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传统体育融入普通高校体育路径研究
2019-07-05朱彪
朱彪
摘 要:作为民族文化民族传统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民传体育项目的开展有助于促进民族文化的发展;其健身价值丰富,有助于提高全民身心素质。现今,民族传统体育已被我国各地各类高校融入体育教育中。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在普通高校开展,从教学层面出发,既可以完善学校的体育教学体系,又可以发展学生身体素质,提高学生的身心健康水平;从学生爱国情怀层面出发,不仅弘扬了民族文化,还培养了民族意识、民族精神和爱国情怀。而民传体育项目与高校体育项目的相互促进作用,也必将能对我国高校体育教育的发展起到推动和创新的效果。长三角地区两省一市属于我国经济和教育发达地区之一,其普通高校众多,因此在长三角地区高校对传承和弘扬民族传统体育有着重要的意义。从普通高校出发,应当加强宣传力度、提高对传统体育重视程度、发展传统体育校本课程、利用长三角区域经济等优势和加强师资培养促进和加快传统体育项目融入高校体育中来。
关键词:民族传统体育 高校教育 长三角
中图分类号:G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19)03(c)-0211-02
1 民族传统体育在长三角普通高校开展的现状
长江三角洲地区的普通高校传统体育课程设置总数仍然很少,且课程项目的单一和课程内容设置不平衡。长三角地区,两省一市有110所本科类高校,共推出20个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课程内容主要以武术技击类(武术套路、武术散打、太极拳、太极剑、女子防身术)。健身健康类(如太极拳)紧随其后,休闲娱乐类很少见,但民族传统体育的项目已经比较早的单一武术要丰富的多。特别是近几年,舞龙、飞碟、游泳等休闲娱乐类项目也被选入高校体育选修课程中。赛耗牛、荡秋千、赛马这些受地理、安全因素影响很大在高校难以开展的项目以外,还有毽球、打陀螺、抖空竹等,这些都可以经过创编、整合和拓展到高校体育选修课堂上来。从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建设的内容来看,高校体育选项课中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仍然属于小众群体,且项目相对单一,而休闲娱乐类项目在高校中开设更是严重不足。
从事高校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教育且在高校民族传统体育学专业毕业的老师严重不足。民族传统体育学,是在体育学基础下的二级学科,以中国武术为主干,包含中华民族民间体育和传统养生体育的一门综合性新兴学科。据统计,长三角地区有7所高校设有该学科,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的民族体育专业教师。然而,大学调查发现,在中国传统体育教学中为民传专业毕业的教师严重不足,大多数教师都是通过学习和培训后从事教学的。同时民传项目的教师主要是武术,其他项目的教师大多是兼职。在民传体育运动项目的培养培训课程中主要以武术和养生为主,相对单一这阻碍了更多的传统体育项目的研究与发展。
2 民族传统体育融入普通高校体育的意义它对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与当代体育项目一样,民族传统体育也以身体各机能活动的形式。它要求学生直接参加体育运动,并在锻炼身体和心理活动中承受一定的生理负荷。这不仅能提高人体的身体机能素质,还能改善人体身体机能。如在武术中,诸如翻滚,闪躲等身体動作,不仅要眼疾手快、脚步轻盈,还要手眼配合。民族传统体育运动是大学生选择健身的形式之一, 经常练习定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整体身体素质,这展现了民族传统体育的健身功能。在调养身心方面,民族传统体育也独树一帜,特别是在武术、太极、气功、内家拳等民传体育运动。
它还具有教育功能。通过练习民传运动能培养人们良好的品格。从事民传体育项目使人能锻炼吃苦耐劳、不畏困难、敢于拚搏的意志品质。尤其在武术、散打、自由搏击等这些重竞技项目中,从古至今习武之人就有练武先育德的传统。这种在民传项目锻炼中所要求的道德规范、行为准则,不断地净化着人们的思想,净化人们的心灵。同时在通过民传项目的比赛训练中,也可以促进个体间交流,增进友谊,增进团结,还能培养学生勇于拼搏、自强不息的精神。小小的擂台不仅仅是民传体育活动的场所,也是教书育人的平台,更是传播民族传统文化和精神的圣地。目前,全国有数千万的大学生,他们是最有较强的学习能力,是民传运动最理想的传播者,因此高校是民传体育最佳传播圣地,是民族传统体育的普及与发展的承载者。
3 民族传统体育融入普通高校体育的基本途径和方法
(1)高校应加大民传体育运动的宣传和推广。目前,高校的民族传统体育的课程已经成为普通高校体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民传课程教学内容主要涉及基础理论知识、体育运动技能、实践这三个方面,根据不同的课程内容的特点和重要性合理分布技能为主还是实践为主。其中,体育技能与实践两部分教学占总教学内容的80%。在高校课堂体育的教学是非常的灵活,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因此提高民传体育运动的宣传力度,促进学生对民族传统体育的认识与了解,将极大的增加高校民传体育运动的普及度。长江三角洲地区为中国第一大经济区,其教育的发展也处于国家的前列,应当对弘扬与传承民族体育文化承担起一定的责任。首先,长三角地区多为汉族,要想发展高校民族传统体育课程,就需加大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在高校的宣传和推广力度,在宣传中普及,在普及中大力提高与发展民传项目。只有这样才能吸引更多的学生参与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促进民族传统文化的探索,发展和完善,才能促进我国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和普及。
(2)利用长江三角洲气候、水系、地形等地域资源优势发展具有地方特色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长江三角洲地区在中国大陆东部沿海,是长江入海之前形成的冲积平原,在历史长期发展和演变中形成了丰富多彩,独特的地域文化。它在国家的民族传统体育资源开发方面具有独特的区域优势,海、江、湖、岛、城市相得益彰。因此,地方高校首先应根据长江三角洲地区实际情况进行科学设置,依托各个地区的风土人情,风俗习惯,探索和整理编写符合需求的国家民族传统体育课程。
(3)结合学校的特点,探索和整理编写符合需求的国家民族体育校本课程。第一,需要对其进行必要的调查和研究,查清其历史的来龙去脉,整理其存在的文化价值,并收集其最原始的文字和影像图片资料,这需要我们专家、教师、学者共同整理和研究民传体育项目。第二,要根据教学的实际需要整合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并从理论层面出发,来提升民族传统体育课程资源的价值,为各地方高校传统体育课程的开发和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持。最后再结合学校的特点,创建符合本土高校相适应的适合高校学生学习的民族传统体育特色课程,将这些民族传统体育校本课程作为高校的体育课程资源引入。
(4)加强专业师资培养,为教学领域提供优秀的师资队伍提供保障。高校民族传统体育进一步发展的关键因素是进一步加快民族传统体育的师资队伍建设。首先,必须在高校层面重视民族传统体育师资队伍的建设,积极聘请或雇用在民族传统体育教学方面的优秀人才;其次,根据当前高校民传师资队伍的实际情况,有计划有组织地创造有利条件,并开展各类民族传统体育项目高校师资培训班,以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形式深入研究与探讨;最后,在相关高校培养民族传统体育教师的过程中,专业课程因以社会为导向,注重需求,拓宽课程的结构,丰富课程的内容。
(5)提高民族传统体育的重视程度。衡量一个地区对民族体育文化重视程度是看该地区民传项目的开展、开发和整合程度。为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承与发扬提供保障。因此,为了更好地开展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和弘扬民族传统体育文化,高校领导要在多方面予以大力支持,要充分调动高校体育教师积极性和主动性。为保证民族传统体育在实践教学、课程开发、项目整合等方面得以顺利进行,因尽可能地满足教学所需的基础设施,并提供有力的服务和保障。同时,建立完善的民族传统体育课程资源管理体系,来有效的平衡好民族传统体育与其它体育形式的地位。这是我国民族传统体育在高校教育中生存和得以保护、传承的关键,也是为民族傳统体育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提供保障。
4 结语
长江三角洲地区的普通高校传统体育课程总数仍然很少,课程单一且课程内容不平衡。从事高校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教育且在高校民族传统体育学专业毕业的老师严重不足。只有加强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在高校的宣传和推广力度宣传力度;结合地方区域资源,结合学校特点,探索和整理编写符合需求的国家民族体育校本课程;加强专业师资培养,为教学领域提供优秀的师资队伍;提高对民族传统体育的重视程度,才能使我国民族传统体育在高校教育中得以生存、保护和传承。
参考文献
[1] 张伦厚.长三角地区普通高校开展民族传统体育现状及对策分析[J].当代体育科技,2013,3(28):159-160,162.
[2] 张炳刚,张爱春,陈治华.社会转型期民族传统体育的再认识[J].体育科技,2009(4):9-12.
[3] 郭赤环.开发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丰富高校体育课程资源[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6(1):127-128.
[4] 蒋东升,杨放,何林.新课标理念下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与学校体育相结合的理论研究[J].河北体育学院学报,2009(3):39-41.
[5] 钱金梅,杜学工,常栋.在高校体育教学中开展民族传统体育的意义[J].榆林学院学报,2005(3):74-75.