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干预对白内障术后患者感染性眼内炎的 预防效果分析
2019-07-06包凌雪杭盖文泉陈博
包凌雪 杭盖 文泉 陈博
白内障作为一类中老年常见、多发的可预防性致盲性眼疾病, 病发原因包括家族遗传、机体免疫等多因素致患者晶状体代谢紊乱、蛋白质变性浑浊, 引发白内障。近来其病发率呈现明显上升态势, 手术为白内障首选方式之一, 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加人工晶体植入术具有手术时间短、切口较小、疼痛程度轻、术后恢复迅速等优势[1]。但易在术后发生严重的并发症, 感染性眼内炎则为白内障术后最常见并发症之一。眼内炎的病发机制为老年患者机体功能明显下降, 抵抗力极弱, 受病菌感染时易致眼内炎发生。且因眼组织的结构较精细且脆弱, 在外表部位眼球易暴露, 结膜囊经眼检裂与外界相通, 易受外界细菌病毒侵害;同时角膜、晶状体及玻璃体均无血管透明组织, 因此眼内炎易于形成。患者的主要临床表现为视力短期急剧降低甚完全消失, 对患者生活质量造成较大影响, 因此, 及早发现治疗利于患者进一步视力恢复。随着技术领域的不断发展, 眼内炎病发率虽下降, 但对视力造成严重破坏, 发生严重后果, 因此, 针对白内障术后进行护理干预具有重要意义[2,3]。为此本研究对部分白内障术后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用护理干预, 观察其对于白内障术后发生感染性眼内炎的预防效果, 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本院2017 年10 月~2018 年10 月治疗的62 例白内障术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所有患者均根据临床相关诊断标准予以确诊并均经白内障手术治疗。排除标准:精神障碍且无法进行顺畅交流;合并肝肾功出现严重衰竭、心脑血管发生严重病变。所纳入者均经院伦理委员会审批通过及签署知情同意书。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护理组与对照组, 各31 例。对照组患者中, 男19 例, 女12 例;年龄50~77 岁, 平均年龄(61.9±5.5)岁。护理组患者中, 男17 例, 女14 例;年龄52~75 岁, 平均年龄(60.7±5.3)岁。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措施, 护理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护理干预手段, 具体如下[4,5]。①术后护理:观测术后患者生命体征及临床表现如头痛、恶心、呕吐等, 若出现不适及时向医师汇报, 并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合理应用局部抗菌药, 眼科局部抗菌药包括喹诺酮类、氨基糖苷类, 其中喹诺酮类前房穿透性较好, 在内眼起疗效。因此, 在术后建议用喹诺酮类滴眼液抗菌药。若发现存在眼内感染迹象, 应对患者立即隔离, 护理人员需对患者加以精细照料。②出院宣教:叮嘱按时用药, 注意用眼卫生以防赃物入眼或眼部四周, 指导正确点药水、定期复查, 若不适症状应立即就诊。③饮食护理:注意日常的饮食, 应增强合理饮食对控制病情的重要性的认识, 大部分患者对具体的合理饮食并不知情, 因此, 需护理员告知如何进行合理搭配, 从而养成良好饮食习惯。④心理护理:患者心理避免不了产生不良情绪如惶恐、焦躁等, 加之在治疗中承受巨大心理压力, 种种状态持续下去将对治疗产生一定的不利影响。护理员需经多次与患者亲切交流指导以利于稳定情绪, 增强信任程度, 以利于康复。
1.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比较两组患者白内障术后感染性眼内炎发生情况及护理满意度。根据《护理服务质量标准对护理模式的满意》将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调查结果分为满意、一般、不满意, 护理满意度=(满意+一般)/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 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白内障术后感染性眼内炎发生情况比较 护理组患者白内障术后感染性眼内炎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白内障术后感染性眼内炎 发生情况比较[n(%)]
2.2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 护理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n, %)
3 讨论
白内障为晶状体老化后发生的一种退行性病变, 主因随年龄增长易存在晶状体浑浊现象, 涉及危险因素如年龄、职业、辐射、家族史(糖尿病、高血压)及营养状态等。主要临床表现双眼先后发病、渐进无痛性视力减退、屈光性变、单眼复视或多视, 存在近视伴散光、畏光、炫光现象[6-9]。手术为白内障最可靠治疗方法, 但手术治疗术后因患者自身状况及手术操作、突发事件、病房环境等多方面因素致术后发生常见病发症, 如术后眼压高、角膜水肿虹膜炎、眼内炎等。手术本身为一种强烈应激源, 可致心理应激反应, 患者以焦虑、紧张为主, 生理产生不平衡, 主要表现在交感神经活动亢进, 如心跳加快、血压升高、脉搏增快等, 维持良好心理状态为手术顺利进行及后期恢复的关键。此外, 在手术、护理各环节均按照无菌操作避免诱发感染等不安全因素[10,11]。目前报道综合护理干预手段有效保证手术质量, 同时可以防术后引发感染性眼内炎等相关并发症[12]。
综上所述, 对于白内障术后患者, 采取相应护理干预可有效降低白内障术后感染性眼内炎发生率, 有助于缓解病情, 患者满意度较高, 值得临床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