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北碚区教师进修学院“最美师之师团队”让“第一硬件”成为支撑教育发展的脊梁
2019-07-06胡先福
□ 文/本刊记者 胡先福
4月29日下午,重庆市北碚区教师进修学院会议室内,掌声阵阵,气氛热烈,原来是学院2019年“最美教师”颁奖活动正在这里举行。
在颁奖盛会上,北碚区委教育工委副书记潘传林说,打铁还需自身硬,作为“师之师”,不仅仅是传道授业解惑,更是以灵魂塑造灵魂、以人格影响人格,在教育走向新时代的今天,我们要积极应对教师教育发展的新挑战,把“课”研好、把“师”培好、把“人”育好。三个“把”字,诠释了学院“教师是学校发展的第一硬件”的办学理念。
“三为”工程:让“第一硬件”更硬
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硬”,教学质量就“硬”,学校也才能“硬”起来。早在10多年前,学院就提出了“教师是学校发展的第一硬件”的办学理念。
那么,如何才能让“师之师”这个“第一硬件”更硬呢?近年来,学院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开展了“为人、为师、为学”的“三为”教师塑形工程。院长朱福荣认为,“为人”要敬心,敬畏事业,尊敬教师;“为师”要尽心,尽职尽责,服务教师;“为学”要静心,宁静致远,潜心研究。其中,“为人”是根本,“为师”是动力,“为学”是基础,最终要培养出德高、学高、艺高的教师群体。
习近平总书记说,培养什么人,是教育的首要问题。学院认为,作为“师之师”,首要遵循“为人”之道,要成为“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好老师。
颜柳明等这样的一批好老师,就是学院“师之师”团队的代表。他是学院一位网站建设与运维管理教师。在信息技术异常发达的今天,网络安全是每个学校面临的迫切问题。在经历了一次次网站被攻击、崩溃、停运的威胁后,他更加坚定了必须加强意识形态的管控,网络管理必须要有高度的政治敏感性和高度的责任感。而要做到这些,就必须要有高超的现代信息技术。
为此,这些年,他没有少熬夜、少加班、少求人,时时注重自己的职业道德修养、时政学习,时时注重更新自己已有的技术,如系统学习Linux。学架构、学操作、学维护……学习网站群管理系统,从PHP语言基础到网站架构、MYSQL数据库、模板设计、服务布署等。就这样,从心底敬畏事业、尽职尽责的颜老师成为了北碚区中小学最喜欢的网络建设与运营指导者。他自己也很感慨地说:“蜕变的过程是痛苦的,但每次蜕变都伴随着成长的喜悦。”
赵艳,学院人事干部兼学院档案管理员。当记者见到这位甜美可爱的年轻女教师时,觉得她真的很美。记者采访她:“你很美呀。”她腼腆地说,我不美,但“认真致美”是我的追求。
2018中小学质量综合评价改革试验项目。
赵老师是从教学岗位转到服务岗位的,但她并不觉得自己吃亏了,反而觉得为学院老师服务的机会更多了。人事与档案管理工作政策性、保密性都很强,为此她严格修炼自己的德性;为大家服务需要时间,她从不计较加班,时时为别人着想。比如,她了解到一位退休教师患老年痴呆伴有精神失常,生活无法自理,长期在医院治疗,一年门诊费用在三四万元,且老伴去世,女儿从北京辞职回来照顾他,经济拮据。她就在酷暑的7月,奔跑于多个部门,为这位退休教师争取到了“公益彩票基金”。赵老师以自己的言行阐释了什么样的行为才是“师之师”的“为人”之道。
其实,学院的老师们都在这样践行着“以灵魂塑造灵魂、以人格影响人格”的教师教育事业。
又如,学院政治学科研训员孙霞,总是把“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庄子·逍遥游》)作为自己的警示语。作为政治学科研训员,出于职业的敏感,她总保持敏锐的政治嗅觉。2019年3月18日,习总书记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后,她立即查找相关资料,组织政治教师学习讨论,参加市区相关学习座谈会并积极发言。她在日常的研训工作中,总是以德育德,在学院组织的以训练研训人员研训本领为目的“双技”(优秀教研员献技与新教研员竞技)活动中,她第一个出来“竞技”。
习总书记要求教师要有6个“下功夫”,其中第一个就是:“要在坚定理想信念上下功夫”。学院实施的“三为”教师塑形工程,将“为人”立为教师之“根本”,无疑抓住了教育的“牛鼻子”。
浇根改善:让“第一硬件”更强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人类文明的传承者。学院多年来,以德树人为根本打造师资队伍,创立了在全国有影响的“浇根式改善型”的教师培训模式,即对教师浇教育思想之根、浇师德修养之根、浇学科文化之根、浇人文情怀之根。
“教师培训必须浇在教师成长的‘根’处,能让教师育人行为得以持续改善的培训才是好的培训。”学院党委书记杨旭如是说。
为此,学院将这些理念渗透进平时的教研培训与各项活动中,引导教师执着于教书育人,要有热爱教育的定力、淡泊名利的坚守。
胡友明老师是学院的英语学科研训员,从近40年的教学与研训经历中感悟道:教师培训必须从“根”上着手,解决教育过程中遇到的问题、难题。如,他在指导初中英语老师的教材分析和教学中,就以长期研训的感悟,总结出把握初中英语教学有两大“根本”:一是对话,一是阅读。因而,他在一次一次的研磨活动和培训中,总是从这两个“根本点”出发,让所有老师对此内容教得得心应手,初中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也越来越高,初中学校的英语教学质量也大幅提高。
同样,数学学科研训员王乔明,以“浇根式改善型教师培训”理念创新培训方式,在带领“国培计划(2011)——初中数学骨干教师异地脱产研修项目”中,培训绩效很高。如通过重庆和北京“两地”,按照“寻找问题、提升理论、研究课例、辐射一方”“四段”开展了为期2年的研修,使该班学员人人成为教学骨干,多数成为学科带头人,相当一部分在竞赛中拿大奖或成为学校管理者。万州区学员程素芳后来荣获了重庆市五一巾帼标兵、重庆市首届最可敬可亲教师、重庆市三八红旗手、全国师德师风标兵等,并荣升万州区国本中学副校长。她深有感触地说:“这些都得益于学校给我搭建的平台,更得益于‘国培’对我的‘精加工’。”
所谓“浇根改善”?就是学院作为“师之师”,应如何帮助指导青年教师专业成长,让他们在人格灵魂、教学技能、教学技艺上做一个好老师,真正承担起传播知识、传播思想、传播真理,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新人的时代重任。
学院吴相兰老师是一位音乐学科研训员。她是从中学教师转型发展为学院学科研训员的。她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动情地说:“我很享受在研训中与一线教师共同成长的机会。”她在研训中,总是从教师需求的“根”处着手,尤为重视调研研训需求,精心设计研训活动,力求在研训活动中最大程度地解决问题。如中小学音乐唱歌教学中的有效示范、中小学音乐欣赏教学中学生活动的设计、唱歌教学中的伴奏、音乐教学中的律动设计、唱歌教学中的范唱、欣赏教学中的作品分析等等;她还把各个年龄段的教师、专兼职教师、中学和小学教师搭配分组,互学互促,为此,她还主持了重庆市教育科学重点课题“北碚区中小学音乐三动四化研训模式”的研究。
2018聚集核心素养·共话研训转型沙龙活动。
学院还与西南大学实施“C-R北碚模式”,打造三级教育导师团队。另外,学院在教育行政部门的领导下,还创造性地提出了独具北碚研训特色的“站—室—校”三级联动教师发展机制。“站”是指成立“教育高端人才流动站”,以此作为北碚教师发展的专业支撑中心;“室”是指12个“名师工作室”,在“教育高端人才流动站”的牵引下,充分发挥“名师工作室”的聚合效应;“校”是指在全区中小学分片区、分层次建立10个农村教师发展学校,致力城乡教师的均衡发展。通过三级联动教师发展机制的构建,将教师发展工作重心下移到教育的真正发生地——学校,聚焦到课堂,落实到教师。
目前,学院有20余名教师被西南大学聘请为硕士生导师和兼职教授,有多个学科教师经常被外地邀请去作讲座、报告,有一批教师是市学科核心研究成员、重大考试命题人员,还有10多位教研员被聘为区级兼职督学。
五种角色:让“第一硬件”更高
作为“师之师”,北碚区教师进修学院有5种角色定位:一是做教师专业成长的合作者,二是做教育教学改革的引领者,三是做优质均衡教育的助推者,四是做教研科研变革的实践者,五是做区域教育发展的参谋者。这样的定位,让学院教师站得更高,对自我的要求也更高。
2019国家级基础教育成果推介暨孵化会。
学院职教研训员黄永秀老师,在做职业教育前,虽然有比较深厚的教育学素养,但对职业教育还是比较陌生的。怎么办呢?唯有学习、提高,才配得上“师之师”这个角色。于是,她与职教教师一起摸爬滚打,积极参与到中职学校创“国重”中去,发挥自己的优势,从指导学校和教师搞教育科研入手,共同研究课堂、学习技术、搞课题研究。功夫不负有心人,如今她所指导的学校获得了国家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指导新教师、培养学科骨干、助力参赛教师、协调研究团队100多人次,还在《现代中小学教育》《职教论坛》《中国特殊教育》等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20余篇。“师之师”这个角色,她名副其实。
学院学前教育研训员周霞,是一位教育教学改革的引领者、均衡教育的助推者。她为一句“无论是公办还是民办,要把他们变为一家人”的承诺,苦战了10年。10年前,她年纪轻轻走上教研岗位,但她看到了公办与民办幼儿园、城市与农村幼儿园的发展存在着太大差距。她立下誓言,要想办法让区域内所有幼儿园“成为一家人”。于是,她通过各种场合建言献策,并主抓各种形式的研训活动、专项培训,2018年以优质园为龙头将公民办、城乡幼儿园结成5大联盟,实现所有幼儿园质量更高、办学更公平。如今,周霞的承诺兑现了。
大家知道,美术学科在很多中小学老师眼里是“豆芽学科”,要出成绩很不容易,但是在学院美术学科研训员杨明老师及其团队的专业引领和精心辅教下,北碚区却有2位美术学科特级教师,在课程建设上打造出了系列优秀课程——线描画、泥塑、剪纸、根书、纸沙画、刮刮画、鹅卵石画等,一口气可以数出很多;在各级赛课、示范课中,经过团队研磨过的课也成为了优秀课例,一口气可以数出很多——《视觉盛宴》《致敬梵高》《向日葵》《秦始皇陵兵马俑》《伞》《民间美术》《彩墨游戏》……“豆芽学科”硬是变成了“优秀学科”,他和他的团队成为了教研科研变革的实践者。
学院生物学科研训员谭兴云老师,是从重点中学教学一线转型到全区学科教学、课程改革的指导、教师培训岗位上来的。这个岗位很实在:无权无钱,但又要履行“研究、指导、管理与服务”职能。靠什么呢?通过几年的实践他悟出了4个字:德行、学识。于是,谭老师想办法在老研训员身上去“品德学技”,在文献、学术活动和一线教师的课堂中去“增知识长见识”。在学院创院中,他亲自说课,为学院成功创院出力,把外出培训获得的“三课两反思”教研模式运用于区域的研训实践中,为北碚区顺利完成国家课程改革任务当好参谋,贡献出了智慧。
北碚区新时代首届教师基本功大赛表彰及交流展示。
一直来,北碚区教师进修学院定位5种角色,在教学研究、教师培训、综合评价等方面大胆创新,创下了重庆市的两个“唯一”:重庆市唯一的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区,重庆市唯一的全国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试验区。2013年,学院在教育部组织的网上匿名测评中,学院承担的短期集中培训项目,满意度获得重庆市第一。目前,学院是“全国示范性教师培训机构”和“重庆市中小学教师市级培训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