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布局“直播+”计划的斗鱼,为何最终迎来裁员凛冬?

2019-07-07首席发言者

计算机应用文摘·触控 2019年2期
关键词:斗鱼裁员营收

首席发言者

斗鱼布局“直播+”战略意图何在?

千播大战后,直播行业中主打就是以内容为主的竞争。2018年以来,只剩下少数直播平台互相较劲,斗鱼作为直播行业的佼佼者,提早就制定出相关战略对应—“直播+”计划,但为何要提出此计划,其真正意图究竟何在?

首先,为打开天花板、开拓市场。据中商产业研究院《2018-2023年中国在线直播行业市场前景及投资研究报告》数据显示,经过2016年中国在线直播行业的爆发式增长后,直播行业“荷尔蒙经济”逐渐消退,行业开始回归理性,带动市场良性发展。

可见直播行业已碰及天花板,各家直播平台的模式、内容大同小异,因此斗鱼计划实施的“直播+”计划也就是为了打开直播行业的天花板,开拓更多内容市场,不依赖于单一的变现模式,可最大化地释放线上流量的营销价值,从而带来自身业务的全面增长。

其次,为创建自身生态平台。斗鱼是以游戏为主的直播平台,无论是直播形式还是内容上都相对单一,无法长期对用户形成强有力的吸引。以单独业务线为主要盈利点的直播行业已发展到达一定的天花板,接下来就成了以内容比拼为主的战场。

斗鱼的“直播+”计划是将线上流量导入到线下的交通、酒店及周边衍生零售及旅游休闲等行业。计划覆盖范围除电竞游戏、二次元外,还包含科技、教育、公益、户外、娱乐、综艺和电商等领域。多样内容化可使得用戶黏性增加,丰富内容生态,从而建立“护城河”,提高竞争力和商业变现能力。

最后,为提高营收业绩,在IPO时获取优势。斗鱼拓展更多业务,短期内确实可以带来总体营收业绩的增长,可以在最后IPO时候数据“好看”,从而募得更多资金,有了资金又可再进行“直播+”计划,最终形成一种良性循环。

竞争对手虎牙于2018年上市,按收盘价计算,市值已达到32.37亿美元,但在资本市场,投资人只重视排行第一的平台,第二位置的平台会被忽略。斗鱼预想跟虎牙争第一位置,必然要讲出故事,制定差异化战略、拉开与虎牙财报的差距并代替其成为榜首,以寻求投资人的认可。

为何斗鱼仍然迎来裁员危机?

斗鱼布局实施了“直播+”战略后,短期内确实出现了用户增长和营收业绩上升现象,但为何如今还出现了裁员新闻?

第一,游戏直播行业遇冷,斗鱼主打的是游戏直播平台,但整个游戏行业呈下滑趋势,导致游戏直播平台也走了下坡路。腾讯财报显示,2018年第二季度游戏收入占总收入的比重下降至34.19%,为2015年以来的最低值。不仅大公司如此,中小游戏公司亦是难熬。斗鱼最核心的“直播+游戏”战略计划受到游戏大环境的影响,免不了业绩上的亏损。之前已投进“直播+”计划里的大量资金也无法收回,主业务又陷入困境,进行裁员计划也是毋庸置疑了。

第二,盲目扩张战略引发资金链问题,斗鱼用投资者的钱大力展开“烧钱”计划,签大量主播、招聘东南亚当地员工、投入10亿元人民币打造“主播星计划”等,但这种盲目扩张的方式很快让资金链出现问题。有内部人士向笔者透露,目前越南、印尼和泰国等地的斗鱼签约主播薪水均有不同程度的拖欠。

斗鱼的直播生态与乐视生态极其相似,乐视曾一手缔造完整的生态,但由于在手机、电视、体育、汽车和云计算等业务板块大肆扩张、“烧钱”,导致乐视整个生态坍塌。

业务线的拓展导致乐视如今大额亏损、净资产为负、债务缠身、资产被一一剥离变卖还债。斗鱼若继续花费大量资源拓宽自身业务,便会逐渐趋于乐视资金断裂的现状。

第三,“直播+”计划导致营收数据惨淡,斗鱼原本想让上市的营收业绩数据可观,引来更多资本的融资。但事与愿违,盲目扩张使斗鱼亏损不断,据媒体爆出,2016年斗鱼直播实际亏损7亿元人民币,比预期亏损的3亿元人民币翻了一倍,引得各路投资方不解。斗鱼肆无忌惮开展的“直播+”计划导致财报数据很难看,失去吸引投资者的资本,并且其营收数据的下降在一定程度上也就影响了其上市进程。

先生存再发展,或许是斗鱼的唯一道路

如今整个直播行业遭遇寒冬,众多直播平台纷纷倒台,此情形下斗鱼仍在用资本的钱随意扩张自身的“直播+”计划,必然使得危机暴露。其实现在许多公司已开始理性规划接下来的路,纷纷采取裁员等减负计划,预备“瘦身”过冬。

斗鱼未来若还想占据直播行业一份地位,现如今就不该再进行“烧钱”计划,减少在“直播+”计划中投入的精力和资本,先生存下来熬过这次寒冬再进行发展计划,否则未来的战场上可能会看不见斗鱼的身影。

猜你喜欢

斗鱼裁员营收
No.2 知乎2021年全年营收29.59亿元,同比增长119%
人人车“暴力”裁员
斗鱼
小斗鱼
恒安国际2015年实现营收 244.5亿港元
斗鱼
惠普增加裁员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