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夏季警惕蚊虫叮咬

2019-07-08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国家老年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张云霞

保健医苑 2019年7期
关键词:毒液丘疹蚊虫

◎文/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国家老年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张云霞

夏季高温潮热,是蚊蝇孳生的高发季节,应警惕蚊虫叮咬。有些蚊虫叮咬后,可仅出现一些轻微的症状,如皮肤瘙痒、皮疹等,无需处理,过段时间后症状可自行消失。但有些蚊虫叮咬后,可出现严重过敏反应,甚至危及生命。因此,在对待蚊虫叮咬时,不应掉以轻心,应根据具体情况,予以正确处理。

蚊虫叮咬导致的危害

蚊虫叮咬后,可通过多种途径造成机体损害,包括机械损伤、吸食血液、过敏反应、传播疾病等。很多节肢动物可通过口器或尾钩等损伤皮肤,如蚊子具有的针样口器通过刺进皮肤引起伤害。有些昆虫可通过叮咬、刺吸血液及唾液的作用,影响人们的睡眠和工作。而有些蚊虫也可在叮咬后释放毒素,如蚊子、螨虫叮咬人体后会释放蚁酸,隐翅虫体内含有强酸性毒液等,当人体接触这些毒液后就会出现皮疹、水疱、大疱、瘙痒等症状,少数严重者可出现皮肤感染、蜂窝织炎,极端病例甚至会出现死亡。此外,某些人对蚊虫的毒液会产生过敏反应,局部严重者可出现大疱,直径达1~2厘米以上,这种情况尤其多见于儿童及外来人群。最后,根据以往调查发现,蚊虫可传播多种疾病,如蚊子可传播疟疾、流行性乙型脑炎和登革热,跳蚤可传播鼠疫,此外,利士曼病、莱姆病、血吸虫病等疾病也是由蚊虫传播,每年大约有十多亿人感染病媒传播的疾病,死亡人数高达一百多万。

可根据症状判断蚊虫

蚊虫叮咬后,可根据症状判断由哪种蚊虫叮咬。最常见的是蚊子,蚊子叮咬时皮肤可产生刺痛感,在叮咬处可出现水肿性红斑、丘疹或荨麻疹,皮疹一般在2~3天后可自行消失,但对于易过敏的人群,蚊子叮咬后可出现明显的红肿,甚至伴有剧烈的瘙痒和疼痛感。臭虫叮咬后,皮疹往往呈线状或片状排列,叮咬部位一般在腰、臀、肩和踝部,瘙痒感比较明显。隐翅虫的体内含有毒液,在人体上爬行时,体内的毒液可沾染在皮肤上,从而造成皮肤红肿和瘙痒,如果拍打隐翅虫后,毒液会大量流出,造成接触性皮炎,表现为条状、斑片状或点簇状水肿性红斑,上有密集的丘疹、水疱甚至脓疱,部分脓疱可融合成片,出现糜烂。皮损处可自觉灼热感,严重者可出现发热、头晕、头痛等症状。跳蚤一般叮咬膝盖以下部位,且叮咬多处皮肤,出现叮咬处皮肤红点。叮咬人体的螨虫一般可分为革螨和恙螨,前者叮咬后表现为叮咬处红色圆形水肿性丘疹,并伴有剧烈瘙痒感,叮咬部位多在腋窝、腰部及腹股沟;后者叮咬后一般出现较小的红色丘疹,而后在丘疹中央形成小水疱,最后形成黑褐色痂,脱落后形成浅表性溃疡。

如何预防蚊虫叮咬

首先,夏季容易出汗,而汗水可引诱蚊虫,所以必须勤洗手、勤洗澡、勤换衣,保持自身清洁。其次,室内应勤通风,保持干燥,及时清理室内外积水的容器,防止蚊虫孳生。第三,住房应装置纱窗、纱门、蚊帐等,防止蚊虫进入室内。第四,尽量远离蚊虫聚集的环境,比如花草树木比较密集的地方,池塘、河边等比较潮湿的位置,避免接触这样的环境可减少被叮咬的概率。第五,如果到室外,尽量穿长袖长裤等可以遮挡皮肤的衣物,还可喷洒花露水或者驱蚊液于暴露在外的皮肤上,有一定防蚊作用。最后,夜间睡觉时可使用蚊香液进行驱蚊。当然,对于容易皮肤过敏的人群,应首先测试是否对驱蚊液过敏,否则可能引起过敏反应,导致接触性皮炎。

如何处理蚊虫叮咬

首先在蚊虫叮咬后,最好轻轻将蚊虫赶走而不是直接将蚊虫拍死,避免蚊虫残骸进入皮肤导致感染。其次,蚊虫叮咬后大多可能出现皮肤瘙痒的症状,此时应尽量不要搔抓,以避免皮肤破损,造成感染和过敏性皮炎。对于只有轻微瘙痒症状的患者,可在皮肤叮咬处使用清凉止痒的药物,如炉甘石薄荷洗剂、白色洗剂、丹皮酚软膏等,取适当药物涂抹于患处,每日大约2~3次,有较好的止痒效果。若皮损较为广泛或反应较重时,可予以抗组胺等抗过敏药物,如马来酸氯苯那敏、西替利嗪或氯雷他定。若出现皮损破溃合并感染时,可加用抗感染药物。此外,若症状较为严重时,可局部外用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如糠酸莫米松乳膏等。最后,蚊虫叮咬后可使用冰袋冰敷叮咬部位,不要用热水烫洗皮损部位,热水烫洗过后皮疹可能会越来越严重,不仅不能止痒,甚至还会加重症状。当蚊虫叮咬,皮肤出现剧烈反应时,最好及时就诊,由皮肤科医生来处理更恰当。

猜你喜欢

毒液丘疹蚊虫
辛巴狗幽默日常
带您了解蚊虫驱避剂
英国“毒液”战斗机
夏天来了 实用防蚊虫妙招请收好
得了丘疹怎么办?了解这几点治疗方式很重要
3例淋巴瘤样丘疹病临床病理分析
珍珠样丘疹:我很丑,但我很温柔
Bian Que
与毒液共生
首周2亿美元,“毒液”怎么做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