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道法自然的美学思想在当代平面广告设计中的实践和运用∗

2019-07-06

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学报 2019年4期
关键词:道家美学设计

刘 俊

“道法自然” 作为中国传统哲学理念, 最早出自春秋老子所著《道德经》: “寂兮寥兮, 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 可以为天地母。 吾不知其名, 强字之曰: 道, 强为之名曰: 大。 大曰逝, 逝曰远, 远曰反……人法地, 地法天, 天法道, 道法自然。”[1]79其中的“道”, 揭示了天地人乃至万物运行所遵循的规则, “自然” 则意为“道” 的本质和品性, 即道是自然而然的。 人之所以要效仿“道” 的法则特性, 是因为“自然无为” 体现了宇宙周而复始的运作秩序, 且不可违背和逆转。

一、 “道法自然” 美学思想概述

道法自然是道家美学中的最核心的精神思想, 也构成了中国传统文化中重要的哲学观内容。 这一美学思想认为自然便是事物的终极本质和圆满状态, 人和事都理应效法, “无为” 则是保持自然状态的基本方式, 意为顺其自然的发展趋势, 这一观念指出人从属于自然而不能违背和凌驾于天道规律之上。 道常无为而无不为, 清净无为, 自然无为作为道家推崇的基本精神, 以及《庄子·刻意》 中“淡然无极而众美从之, 詹然无机而众美之”[2]145, 都提倡美的本源在于宁静淡泊和纯朴本真, 而超功利和物欲。

这一由老子开创并发展且建立在“道” 论之上的美学思想, 确认了道和自然是美的最终标准, 也成了中国历史上传统美学中的最高法则论。 从老子这一思想延伸, 后有庄子主张“朴素而天下莫能与之争美”,刘勰认为“自然为宗”, 司空图推崇“妙造自然”, 唐朝王维则提出了“肇自然之性, 成造化之功” 的著名理论[3], 从此中国古典美学一脉相承, 引申出了崇尚自然俭朴、 冲淡清净、 含蓄内敛的审美价值, 其最高哲学范畴为“道” 及“法自然”, 强调了“美” 与“真” 的统一。

道家这一思想构建了中国美学史上特有的美学意境和美学观念, 它所衍化出的美学智慧包含着顺其自然、 天人合一的生态和谐, 超越了美的一切外在形式, 体现了美的最高价值“真和善”, 也揭示了中国传统审美情趣中的纯粹性质和自然属性, 并构建了关注、 思考美的存在价值和最终的生命意义。 因此可以说, 道法自然的美学观包含着自然主义和人格主义, 有着和谐境界的生态之美、 自然之美和大道之美, 有着宁静致远、 恬静净朴、 幽独出世的美学意蕴特征。 这种升华和超越, 展示了中国史上具有无限开阔广袤的美学精神力量。

道法自然这种独特的东方审美观曾对中国历史中的绘画、 书法、 工艺等方面产生了深远影响, 南朝画家谢赫在“六法论” 中认为, 道是艺术的根本和生命。 对于当代广告设计而言, 它蕴含着自然自在的审美观, 有着爱人及物的情怀及万物和谐的伦理观, 其生态智慧和生命态度, 是对当代广告设计中对人文传统的回归, 也是对广告设计发展和最终设计归属的一种当下思考和探求。 由此我们可以从中衍伸和提炼出其审美表达和精神归属, 审美层面的“素朴自然”、 伦理层面的“师法自然” 和精神层面的“自然无为”。

二、 “道法自然” 美学思想在当代平面广告设计中的实践运用

著名设计师赵清说, 一是为设计者对设计的初心, 这种追求不随物欲横流而动; 二为文化之根本, 如果以华人文化为灵感之源, 则设计取之不尽。 树高千尺, 植根厚土; 行万里路, 勿忘本心, 这也是他对于设计和中国文化的信仰。

设计源于西方视觉艺术土壤的概念, 具有西方特有的发展逻辑和思维。 目前国内设计应该在此基础上回归自己的文化根源, 构建本土设计本源, 能够创造具有中国特有东方语境和文化意识, 表达国人文化内涵与美学应该比设计本身更为重要。 本文通过部分具典型性的广告设计进行相应美学法则的运用探索, 希望达到设计中对东方与西方互融、 传统与现代共生的研究, 以传承国人这一独特的哲学和美学观。

1. 素朴自然—— “大道至简” 的简素质朴美学形式。

《道德经》 所言“万物之始, 大道至简”, 又言“少则得, 多则惑”, 提出了寓无穷于有限的这种对比和对立以及相互转化的道的辩证思想。 “五色令人目盲, 五音令人耳聋, 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 故去彼取此。”[1]23老子反对华美的五色五声, 指出繁复缤纷色彩会令人目眩神迷, 扰人心智。 圣人不应贪图华丽追逐声色, 而应摒弃物欲, 保持俭朴使得内心清净。 《庄子·山木》 “既雕既琢, 复归于素朴” 也揭示了道的这种美学法则, 主要体现为无所矫饰、 未经装饰雕凿的事物固有本色, 以及素朴本质、 自然状态。 道家这一理念也是一种克制收敛、 反物欲的精神。

道家“见素抱朴” 思想在当代广告设计的延伸而言, “素” 指设计中的纯粹性, 在设计形态和色彩上朴实无华, 褪去感观上的外在浮华的矫饰和束缚, 力求纯净。 “朴” 指设计中的简化性, 以理性的态度删繁就简, 类似于“减笔法”, 用减少和净化去除来还原回归于设计本质。 赵清许多设计中富含了中国道家文化的深刻内涵, 周易和道家哲学, 有着有生于无、 无胜于有的设计境界。 他在作品中的用色不外乎黑白灰单色调, 朴素简单却更能赋予设计多元的概念, 在《中国意境》 (图1) 系列海报设计中, 白底上仅用寥寥数个黑色块, 分别将风从、 甘回、 尘去这些富有禅机的文字主题进行了同构, 设计呈现出洗练空无的意向却有着对中国文字和文化的深刻感悟, 传递出了空无寂寥、 可说不可说的特有文化美学意境。 第九届全国书籍设计艺术展中的海报设计中(图2), 整体设计对九、 书设计为构成, 赵清只用了抽象的一个标志语言, 拆分图形为首写字母B 和D 的组合, 用阿拉伯数字9 象征九展, 又象征着九九归一的生生不息。至简的图形呈现了丰富的维度同构, 表达了周而复始和循环, 是对设计本质的最终极简还原, 体现了道家文化中的辩证思想。 赵清在《未知城市》 邀请展海报中(图3) 从文化角度出发, 立足社会、 城市和当代艺术, 搭建出空间中汉字未的形态, 给予目前拥堵城市空间未来的哲学思考, 通过极简化的线条和色块的无线延伸, 表达了对城市繁复生活的反思, 当代人应该去除浮华, 回归和构建简朴的现代生活。 在看似简约的平面中构建了无限丰富的延伸空间, 同时映射呈现了对过去、 现在和未来设计的反思。

台湾《见山》 茶叶包装(图4) 2018 年获得被誉为设计界“奥斯卡” 的德国iF 设计奖, 造型简单色彩寡淡, 没有任何过多图形和装饰元素, 类似山脉轮廓形状概括为两个不对称的三角形, 又如同中国道教哲学的阴阳符号, 两个部分可以独立分离, 也可以无缝连接。 然而这种包装在视觉上的极简化却同时具有实用性, 可作为书夹或手机、 平板等支撑物, 将包装设计达到了物尽其用的效果。

中国道家文化对日本民众生活和设计的影响深远, 佐藤晃一说自己“一直在逐渐减少画面中的物体,在追求无状态的风格”, 正是暗合了道家简朴美学理念。 在招贴《黄昏》 海报中他将设计简淡到空无一物, 空旷的画面中没有任何物象, 在空无中却有着大音无希、 大象无形的包罗万象意境。 画面仅有暗淡色彩的变化和过渡, 在相互融合交错中展现暗含着自然的无穷力量。 佐藤晃一在设计中鲜用喧嚣繁杂的色彩, 却善于用最少的元素渗透和蔓延出无穷的境界。 宣传招贴作品《冬》 (图5) 从看似异常简化和素净的画面, 却有着一种淡泊悠远的内在张力。 富士山、 月等这些自然物体题材被极度概括的方式提炼和简化成几何形象出现, 却能让人感受到蕴含的深邃空间, 设计语言简洁而准确地表达出了设计者对道的空灵意境理解, 是最自然的本然。

设计师朱赢椿在评为“中国最美的书” 《空度》 (图6) 的封面装帧设计中, 就用省略的方式彻底去除了设计, 从而传达出了纯度最高的极简之美, 有着对生活的哲学思辨。 封面除了标题文字没有任何设计语言和图形形态。 他用书籍记录一天内的变化也是一生的描绘, 光明和黑暗的交替有如万物负阴而抱阳, 黑白二色传达了阴跟阳的转换, 人生循环反复, 终归回到原点万物归于无; 体现了有如中国画中的以白计黑、 黑白相生相克、 虚实和有无的道家概念美学。 朱赢椿另一作品《不裁》 书籍设计将质朴和无设计发挥到了极致, 不裁切不设计, 书籍的三面边缘任其自然不予加工, 参差不齐地保留最原始的手造质感, 以及毛边纸这一普通价廉的材质中没有上浆的原生态质地, 有着独特触摸感, 因为没有任何设计和加工痕迹反而有了强烈辨识度, 同时读者在自己裁切过程中与书产生情感交流和互动。 此书独特的设计之道在展会上受到了高度评价, 对平面广告设计界有着观念性的启示。

靳埭强在《纪念田中一光》 的招贴(图7) 中, 没有其他设计元素, 用了文字“一” 代表一流设计大师, 且只运用了最基础的宋体字体, 将一字进行上下的翻转, 传达了盖棺论定的设计意向也表达了对大师的尊重和怀念之情。 同时这也是靳埭强对道家思想“道生一, 一生二, 三生万物” 万物生命循环往复“周行而不殆”, 复归于道的深刻体验和领悟, 素朴简洁中极具强烈的视觉冲击力。

宗白华说: “中国人对‘道’ 的体验, 是于空寂出见流行, 于流行出见空寂, 唯道集虚, 这构成中国人的生命情调和艺术意境的实相。”[4]道法自然这一美学观有无相生、 超然物外, 崇尚“素” “朴” “淡”“拙”。 道法自然的美学思想抑奢崇简, 以俭朴和节制为境界, 反对繁华的色彩和多元素的装饰堆砌, 追求纯粹和自然真性, 体现了在质朴本真的观照中契悟本质追求, 这种朴素美学观呈现了低调内敛的特征, 并有着沉稳的安定感以及淡泊的精神性, 可以在设计视觉形式上自成体系。 最简单的方式往往却能深入人心, 这种美学精神也充分体现了现代设计之道的本质思想, “这与强度刺激的设计来冲击人的感受力不同,要用简单质朴的方式来唤醒人的触觉和心灵”。[5]

2. 师法自然—— “天人合一” 的和谐共处生态思想。

道法自然的美学观认为生命来源于自然, 融合于天地万物才是美的最高境界, 大凡美的东西, 都是自然真性的表达。 “人应法天、 法地、 法自然” 的“天人合一” 理念还原了天地人的本质关系, 指出天地万物皆与人类同根共生, 天道、 地道、 人道之本是“生态” 之道, 生命观的本质意义在于自然生态和谐统一。 《道德经》 说“域中有四大, 而人居其一焉”, 强调人要与自然协调, 以获得“天人” 之亲和。 其揭示了人类与自然界相辅相存、 息息相关的因果关系, 人要遵循着特定的自然法则。

中国古人深谙与自然共处的大和之道, 唐代画家张璪所说“外师造化, 中得心源” 的不朽名句即是师法自然之意, 是回归万物本性, 和谐共生、 圆融合一的思想体现, 这种追求自然天性的美学观, 与当今推崇仿生态的设计观念十分相似, 可见古代哲学智慧的源远流长。 对现代的广告设计而言, 设计创作可以浸润自然, 来源于自然本身的能量和生命张力, 来源于对自然和生命的感受, 应以反璞归真、 天然本真的纯粹本性来创造自然形态的设计状态, 对自然要存有崇畏谦和、 悲悯之心, 应正视设计和自然环境的相生相克的必然因果。

实际上豆荚、 蜂窝、 橘子等天然造物都呈现出了自然中包装的巧夺天工, 因此就大自然功能而言, 这已被实践为一个深思熟虑的概念。 获得2019 年度德国红点设计奖的GGKOPP 填充材料(图8) 传达了可持续的包装理念。 这个出色的创意却又有着简单之处, 归根结底源于自然界常见形态。 这种填充材料具有蜂窝的稳定结构兼有蛋壳形状, 可以有效减轻外界的冲击, 并且易于折叠或弯曲, 可以灵活包裹任何形状和大小的商品。 同时该产品可以反复使用以进行再利用, 体现了对未来地球资源日益减少的设计责任感。

获iF 设计奖的竹叶青白酒品牌包装设计(图9), 运用师法自然作为创意源泉, 仅用三张单色纸巧妙地包裹出竹笋的造型, 比喻酒的清淡甘冽口感, 并呈现了雨后春笋般欣欣向荣和强大向上的自然生命力。包装仿用自然界物象, 形象生动又简单直接地契合了酒纯粹自然的文化内涵。 因为没有另外过多的印刷和材质运用, 包装纸的材料非常价廉, 用料节省, 拆解下来之后还可以另作他用, 这种法自然的设计观是对目前过度包装的反思和逆行。

香港设计大师靳埭强, 其许多作品就包含着人生哲学精神和深刻的道家文化内涵。 “钟情山水, 妙法自然——设计40 周年纪念展” 可以说是他设计生涯的回顾和总结。 他善于从生活中汲取创作灵感, 在《诞生》 (图10)、 《汉字》 等等系列海报作品中, 呈现了大自然蓬勃发展的生命形态, 是道法自然的人文精神体现。 许多著名作品中的元素都是他平日收藏物件呈现。 石头, 砚台、 尺子器物, 呈现了出世而又现世的精神含义。 靳埭强的设计来自生命规律和自然形态的运用, 诠释对自然物象的观摩和对事理规律的遵循, 也是他作品成功的渊源, 这种对自然界的循环往复和天道轮回感悟可以在设计中历久而弥新。

被誉为“中国书籍设计第一人” 的吕敬人, 一直致力于研究书籍设计的本质和自然之美。 他认为自然世界的生命体是设计的本质, 要有对自然和美的向往和感知力, 并需要存有敬畏之心, 珍视万物生长的生命力, 材质、 工巧、 天时包括地气, 都是不可或缺。 其天时、 地气指的便是“肇自然之性”, 自然材料的美感在他的设计中与文化融为一体, 手工宣纸的仿古纹路, 麻绳的粗糙感, 手撕的植物茎须和纤维, 这种选取和工艺制作形式使他塑造的书籍形态朴拙天然, 也使得他在书籍设计界具有着独树一格的自然语言风格。

自然精神在设计师朱赢椿的作品中有着从始至终的贯彻, 被评为“中国最美书籍” 的《虫子书》 设计就源于对自然的回应, 绘图者是随处可见的蜗牛蚯蚓等昆虫。 他借鉴了中国画的章法观念, 运用昆虫爬行留下的天然痕迹, 这种轨迹和图形呈现出奇特的肌理美感, 浑然自成不可复制, 如同中国笔法一样千变万化, 体现了自然造物的神奇同时也如同生命力的偈语。 可以说他在书籍设计的自然形态学领域中做出了开拓性的领先创造, 成功地在设计中发掘了自然的固有之美, 展现了充满哲理的隐喻, 彰显了自然就是一部设计和书写自身的伟大作品。

这些平面广告作品里, 设计灵感来源于自然和天地万物, 融合了许多自然器物的形态和质感, 有着原生态的静默和沉淀, 也有着天人合一思想, 关注宇宙、 自然、 心灵与人性的关系, 有着恬净和深远的哲学精神又散发着生机盎然的生命活力。 发现自然中的生活智慧, 存有生命力、 自然和谐以及生活的睿智, 就能形成兼具哲思和诗意的观念性设计格局。

师法自然超越了人工修饰, 是自然生态中的本色之美, 是至高境界的大美。 师法自然传达的是寂寥、单纯但是深刻的本源之美, 更重要的是传达真善之美。 唯有这种出于对自然的挚爱, 有着惜物的情怀, 才能随类赋形, 顺手拈来而自然天成。 因此, 平面设计者不但应该有着纵向的文化链接、 横向的设计风格,更应该有着“复得返自然” 的乐趣, 这种设计有着思想上的自由, 以及质朴无华的欢欣。 艺术创造应该来源于自然、 反映自然, 最终复归自然, 这样的设计才具有生生不息的强大生命力。

3. 自然无为—— “致虚守静” 的生命无我超越精神。

老子在《道德经》 中提出“致虚极, 守静笃” 的思想, 虚静指静观的精神境界。 “恒德不离, 复归于婴儿”, 用老子道法自然的哲学来看, 超越物役无欲无求, 纯真不受污染的本性是人类美德和境界追求,他倡导由始至终保持纯真自然的天性, 以清净为天下正, 追求个体的自然存在和精神自由, 以达到自心本性和天地自然本性的合二为一。 庄子在《齐物论》 中“天地与我并生, 万物与我为一” 也指明了个人内心与天地自然的高度和谐。

形而上者谓之道, 行而下者谓之器, 形是行的思辨体现, 当代平面广告设计之道场, 其中所含的全息内容, 包含了设计者与其互动的感知, 设计中的文字排列、 图像呈现、 层次触感等构建出了全息的空间“道” 场, 包含着设计者自身素养和内涵的影印, 当代广告的设计之场, 其实就是精神之场, 看似无形,却汇集了设计师的情致、 人格、 修养和精神境界。 设计以外的个人身心修养, 技巧以外的觉悟和灵性, 是对设计内容的情感反应和塑造, 是成就动人设计作品的关键。 赵清在散文集中的设计理念, 从书名流水中延伸灵感, 运用流水的形态和流动空间拓展主题, 以清波的视觉呈现书口形状、 护封, 配以随意和自在的手写体, 有着任意自流、 “上善若水, 水利万物而不争” 人文精神表达。

靳埭强在《自在行》 海报(图11) 中回归到生命里的朴素无华, 设计形态木讷若拙, 憨态可掬, 却有着大智若愚的人生感悟。 俭朴简陋草履却能行走遍天下逍遥而游, 漫步繁华凡间市井却悠然自得。 靳埭强在看似普通的行坐食睡中却体悟出了平常即是道、 日常即修行的人生真谛, 有着“小隐隐于野, 大隐隐于市” 无拘无束的大自在, 以及为人处世的淡泊之心。 体现了他空灵明觉、 淡然处之的道心, 这是心的自由美学境界, 只有得道具有道家修为的设计者, 才能创造出如此的设计意境。

靳埭强在很多作品中有着朱砂红点作为视觉焦点, 却包含了不同意蕴。 《水墨的年代》 用宣纸和砚台传递了中国的文化精神, 红点代表了出淤泥而不染的道家思想; 《爱大地之母》 表现大地厚德载物, 犹如母亲哺乳给予人类生命, 红点传递的是自然生命的起源和爱的源头, 呈现出人文的意象和真实的感性; 《爱护自然》 则是将他自己生活中收藏的石头用宣纸包裹, 红点意为自然的伤口, 并衍伸为爱护万物的良知之心。

一切法由心造, 因此看来, 靳埭强在设计中常用的这些具有代表性的朱砂红点, 是视觉元素, 也是精神象征, 最终隐含代表设计者的心境。 设计即我心, 设计者即为红点, 红点即为设计者。 正如佐藤晃一先生为名古屋国际设计中心所设计的宣传招贴海报(图12), 在通篇黑色背景中的白色斑点是人的指印进行曝光扫描留下的痕迹, 犹如黑暗中启亮的明灯, 也代表了设计是人心智的开启, 是方向的引领, 契合了道家千年暗室一灯即破的觉悟和智慧。 这是设计者心与物的“合二为一” 的契合, 是当代广告设计中的明心见性, 是“天和” “人和” 直至“心和” 的和谐大道之美。

庄子提出守道、 坐忘、 以达到“圣人无己, 神人无功, 圣人无名”[2]169。 自心自身的内在和谐是美学的最高自由境界。 “无乐” “至乐无乐” 即是不为身外功名利禄等物所累, 高度恬然自得的境界。 这种美学思想要求在艺术设计的创作中摈除外界欲望杂念、 脱离功利, 领悟虚静无我的自由心理状态, 以达到超然自得的精神境界。 所谓“澄怀观道, 中得心缘” 是对生命的最终理解和设计本质的暗示。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清明和从容、 释然和顿悟, 悲天和悯人, 才是道艺合一, 因此可以说, 设计创作的最终本质也是清净明朗、 去遮浮华的修为和修行, 是得以悟道的智慧。

三、 结 语

道亦有道。 道, 是众妙之门, 道生成自然万物, 又涵于自然万物。 道法自然观中的美学智慧是对自然、 人和世界本质的启迪和观照, 蕴含了中国特有的美学思维和人文关怀, 是中国史上卓越的自然美学、生命美学和修养美学。 对平面广告设计而言, 这种延续和传承能够构成中国的文化自信和文化觉悟, 对当下来说弥足珍贵。 技可通道, 它的形式法则在当代的实践和运用将使广告设计具有中国的哲学思辨和智慧, 将是设计师在创作中的灵感源泉和设计归属的启迪。

当代的国内设计归根结底应该是真、 善、 美的设计, “设计能够唤起意识的觉醒, 欲望也随之发生变化, 消费方式及资源利用形式, 甚至生活方式都会改变”[6]。 道法自然的美学思想可以启示当代的广告设计师重新审视设计的最终目的和存在价值, 回归到自然原点的观念引导, 重新定位设计与人、 设计和自然之间的和谐关系, 以传达清净自在的生活观。 具有这种人文关怀、 符合自然法则的设计, 才是含道应物的设计。 设计即道场, 回归中国传统人文精神, 回归设计的本质, “艺通于道, 道与艺合”, 设计中的探索才能到达豁然开朗的境界, 这和悟道过程异曲同工。 平面广告设计从来都不能绝对的孤立, 向后是传承, 往前是探望, 知其根源而道其义, 在探索当下设计的趋势和格局的同时, 回望中国传统文化精华, 承前和启后, 才能更好把握能够设计的未来。

图1 《中国意境》

图2 《第九届书展》

图3 《城市空间》

图4 《见山》

图5 《冬》

图6 《空度》

图7 《纪念田中一光》

图8 《GGKOPP》

图9 《竹叶青》

图10 《诞生》

图11 《自在行》

图12 《名古屋设计》

猜你喜欢

道家美学设计
盘中的意式美学
外婆的美学
瞒天过海——仿生设计萌到家
漫画道家思想
纯白美学
设计秀
有种设计叫而专
《庄子说》(二十五)
漫画道家思想
“妆”饰美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