衢州古牌坊考证研究∗
2019-07-06马丽梅
马丽梅
一、 衢州历史人文
浙江衢州地理位置与浙、 赣、 闽、 皖四省相邻, 交通便利, 经济自两宋以来较为发达。 在文化上则处于两浙文化、 湘赣文化、 徽歙文化交汇处。自南宋以来又受到南孔文化的深刻影响, 到明清时期衢州经济、 文化繁荣鼎盛, 古建筑数量和规模之宏丽, 衢州境内存有大量地域特色鲜明的古建筑。衢州牌坊, 作为古建筑文化的一部分, 在当地古建筑中独具特色。 由于历代城市改建和保护不当, 目前衢州遗存下来的古牌坊有损毁, 但相对保存完好, 具有研究价值的34 座, 这些遗存的牌坊多为宋、 明、 清时所建。 历经几百年风雨沧桑的衢州古牌坊, 对于研究衢州历史、 建筑工艺、 衢州文风、雕刻艺术、 民俗学、 风水学、 审美价值等, 是具有极高科研价值的实物资料。 同时, 衢州目前正努力打造历史文化名城, 这些牌坊作为其文化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透露出较多的文化信息。
二、 衢州的牌坊的功能分类
建造牌坊的地理位置、 功用在古时有极高要求和讲究。 牌坊是封建社会一种最为高尚政治褒奖,用于表彰科第、 德政、 功勋及忠、 孝、 节、 义等行为道德为人称颂的人。 衢州历史上牌坊众多, 资料查找考证, 衢州常见牌坊多是功臣坊、 进士坊、 百寿坊、 节孝坊、 义民房坊等。 也有另一种不用于旌表而用于景观区域标识和行政机构标识的, 例如,宫观寺庙牌坊、 城市功能区划分牌坊、 官署牌坊等。 如《衢县志》 卷七[1]记载的“天開重振坊”“三衢首邑坊” “振肃纲纪激濁扬清坊” “上游名郡坊” 等都是公署牌坊。 在《康熙衢州府志》 中有对城市功能进行划分的牌坊, 例如: “衣锦坊”“居仁坊” “通津坊”。 “通津坊” 主要指是河埠通商渡口, “居仁坊” 主要指市民居住区, “衣锦坊”是衢州古城的商业区。 牌坊放置地点因具体原因而异, 一般官署牌坊和城市功能区划分牌坊位于城乡重要位置, 功臣牌坊、 进士牌坊多居于闹市街道或是横跨街道。 在 《历史文化名城衢州》 里记载“仅清末民初衢州上下街, 原有5 座牌坊骑街而立,一九三四年第一次城市改建拓宽街道, 这些牌坊就都被拆除”[2], 这也是衢州功臣、 进士牌坊记载多而实际现存数量少的原因之一。 义民牌坊和百寿牌坊、 节孝牌坊等则不像功臣进士坊的位置显耀, 建造地点要经官府批准, 多是远离闹市的街口巷道。女性的节孝牌坊一般多立于背离市区路旁或是乡野之间, 主要是由于女性当时社会地位所决定的。 衢州用于旌表的牌坊数量上统计, 进士牌坊数量最多、 节孝牌坊居其次。 由于历史变迁和城市改造,相当数量的牌坊不能完好保存, 甚至损毁殆尽,诸多牌坊名目、地址仅在地方府志、府志集成里去查找考证。 现遗存至今古牌坊尤以节孝牌坊数量最多, 主要是这些牌坊所立位置偏僻, 历史变迁与城市改造很少会碰触及, 所以得以完好保存。
根据目前衢州遗存古牌坊归类, 按功其功用可分为4 类: 家族宗祠牌坊、 功臣牌坊、 进士牌坊、节孝牌坊。
三、 衢州牌坊的规模、数量及形成条件
根据衢州县志古籍考证, 衢州地区牌坊数量于明清时期为最多, 这与地方经济、 儒家文化发展有着紧密联系。 明《弘治衢州志》 里对衢州地区牌坊数量记载: “衢州69 个, 常山50 个, 开化52个, 龙游20 个, 江山16 个”[3]28-32。 到了明天启年间, 《天启志》 记载牌坊数量: “衢州132 个, 江山45 个, 常 山70 个, 开 化75 个, 龙 游31个”[3]460-462。 到了康熙年间《康熙志》 里牌坊数量达到了衢州历史之最: “衢州128 个, 江山45 个,常山71 个, 开化77 个, 龙游32 个”[3]711-714, 明至清衢州每个地方牌坊总数量都有增加。 这些牌坊名称、 为谁而立地方县志上均能查找。 衢州史上古牌坊数量如此之繁多, 建设名目最多的是科举登高,获取功名的“进士坊”, 仅进士坊的称谓上就赋予各种溢美之词。 例如“京省提名坊” “世美坊”“折桂芳” “文魁坊” “状元坊” “步蟾坊” “攀龙坊” “从桂坊” “ 鼎魁坊” “衣锦坊” “登云坊”“三凤齐鸣坊” “联璧坊”[3]711-714等等。 功臣牌坊数量也颇具相当, 例如“督宪坊” “绣衣坊” “司谏坊” “修道坊” “名臣坊” “督御史坊” “大司马坊” “大司寇坊”[3]711-714等等。 在《康熙志》 记载,仅为樊莹, 衢州就为他竖立了多个坊, 分别是衢州城里“大司寇坊”, 常山县“进士坊” “都宪坊”“柱史坊” “尚书坊”[3]713-714。 从牌坊称谓可看出,这些牌坊建立分别体现了樊莹的不同时期仕途成就。 衢州现存最久远的进士牌坊是常山金源乡底角村的“世美坊”, 它初建于宋, 明嘉靖十七年重建(公元1538 年)。 是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6 年8 月11 日常山县人民政府公布), 1988 年常山县文管会对该坊进行了维修, 现保存基本完整。
以上进士牌坊与功臣牌坊数量可见衢州历史上对教育科举的重视。 两宋时期衢州经济文化鼎盛发展, 进士数量为浙江省之前茅。 “北宋时期衢州进士人数仅次于常州, 名列两浙路第2 位, 据《两宋时期衢州文科进士初探(1) 》 (占剑著) 记载衢州北宋时期进士人数250, 南宋时期进士359, 两宋时期共进士609 人”。 “明天启《衢州府志》 记载有605 人, 清康熙《衢州府志》 记载有537 人, 雍正《浙江通志》 记载有558 人”。 就浙江而言衢州进士数量在全国都是名列前茅。 此数据足见衢州之地对教育文化的重视, 所以衢州各种名目进士牌坊数量之多也不足奇怪。 现就形成条件作如下分析。
(1) 书院兴盛: 自南宋以来衢州“东南阙里”“南孔圣地” 使浙江西部“崇文厚德” 之风, 教育文化上浙西“时尚博雅”[4]。 宋朝开始, 衢州号称“多士” 之郡, 各种书院如雨后春笋般相继建立,名师大儒纷纷来衢州讲学, 继孔孟之后新儒学大师朱熹就多次来衢讲学, 至元、 明、 清时期, 衢州书院更是名师辈出, 包山书院、 柯山书院、 逸平书院等都是声振遐迩、 人文荟萃的全国著名书院。 此外还有诸多书院: “明正书院、 衢麓书院、 定志书院、景 濂 书 院、 清 献 书 院、 鹿 鸣 书 院、 青 霞 书院”[3]703-706等等29[5]座登记在册的书院, 另有18 座例如: 桥南书院、 青铜书院、 文公书院、 三益书院、 清漾书院等史载不详的书院, 衢州文风如此之浓厚, 来衢学习者络绎不绝。
图1 常山尚书牌坊
(2) 商帮发展: 明清时期衢州经济商贸繁荣。衢州地处内陆, 分别与福建、 江西、 安徽相毗邻,省内与金华、丽水、杭州三地相衔, 是浙西交通枢纽和政治、 经济、 文化中心, 素有“四省通衢、 五路总头” 之称。 以衢籍, 特别是龙游商人为核心的龙游商帮被誉为中国古代著名的十大商帮之一。 “龙游商帮” 借助衢州“四省通衢” 重要位置, 发展商贸辐射周边省份, 是衢州明清时期经济繁荣重要因素。 龙游商帮受南孔儒家文化影响更是儒雅醇厚, 亦儒亦商, 官本位思想浓厚, 即使经商也不放弃读书机会, 以儒家伦理道德来规范自己。 龙游商帮积极捐资办学, 广建书院, 如龙游有鸡鸣书院,江山县有景行堂、 枫林书院、 江郎书院等, 常山县有石门书院, 开化县有包山书院等。 龙游纸商傅元龙建凤梧书院, 其子傅文锴“乃于其村创设中和两等小学校, 经营二十年无懈”[6]。 龙游商帮的儒商研究在陈学文的《龙游商帮》 和叶卫霞的《论龙游商帮对衢州古建筑的影响》 里也有所论述, 笔者在他们研究基础上对书院、 经济、 进士数量上加以论述。 因见, 在商帮发展繁荣和书院文化兴盛双重影响下, 也就不难理解衢州为何进士牌坊数量之多的原因。
四、 衢州古牌坊形制归类典型性分析
实地调研, 笔者不完全统计, 衢州全市各地仍保存有牌坊34 座。 分别是衢州15 座、 江山8 座、龙游3 座、 常山5 座、 开化3 座。 这些牌坊多是宋、 明、 清所建, 由于历史变迁和城市改造, 目前遗存下来的牌坊以女性节孝牌坊居多, 进士、 功臣牌坊数量甚少, 其中常山的“尚书坊” 是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云溪“吴氏宗祠牌坊” 2013 年获得国家文物保护单位, 其余皆县级文保单位。 这些遗存较好的牌坊多是位置偏远, 没遭过破坏, 得以较好保存。 史上但凡竖碑立坊的皆是在当地历史都是颇有影响的人物, 保护和挖掘这些遗存的古牌坊对于研究衢州文史风貌有积极意义。
功臣牌坊代表“尚书坊”: 衢州仅存保存完整唯一一座木制牌, 该坊位于常山县何家乡樊家村内, 建于明嘉靖二十五年(公元1546 年) 建, 为纪念明弘治末年南京刑部尚书樊莹而立, 牌坊木结构建筑, 四柱亭式, 木柱两侧抱鼓石, 每柱下方挤靠条石两块, 两根中柱间距3.65 米。 牌坊顶青瓦覆盖, 木制斗拱层次精美, 牌坊通体木雕十分简洁, 整个牌坊呈青黑颜色, 施经油灰。 明间额坊字板上刻阴“尚书” 两个草书大字, 字板左题“天顺甲申进士樊溢清简”, 右题字 “大明嘉靖丙午重整”, 字板下方题: “口口①“口” 指文字已经损毁。丙子科浙江第十名樊莹, 乾隆十六年重整” (考见常山戴氏牌坊题刻)。该坊构造精美, 朴素、 大气, 从史学和美学上极具研究价值。
家族宗祠坊“吴茶隆义门牌坊”: 是典型宗祠牌坊, 位于衢江区云溪乡车塘村。 吴氏宗祠明代建筑, 重建于嘉靖十一年(公元1532 年)。 据《吴氏重新居弟记》 载吴氏世居车塘, 为满望族, 家族乐善好施, 多次为县赈灾, 受到皇上嘉奖, 建了三座牌坊, 现仅存吴茶隆义牌坊一座, 是一座“宗祠牌坊” 兼“义民牌坊” 的牌坊。 牌坊正额坊题有“旌表吴茶隆尚義之门”, 题款“黄泰四年春, 敕恩敬立”。 建筑风格独特集福建、 徽州、 婺源等地风格融一体, 是“四省通衢” 产物。 “吴茶隆义门牌坊” 1989 年被公布为浙江省第三批文物保护单位。 2013 年5 月被收录为国家第七批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
吴氏宗祠牌坊, 四柱三开间五楼, 整个牌坊依吴氏宗祠墙体而建, 门楼式建筑。 牌坊背面额坊高浮雕刻有“凤穿牡丹” “双龙戏珠”, 火焰牌位置浮雕刻“福禄寿三星”, 牌坊正面额坊精美雕刻都损毁, 仅从损毁痕迹依稀可辨动物和花卉图案游走脉络。 火焰牌两端左右各刻两个骑兽仙人, 火焰牌上的顶坊, 左边雕刻展翅凤鸟, 右边雕刻游走神龙。 牌坊背面雕刻与正面比较完整度稍好, 也多是残垣断臂, 很多都是半损毁状态。 牌坊楼顶正脊上装饰有6 个精致鱼尾龙首鸱吻, 吻兽大嘴欲吞房脊, 鱼尾翻腾狰狞形象十分鲜活。 檐顶是歇山顶式, 檐下加了2 层仿木斗拱仿, 构造精美。 坊下双面共8 个抱柱石, 其中两对是高浮雕宽叶卷草纹,另两对是凹刻线纹的形式雕刻了一对石鼓, 8 个抱鼓石, 两两相呼应, 很有意趣。 整个牌坊使用了高浮雕、 圆雕、 阴线雕等多种雕法, 刀法明快, 雕工精致传神, 形象写实, 层次分明立体感很强, 是衢州砖雕石雕之精品, 此牌坊也是衢州牌坊中的精品。
图2 云溪吴氏宗祠牌坊
节孝牌坊的典型代表——常山芳村镇大处村婆媳牌坊。 婆媳牌坊是大芳村独特景观。 婆媳牌坊“戴氏节孝坊” 整体造型做工精巧, 在衢州遗存古牌坊中较为精美完整的一座。 戴氏节孝坊与郑氏宗祠紧邻而建, 为四柱三间五楼, 建于清乾隆年间,通体青条石砌筑, 牌坊柱题“青年若志歌黄鹄, 白发荣封到梁泥” (考见常山戴氏牌坊题刻) 诗联。牌坊楼脊设有鸱吻3 对, 牌坊的明间下额坊雕刻有祥云瑞鹤, 次间下额坊雕刻花草纹饰, 牌坊上额坊花板都是透雕祥云, 次间额坊花板透雕“缠枝纹”花卉, 牌坊柱础是四对浮雕云朵纹饰的抱鼓石, 整座牌坊工艺精湛, 端庄、 肃穆、 大气, 有一种沧桑的岁月沉淀之美。
媳妇“魏氏节孝坊” 建于道光年, 早期门楼倒塌, 现牌坊经后人复建。 门式牌坊建筑沿袭徽派建筑“马头墙” 和“粉墙黛瓦” 装饰风格, 正门楼与顶坊之间设立高浮雕 “双龙戏珠” 火焰牌,上雕“圣旨” 二字。 牌坊额坊正面字板上刻有绿色“节孝” 两个大字, 旁边小字上均刻有楹联及建坊纪文, 额坊两端高浮雕刻“博古” 纹饰。 下额坊宽大而微微拱起类似冬瓜梁, 上面高浮雕花草“回” 字纹, “回” 纹穿插叠起及赋节奏韵律。 下额坊与立柱间有“草龙” 纹饰的雀替镶嵌。 两边次间上下额坊左右呼应雕刻“狮子滚绣球” 和“麒麟祥云”。 次间两边下额坊与立柱相连处镶有“雀替”, 形成一个弯梁“猫儿梁”, “猫儿梁” 左右呼应, 给这座牌坊增添了灵动与秀美。 牌坊正面有凹刻云纹饰石鼓形抱鼓石两对。 婆媳坊均为石雕构件, 造型各异, 工艺精湛, 两座牌坊在村里南北呼应相得益彰, 为大处村增添不少古韵。
图3 左图魏氏牌坊花板雕刻, 右图戴氏节孝牌坊
图4 江山凤林进士牌坊
进士牌坊典型代表——常山金源乡世美牌坊。
常山世美牌坊, 坐落金源乡底角村内, 初建于宋,明嘉靖十七年(公元1538 年) 重建, 是衢州境内现存历史最早的牌坊。 该牌坊是两柱三门楼全石结构, 通高6.5 米, 两柱间距4 米, 牌坊立柱前后配2.5 米高葫芦形抱鼓石, 上下额坊简洁无雕刻, 下额坊仿月梁(冬瓜梁) 状。 中间明楼下配两层仿木石制斗拱, 楼脊配鸱兽。 此牌坊造型简洁古朴,位于村子要道上, 牌坊前有个“落马桥”, 旧时路过此地的文官下轿、 武官下马, 以表示对先贤的尊敬。 该坊是旌表北宋王介家族“一家七进士” 及“一家九进士” 而闻名衢州, 该望族 “曾出过王言、 王介、 王悆、 王沇之、 王汉之、 王涣之、 王沩之、 王栎、 王一非等, 九名进士, 其中以王介及其子王涣之文采尤为突出”[7]。 “世美坊” 建造年代悠远, 时代特征明显且保存完整, 对研究常山县明代建筑风格具有一定的佐证作用, 同时在县历史人文研究方面也起着重要的作用。 该坊1986 年8 月11 日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江山凤林进士牌坊, 在距江山市凤林镇街东端。 是座二柱三楼石制牌坊, 通高6.8 米, 横跨3.08 米, 楼脊设有吻兽, 下额枋两面浮雕麒麟对舞。 该牌坊在明弘治己未(公元1499 年) 建造,乡人为纪念姜瓒中举进士而立, 至今已有500 多年历史。
和睦进士坊, 坐落江山清湖镇和睦街北段, 建于明永乐十三年(公元1415 年), 是江山境内最早的进士牌坊, 二柱一开间样式, 门楼已全部倒塌,仅剩两立柱、 额枋、 字板, 字板上题“永乐丙戌进士四川江西绣衣总马福建等道御史陆和立”, 记事年月清晰可辨, 该坊对于研究江山本地进士数量及历史有较好的考证价值。
几座进士坊经实地勘察, 该两座坊造型宋明风格明显, 装饰简单, 古朴简约。 衢州进士牌坊都远不及节孝牌坊制作精良华美, 但“进士坊” 名头还是让这些牌坊闪耀发光, 这些进士牌坊对于研究衢州宗族、 书院、 衢州教育等是不可缺少的材料。
五、 古牌坊文化今市井生活延续
牌坊除了旌表还具有划分城市功能区的作用,市井文化影响深厚。 衢州史上城市街巷很多以当时存有的牌坊命名, 有些叫法至今还在沿用。 例如衢州市的“百岁坊” “道贯巷” “衣锦坊” “美俗坊”, 这些街巷的名称完全是由古牌坊历史存有命名。 “道贯巷” 是以最早在衢州城西南隅孔氏家庙前的“德配天地, 道冠古今”[3]711牌坊命名, 后来该坊废于孔氏宗庙易址于衢州城东南隅, 但该处巷口一直以该牌坊名“道冠” 命名并沿用至今。 “百岁坊” 和“衣锦坊” “美俗坊” 这些原街口处都有同名称的牌坊, 后牌坊废, 名称被街巷沿用至今。“百岁坊” 和“衣锦坊” 此两牌坊2003 年复建于衢古城大南门内东、 西两侧, 与仿古建群连为一体, 正作为名片展现衢州古风古韵。 在衢州公共汽车309 路、 102 路和11 路等公交车站牌上, 仍旧有“衣锦坊” 站名, 紧邻“衣锦坊” 的是以“美俗坊” 的命名的菜场, 也是古牌坊称谓今用。 这些古城文化遗韵一直延续今天, 与当代的社会文化交相辉映, 越发使得衢州古城, 久愈弥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