用方式。

[关键词] 情理视角;小学数学;分组合作学习

分组合作学习理论主要是以透析知识、传授知识、教师灌输、学生讨论为一体的新型课堂教学模式,能够提高课堂的活跃性,提升学生的自主探索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基于情理视角,新时代下的分组合作学习必须以培养学生感性和理性思维为最终目标,这对于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率以及整体素质的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一、组织学生合理分组

组织学生合理分组是运用分组合作学习方式的第一步。对小学生来说,总有几个不错的小伙伴,教师在分组的时候,要格外注意一个问题,那就是是否可以把关系不错的学生分到一组,这里有个前提,即如果关系不错的几个学生存在互帮互学的关系,那就可以分到一组,反之则不可以,总的来说,教师的分组结果一定要满足大多数学生的学习需求。小学生喜欢表现是非常正常的,分组合作学习中,如何让学生可以从团队中找到正确的位置,从而发挥自己的学习优势,是激发其学习兴趣和学习主动性的必要前提。所以,对教师来说,了解每名学生的学习水平、爱好特长,从而进行合理的分组,这一点是非常重要的。

对小学生来说,胜利的喜悦往往胜过其他,在这个年龄段,希望能够把事情做成功以赢得他人的夸赞是其正常的心理表现。教师在分组的过程中应力争做到实力平均(无论组间还是组内),让每个人都有用武之地,每个人都能从集体的胜利中找到自己努力奋斗的身影。

二、教师加强指导和监督

学生自我探究并不意味着教师就没有了作用,新课改下,“以学生为中心”固然重要,但是发挥教师的引导和监督作用则更是必不可少。教师即作为“传道授业解惑者”,在加强指导和监督的过程中必须要做到以下几点。

指导但不参与:指导的含义是让教师扮演“公共顾问”的角色,而非是属于某个团队的“私人顾问”,这就意味着在大家共同提出一个问题时,教师是可以解答的,而某个团队提出问题时,教师能做的只有“引导”而非“代手”,否则会影响学习公平,影响正确的教学过程。

监督但不批评:合作学习过程中,每名学生都处在兴奋的学习状态中,为了保持学生的这种学习状态,教师可以对组内学习行为进行监督,但不能批评,因为一旦掌握不好度,就极易给整个组“泼冷水”,影响其学习的积极性。

指导和监督同步进行:指导和监督属于两个过程,但共为一体,两个过程可以交叉进行,互不影响。

三、明确学习任务

学习任务是学生学习的“指向标”,缺乏学习任务的学习必然是事倍功半的,所以,教师在分组合作学习过程中一定要引导学生明确学习任务。思維导图被称为革命性的思维工具,具有明确的目标指向性。

如“时、分、秒”一课,教师可以用思维导图为蓝本设立学习任务——“探究钟表上时针、分针、秒针的长短关系——探究时、分、秒之间的数量关系——总结长短关系和数量关系之间的记忆规律。”而学习任务表顾名思义是以表格的形式记录学生的学习任务,课前,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设置三个学习任务,并以三人为一组,组内每一个人负责一个学习任务,在完成任务后填写学习任务表(包括完成时间、进度、解题思路等)。

四、优化教学方法

优化教学方法是运用分组合作方式学习的核心和关键,也是培养学生感性和理性思维的根本策略。

如在“时、分、秒”一课中,采用分析分组合作学习与情景教学法的综合应用策略。分组合作学习过程中,教师应通过教学内容为学生构建拟人化教学情境,例如“时针、分针和秒针都认为自己才是最重要的,并为此争论不休”,并以问题“大家能不能做一回裁判员,评定时针、分针和秒针哪个才是最重要的?”通过拟人化教学情景,使教学内容变得生动灵活,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想象力等感性思维能力。

当下,基于情理视角的小学分组合作学习的研究仍在继续,只要教师能组织、引导学生以正确的学习态度、方法开展分组合作学习活动,就一定能够提升课堂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廖兴祥.新课改条件下小学数学课堂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研究[J].新课程(小学),2016(12).

[2]黄爱华.基于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的研究[J].小学科学(教师版),2016(7):52-52.

(责任编辑:姜波)

猜你喜欢

小学数学
小学数学“反思型” 教学的探索与实践
生活化教学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影响探析
小学数学课堂选择生活情境的误区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