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蜜蜂囊状幼虫病流行病学调查报告
2019-07-08胡爱明李爱萍刘菊慧龙必美黄元显
胡爱明,李爱萍,刘菊慧,刘 智,龙必美,黄元显
(1.江西省吉安市畜牧兽医局,343000;2.江西省安福县畜牧兽医局,343203;3.江西省吉安市吉州区畜牧兽医局,343000;4.江西省吉安市吉州区曲濑畜牧兽医站,343900;5.江西省吉安市吉州区白塘畜牧兽医站,343099)
2018年3月份,我市各县(市、区)畜牧兽医局陆续接到养蜂场(户)病例报告:一周龄左右的中华蜜蜂(以下简称“中蜂”)幼虫大量死亡,幼虫尸体呈白色或者褐色、无臭、干涸,投喂土霉素等抗菌药物无效。为掌握该病流行态势和防治办法,减少蜂农经济损失,吉安市畜牧兽医局组织技术人员开展流行病学调查,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1 调查范围
全市70 家(户)中蜂规模养殖(场)户。
2 调查方式
问卷调查、实地查看。
3 调查结果
3.1 时间分布 见图1。
图1 所调查养殖场发病时间分布情况
该病于2017年11月开始发病,2018年初呈流行态势,3-5 份达到发病高峰,6月份后呈下降态势,8月份后没有出现新发病例。
3.2 空间分布 见表1。
表1 所调查中蜂养殖场地理分布情况 单位:个、箱
我市中蜂规模养殖场(户)主要集中在青原区、井冈山市、遂川县、安福等森林覆盖率较高的7 个县(市、区)。该病在大多数的中蜂养殖区内发生,全体发病率近86%;个体发病率11.5%-100%不等,半数以上县、区高达100%饲。总体来看,该病在我市呈大面积流行态势。
3.3 临床诊断
调查发现:大多数蜂养殖场发病幼虫一般在6-7日龄开始大量死亡,约有三分之二死于封盖后。死亡幼虫头部上翘,身体由白色逐渐变成褐色,无臭味,干涸,用镊子夹出死亡幼虫时,尸体呈囊袋状。部分巢盖呈黑色,下陷,有穿孔;子脾具有插花现象。根据临床子脾插花、死亡幼虫无臭典型症状,结合流行病学调查和抗菌药治疗无效等情况,确诊为囊状幼虫病。
3.4 防治效果 见表2。
上表中:8 个场(户)的590 箱中蜂用大青叶煎汤或板青颗粒中成药治疗,仅损失24 箱,损失率为4%;17 个场(户)的303 箱中蜂采取消毒或保温、减脾等防治措施,并配合运用土霉素等抗菌药治疗的,损失228 箱,损失率75%;9 个场(户)的452 箱中蜂以囊虫康复液或烂仔灵为主治疗的,损失437 箱,损失率达97%。整体来看:囊虫康复液、烂仔灵治疗效果不理想,投喂,抗菌药没有显著的治疗效果,大青叶中草药、板蓝根中成药治疗效果明显。
表2 中华蜜蜂囊状幼虫病防治情况
4 调查分析
4.1 受蜜源关键因素的影响,我市中蜂养殖区主要分布在青原区、井冈山市、遂川县、泰和县和吉安县等森林覆盖率更高的偏远山区。此次对以上7 个重点县(市、区)的广泛调查,总体上反应了2018年全市中蜂囊状幼虫病的流行现状。
4.2 蜜蜂的疫病种类较少,且相互间典型症状差异明显。因此,根据发病中蜂的典型症状并结合流行病学调查结果,基本可以确诊疫病。
4.3 遂川县的7 家养殖场(户)将山中挖来的大青叶煎汤,配合白糖制成1:1 的药剂治疗,发病蜂箱损失率不到1%;青原区1 家养殖场用板青颗粒中成药20 克/ 箱,配合白糖制成1:1 的药剂治疗,发病蜂箱损失率13%。以上清热解毒中药的良好治疗效果,进一步印证了临床确诊的可靠性,丰富了防治措施。
5 防控建议
中蜂囊状幼虫病是囊状幼虫病毒引起的中蜂幼虫传染病,对中蜂具有严重的危害性。该病的发生有明显的季节性,一般冷热交替频繁、低温湿冷的天气易发,防治该病建议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5.1 加强饲养管理。在春、秋流行高峰期适时更换蜂王。低温潮湿季节,做好优质蜂群的选育和蜂群保温工作,保持蜂箱内蜂多于脾;
要保证充足饲料(蜜源)的供应,全面提高蜂群抗病能力。
5.2 加强预防消毒。在流行高峰期,加大对蜂脾、蜂箱、用具和蜂场的消毒范围和消毒频次,有效切断疫病传播途径;同时,施以半枝莲、大青叶、板青颗粒等中草药、中成药物或选择正规企业生产的中囊抗体进行预防,提高中蜂机体抗病能力。
5.3 发病蜂群处理。
5.3.1 消毒灭源。定期(每季度1 次)对蜂场进行消毒处理,地面撒生石灰粉,10 天后,可用酒精等喷洒蜂场、蜂箱、巢框、隔板等。
5.3.2 药物治疗。对隔发病蜂群隔离后用药治疗。抗病毒西药对该病均有良好治疗效果,但药残问题明显;国内筛选了很多种中药配方,比如:五加皮30g、金银花20g、桂枝10g、甘草6g 中药组方等等,其中:半枝莲干草50g 煎汤和板青颗粒成药20g,再与白糖配成1:1 的药制剂,操作简便有效。
5.3.3 无害化处理。该病发病急、传播快,用药治疗可以得到控制,但易反复发作。应对发病蜂群接触过的蜂箱、用具进行彻底消毒或烧毁,对中蜂尸体、接触物要集中收集深埋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