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珠三角区域物流软环境的评价与优化实证研究

2019-07-06王海萍

社会科学家 2019年3期
关键词:物流区域指标

王海萍

(广东金融学院 工商管理学院,广东 广州 510521)

区域物流软环境是区域内和区域间的物资流动过程中“所创造的和反映出的制度上和精神上的境况总和”,是提高区域物流竞争力的决定性手段之一,而优良的软环境将有助于形成优势明显的“洼地”效应,从而促进区域经济的可持续性发展[1]。在区域物流硬环境发展较好的珠三角经济区域,其区域物流软环境是否与硬环境的发展相协调匹配?本文将基于系统分析的视角,完成区域物流软环境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全面评价珠三角的物流软环境资源,并基于经济、社会、文化的协调发展,研究如何进行宏微观层面的政府、经济组织、企业在区域物流中的协同问题。

一、区域物流软环境的关键构成要素

软环境本身具有系统性、主观性和发展渐进性的特征。一方面,软环境是一个有机的系统,是一个要素间相互制约相互依赖的有机统一体。另一方面,软环境本身体现的是人的主观感受,易受人为因素的干扰,难以被量化研究。此外,软环境的发展是渐进的、长期累积的,同时遵循着边际贡献递增的规律,因此与硬环境恰好相反,软环境的开发难度较大,但一旦积累至建成,将会产生示范效应和巨大的吸引力,从而形成长效性。

由软环境本身的特性可知,其评价的指标通常属于“慢性指标”,要获得科学客观的区域物流软环境系统的关键构成要素并非易事,假若缺乏实证的计量或测度,将难以厘清软环境具体构成因素对总体效果的影响程度。在借鉴其他经济领域软环境的研究基础的同时,笔者通过业界专家访谈的形式,完成了物流软环境评价指标的理论遴选工作。

1.政策环境

政府为实现区域物流的高效运行与健康发展必然会制定物流公共政策,以便对物流活动进行引导或干预,因此政策环境是指区域内政府对于物流公共政策的认定、决策和执行过程中一切条件的总和。作为物流经济运行的基本保障,物流政策在宏观上对于物流产业的发展应具有规范和引导、激励和约束的作用[2],具体而言,物流政策应当包括由政府部门根据区域内物流运行状况提出的各种增加或减少市场主体利益的系列规划、措施、计划和标准等。目前对于物流企业的创业与运营影响较大的政策有:市场准入政策、金融政策、管制政策等。物流政策具有行政属性和公共物品属性,良好的物流政策环境一方面可降低物流的外部不经济,譬如物流污染、超载行为的治理等;另一方面物流政策还可以扶持、促进和指导物流产业的良性发展,如加快物流标准化的建设,提高社会物流效率,等等。

2.法制环境

物流法制环境是软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影响区域物流发展的基本要素之一,物流法律体系的构建与完善,是促进物流产业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物流法制环境既包括立法环境,又包括执法环境。由于现阶段的物流产业正处于转轨时期的复杂经济系统当中,同时也是由物流活动本身的特性所决定,物流活动涵盖运输、配送、搬运、仓储、采购、流通加工等诸多环节,且涉及法律、法规、规章等不同层次的立法,因此当前物流的相关法律法规非常宽泛。目前我国尚未出台《物流法》,现行的物流法律法规散见于各层面的法律规制中,主要由五部分构成:一是物流市场的准入条款;二是物流作业的技术规范;三是搬运配送环节的法律规范;四是包装环节的法律规范;五是仓储和流通加工环节的法律法规[3]。区域政府可根据国家法律和本地区的经济发展情况进行法规方面的立法,但由于立法权较小,对于区域物流的法制环境来说,执法权在当前状态下具有更为实质性的影响。

3.经营环境

从宏微观视角考虑,作为直接影响区域物流软环境的经营环境,主要由市场需求环境、经营的税费负担和诚信环境等要素构成。物流的需求环境对物流企业的经营定位至关重要,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企业经营资源的细分市场及商业模式,因此对物流产业发展影响较大。税费负担等则直接影响物流企业的经营效益。税费负担包括税和费两部分,后者不仅涵盖油价、路桥费等刚性成本,还要包含人力、土地等弹性成本。物流企业在经营中的诚信环境与社会的整体诚信息息相关,影响着物流活动中企业与企业间、企业与个人间,个人与个人之间的信任关系的形式,也是构成区域物流经营环境的重要因素之一。

4.服务环境

区域物流服务环境应当能使区域内外的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合理流动,如何根据科学规律让区域内的三流合一共同参与经济活动,有关服务的支持作用是十分关键的。目前物流金融、物流保险、物流标准和政务环境四个方面对于区域物流服务环境影响较大[4]。物流金融能提升第三方物流企业的经营利润和服务能力,物流企业在运营过程中,通过金融产品有效地组织和调剂物流领域中的货币资金,为企业提高物流服务的增值性。作为物流业发展的内在需求,物流保险是物流业的重要服务要素之一,为物流业务的开展承担着保驾护航的功能。政务环境,顾名思义,作为政府各级组织所提供的服务环境,由政府服务的质量、服务的效率和服务的态度构成,它虽然不具有可传递性,但同样对区域物流的发展具有决定性意义。而标准化也是保障物流业规范发展的软性技术之一,物流运作效率和效益的提高一定程度上得益于物流标准的完善,具体如信息系统的代码、文件格式、接口标准和操作规程标准等。

5.人文环境

物流人文环境作为影响区域物流发展的非制度性因素,既是物流经济发展的结果,又是物流经济发展的条件,可定义为社会、媒体以及个人在实践中孕育而成的关于物流活动的文化传统、价值观念、文化水平和风俗习惯的总和。物流人文环境的具体指向比较宽泛,既包括社会环境中发展第三方物流的意识、发展绿色物流的理念、物流企业的创新精神等抽象的内容,又包含物流文化的教育水平和物流人才的培养状况等具体的内容[5]。良好的物流人文氛围有助于现代物流的道德信用、市场规则和物流创新的发展,往往对物流经营者的道德水平、信用水平、经营水准,以及物流市场的需求、观念、习惯等起着决定性作用。

二、区域物流软环境指标评价体系的构建

(一)区域物流软环境指标评价体系

物流软环境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应当遵循软环境的一般特性,笔者通过挖掘软环境要素的可感知性,适当聚焦区域物流软环境五大关键构成要素,采用多项指标对每一类区域物流软环境要素进行解释,并运用层次分析法构建了相应的递阶层次模型和指标评价体系。

表1 区域物流软环境指标评价体系

(二)对区域物流软环境指标评价体系的说明

1.评价体系的构建原则

本指标评价体系的整体设计遵循系统性、独立性、可比性和实践性原则,将复杂的物流软环境问题分解成各个组成元素,又将这些元素按支配关系进行归类,形成阶梯层次模型结构,以及通过两两比较的方式确定层次中各个元素的相对重要性,最后综合评价者的判断,确定评价方案中各个指标的重要性的权重。

2.评价体系的递阶层次模型结构

本指标评价体系的递阶层次模型由四个层次构成,如表1所示:第一层为目标层,仅为一个元素,即对区域物流软环境的综合评价Z;第二层为准则层,由5 个元素(Z1-Z5)构成;第三层为子准则层,共由13 个元素(Z11-Z52)构成;第四层为指标层,由Z111-Z522 构成,由30 个元素组成。

3.各层次元素的标准

各层次元素全部采用定性指标。基于软环境的自身特性,本指标评价体系全部采用定性指标,为获得其量化值,由区域内53 名物流企业高管和物流学者对其做出指标重要性的主观评价(分为1-5 个等级)。同时为使本指标评价体系具有更好的实用性与可比性,已将部分全国性指标加以剔除。

4.评价体系各层次元素权重的确定

(1)确定递阶层次结构;

(2)构造两两比较矩阵;

(3)计算矩阵最大特征值λmax;

(4)计算整体的C.I.值,并作一致性检验;

(5)得到指标权数(其结果如表1 所示)。

三、珠三角区域物流软环境指标评价的实证研究

(一)研究方法

1.数据采集

为评价珠三角地区物流软环境的指标,本研究的问卷发放对象为珠三角物流企业的中高层管理者,共发放调查问卷300 份,回收292 份,回收率约为97.33%,剔除了部分填答不全和明显填写不实的问卷,有效问卷为265 份,有效率约为88.33%。本研究通过被调查者的主观评价获得,由于调查问卷的发放对象是企业的中高层管理者,调查结果具有较高的可靠性。问卷的所有问题都采用Likert 五点量表来进行测量,其中1 表示“非常差”,2 表示“较差”,3 表示“一般”,4 表示“较好”,5 表示“非常好”,区域物流软环境越有利则得分值越高。由于所采集的数据全部为定性指标,因此省去了消除量纲这一步骤。

2.度量计算

(1)每个指标层元素的样本均值Z

采用算术平均法,计算公式如下:

Zijk=(ΣZijk1)/n l=1, n(n 为问卷份数,即样本数)

(2)每个子准则层的分值Z

采用加权平均法,计算公式如下:

Zij=ΣWijkZijkk=1,m ΣWijk=1

(m 为第i 个子准则层内指标层元素的个数,Wijk为第i 个子准则层内各指标层元素的权重)

(3)每个准则层的分值Z

Zi=ΣWijZijj=1,m ΣWij=1

(m 为第i 个准则层内子准则层元素的个数,Wij为第i 个准则层内各子准则层元素的权重)

(4)计算目标层元素(即综合评价值)Z

Z =ΣWiZii=1,5 ΣWi=1(Wi 为各准则层元素的权重)

(二)结果与探讨

根据问卷调查和公式计算,笔者得到了珠三角区域物流软环境的各级指标的评价结果,如表2所示。对珠三角区域物流软环境的整体评价为:从表2可知,对珠三角区域软环境的综合评价值Z 为2.78(分值区间为1-5),可见从总体而言,尽管目前珠三角区域物流经济较为发达,物流基础设计等硬环境的发展也较为迅猛,但其物流软环境的评价结果却并不理想。尤其是物流企业对于区域内的税费环境(1.71)和金融政策(1.91)评价较低,凸现了目前珠三角区域存在较为严重的物流企业融资和税负问题;表明这两方面的环境尚存较大的改进空间。该区域的物流企业经营成本(2.03),如油价、路桥费,以及人力和土地等成本的得分情况亦表明物流企业的满意度较低。此外,物流创新服务(2.09),譬如物流金融、物流保险等的得分不高,这些指标的评价结果与实际是相吻合的,因目前该区域的物流金融和保险业务明显滞后于物流经济的发展,相对地制约了区域物流持续、健康地快速发展,所以其改进空间也较为突出。值得一提的是,该区域内企业物流外包意识(3.26)和人才的教育状况(3.88)获得了较高的评价,以上两项指标的得分说明区域的人文环境对于推动物流经济的长远发展具有积极的作用。而物流执法环境(3.42)和企业经营中的信用环境(3.38)和政务服务环境(3.27)的得分情况也较为良好,尽管仍需进一步改善。

以上评价结果与珠三角区域物流的实际情况比较相符,但需要说明的是,物流行业是涉及面广且业务活动较为繁杂的新兴产业,由于受到研究条件的限制,如样本数量偏少,以及缺乏区域间的横向比较和时间序列的动态分析,对珠三角区域物流软环境的评价仍不够全面,其结果仅具一定的参考价值。

表2 珠三角区域物流软环境的评价

四、珠三角区域物流软环境的优化策略

(一)以政策扶持物流服务业的发展

政策的实质意义表现在政府对物流经济的适度干预,一方面政府要转变习惯于计划经济的思维惯性,避免政府职能与市场经济之间存在“越位”,同时也应避免矫枉过正的政府职能“缺位”行为。政府对于物流政策的建构一方面要做到:加大对物流服务业的扶持力度和丰富产业扶持手段;引导推动中小物流企业升级转型,提升行业整体抗风险能力;扶持发展大型物流企业;着力发展特色物流,如冷链物流、危险品物流等;实施物流总部基地规划,出台物流总部发展政策等[6]。另一方面,只有在政府、物流企业和金融机构的共同协作下,物流的经济环境才能取得长足的进步,因此政府应当大力扶持物流金融、物流保险等行业的创新发展,譬如建立由中央银行和物流管理委员会牵头的宏观管理机构,以期逐步构建完善的资信系统,以便对物流金融、物流保险业务等实行规范化管理。

由于区域物流企业的构成中中小型企业在现阶段占比较大,扶持区域中小物流企业的发展显得尤为重要,中小企业与大型国企和支柱型产业无法相提并论,在金融支持上呈绝对劣势,因此针对民营企业面临的融资困境,建议政府降低中小物流企业的上市门槛,同时设立特色物流的发展专项基金,以促使物流企业提高自身的创新能力,专注于核心竞争力的构建[7]。同时政策方面应降低物流企业的准入门槛,使企业不再依靠曲线上市,即改变注册地等方式获批,同时应当规范物流行业,淘汰小作坊式的三无公司,给予正规企业更多优惠政策,才能促使物流行业良性发展。

(二)逐步完善法律法规体系

由于物流活动涉及运输、仓储、采购、配送、搬运、流通加工和物流信息等多个方面,并涉及法律、法规、规章等不同层次的立法,从法律体系化的角度来审视,现行的物流法律法规存在一定的缺陷,物流法律的体系化基本上是形式意义上的体系化,并非思维意义上的体系化。因此,在现阶段,为促进物流业的健康发展,逐步构建完善我国的物流法律法规体系非常关键。首先,当务之急是构建物流法律体系的基础工作,应对现有法律开展系统整合工作,有效地对物流相关法律法规进行清理、汇编,如对规范性法律文件进行审查,确定其或存或废,并调整相互矛盾的法律法规。法的汇编是在法的清理的基础上,按顺序将法或有关法加以集中并汇编成册。其次是应制定《物流基本法》,以便尽快明确市场经济条件下物流运行应共同遵循的基本准则,发挥其“物流宪法”的指导作用,待时机成熟时再考虑制定系统的《物流法》,从而理顺单行法之间的层次结构与逻辑脉络,从而避免物流行政管理中的地方冲突与分歧。

(三)加快物流业税制的改革

为了扭转目前的物流企业的成本瓶颈,当务之急应当对现行的物流业税制进行重新设计,以便形成完整的物流税费制度体系,同时税制设计要明确对物流业的扶持,切实解决当下物流企业所面临的税收难题,从一定程度上降低物流业投资、经营的风险,从而与物流企业高投资、低利润率相适应,促进物流业的发展壮大。具体而言,为弥补物流业税制本身的漏洞和物流产业发展的需要,应当在物流行业中切实做到以下几个方面:调整并规范营业税税目和税率设置;取消与税收重复的行政性收费;加快发票管理的改革;进行纳税地点、征税方式的调整,等等。同时,在现阶段还应当进行物流税制改革的创新,如设计符合物流行业经营特点的专用发票,以便顺应现代物流在运行过程中的全程化与一体化的趋势,从而解决综合性物流企业增值税发票的抵扣问题,而且可以极大地方便税费的征收管理。又如,通过货运税控系统,增加发票认证功能的推行,即利用全国货运税控系统,增加货运发票认证比对功能,为纳税人在网上开放货运发票的查询功能,将能解决假票问题。

(四)发挥行业协会的联动作用

物流行业协会应当加强与其他行业协会的联动作用,如邀请保险行业协会下的保险企业深入物流企业内部,研究其所存的同质风险,以便创新物流保险产品,并利用丰富的风险管理经验设计风险管理方案,同时开展对物流企业的风险评级工作,建立长期的信誉机制,对于提升物流企业经营中的信用环境将大有裨益。将来在较为良好的信用环境下,由物流行业协会推动与金融业的行业协会组织的联动发展[8],如促进银行和物流企业的交流合作,将更多的金融产品有效地组织和调剂物流领域中的货币资金,提高物流企业的增值性服务,逐步开展更高级别的物流金融服务模式。此外,物流行业协会还应当与信息行业协会组织以及其他制造业行业协会组织加强协作,以便完善物流标准化的全面建设工作,而物流标准化不仅是设施、装备的标准化,而且还应该是物流基础数据表达的标准化。只有全面实施物流标准化,才能保障物流业的规范发展。

(五)创造物流业融入供应链的优越条件

目前大部分珠三角企业仍处于粗放经营阶段,尽管企业物流的发展也受到了这种高投入、高积累、高消耗来带动经济增长模式的影响,但可以预计的是,向精细化经营转型将成为企业发展的主基调。企业精细化的经营管理需要物流企业积极融入其供应链中,物流企业的触角应当渗透到制造业和流通业链条的各个方面:参与制造企业的采购,成为零配件的全球采购贸易代理商;参与流通运输,如通过海运、陆运、空运、铁路等运输方式将零配件集合到组装厂;在产成品的销售环节中物流企业还可以参与流通加工,对零配件进行检测、分级、装配、包装等;以及在流通过程中参与产品的配送[9],等等。但物流企业渗透供应链中需要一个优异的外部环境,以便获得良好的金融、信息等方面的支持。譬如,金融机构及第三方支付机构如果推出供应链综合服务平台,通过物流、资金流、信息流三流合一的服务平台,为供应链成员企业提供支付管理、账务管理、资金清算管理以及信息协同等综合性服务,将可为物流业充分融入供应链创造优越条件。

(六)积极培育现代物流的人文意识

为优化物流产业发展的软环境环境,培育现代物流的人文氛围是非常关键的。但是人文的变化通常是缓慢的,往往滞后于生产力的发展的,因为生产力的发展往往体现了其先进性,而人文意识的发展却是需要民众观念的改变,是一个理论和实践不断地交互作用的过程。因此,要塑造良好的物流人文氛围,需要构建媒体和民众这两大意识形态的现代物流文化,其本质体现在于社会功能的展示,因而物流文化的构建需要媒体用文化力提升公众对物流业的积极反应,以及用文化力提升社会组织对物流业的支持度。在媒体的倡导过程中,民间认同与深化显得更为关键。所以一方面,政府应当加大对物流产业宣传以营造社会舆论氛围,另一方面,物流文化环境的建设离不开物流知识的传播,教育是最好的传播途径之一,各级院校的物流管理人才的培养氛围,有利于先进物流理念在社会上的传播,进而直接影响物流软环境的发展。物流是一个跨专业、跨区域、跨部门的综合性产业,其学科教育是一个涉及跨学科、多领域的专业教育领域,因此,各级院校应创设一个培养懂管理、晓信息、知法律、通金融和会外语的复合型和综合型人才的教育环境,将能转变物流认识和观念相对于经济发展明显滞后的局面。

猜你喜欢

物流区域指标
一类带临界指标的非自治Kirchhoff型方程非平凡解的存在性
分割区域
本刊重点关注的物流展会
最新引用指标
莫让指标改变初衷
“智”造更长物流生态链
企业该怎么选择物流
区域发展篇
基于低碳物流的公路运输优化
制造强国的主要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